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飛船將可重複用、帶6人,空間站核心艙合練3個月

2020-12-04 觀察者網

來了!空間站和新飛船來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微信公眾號1月21日消息:近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抓總研製的我國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安全運抵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將分別參加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場合練及首飛任務,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大幕即將拉開。那麼,我國空間站和新一代載人飛船有哪些新特點?為什麼要合練呢?

空間站核心艙:控制中樞&「太空之家」,寬敞,舒適,有WiFi

中國空間站由「天和」核心艙、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3個主要艙段構成。其中,「天和」核心艙全長16.6米,直徑4.2米,重約22噸,是未來空間站的指揮控制中心。航天員的生活起居要在這裡進行,並將在此開展一定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 2018年珠海航展,航天科技集團展示的空間站核心艙

核心艙由節點艙、小柱段、大柱段、資源艙以及後端通道組成。後端通道可供航天員出入貨運飛船。

除了最末端的貨運通道用來對接飛船外,最前端的球形節點艙還有4個對接機構:前面和底部的用來對接載人飛船,旁邊兩個則對接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同時,頂部還有一個出艙口,供航天員開展出艙活動。

也就是說,無論是貨運飛船還是載人飛船,未來都需要停靠在核心艙上,其重要地位顯而易見。

為了讓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長期生活能夠更加舒適,核心艙在設計上較過去有了很大的突破。核心艙上供航天員工作生活的空間大約50立方米,未來加上兩個實驗艙後,整體能夠達到110立方米。此外,空間站還為每個航天員配置了一臺平板電腦,除了可以連接艙內設備進行工作和監測外,還可以連「WiFi」上網。

中國空間站:15年壽命,3人常駐,半年輪換,科學實驗條件好

我國空間站任務壽命將達到15年左右,可供3名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半年一輪換,可供6人短期駐留10天左右,以便交接班。

空間站長期在軌穩定運行、航天員長期駐留,對我國太空飛行器的研製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前,我國航天員在軌飛行的最高紀錄是33天,那時,航天員生存所必需的水和氧氣可以由太空飛行器直接從地面搬到太空中。而想讓航天員實現更久的在軌停留,就要使用「再生式生命保障」等技術,來保障物資供應。部分技術已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上進行了初步的驗證。

除了保證航天員的長期駐留外,空間站本身的在軌壽命,也需要技術手段保障。在提高產品壽命的同時,設計師們還攻克了一系列難關,使空間站60-70%的設備都可以維修,並為航天員開展維修工作提供了的便利。

這一系列突破將大大提升空間站的空間科學研究能力。從航天醫學、航天生物學,到微重力流體物理學,10多個方向的科學研究已經「安排」上了。艙外還設了暴露平臺和大型載荷掛點,支持開展暴露實驗。

新載人飛船將兼顧深空探測任務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將同時兼顧近地軌道任務和更遠的深空探測。深空探測任務返回地球的速度更快,對飛船的結構和防熱性能會帶來更大的考驗。

研製團隊採用了全新的防熱材料和防熱結構,耐熱能力相當於神舟飛船的3到4倍。在返回再入控制上,也會保證落點精度、保證過載不超過航天員的承受範圍。此次發射還將驗證更加安全的「群傘+氣囊」著陸方式,以及飛船可重複使用的相關技術。

此次發射後,研製團隊將對飛船返回後的狀態進行評估和分析。驗證關鍵技術後,飛船將轉入到全系統的研製和功能驗證,為最終的載人飛行作準備。

新載人飛船能載貨、能載人,最多上天6個人

過去,神舟飛船一次可以運載3名航天員。而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目標,則是達到6名航天員。

同時,新一代載人飛船還可以運貨。比如,3名航天員乘坐的時候,就可以搭載約500公斤的貨物。

我國此前的天舟貨運飛船雖然擁有很大的上行運輸能力,也就是將貨物從地球運輸到空間站的能力,但不具備將貨物從空間站帶回地球的能力,而這一能力在未來的空間站時代極為重要。

譬如,在空間站上開展微生物實驗的樣本,或在太空製造的產品,需要帶回地面上做更好的研究。這時,新一代載人飛船的「帶貨」回地球能力就派上大用場了。通過靈活配比,新飛船將與天舟貨運飛船互補,便於後續任務的組織安排。

新載人飛船將實現可重複使用

新載人飛船採用了返回艙+服務艙的兩艙設計,將大部分有價值的產品都集中放在返回艙內,這樣一來,當返回艙著陸地面後,飛船上大多數的設備就都可以進行重複使用了。

▲ 2018年珠海航展,航天科技集團展示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縮比返回艙

和神舟飛船相比,新飛船的外層防熱材料不再採用和飛船整體一體的設計,改用可拆卸的模式,目的也是為了每次飛行完成後方便更換。再加上氣囊緩衝的落地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護飛船本身不受損壞,保障飛船的再次使用。

新一代載人飛船研製團隊將力爭實現返回艙可重複使用10次,逐步降低成本。

合練:除了「點火」,其他的都「演」到位,提前排除問題

發射合練,簡單來說,就是完全按照正式發射任務進行模擬演練,只不過不會真正執行最終的點火指令。通過合練,可以全流程、全要素、全過程模擬正式發射任務,全面驗證空間站核心艙與運載火箭、發射場之間的配合,提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本次合練任務預計需要3個月左右,將驗證空間站系統各艙段在發射場的工作項目以及測試發射的流程,為正式發射任務提前做好準備,奠定基礎。

