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球的德國小型儀器首次測量了月球表面存在的太空輻射

2020-09-26 科普百分百

搭載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球的德國小型儀器首次測量了月球表面存在的太空輻射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搭載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球的一個德國小型儀器首次測量了月球表面存在的太空輻射。這些發現來自德國航空太空中心,該中心報告說,如果沒有足夠的保護,人體在任何長時間內都難以應對這種表面輻射。根據測量結果,與在地面上相比,月球表面的宇宙輻射要大200倍左右。

嫦娥四號探測器於2019年1月抵達月球表面,搭載了來自德國的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 (LND)等。在抵達後的幾個月裡,LND對月球表面發現的空間輻射進行了測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數據,這些數據對未來的月球任務--特別是那些需要在天體上長時間停留的任務--至關重要。

當然,空間輻射對人體來說是一個重大的風險,因為人體沒有能力處理暴露於這種水平的輻射。這對計劃將太空人送往月球進行長期探索任務的空間機構和私營公司來說是一個大問題,因為這種任務可能會使他們面臨更大的患癌症和其他與輻射照射有關的疾病的風險。

為了給測量結果提供一個參考框架,德國航空太空中心醫學研究所的Thomas Berger博士說:

我們所測得的輻射照射是對太空衣內輻射的良好測量。測量得出的等效劑量率-單位時間內的生物加權輻射劑量- 約為每小時60微西弗。比較一下:從法蘭克福到紐約的長途飛行,劑量率大約為其1/5到1/10,在地面上則是1/200。因此,在月球上長時間停留,對人體的負擔很重。

未來月球任務的關鍵是,月球沒有大氣層和磁場,這意味著月球會受到大量的空間輻射。有了這些數據,空間機構將能夠利用計算機模型來確定任何特定任務概念可能受到的輻射,幫助專家開發合適的防護設備,以保障太空人的健康。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BGR報導,研究人員已經確定,由於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月球表面具有很強的輻射。月球表面的輻射大約是國際空間站的2至3倍,是地球表面的200倍。這些數據是由在月球背面著陸的中國嫦娥四號任務收集的。

美國宇航局和世界各地的其他航天機構都計劃儘快將人類送上月球,但安全問題,必須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視。我們已經知道太空中的輻射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新的數據揭示了月球表面的放射性有多強。

正如研究人員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篇新論文中報告的那樣,月球表面的輻射水平是國際空間站的2至3倍,與地球表面相比,月球表面的輻射水平已經很高了。

這些數據是中國嫦娥四號任務收集到的,該任務向月球背面發射了一個著陸器和月球車,歷史上首次完成了遠端軟著陸。那次任務不僅完成了中國航天計劃的多項「第一次」,也完成了整個人類的「第一次」,還獲取了月球表面的輻射量。

關於在月球上建立臨時甚至可能是永久性的建築,以方便科學的持續發展,已經有很多人在討論。現在,還沒有在月球上建立定居點的具體計劃,但人們真的不知道未來會怎樣。現在,通過對月球表面輻射的精確測量,科學家們對太空旅行者到達月球後需要準備的東西有了更好的認識。

輻射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我們已經知道,輻射會大幅增加癌症風險,而前往火星等地的長途太空飛行將使旅行者面臨嚴重的風險,只是因為身處太空而不是在地球泡沫的保護之下。在月球上停留的風險,似乎更大,這可能會使任何長期停留在月球表面的計劃變得複雜。

與地球相比,前往月球的太空人將不得不忍受高達200倍於地球上的輻射。即使是短期停留,這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這也是一個沒有被很好計算的因素。輻射來自宇宙射線和太陽輻射等形式的太空輻射,以及這些輻射與月球表面的相互作用。

