今天,「嫦娥四號」探測器奔月一年了!一起回顧自豪時刻

2020-12-05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央視網

距離地球40多萬公裡的月球背面,被稱為「秘境中的秘境」。

2018年12月8日,承載著中國人探月夢想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從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奔向神秘的月球背面。

在經歷了26天的太空飛行後, 2019年1月3日,中國人研製的嫦娥四號探測器,順利降落在月球背面馮·卡門撞擊坑內預定的著陸區。

人類第一次近距離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類共同的夢想

月球背面對於人類而言,有許多未知等待著解答。由於被地球潮汐鎖定,地球強大的引力讓月球總是一面朝向地球,所以人類在地球上只能看見月球的正面,背面則看不見。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自古以來,人類就對月球背面有著很多想像和猜測。

然而,人類雖然此前曾發射了100多個月球探測器,其中還包括60多個月球著陸器,但僅有不載人的環繞月球軌道器和載人的阿波羅號曾看到過月球背面。

直到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軟著陸。

△ 嫦娥四號著陸器拍下了首張月背近距離影像

嫦娥四號任務實現了多個方面的創新

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著陸與巡視勘察,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的中繼測控通信;

首次實現在月球背面著陸器和月球軌道微衛星的甚低頻科學探測,運載火箭多窗口、窄寬度發射和入軌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首次進行了超地月距離的雷射測距技術試驗;

首次開展國際合作載荷搭載和聯合探測。

落月後 「玉兔二號」巡視器已累計行駛345.059米

本周,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巡視器進入第十二月夜。

在第十二月晝期間,「玉兔二號」巡視器按規劃路線繼續移動,並在多個探測點進行相關探測工作,紅外光譜儀、全景相機、中性原子探測儀、測月雷達按計劃開機工作,繼續獲取科學探測數據。嫦娥四號著陸器上月球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低頻射電譜儀工作正常。

古老的月球背面,地質環境非常複雜,嫦娥四號著陸區域崎嶇不平,大坑套小坑。因此「玉兔二號」巡視器採取穩步慢速的行駛方式,路線規劃基於科學合理,行駛操作確保萬無一失,支撐其在月球背面安全行駛更遠,有效工作時間更長,取得科學成果更多。

備受矚目的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之旅有哪些成果?

科學家認為,月球背面比正面更為古老,且屏蔽了來自地球的無線電信號幹擾,在此開展低頻射電天文觀測可以填補射電天文領域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為研究太陽、行星及太陽系外天體提供可能,也將為研究恆星起源和星雲演化提供重要資料。

迄今,嫦娥四號任務取得的這些成果值得銘記:

在第一個月夜,嫦娥四號首次測量到了月夜月表的最低溫度,零下190度……

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內搭載了棉花、油菜、土豆、擬南芥、酵母和果蠅六種生物,從拍攝的圖片觀察,棉花的種子有發芽的跡象。

中國國家航天局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聯合發布,將嫦娥四號著陸點命名為「天河基地」。在天河基地附近還有四個地理實體也獲得命名!它們是:織女、河鼓、天津、泰山。

△ IAU批准命名的嫦娥四號著陸點及其附近的地理實體分布圖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團隊利用嫦娥四號就位光譜探測數據,證明了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SPA)存在以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為主的深部物質,為解答長期困擾國內外學者的有關月幔物質組成的問題提供了直接證據。此前,人們並不確定月球深處究竟有什麼。

目前,嫦娥四號工程地面應用系統已向科學研究核心團隊發布第十一批科學探測數據,總數據量為7.23G,共計530個數據文件。最新科學成果和科學發現將及時發布。

中國探月工程,分「繞、落、回」三期,現在已順利走出了前兩步,下一步,嫦娥五號將執行「回」的任務。

期待!

嫦娥五號實現中國人第一次月面採樣返回的任務!

讓我們為中國探月工程點讚!

