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測量結果顯示,月球是國際空間站上的輻射兩倍至三倍輻射

2020-10-03 科技領航人

科學家周五報導,未來的月球探險者將受到國際空間站上太空人的輻射兩倍至三倍的輻射,這是一種健康隱患,將需要厚壁的掩體進行保護。

圖註: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由玉兔-2月球車拍攝。基爾實驗室的測量設備位於天線的左側。

研究指出,中國在月球另一端的著陸器正在提供月球表面輻射暴露的首次完整測量,為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其他旨在將太空人送往月球提供了重要信息。

一個中德團隊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報導了著陸器收集的輻射數據,該著陸器名為「 嫦娥四號」,是中國月亮女神的名字。

德國航天局醫學研究所的物理學家託馬斯·伯傑(Thomas Berger)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就,因為我們現在有了一個數據集,我們可以用它來測試我們在月球上遭受的輻射",並更好地了解月球上的人的潛在風險。

德國基爾克裡斯蒂安-阿爾布雷希茨大學的羅伯特•威默-施韋魯伯格指出,太空人在月球上的輻射將比我們在地球上的輻射多200到1,000倍,比跨大西洋航空公司的航班多5到10倍。

圖註:發射前在基爾實驗室的 LND。

羅伯特•威默-施韋魯伯格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但是,區別在於,我們沒有像太空人探索月球那樣長時間飛行。」他補充說:"人類不能適應月球的這些輻射水平,在月球上時應該保護自己。」


羅伯特•威默-施韋魯伯格說,除了月球上的深坑內,整個月的輻射水平應該幾乎相同。"基本上,你在月球上看到的天空就少越好,這是輻射的主要來源,"他說。

羅伯特•威默-施韋魯伯格說,輻射水平接近模型預測的水平。休斯頓詹森航天中心的太空輻射專家克裡·李(Kerry Lee)說,事實上,嫦娥4號所測得的水平與美國宇航局軌道飛行器上的探測器的測量值"幾乎完全一致"。

未參與中國領導的研究的李說:「很高興看到我們的想法得到確認,並且我們對輻射與月球的相互作用的理解達到了預期。」

在本周發布的詳細大綱中,美國宇航局表示,根據新的阿爾忒彌斯計劃,人類第一對男女搭配的太空人將登陸月球,將在月球表面上停留約一周,是半個世紀前阿波羅船員在月球上停留時間的兩倍以上。一旦在月球上建立了大本營,探險活動將持續一到兩個月。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希望在2024年底之前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並在2030年代的某個時候在火星上進行。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它將在所有獵戶座飛向月球的太空艙上安裝輻射探測器和安全庇護所。至於實際的著陸器,三個獨立的公司團隊正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監督下發展自己的飛行器。至少在首次阿爾忒彌斯任務登月時,太空人將住在其著陸器的返回艙內。

