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中後期開始,月球就成為了人類太空探索的主要目標之一。即使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計劃已經大概探測清楚了月球表面的自然環境,即十分貧瘠和荒涼,且沒有液態水、氧氣等生命必需的條件,但如今依然有不少國家對探測月球感興趣,我國就是其中一個。我國目前的探月工程已經進行到嫦娥四號這一步了,差不多完成了總工程的一半。
根據國內媒體報導,前段時間嫦娥四號探測器向地面傳輸回了關於月球表面的輻射數據,該數據是我國探測器第一次在月球表面獲得的探索成果,它表明了月球表面確實存在非常強烈的太空輻射。然而有專家分析過後認為如果做好防護措施,人類登陸月球還是比較安全的。那麼月球上的太空輻射到底有多強呢?
首先我們先來弄清楚,為什麼月球上的太空輻射會比地球強,根本的原因在於是否有大氣層的保護。地球之所以能夠孕育出宇宙中眾多獨一無二的生命,是因為它不僅僅具備了液態水、磁場、適合的宇宙位置等因素,還因為擁有了合適的大氣層。地球大氣層除了為地球生命提供生命活動所必需的氣體之外,還充當防護層削弱外太空輻射對生命的危害。
因此科學家們在尋找宜居星球的過程中,首先會探測該星球是否存在大氣層,然後再判斷其它的環境條件。如果一顆星球連大氣層都沒有,那麼太空輻射會原原本本地照射在其表面,生命根本無法在高輻射的環境下出現,更別說生存了。在人類探測月球之前,科學家們對月球充滿了希望。但探月活動展開之後,他們發現原來月球沒有大氣層。
失去了大氣層的保護,月球的表面只能赤裸裸地暴露在太空環境中。而造成月球輻射的主要原因是太陽活動,活躍的太陽無時無刻不對外發出高能輻射粒子。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上世紀登陸月球的太空人都穿上了太空衣,這套裝置不僅可以為他們的生命提供氧氣,還可以幫助他們阻擋宇宙輻射的侵害。
那麼月球表面的輻射情況如何呢?實際上人類最早開始登月的時期就已經嘗試利用儀器在月表進行探測,最終也獲得了一些寶貴的數據。然而當時的儀器精度並不是很高,現在的儀器精度要比過去的精度更高。而且宇宙時刻都在變化,三四十年前所測得的數據已經不能代表現在的情況了,因此人類如果要親自到月球上進行探測任務,就需要重新探測。
據了解,這次嫦娥四號所探測到的結果是:月球表明的輻射比地球表面輻射高200倍左右,這意味著人類需要研發出比上世紀更具有防護性的太空衣,這樣才能登陸月球。對此有專家認為,雖然月球表面輻射值很高,但太空人還是能在上面逗留,最好不要超過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