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刷新紀錄!嫦娥四號在月背探索突破600天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8月25日20時35分和10時46分完成第21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其月面工作時長突破600天,月球車累積行駛裡程達到519.29米,再次刷新「自己的紀錄」。
嫦娥「登月」以來,我國科研團隊利用科學載荷傳回的數據,開展了大量研究,在以下四大方面取得諸多科學成果。
一是開展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和礦物組份研究
二是開展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研究
三是開展月面中子及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研究
四是開展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
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3zckUJlmlMu
我國首臺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研製成功
紅外觀測是天文研究的重要手段。近期我國多項大型光學紅外天文觀測設備項目獲得天文界支持,為了保證這些大型設備建設成功後,能順利高效地開展紅外觀測儀器的研製和紅外天文觀測研究,必須對相關候選站址進行紅外天光背景的測量。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團隊成功研製出紅外光譜掃描的天光背景測量裝置,該裝置可在2.5~5微米波段上連續掃描觀測。該波段是熱紅外波段的開始,也是地面觀測的重要窗口所在區域,這一成果有助於提升紅外望遠鏡及其他觀測設備的重要性能。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該領域知名期刊《JATIS》上,同時申請專利並獲得授權。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117/1.JATIS.6.3.036001
光學模型和測量儀外形
http://www.cas.cn/cm/202008/t20200824_4756736.shtml?from=timeline
國際空間站美國分區漏氣現象加劇
8月2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為美國艙段,太空人緊急撤離至俄羅斯艙段進行隔離。經過長時間的洩漏測試,8月26日上午,太空人結束在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的隔離。
據悉,漏氣始於2019年9月,漏氣速度在近期明顯加快。國際空間站24小時損失大約220克空氣,相當於美國某個艙段外殼上有一個大小約0.1毫米的孔。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表示,查找漏氣點的難點在於國際空間站非常龐大,有400多噸、十幾個艙段,因此是比較難發現漏氣點的,不過這一事件尚未對太空人的安全構成威脅。
https://k.sina.cn/article_5252879663_13918952f00100p24u.html?mod=r&r=0
SpaceX首批星際飛船乘客將於2023年1月開始繞月之旅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首批星際飛船乘客將在2023年1月份開始繞月之旅,持續一周時間。繞月之旅的星際飛船由太空艙和火箭組成,這種飛船可以搭載100名乘客前往月球、火星甚至更遙遠的太空。星際飛船不會降落在月球表面,而是繞月飛行。與「獵鷹9號」火箭一樣,星際飛船未來也能夠重複利用實現多次飛行。
關於繞月之旅的費用, 馬斯克並沒有透露,只表示搭載此次飛船的BFR運載火箭的開發成本約為50億美元。根據私人太空旅行機構Space Adventures的信息,飛往月球的價格至少是飛往國際空間站的兩倍,可能會達到1.75億美元。
https://www.sohu.com/a/414922908_100117963
波音重啟星際客機飛行測試,計劃明年執行載人飛行任務
據路透社報導,波音公司宣布計劃在今年12月或明年1月重新進行其星際客機的不載人飛行測試,具體時間將取決於軟體和測試硬體產品的研發進展。如果測試成功,波音公司將在2021年夏天執行星際客機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去年12月20日,波音公司的載人飛船「星際客機」在不載人試飛中未進入預定軌道,因此取消原定前往國際空間站的計劃。NASA在2月發布一項初步調查結果顯示,軟體缺陷可能是導致波音「星際客機」首次試飛失利的主要原因。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8-26/doc-iivhvpwy3155058.shtml
SapceX將於2022年為Masten發射月球著陸器
美國太空探險公司Masten Space Systems近日宣布,他們已經和SpaceX達成合作,將在2022年發射首枚月球著陸器,合同價值7590萬美元,用於生產和運行8個月球任務中所需要的有效載荷。
此次發射計劃將會把Masten Space Systems的XL-1月球著陸器發送到月球南極,XL-1月球著陸器上將負載多款科學實驗儀器,以支持NASA在2024年將美國太空人送回月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
https://36kr.com/p/856036986575234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