而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試驗船將直接進入正式發射前的準備階段,首次飛行試驗不會載人。由於空間站和新飛船均會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新飛船的發射還將是長五B的首飛任務,因此,此次空間站核心艙的合練還將提前驗證火箭的發射流程。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個空間站、全新載人飛船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昨日宣布,我國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已經安全運抵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也將在2月底運抵,後續將進行發射場合練及首飛任務,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大幕即將拉開。
  •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運抵發射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月20日電(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截至2020年1月20日,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經過大約一周的海陸運輸,已先後安全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將分別參加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場合練及首飛任務,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即將拉開序幕
  • 我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空間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我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空間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原標題: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我國將於今年(2021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 我國目前最大的太空飛行器,核心艙運抵文昌,中國空間站任務拉開序幕
    近些年來,中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可以說在世人面前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在載人航天方面,還是在月球探測方面,中國航天人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中國人的航天夢遠不止於此,近日,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就傳來了一則令國人振奮的消息。
  • 新載人飛船、空間站核心艙、長徵5B火箭同日「亮相」值得期待
    我們知道,長五B火箭是專門為空間站建設而設計的,而新一代載人飛船又承擔著未來和空間站間的運輸以及遠徵月球和火星,可以說今天公布的這3大利器都非常重要。官媒稱長5B火箭將在今年上半年擇機進行首次發射,到底是幾月我們分析一下,如果太早發射時間肯定不夠(5B火箭2月份才到文昌),太晚又會影響火星一號發射(7月底奔火星),而長徵5號的準備周期都在2個月左右,因此我們估計這枚長徵5B火箭將在4至5月間發射。
  •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安全運抵文昌...
    新華社海南文昌1月20日電(李國利、鄧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20日透露,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經過大約一周的海陸運輸,已先後安全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將分別參加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場合練及首飛任務,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即將拉開序幕。
  • 中國新火箭新飛船高調首飛,定調未來太空話語權
    測試成功的話,會將這種關鍵技術加以推廣,不僅用於新一代載人飛船,而且還會用在貨運飛船上——未來的天舟貨運飛船,主要承擔貨運補給中國空間站任務,就像貨運龍飛船那樣,充當太空快運角色,同樣可以復用往返天地間。據悉,這艘試驗船將進入8000公裡高軌道,然後高速再入大氣層。預計發射一天後,北京時間5月6日13:02~13:42區間返回著陸,著陸點位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以東。
  • 第二髮長徵五號B型火箭,將送空間站核心艙上天
    2011年11月3日,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完成中國首次太空無人交會對接。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號完成首次載人交會對接,航天員進入天宮一號。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成功發射,這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2020年,祝天和一號成功發射!」
  • 中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中國將於今年(2021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隨後將發射天舟二號和神舟十二號。目前,空間站核心艙測試已基本完成,航天員乘組已選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今年春季將首先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隨後將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完成交會對接和相關在軌關鍵技術驗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我們將建成中國第一個長期在軌飛行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載人空間站,並且在上面開展大規模的空間科學研究。
  • 中國空間站航天員乘組選定:每組 3 人,任務周期 3 到 6 個月
    ,單次空間站的任務周期為 3—6 個月。60 至 180 噸級的大型空間站,目前已有 17 國 9 個項目入選中國空間站首批科學實驗名單。空間站擬按長期載 3 人狀態設計,運營階段每半年由載人飛船實施人員輪換,而初期將採用人員間斷訪問方式。載人空間站建成後,將成為中國空間科學和新技術研究實驗的重要基地,在軌運營 10 年以上。空間站工程將繼續使用已有的神舟飛船、長徵 2F 火箭、發射場和著陸場。
  •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核心艙已基本完成測試工作,航天員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IT之家1月3日消息 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將於今年(2021 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 B 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圖截於央視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我國將在今年春季率先發射空間站核心艙,隨後將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以及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這代表我國將完成交會對接和相關在軌關鍵技術驗證。
  • 核心艙初樣運抵文昌 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即將拉開序幕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截至2020年1月20日,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經過大約一周的海陸運輸,已先後安全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將分別參加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場合練及首飛任務,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即將拉開序幕。
  • 我國將於明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我國計劃2021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而後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12月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湖南韶山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在出席交接儀式時表示,我國將於明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 航天大禮,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春季升空
    進入2021年,中國載人航天發射將進入新時代,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透露,今年不僅要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貨運飛船和載人飛船也會在上半年相繼發射,中國航天員將進行長時間太空駐留。
  • 我國將於2021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核心艙已基本完成測試全部工作
    原標題:我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記者1月3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我國將於2021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 中國空間站航天員乘組已選定 每組3人 任務周期3到6個月
    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四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每個乘組三人,由執行過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擔任指令長,正在開展任務訓練。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拉開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的序幕。
  • 中國的空間站來了!我國將於2021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科研圈日報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工程全線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季發射。他表示,我們目前「已經基本完成了空間站試驗核心艙和發射它的長徵五號 B 遙二火箭的研製工作,測試工作正在最後階段,我們將在明年春天開始中國空間站的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的工作,明年春天首先發射我們空間站的核心艙。」目前,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四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 2020年發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接著發射兩個實驗艙
    如今,中國空間站項目早已確定了時間:2022年前後建成,2020年開始發射核心艙,接著是實驗艙,近日,中國航天更詳細介紹了中國空間站模樣,中國空間站形狀為「T」字型,一共由三個艙室組成,一個核心艙,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相當於一套3室2廳的長條狀房屋。
  • 我國將於今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我國將於今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本報北京1月5日電 (記者餘建斌)我國計劃今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而後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 中國空間站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每組3人,任務周期3-6個月
    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四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每個乘組三人,由執行過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擔任指令長,正在開展任務訓練。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拉開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