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髮長徵五號B型火箭,將送空間站核心艙上天

2020-07-28 隔壁老Cui

有網友調侃,一些在尖端技術領域世界上只有兩國製造:中國製造和「外」國製造。由於政治風險,中國在一些尖端技術領域很難在國際上達成愉快的技術合作。最近的熱點——「晶片」就是如此。

然而通常國外的技術封鎖換來的不是中國某一項尖端技術領域的萎縮,而是該領域更全面的發展。接下來要說的——「航天」就是如此。

第二髮長徵五號B型火箭,將送空間站核心艙上天

剛開始美國百般阻撓,拒絕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後來在世界的東方,中國人開始憑一己之力建造一個屬於自己,且在合作上對全球所有國家都平等的空間站。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個無人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

2008年9月27日,中國人在神舟七號的幫助下,首次出艙活動。

2011年9月29日,首個試驗性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發射。

2011年11月3日,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完成中國首次太空無人交會對接。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號完成首次載人交會對接,航天員進入天宮一號。

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成功發射,這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

……

「2020年,祝天和一號成功發射!」


天和一號

我國最早計劃將在今年年底發射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第二髮長徵五號B型火箭,將送空間站核心艙上天

2020年1月20日,經過了大約一周的海陸運輸,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以安全運抵文昌。空間站初樣產品將參加發射場合練。這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即將拉開序幕。

圖片三連

第二髮長徵五號B型火箭,將送空間站核心艙上天
第二髮長徵五號B型火箭,將送空間站核心艙上天
第二髮長徵五號B型火箭,將送空間站核心艙上天

主體結構

核心艙主要由節點艙、小柱段、大柱段、資源艙以及後端通道構成。核心艙是中國空間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它全長16.6米,最大直徑4.2米,質量22.5噸。核心艙上供航天員工作生活的空間大約有50立方米,當兩個實驗艙到位後,整個空間站的內部空間能夠達到110立方。

連接口

後端通道:與貨運飛船對接

節點艙:前面、底部用於對接載人飛船,兩側用於對接實驗艙,頂部用於航天員出艙活動。

第二髮長徵五號B型火箭,將送空間站核心艙上天

空間站的核心艙預計在今年年底發射,也有人說會在明年年初。總之到明年中上旬以前,空間站肯定是上天了。毫無疑問,空間站核心艙會用到長徵五號B型火箭發射,這也是長徵五號B型火箭的第2次發射任務。順便說一下,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時,大家所看到的那個火箭超大整流罩就是為空間站上的大型艙段定製的。

第二髮長徵五號B型火箭,將送空間站核心艙上天

中國空間站

中國空間站由核心艙、實驗Ⅰ艙、實驗Ⅱ艙,三個主要艙段構成。空間站任務壽命將達15年左右,可供三名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每隔半年輪換一次。6個人個可短期駐留10天左右。

空間站上60%~70%的設備可更維修,並且設計師在設計時,為航天員開展維修提供了便利。

空間站艙外還設了暴露平臺和大型載荷掛點,支持開展暴露實驗。順便說一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外部也可以安裝科學儀器。

早在2018年時,中國發出了關於空間站的合作邀請。當時法國、印度、南非、奈及利亞、馬來西亞、美國等60多個國家都出席儀式。不少國家代表詳細了解參與中國空間站合作的細節,表達了參與合作的濃厚興趣。

一年時間,中國共收到來自亞、非、歐、美等27個國家和地區的42份項目申請,共72個項目。最後來自16個國家的9個項目從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首批入選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也曾向中方發出了邀請,但是沒有通過。對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劉建平給出的解釋是:「我們沒有排斥任何國家,也沒有限定任何範圍,由美國團參與申報的項目,從科學價值和技術考量來講,美國的項目沒有達到要求的標準。」

而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林西強則表示:「很不幸的是美國國會出臺的有關法案,禁止美方在航天領域與我方展開合作,嚴重阻礙了中美航天交流合作的正常發展,只要美方取消不具建設性的法案,中美在載人航天工程領域是有廣闊的合作前景的」。


計劃在2022年左右中國將建成空間站,誰來誰不來,只有中國說了算。

第二髮長徵五號B型火箭,將送空間站核心艙上天

中國空間站的合作對全世界任何國家都是平等的,中國不會排斥任何國家,也沒有任何限定範圍。有些國家不能合作,純粹是作繭自縛。有外媒認為,中國太空計劃為美國「敲響了警鐘」,天宮空間站的問世勢必將撼動美國航天領域的至高地位;當然了,我們也該清醒的意識到,中國建成的空間站後美國在航天領域還是「至高地位」 。

