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表面輻射有多強?嫦娥四號傳回數據證明,人體依然能接收

2020-11-24 騰訊網

從上世紀中後期開始,月球就成為了人類太空探索的主要目標之一。即使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計劃已經大概探測清楚了月球表面的自然環境,即十分貧瘠和荒涼,且沒有液態水、氧氣等生命必需的條件,但如今依然有不少國家對探測月球感興趣,我國就是其中一個。我國目前的探月工程已經進行到嫦娥四號這一步了,差不多完成了總工程的一半。

根據國內媒體報導,前段時間嫦娥四號探測器向地面傳輸回了關於月球表面的輻射數據,該數據是我國探測器第一次在月球表面獲得的探索成果,它表明了月球表面確實存在非常強烈的太空輻射。然而有專家分析過後認為如果做好防護措施,人類登陸月球還是比較安全的。那麼月球上的太空輻射到底有多強呢?

首先我們先來弄清楚,為什麼月球上的太空輻射會比地球強,根本的原因在於是否有大氣層的保護。地球之所以能夠孕育出宇宙中眾多獨一無二的生命,是因為它不僅僅具備了液態水、磁場、適合的宇宙位置等因素,還因為擁有了合適的大氣層。地球大氣層除了為地球生命提供生命活動所必需的氣體之外,還充當防護層削弱外太空輻射對生命的危害。

因此科學家們在尋找宜居星球的過程中,首先會探測該星球是否存在大氣層,然後再判斷其它的環境條件。如果一顆星球連大氣層都沒有,那麼太空輻射會原原本本地照射在其表面,生命根本無法在高輻射的環境下出現,更別說生存了。在人類探測月球之前,科學家們對月球充滿了希望。但探月活動展開之後,他們發現原來月球沒有大氣層。

失去了大氣層的保護,月球的表面只能赤裸裸地暴露在太空環境中。而造成月球輻射的主要原因是太陽活動,活躍的太陽無時無刻不對外發出高能輻射粒子。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上世紀登陸月球的太空人都穿上了太空衣,這套裝置不僅可以為他們的生命提供氧氣,還可以幫助他們阻擋宇宙輻射的侵害。

那麼月球表面的輻射情況如何呢?實際上人類最早開始登月的時期就已經嘗試利用儀器在月表進行探測,最終也獲得了一些寶貴的數據。然而當時的儀器精度並不是很高,現在的儀器精度要比過去的精度更高。而且宇宙時刻都在變化,三四十年前所測得的數據已經不能代表現在的情況了,因此人類如果要親自到月球上進行探測任務,就需要重新探測。