相關焦點

  • 首次月球表面輻射測量揭示了未來太空人執行長期任務的風險
    據外媒報導,搭載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球的一個德國小型儀器首次測量了月球表面存在的太空輻射。這些發現來自德國航空太空中心,該中心報告說,如果沒有足夠的保護,人體在任何長時間內都難以應對這種表面輻射。根據測量結果,與在地面上相比,月球表面的宇宙輻射要大200倍左右。嫦娥四號探測器於2019年1月抵達月球表面,搭載了來自德國的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 (LND)等。
  • 嫦娥四號首次測量月球表面輻射:嫦娥探月升級史
    嫦娥四號探測器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的最新一代成果,也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和實地探測,實現了人類探索月球的新突破。回首整個探月工程,我們看到中國航天人不懈的努力和堅持,也見證了祖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
  • 嫦娥四號首次測量月球表面輻射:嫦娥探月升級史
    嫦娥四號探測器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的最新一代成果,也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和實地探測,實現了人類探索月球的新突破。回首整個探月工程,我們看到中國航天人不懈的努力和堅持,也見證了祖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
  • 嫦娥四號首次直接測量月球表面輻射 是地球200倍
    科學家發現在月球表面停留 2 個月暴露的輻射量,相當於在國際太空站上待 5 個月。因此科學家事後必須要根據外插法(extrapolation)與模型來估算太空人在月球表面上暴露的輻射劑量,因此一直在等待新的登月飛行器帶來月表輻射直接測量。
  • 月球表面的宇宙輻射相比地球大200倍左右
    據外媒報導,搭載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球的一個德國小型儀器首次測量了月球表面存在的太空輻射這些發現來自德國航空太空中心,該中心報告說,如果沒有足夠的保護,人體在任何長時間內都難以應對這種表面輻射。根據測量結果,與在地面上相比,月球表面的宇宙輻射要大200倍左右。 嫦娥四號探測器於2019年1月抵達月球表面,搭載了來自德國的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 (LND)等。
  • 嫦娥四號測量結果顯示,月球是國際空間站上的輻射兩倍至三倍輻射
    圖註: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由玉兔-2月球車拍攝。基爾實驗室的測量設備位於天線的左側。研究指出,中國在月球另一端的著陸器正在提供月球表面輻射暴露的首次完整測量,為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其他旨在將太空人送往月球提供了重要信息。一個中德團隊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報導了著陸器收集的輻射數據,該著陸器名為「 嫦娥四號」,是中國月亮女神的名字。
  • 嫦娥四號測量出月球表面輻射劑量,是地球的200倍
    美國準備在2024年左右送人類重回月球,太空人在月球表面即將面臨的最大危險就是太空輻射,強烈的太空輻射可能造成持續的健康隱患,可以造成白內障、癌症和痴呆症。輻射是電磁波或粒子發出的能量,包括我們能感受到的可見光、熱(紅外輻射)以及我們無法感受到的能量如:X 射線、無線電波,而太空中還有更多對人體有害的輻射源,包括宇宙射線、伽馬射線等。
  • 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
    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騰訊科技 文/喬輝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成為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器,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與地面站通過中繼衛星通信。嫦娥四號將對月球背面環境進行研究,對月球背面的表面、淺深層進行研究,進行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等。
  • 嫦娥四號創造歷史 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12月8日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經過20多天環月飛行,縱覽了月球表面星羅棋布的環形山,領略了高山峽谷、層巒疊嶂,終於等到目的地南極-艾特肯盆地這個太陽系中最大、最深、最古老的隕石坑迎來曙光。1月3日,研製者們決定,是時候讓嫦娥四號去擁抱月球背面那片傷痕累累、隕坑遍布的陌生土地了。
  • 月球表面輻射有多強?嫦娥四號傳回數據證明,人體依然能接收