相關焦點

  • 新載人飛船、空間站核心艙、長徵5B火箭同日「亮相」值得期待
    新春佳節來臨之際,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一天內連放多個「猛料」,那些我們關注的和載人飛行相關的任務幾乎和盤託出,印證著自去年底長徵五號火箭復飛成功後,一系列後續工程正在提速。其中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中國空間站天和號核心艙(初樣)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遙1)均被提及,而且都至少處於完工和出廠狀態。
  • 中國空間站最新進展,22噸核心艙今年發射,長徵五號B將迎來挑戰
    然而這些西方媒體並不知道,長徵五號只是我國航空事業「萬裡長徵的第一步」,基於長徵五號強大的運輸能力,中國航天將在今年進行一個令全球矚目的大動作!在今年,我國籌備27年的國際空間站項目將進入最後一個階段,中國空間站的第一個艙室將會進入太空,開啟屬於中國航天的新時代。
  • 我國新空間站開建,很快將送「天和」核心艙上天
    長徵五號是目前我國最大型的運載火箭,(A型)火箭全長56.97米,芯級直徑5米,捆綁4個直徑3.3米的助推器,發射總重量為869噸,推力則高達1076噸,最大可以將25噸重的載荷送入近地軌道,將14噸重的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作為一款重型火箭,即便放眼全球,長徵五號目前也可以排進世界前三之內。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核心艙將於今年春天率先發射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核心艙將於今年春天率先發射 中國青年報 | 2021-01-12 08:42:34 記者1月11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擬服務於重型運載火箭的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已取得積極進展。該型發動機的研製可填補我國氫氧發動機型譜和技術空白,對諸多基礎學科和工業領域有巨大的牽引帶動作用。
  • 「胖五」送「天問」,為何火星探測只能依靠長徵五號?
    當太空飛行器的速度達到每秒11.2千米的第二宇宙速度時,就可以完全擺脫地球引力,去往太陽系內的其他行星或者小行星,因此,第二宇宙速度也被稱為「逃逸速度」。這是長徵五號火箭第一次達到並超過第二宇宙速度,飛出了我國運載火箭的最快速度。
  • 長五b型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上天,它將帶來多種驚喜
    2020年必將是我國航天和宇宙探索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因為有多項重要的航天任務首次發射,2020年5月5日下午6點,我國首次出徵的長徵五號b型火箭攜帶著新一代航天飛船順利升空,這是我國新一代航天飛船的首次升空,也是一次實驗性任務,它的發射也代表著我國新一代空間站建設計劃拉開帷幕,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長徵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到達文昌,將執行空間站發射任務
    #長徵五號#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階段。
  • 我國將於明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我國計劃2021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而後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12月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湖南韶山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在出席交接儀式時表示,我國將於明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 中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中國將於今年(2021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隨後將發射天舟二號和神舟十二號。目前,空間站核心艙測試已基本完成,航天員乘組已選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今年春季將首先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隨後將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完成交會對接和相關在軌關鍵技術驗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我們將建成中國第一個長期在軌飛行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載人空間站,並且在上面開展大規模的空間科學研究。
  •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將於今年春天率先發射
    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研製取得新進展、空間站核心艙春季發射……記者12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擬服務於重型運載火箭的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已取得積極進展。據悉,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負責研製,其性能指標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能更好地滿足我國未來火箭和重大航天任務對動力的需求。該型發動機的研製可填補我國氫氧發動機型譜和技術空白,對諸多基礎學科和工業領域有巨大的牽引帶動作用。
  • 快來圍觀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空間站核心艙也要依靠它的力量
    想要到達火星,就要突破第二宇宙速度,就要運用大推力運載火箭,因此我國採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長徵五號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又稱「大火箭」、「胖五」,是我國迄今為止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運載能力之前運載火箭的2.5倍。
  • 中國空間站「上天」又近一步!長五發射成功,可搭載22噸重核心艙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就在5月5日,長徵五號B重型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揭開了我國航天新徵程的序幕。此次航天發射成功一掃此前長徵七號和長徵三號運載火箭連續兩次發射失敗的陰霾,將我國航天事業推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 空間站核心艙、神舟十二號、長二F/長七/長五B火箭都來了
    剛剛進入2021年,我國就公布了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計劃:空間站、載人飛行、長徵火箭、火星探測……空間站與飛船——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2021-2022年間預計實施包括空間站核心艙、兩個實驗艙、四艘載人飛船、四艘貨運飛船在內的11次發射任務。
  •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核心艙已基本完成測試工作,航天員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IT之家1月3日消息 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將於今年(2021 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 B 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圖截於央視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我國將在今年春季率先發射空間站核心艙,隨後將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以及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這代表我國將完成交會對接和相關在軌關鍵技術驗證。
  • 我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空間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我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空間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原標題: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我國將於今年(2021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 中國空間站傳喜訊,2021年春將發射核心艙,預計2022年將全面建成
    近期在湖南韶山舉行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上,中國載人航天總師周建平稱,在2021年春季,中國將發射搭載空間站核心艙的「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目前,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完畢,其他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最後預計在2022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天宮」空間站。
  • 研製縮小版長徵五號火箭能夠極大增加中國空間發射任務的成功可靠性
     第一節,如果能夠將長徵五號火箭主芯級的枚縮小版的長徵五號火箭來分別發射。>枚長徵五號火箭的發射任務,除了己經損失掉的昂貴的東方紅五號試驗通訊衛星之外(價值高達50億人民幣以上),還包含嫦娥五號、嫦娥六號、天宮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1號、實驗艙
  • 中國全線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春季發射核心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5日消息,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2021至202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預計將實施包括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在內的11次發射任務。元旦節日期間,工程各系統參研參試人員依然忙碌在一線。
  • 「胖五」:長徵火箭家族的實力擔當
    科技日報記者從一院了解到,後續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計劃於年內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為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作出貢獻;2021年一季度,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還將執行中國空間站核心艙發射任務。作為長徵火箭家族的實力擔當,「胖五」將力助中國航天登上更廣闊的舞臺。助力深空探測器穿越星際探索浩瀚宇宙,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孜孜以求的夢想。
  • 我國將於明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新華社長沙12月25日電(李國利 任海根)我國計劃2021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而後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12月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湖南韶山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在出席交接儀式時表示,我國將於明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