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11號的主要目標似乎簡單而直接 - 「執行載人登月並安全返回」,正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官方文件裡所表述。這份文件於1969年6月26日,由阿波羅計劃主管山姆•C•菲利普斯(Sam C. Phillips)和載人飛行副行政官喬治•E•穆勒(George E. Mueller)共同籤署。文件完美地反映了約翰•F•甘迺迪(John F. Kennedy)總統在1961年5月設定的目標,即「美國應該致力於在這十年結束之前將一名太空人送上月球並讓他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標。」
NASA阿波羅11號任務主要目標官方文件
雖然上述目標聽起來很簡單,但要實現它遠非易事。阿波羅11號任務當然還有一些次要目標,比如了解太空飛行器和太空衣的性能,以及太空人本身所需執行的登月任務,在月球表面進行實驗,並帶回月球巖石和土壤樣本供科學家進行分析。阿波羅11號太空人尼爾•A•阿姆斯特朗(Neil•A•Armstrong)、埃德溫•巴茲•奧爾德林(Edwin 「Buzz」 Aldrin)和麥可•柯林斯(Michael Collins)以及替補太空人詹姆斯•A•洛威爾(James A. Lovell)、小弗雷德•W•海斯(Fred W. Haise Jr.)和威廉•A•安德斯(William A. Anders),還有NASA和其在全國各地航天中心的承包商人員、在太平洋的失事救援隊以及在全世界各地的跟蹤站都在加緊準備對這一歷史性任務提供支持。
阿波羅11號替補指揮官 Lovell正在進行LLTV飛行訓練
Lovell完成一次LLTV飛行之後
由於飛行器的有限利用度,只有阿波羅號指揮官使用了單座月球登陸訓練飛行器(LLTV)作為訓練工具來對登月艙(LM)在下降到距離月球表面200英尺時的飛行特性進行模擬。Armstrong於6月中旬通過當時唯一可用的飛行器LLTV-2完成了他的8次飛行訓練,LLTV-2當時位於靠近載人航天中心(MSC)的艾靈頓空軍基地,現在位於休斯頓詹森航天中心。替補指揮官Lovell於6月30日進行了第一次飛行,並於7月初執行了額外的訓練任務。登月艙駕駛員和指揮官使用位於維吉尼亞州NASA蘭利研究中心的登月研究設備(LLRF)進行了訓練。Aldrin和Armstrong除了之前完成的訓練課程外,在6月底進行了幾次LLRF訓練。Lovell和Haise也進行了幾次LLRF訓練。
Aldrin在蘭利研究中心進行LLRF訓練後
顯示下降剖面的LLRF夜間測試多重曝光
阿波羅11號飛行主管(從左到右) Kranz, Lunney, Charlesworth, Windler, and Griffin在任務控制中心
位於載人飛船中心(MSC)的任務控制中心(MCC)是全面監測阿波羅11號任務各方面的聯絡點。「土星5號」火箭一離開發射塔,MCC就從甘迺迪航天中心(KSC)接管了飛行指揮權,並持續到其墜落為止。由經驗豐富的飛行主管領導的三組飛行指揮員通過八小時輪班的方式對任務的各個方面進行監測。由克利福德•E•查爾斯沃斯(Clifford E. Charlesworth)帶領的的綠隊是第一個輪班團隊,在火箭發射期間和任務開始的最初幾個小時在控制臺進行監測工作。第二個輪班團隊是尤金•F•克蘭茲(Eugene F. Kranz)帶領的白隊,他們負責在登月期間在控制臺進行監測工作。而格林•S•倫尼(Glynn S. Lunney)帶領的黑隊則是第三個輪班團隊。飛行主管米爾頓•L•溫德勒(Milton L. Windler)和傑拉爾德•D•格裡芬(Gerald D. Griffin)提供了必要的協助。一組對任務各個方面都非常了解的太空人充擔任了太空艙通訊員(Capcoms)的角色,負責與太空中的太空人直接對話。阿波羅11號的Capcoms分別是:查爾斯•M•杜克(Charles M. Duke)、羅納德•E•埃文斯(Ronald E. Evans)、布魯斯•麥坎德萊斯(Bruce McCandless)、歐文•K•加裡奧特(Owen K. Garriott)、詹姆斯•A•洛威爾(James A. Lovell)、威廉•A•安德斯(William A. Anders)、託馬斯•K•馬丁利(Thomas K. Mattingly)、弗雷德•W•海斯(Fred W. Haise)、唐•L•林德(Don L. Lind)和哈裡森•H•施密特(Harrison H. Schmitt)。
工人們正在加利福尼亞長灘港安裝美國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的廣播電視天線