據了解,這次嫦娥四號所探測到的結果是:月球表明的輻射比地球表面輻射高200倍左右,這意味著人類需要研發出比上世紀更具有防護性的太空衣,這樣才能登陸月球。對此有專家認為,雖然月球表面輻射值很高,但太空人還是能在上面逗留,最好不要超過半年。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首次測量月球表面輻射:嫦娥探月升級史
    「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已經完成了22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這六百多天裡,月球車累積行駛五百多米,採集了大量樣本和測試數據,科研團隊利用科學載荷傳回的數據,開展大量研究,取得諸多科學成果。;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間環境。
  • 嫦娥四號首次測量月球表面輻射:嫦娥探月升級史
    從2018年成功著陸至今,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已經完成了22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這六百多天裡,月球車累積行駛五百多米,採集了大量樣本和測試數據,科研團隊利用科學載荷傳回的數據,開展大量研究
  • 嫦娥四號測量出月球表面輻射劑量,是地球的200倍
    美國準備在2024年左右送人類重回月球,太空人在月球表面即將面臨的最大危險就是太空輻射,強烈的太空輻射可能造成持續的健康隱患,可以造成白內障、癌症和痴呆症。輻射是電磁波或粒子發出的能量,包括我們能感受到的可見光、熱(紅外輻射)以及我們無法感受到的能量如:X 射線、無線電波,而太空中還有更多對人體有害的輻射源,包括宇宙射線、伽馬射線等。
  • 搭載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球的德國小型儀器首次測量了月球表面存在的太空輻射
    登陸月球的德國小型儀器首次測量了月球表面存在的太空輻射(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搭載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球的一個德國小型儀器首次測量了月球表面存在的太空輻射。這些發現來自德國航空太空中心,該中心報告說,如果沒有足夠的保護,人體在任何長時間內都難以應對這種表面輻射。根據測量結果,與在地面上相比,月球表面的宇宙輻射要大200倍左右。嫦娥四號探測器於2019年1月抵達月球表面,搭載了來自德國的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 (LND)等。
  • 「嫦娥四號」傳回好消息!月球輻射值正常,人類可以放心居住
    所以,月球上存在著非常高的輻射,無論未來是想要在月球上進行科研考察,還是在月球上建造人類工廠,甚至是想要在月球上實現永久性移民,只要月球上的輻射問題不解決,這些也就都無法實現。 所以,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想要測算月球上的輻射值,只有掌握它的詳細數據,才可以幫助人類更好地了解月球,並且及時找到應對的辦法。
  • 新研究揭示月球表面的輻射有多強
    據外媒BGR報導,研究人員已經確定,由於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月球表面具有很強的輻射。月球表面的輻射大約是國際空間站的2至3倍,是地球表面的200倍。這些數據是由在月球背面著陸的中國嫦娥四號任務收集的。我們已經知道太空中的輻射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新的數據揭示了月球表面的放射性有多強。正如研究人員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篇新論文中報告的那樣,月球表面的輻射水平是國際空間站的2至3倍,與地球表面相比,月球表面的輻射水平已經很高了。這些數據是中國嫦娥四號任務收集到的,該任務向月球背面發射了一個著陸器和月球車,歷史上首次完成了遠端軟著陸。
  • 嫦娥四號成功登月,能否看到美國留下的國旗?暗面第一張照片傳回
    暗面第一張照片傳回文/大國風雲錄 圖/網絡據媒體消息,我國嫦娥四號已經成功登陸月球暗面,這是人類第一次踏足月球暗面的舉動,對於世界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這是人類第一次實現背面軟著陸。
  • 「嫦娥四號」傳回好消息!在測量月球輻射之後,發現人類可以長駐
    據報導,近日,來自中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第一次詳細測量了月球表面的強烈輻射,發現雖然月球表面的輻射非常強烈,但是對於人類來說,仍然是安全的,未來在月球上建造人類基地是可行的,不過,仍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 繼發現凝膠狀新物質後,嫦娥四號又傳回一組數據,震動全球航天界
    國家航天局3月3日發布消息稱,嫦娥四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十五月晝科學探測工作,進入第十五月夜休眠期。據了解,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3月2日凌晨4時、3月1日20時6分完成月夜設置,進入月夜休眠。
  • 「嫦娥四號」的落月之旅
    張玉花說,嫦娥三號的虹灣著陸區整體地形平坦,與之相比,嫦娥四號著陸區地形比較崎嶇,撞擊坑大且分布密集,這就對探測器著陸區的選擇和著陸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為何要去月球背面?    宇宙空間有來自各類天體發射的很多信息,特別是長波低頻輻射,地球接收不到。很多宇宙空間的重要信息,我們人類一點兒都不知道。
  • 嫦娥四號終於「落月」,傳回第一張照片!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不過,這裡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嫦娥四號如此大費周章準備的「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任務並非在嫦娥工程立項之初就計劃在內,而是隨著嫦娥三號任務的推進狀況而變化。  從上世紀 50 年代開始,人類向月球發射了 100 多次探測器,1959 年蘇聯月球 3 號拍下了人類首張月球背面照片,1962 年 4 月 26 日,美國「徘徊者 4 號」成為首個在月球背面硬著陸的探測器,但並未傳回任何數據。
  •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傳回世界首張月背近照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傳回世界首張月背近照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1月03日 20:01 A-A+ 通過姿態調整,懸停避障,於10點26分在月球背面馮·卡門撞擊坑內自主著陸。  11點40分,嫦娥四號著陸器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
  • 嫦娥四號首次直接測量月球表面輻射 是地球200倍
    科學家發現在月球表面停留 2 個月暴露的輻射量,相當於在國際太空站上待 5 個月。因此科學家事後必須要根據外插法(extrapolation)與模型來估算太空人在月球表面上暴露的輻射劑量,因此一直在等待新的登月飛行器帶來月表輻射直接測量。
  • 嫦娥四號登月後都做了啥?
    因此嫦娥四號的成功著落,讓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實現在月球背面著陸的國家。「嫦娥四號」著陸器而之所以要抵達月球背面,是因為背面受電磁波幹擾較小,其地質情況也與正面有所不同,能監聽到地球上無法獲取的微弱宇宙信號,利於進行宇宙輻射探測、宇宙起源探索等科學研究。
  • 月球首次出現「地面生物」,歸功於嫦娥四號
    ,因為月球已經被地球的潮汐鎖定,這就導致了月球永遠有一面是背對著地球的,人們將其稱為「月背」,而不少人曾經認為,月背建有外星人的基地,外星生物一直躲在暗處觀察著人類。嫦娥四號登陸:而在2019年的1月3日,中國自主研究並發射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的背面實現軟著陸,這也是人類史上第一艘在月背實現著落的探測器。
  • 嫦娥四號再次立下大功,傳回一組重要數據,轟動了整個航天界
    現如今世界上航天發展最強的就應該是美國,而我國的航天事業起步比較晚,和美國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隨著我國科學家的不斷努力,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就,甚至有些方面取得的成就要比美國強,如今嫦娥四號再次立下了大功,傳回一組重要的數據,轟動了整個航天界。
  • 嫦娥四號登月後都做了啥?
    同時對探索月球土壤成分、小行星活動乃至月球的形成都有重要輔助意義,未來的星際探索中轉基地或許能在這裡站腳。2020年9月25日,嫦娥四號和其搭載的月球車玉兔二號進入月夜休眠,那麼已經在月球背面工作22月晝的它到底有哪些新發現?
  • 嫦娥四號傳回數據,我國揭開了古老月球的成分特徵,為全球首次
    作為一個後起的航天大國,最近幾十年來,我國不斷打破限制努力開創中國航天新局面,載人航天、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與探月項目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證明。就在近日,國際地學領域專業期刊《地質》上刊發了一篇名為《嫦娥四號發現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多種巖石類型》的文章。
  • 「嫦娥四號」發現:月球輻射比地球高1000倍,太空工作要加倍小心
    人類一直以來就有探索太空的夢想。不知道是夢想推動了科技的發展,還是科技推動了夢想的實現。到現在,登上月球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願望,各大國還設置了空間站,方便太空人工作。不過太空畢竟與地球的環境區別太大,人工能測量的數據有限,更多的數據監測還是要靠各種探測器完成。
  • 嫦娥四號月球工作突破600天,歸納四方面科研成果
    8月26日消息,截至今天,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共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8月25日突破600天,月球車累積行駛519.29米。科研團隊利用科學載荷傳回的數據,開展大量研究,取得諸多科學成果。1.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和礦物組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