德國研究人員建議將由月球泥土(現成的材料)建造的掩體,以便太空人能在月球上停留幾天。他們說,這些掩體的牆壁厚度應為80釐米(約2 1/2英尺)。 當銀河系宇宙射線與月球土壤相互作用時,任何更厚的牆壁都會散發出它自己的二次輻射。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認為歐洲城堡的牆太厚了!」 伯傑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測量出月球表面輻射劑量,是地球的200倍
    我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登月後,第一次針對月球表面輻射測量的結果出爐了,科學家發現在月球表面停留2個月暴露的輻射量,相當於在國際太空站上待5個月。這項研究由中國和德國的科研機構聯合完成,在上周五正式公布了嫦娥四號著陸器於
  • 搭載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球的德國小型儀器首次測量了月球表面存在的太空輻射
    登陸月球的德國小型儀器首次測量了月球表面存在的太空輻射(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搭載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球的一個德國小型儀器首次測量了月球表面存在的太空輻射。這些發現來自德國航空太空中心,該中心報告說,如果沒有足夠的保護,人體在任何長時間內都難以應對這種表面輻射。根據測量結果,與在地面上相比,月球表面的宇宙輻射要大200倍左右。嫦娥四號探測器於2019年1月抵達月球表面,搭載了來自德國的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 (LND)等。
  • 嫦娥四號首次直接測量月球表面輻射 是地球200倍
    這一結果讓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未來的工作人員將需要多少保護性屏蔽。科學家發現在月球表面停留 2 個月暴露的輻射量,相當於在國際太空站上待 5 個月。因此科學家事後必須要根據外插法(extrapolation)與模型來估算太空人在月球表面上暴露的輻射劑量,因此一直在等待新的登月飛行器帶來月表輻射直接測量。
  • 「嫦娥四號」發現:月球輻射比地球高1000倍,太空工作要加倍小心
    到現在,登上月球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願望,各大國還設置了空間站,方便太空人工作。不過太空畢竟與地球的環境區別太大,人工能測量的數據有限,更多的數據監測還是要靠各種探測器完成。2018年,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在月球表面著陸,開始進行作業。
  • 嫦娥四號首次測量月球表面輻射:嫦娥探月升級史
    ,為「嫦娥三號」實現月球軟著陸進行部分關鍵技術試驗,並對嫦娥三號著陸區進行高精度成像,進一步探測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間環境。,填補射電天文領域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礦物組份及月表淺層結構探測與研究,空間維度上獲取縱向剖面,從時間維度上研究古老的物質成分;試驗性開展月球背面中子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環境探測研究,了解宇宙輻射、太陽風與月面物質相互作用的情況,以及月面物質成分的太空風化作用影響。
  • 嫦娥四號首次測量月球表面輻射:嫦娥探月升級史
    主要任務是獲得更清晰、更詳細的月球表面影像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為「嫦娥三號」實現月球軟著陸進行部分關鍵技術試驗,並對嫦娥三號著陸區進行高精度成像,進一步探測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間環境。
  • 嫦娥四號測到月表輻射是地表的300倍,未來移民月球或需住地下
    所能接收到的宇宙射線的照射度也是不同的,一般高原地區比平原地區受到的宇宙輻射大,坐飛機時所受的宇宙輻射量是在地面的60~30倍,空間站上是地面的100~150倍。據《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報導,10月26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四號
  • 嫦娥四號最新發現:月背著陸區粒子輻射劑量是地表的300倍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2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嫦娥四號著陸器近日開展了國際上首次月表實地粒子輻射環境探測。實測結果表明,月球背面著陸區附近粒子輻射劑量率為13.2uGy/h,劑量當量是火星表面和空間站內部的2倍,一次航班的5到10倍,地球表面(北京)的300倍。這一研究成果已於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發表。
  • 嫦娥四號最新發現:月背著陸區粒子輻射劑量是地表的300倍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2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嫦娥四號著陸器近日開展了國際上首次月表實地粒子輻射環境探測。
  • 太空人在月球上會遭受多少輻射?
    通過一項新研究,我們終於知道了未來的月球漫步者將會面臨什麼樣的輻射環境。該研究稱,太空人在月球表面蹦蹦跳跳時,每小時將吸收約60微西弗的輻射。研究人員表示,這比在跨大西洋客機上的輻射劑量高5到10倍,約是我們在地球表面上所受到輻射劑量的200倍。