    從上世紀中後期開始,月球就成為了人類太空探索的主要目標之一。即使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計劃已經大概探測清楚了月球表面的自然環境,即十分貧瘠和荒涼,且沒有液態水、氧氣等生命必需的條件,但如今依然有不少國家對探測月球感興趣,我國就是其中一個。我國目前的探月工程已經進行到嫦娥四號這一步了,差不多完成了總工程的一半。
  • 嫦娥四號終於「落月」,傳回第一張照片!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根據官方消息,北京時間 2019 年 1 月 3 日上午 10 點 26分,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經過 26 天的等待之後,終於著陸在了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中國航天也因此在 2019 剛開年就摘下了一枚含金量極高的「金牌」。
  • 「嫦娥四號」傳回好消息!在測量月球輻射之後,發現人類可以長駐
    據報導,近日,來自中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第一次詳細測量了月球表面的強烈輻射,發現雖然月球表面的輻射非常強烈,但是對於人類來說,仍然是安全的,未來在月球上建造人類基地是可行的,不過,仍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到底什麼水平
    ​​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起飛,開始踏上奔向月球的旅程!根據新華社消息,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 速讀:首次!嫦娥四號測得月表粒子輻射劑量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成功軟著陸。其中有一臺設備叫做「月表中子與輻射劑量探測儀」(LND)。最近,這臺設備探測的月表粒子輻射劑量的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上。
  • 2019年,世界各國都看向中國嫦娥四號,距離登陸月球黑暗面不遠了
    在上一年中,世界上發生了很多大事,NASA洞察號登陸火星,中國嫦娥四號即將登陸月球黑暗面等等這些事情都標誌著世界各主要力量都齊聚太空,未來不僅僅是陸地上,更重要的是要在太空中展示我國科技實力的強大。中國新聞媒體高調報導,2018年年底,嫦娥四號已經進入著陸位置,這使它更接近成為第一個探月任務。路透社說,12月30日星期天,新華社援引中國國家航天局的報告說,嫦娥四號已經進入月球橢圓形軌道,「為在月球背面首次軟著陸做準備」。由於位置的改變,探測器距離月球表面不到15公裡(9.3英裡),這是自去年12月8日發射升空以來距離月球最近的一次。
  • 人類歷史上首次!中國「嫦娥四號」到底要去月球背面找什麼秘密?
    博科園-科學科普-天文航天類「嫦娥四號」將於2018年底發射升空,進行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月球背面登陸。嫦娥四號將奔赴月球南極-艾託肯盆地的馮·卡門隕坑。此次月球遠側探索任務的科學儀器安裝在一顆著陸器和一輛月球車上,用於分析該地區的地表特徵和地下構造。嫦娥四號月球車藝術概念圖,8月15日公布嫦娥四號預計於2018年底發射,造訪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隕坑。科學家表示艾特肯盆地是太陽系內已知最大的撞擊坑,對其進行勘測有助於解答與月球有關的一系列重要疑問,包括內部結構和熱演化。
  • 「嫦娥四號」探測器今年著陸月球背面
    其中廣受關注的航天任務包括:「大火箭」長徵五號將實施第三次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在月球背面著陸,北鬥衛星組網高密度進行。  此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已公布了一次快舟十一號火箭發射計劃。這意味著,我國今年將實施至少36次宇航發射任務。
  • 恭喜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印度不甘落後,將加大與中國競爭
    在今天10時26分,嫦娥四號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環形山,這是人類首次探測器造訪月球背面。在著陸後,靜態著陸器和月球車將被分別部署在月球表面,兩者攜帶了一系列探測儀器,以探測該地區的地質特徵,並進行一項生物實驗。嫦娥四號在上周末已進入環月軌道,在降軌後,其近月點高度僅為15公裡。
  •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發回首張月背近照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經過約38萬公裡、26天的漫長飛行,1月3日,嫦娥四號進入距月面15公裡的落月準備軌道。
  • 中國登月任務:嫦娥四號飛船在月球背面登陸
    北京時間2019年1月3日10:26(英國時間02:26),嫦娥四號無人探測器在月球南極特肯盆地成功降落,中國國家媒體報導。探測器承載著各類儀器以用來分析未偵查過地域的地質情況,並進行生物實驗。此次登月被視為太空探索的主要裡程碑,近年以來,曾有大量的關於月球的任務,但主要的都是環月、飛過月球或者撞擊月球的任務,上一次真正形式登月還是1972年的阿波羅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