原標題:《回顧驕傲時刻:今天! 「嫦娥四號」探測器奔月一年了!》

相關焦點

  • 今天是人類月球日,一起回顧「奔月夢」的實現之旅!
    從第一次登上月球 到「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背 人類對月亮的探索從未停止 從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 到鮮豔的五星紅旗閃耀於月球背面 那片從未有人類涉足的亙古之地
  • 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張熇:奔月路漫漫 「嫦娥」無悔
    ,48歲的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張熇掩面而泣,74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深空探測和空間科學首席科學家葉培建走到張熇所在的工作席後,緊緊握住了她的右手。  有評論說,這一刻,兩代「嫦娥人」的手,握在了一起。這場「大戲」幕後的科研人員第一次作為主角走進公眾視野。  1月11日,國家航天局對外宣布嫦娥四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全面拉開序幕。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發射在即,一起回顧中國探月工程
    央視新聞發布海報,今日18時將直播火箭發射全程,讓我們預祝長徵五號嫦娥五號十全十美!同時,小編帶你一起回顧「嫦娥」家族的奔月之路!  【中國探月之旅:「嫦娥家族」圓夢蒼穹】  嫦娥一號:中國人的首次深空之旅  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邁出了探月工程三步中「繞」的第一步,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也使中華民族的千年奔月夢得以實現。
  • 明早再次「奔月」!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月之旅
    嫦娥一號拍攝了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  嫦娥二號首次實現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  嫦娥三號成功實現落月夢想,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  揭開月球背面神秘面紗……  在嫦娥五號即將發射之際,  讓我們一起回顧「嫦娥」的探月之旅
  • ...嫦娥五號的電源如何保證?|嫦娥五號|奔月|電源|蓄電池|嫦娥四號...
    效果圖,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鄭瑩瑩 攝中新網文昌11月24日電(鄭瑩瑩 郭超凱 繆新培)嫦娥五號的月球探測任務中,探測器所需能源超過了中國此前任何一項月球探測、深空探測任務,那麼,「嫦娥五號奔月」的電源如何保證?
  • 我國「嫦娥」系列探月工程歷史回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原標題:我國「嫦娥」系列探月工程歷史回顧【簡介】自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起,嫦娥二號衛星、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陸續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啟程,奔月、繞月、落月,將望月千年的中國與月球的距離越拉越近。
  • 嫦娥四號終於「落月」,傳回第一張照片!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在 12 月 30 日 8 時 56 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在環月軌道成功實施變軌控制,由距月面平均高度約 100 公裡的環月軌道,成功實施降軌控制,進入近月點高度約 15 公裡、遠月點高度約 100 公裡的環月軌道。
  • 即將再次「奔月」!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月之旅
    與嫦娥一號、二號相比,嫦娥三號探測器的技術跨度大、設計約束多,結構也更為複雜,新技術、新產品達到80%。2011年11月9日,嫦娥三號著陸器在北京進行懸停避障試驗。2008年探月工程二期立項後,為模擬月球重力環境,確保嫦娥三號軟著陸,中國國家航天局啟動建設了大型深空站、著陸懸停試驗場等一系列高水平特種試驗設 施,創新形成一系列先進試驗方法,保障研製工作順利開展。
  • 「嫦娥四號」月球車首亮相面向全球徵名 年底奔月
    原標題:「嫦娥四號」月球車首亮相 年底奔月  為我國繼「玉兔號」後第二輛月球車,12月將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面向全球徵名  新京報訊 時隔5年,中國繼「玉兔號」之後的第二輛月球車今年12月將出徵。記者 倪偉 攝  基本繼承「玉兔號」狀態  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計劃於今年12月實施,將首次實現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嫦娥四號由著陸器和巡視器(即月球車)組成,著陸器在月球背面著陸之後,將伸出舷梯,其攜帶的月球車從舷梯走到月表,開始巡視勘察。
  • @三亞「嫦五」出徵在即,細數「嫦娥」的奔月之路
    從嫦娥一號傳回《歌唱祖國》的音符,到嫦娥四號拍下人類首張近距離月背影像......十幾年來,中國探月工程碩果纍纍,一個個驚喜時刻令人印象深刻。嫦娥五號即將奔月,小編為你整理了「嫦娥」的奔月曆程,一起來get中國探月工程的高光時刻~  先來看一個視頻↓↓↓點擊觀看視頻(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戚鐵磊 發表於 2020-11-24 10:27:21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由國家航天局牽頭組織實施
  • 嫦娥四號完成第24月晝工作,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
    【嫦娥四號完成第24月晝工作,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22日12時和3時10分完成第24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截至今天,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90個地球日,累積行駛裡程589.6米。基於第23月晝全景相機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數據情況,「玉兔二號」月球車在第24月晝期間繼續向玄武巖方向和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前進,這兩個位置均位於西北方。
  • 月球背面拓荒者——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一周年
    一年前的今天,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撞擊坑;1月4日,「玉兔二號」月球車與著陸器成功分離,分別開展科學探測;1月11日,兩器完成互拍成像,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工作正常,探測數據有效下傳,搭載科學試驗項目順利開展,達到工程既定目標,標誌著嫦娥四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即將奔月!100秒回顧中國探月之路
    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嫦娥五號探測器計劃11月下旬擇機發射探月,中國人的千年夢想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的成功實施已圓滿完成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嫦娥五號即將奔月目標是獲取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屆時「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將圓滿完成加油,中國航天!
  • 「嫦娥四號」的落月之旅
    嫦娥四號於2018年12月8日乘坐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離開地球,經歷了27天太空之旅,並在太空中度過了新年。    嫦娥四號開創了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歷史。布滿撞擊坑和奧秘的月球背面,迎來首個「地球行者」。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
  • 嫦娥四號繞月時間為何比嫦娥三號長?官方揭秘來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7日發布消息稱,嫦娥四號繞月時間之所以比嫦娥三號長,是因為嫦娥四號需要等待月晝充能量、發射窗口限制多以及需要在軌測試求精細。  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表示,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嫦娥四號探測器發射升空,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在月球背面預選區域。
  • 嫦娥四號完成第24月晝工作 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於11月22日完成第24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截至今天,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90個地球日,「玉兔二號」月球車累積行駛裡程589.6米。
  •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目標鎖定2個「國際首次」
    來源:中國新聞網剛剛,嫦娥四號迎來新消息!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 「託舉「嫦娥」的嫦娥」甘思舊:觀雲測雨,為「嫦娥」尋找奔月「窗口」
    「嫦娥五號」發射前夕,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的採訪鏡頭對準了甘思舊。這位來自廣西武鳴的壯族女航天人,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的氣象系統工程師。作為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的氣象保障團隊骨幹成員,甘思舊和同事們要觀雲測雨,判定場區的氣象條件,為「嫦娥」尋找晴朗的奔月「窗口」。
  • 「嫦娥」奔月靠什麼?
    自2007年起,先後有長徵三號甲火箭(簡稱「長三甲火箭」)、長徵三號丙火箭(簡稱「長三丙火箭」)、長徵三號乙火箭(簡稱「長三乙火箭」)成功助力「嫦娥」奔月。此次發射,是長徵五號火箭首次發射月球探測器,也是長徵系列火箭第五次護送「嫦娥」。長徵五號即將成為參與探月工程的第四型火箭。我們祖先嚮往月球,探月夢想由來已久,神話故事中,嫦娥服下丹藥,飛上月球。如今,現實中的「嫦娥」,在長徵系列火箭的託舉下,奔月已不再是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