工人正在長灘裝載美國廣播公司(ABC)的三輛拖車的其中一輛
版權:美國海軍(US Navy),鮑勃•費施(Bob Fish)
太平洋上,準備工作也正在持續開展以對阿波羅11號太空人從月球返回提供支持。6月5日,被指定為阿波羅11號首要救援船的美國大黃蜂號(CVA-12)航空母艦停靠在加州長灘港碼頭,為其新任務進行改裝。大黃蜂號指揮官卡爾•J•塞伯利希(Carl J. Seiberlich)少將於6月12日召開了第一次救援小組會議,對MSC著陸和救援部門編寫的阿波羅號救援操作手冊(Apollo Recovery Operations Manual)進行審查。6月12日至25日期間,大黃蜂號裝載了NASA救援工作所需的設備以及為報導飛船濺落情況的電視臺工作人員提供的設備。這些設備對在船上進行電視轉播提供支持,其中包括美國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提供的衛星天線,以便對飛船濺落和救援作業進行現場直播,以及被選為池網絡的ABC新聞(ABC News)的三輛拖車,以便為其他網絡提供彩色電視信號。6月27日,大黃蜂號離開長灘港,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地牙哥停留了3個小時,機群維修和支援人員從那裡出發。第二天,在大黃蜂號前往夏威夷珍珠港後,支援搜尋工作所需的飛機被送上了大黃蜂號。在前往珍珠港的巡航途中,為阿波羅11號救援行動派出的90人小組舉行了多次會議,並進行了多次桌上模擬。實際操作培訓於7月2日大黃蜂號抵達夏威夷後開始。
集中精力於阿波羅11號的同時,NASA也在忙著為未來的月球任務做準備。萬一阿波羅11號沒能於1969年7月成功實現第一次登月,NASA準備在9月用阿波羅12號再試一次,如果再次失敗,12月用阿波羅13號再試一次。因此,考慮到這些發射日期,地面小組均在加緊準備太空飛行器和運載火箭,阿波羅11號任務成功後,日程安排和準備進度都稍微有所放鬆。阿波羅12號太空人查爾斯•皮特•康拉德(Charles 「Pete」 Conrad)、艾倫•L•賓(Alan L. Bean)、理察•F•戈登(Richard F. Gordon)以及他們的替補太空人大衛•R•斯科特(David R. Scott)、詹姆斯•B•艾爾文(James B. Irwin)和阿爾弗雷德•M•沃登(Alfred M. Worden)參加了在KSC載人太空飛行器操作大樓(MSOB)進行的指揮艙(CM)和登月艙(LM)真空室測試。隨後,工人們將這些飛行器從高空模擬室中移出,並將它們與太空飛行器/登月艙接合器(Spacecraft LM Assembly,SLA)組裝在一起,之後將太空飛行器移動到太空飛行器組裝大樓(VAB)與土星5號火箭進行配對。阿波羅12號的登月太空人Conrad和Bean以及他們的替補Scott和Irwin在MSC太空環境模擬設施中進行月球表面行走任務時,完成了太空衣的真空室測試。
阿波羅12號太空人(從左至右)Conrad, Bean和Gordon進入KSC的高空模擬室
中:阿波羅12號登月艙(LM)被降低到飛船底部的登月艙適配器(SLA)
右:阿波羅12號指揮/服務艙(CSM)被下降到SLA上
1969年6月,阿波羅13號任務運載火箭的三個火箭級抵達KSC, 太空飛行器組裝大樓的工作人員於6月18日將第一級S-IC安裝在其移動發射平臺上。在阿波羅11號飛往月球途中,第二級S-II被裝配起來,而第三級S-IVB在也7月底成功組裝。組裝作業的影像可在此觀看(here)。指揮艙(CM)和服務艙(SM)於6月26日從位於加州唐尼的北美羅克韋爾公司(North American Rockwell )抵達KSC,登月艙(LM)上升和下降級也於幾天後從位於紐約長島貝斯佩奇(Bethpage)的格魯曼飛機工程公司(Grumman Aircraft Engineering Corporation)抵達。載人太空飛行器操作大樓的工作人員隨即開始為機艙測試做準備。
左圖:阿波羅13號運載火箭土星5號的第一級S-IC從VAB附近的駁船上卸下
右圖:阿波羅13號運載火箭土星5號的第一級S-IC在VAB被下降到移動發射平臺上
左圖:阿波羅13號運載火箭土星5號的第三級S-IVB抵達KSC
右圖:阿波羅13號指揮艙和服務艙抵達KSC
(以上圖片全部來自NASA)
詳見:
https://www.nasa.gov/feature/50-years-ago-perform-a-manned-lunar-landing-and-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