  • 「嫦娥四號」傳回好消息!在測量月球輻射之後,發現人類可以長駐
    據報導,近日,來自中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第一次詳細測量了月球表面的強烈輻射,發現雖然月球表面的輻射非常強烈,但是對於人類來說,仍然是安全的,未來在月球上建造人類基地是可行的,不過,仍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 你知道月球表面多殘酷嗎?輻射是地表的200倍啊
    月球表面的輻射大約是國際空間站的2至3倍,是地球表面的200倍。這些數據是由在月球背面著陸的中國嫦娥四號任務收集的。美國宇航局和世界各地的其他航天機構都計劃儘快將人類送上月球,但安全問題,必須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視。
  • 你知道月球表面多殘酷嗎?輻射是地表的200倍啊
    月球表面的輻射大約是國際空間站的2至3倍,是地球表面的200倍。這些數據是由在月球背面著陸的中國嫦娥四號任務收集的。美國宇航局和世界各地的其他航天機構都計劃儘快將人類送上月球,但安全問題,必須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視。我們已經知道太空中的輻射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新的數據揭示了月球表面的放射性有多強。
  • 中德團隊證實月球具有危險的輻射水平
    ,月球受到的輻射比國際空間站多兩到三倍,這種健康危害將需要厚壁的掩體來防護。在月球表面,這包括長期暴露於宇宙射線和零星的太陽粒子事件。這種輻射場與月球土壤的相互作用導致了第三種成分產生,包括中性粒子,即中子和伽馬輻射。中國嫦娥四號著陸器上的月球著陸器中子和劑量測量實驗首次對月球表面帶電粒子和中性粒子的輻射照射進行了測量。測量到矽的平均總吸收劑量率為13.2±1μGy/小時,中性粒子劑量率為3.1±0.5μGy/小時。
  • 嫦娥四號再次刷新月背工作時長、國際空間站美國分區漏氣現象加劇
    嫦娥四號在月背探索突破600天據國家航天局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8月25日20時35分和10時46分完成第21月晝工作,>8月2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為美國艙段,太空人緊急撤離至俄羅斯艙段進行隔離。
  • 嫦娥4號再立大功,探測到月表輻射是地球的200倍
    「嫦娥4號」本是「嫦娥3號」的備用星,2015年成功發射完嫦娥3號之後,本不計劃繼續發射4號的。後來,這個計劃取消了,嫦娥4號要發射,而且要在月球背面著陸。2018年12月8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嫦娥4號探測器,在「鵲橋」中繼衛星的幫助之下,嫦娥4號探測器在2019年1月3日成功著陸月球背面,著陸地點為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
  • 嫦娥4號再立大功,探測到月表輻射是地球的200倍
    「嫦娥4號」本是「嫦娥3號」的備用星,2015年成功發射完嫦娥3號之後,本不計劃繼續發射4號的。後來,這個計劃取消了,嫦娥4號要發射,而且要在月球背面著陸。2018年12月8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嫦娥4號探測器,在「鵲橋」中繼衛星的幫助之下,嫦娥4號探測器在2019年1月3日成功著陸月球背面,著陸地點為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到目前為止,嫦娥4號著陸器和「玉兔2號」月球車已經在月背完成了20多個月晝的科學探索。在這600多天的時間裡,月球車行駛了500多米,收集了許多月背數據並傳回了地球。
  • 新研究揭示月球表面的輻射有多強
    據外媒BGR報導,研究人員已經確定,由於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月球表面具有很強的輻射。月球表面的輻射大約是國際空間站的2至3倍,是地球表面的200倍。這些數據是由在月球背面著陸的中國嫦娥四號任務收集的。我們已經知道太空中的輻射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新的數據揭示了月球表面的放射性有多強。正如研究人員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篇新論文中報告的那樣,月球表面的輻射水平是國際空間站的2至3倍,與地球表面相比,月球表面的輻射水平已經很高了。這些數據是中國嫦娥四號任務收集到的,該任務向月球背面發射了一個著陸器和月球車,歷史上首次完成了遠端軟著陸。
  • 嫦娥四號完成第23月晝工作,測得月表輻射情況
    隨著天體的運行,夜幕再次降臨在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完成第23月晝工作,分別於10月23日21時40分和12時,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設置,進入月夜休眠。截至今天,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月球背面順利工作660個地球日,累計行駛565.9米。
  • 超地球200倍!嫦娥四號探測到月球輻射,人類還能常駐月球嗎?
    前段時間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探測到了月球表面輻射值數據,並將數據傳回地球。這是我國首次在月球上測得太空輻射數據,這有助於我國科學家研究月球的真實環境情況,對以後的載人登月和月球基地建設同樣具有建設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