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人類飛出地球之後的首站,距離我們大約38萬公裡。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美國進行了7次載人登月,其中阿波羅13號登月失敗了。共成功了六次把十二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並且安全帶回。
這幾天是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的50周年紀念活動,在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發射成功,7月20號成功登陸月球表面。月錶停留時間大約是21小時,月面行走時間大約2個小時,最終安全返回。
阿波羅載人登月成功的關鍵點之一就是大推力運載火箭土星五號,其次就是阿波羅飛船。飛船共分為三大部分:登月艙、指令艙、服務艙。在運載火箭把飛船送進地月轉移軌道之後相繼脫離。待飛船成功進入繞月軌道,三名太空人選好登月位置,登月艙和另外兩艙分離待著兩位太空人著陸,此時登月艙下降級火箭起作用,另外一名太空人留守指令艙。
成功降落在月表後太空人開始出艙執行任務,插插旗子採集一些樣本,安置一些設備。完成任務後帶著月巖返回登月艙的上升級。此時下降級會充當發射架,上升級的火箭點火帶著太空人進入繞月軌道和等在那裡的指令艙對接。之後兩位太空人會帶著樣本進入指令艙,從而拋離登月艙上升級,乘坐指令艙返回地球。
實際上在月球上起飛比地球上簡單的多,首先月球上的引力較小,因此第一宇宙速度小。並且月球表面接近於絕對真空,飛船起飛不會受到空氣阻力。因為這些原因,月球未來很可能成為人類踏向深空的跳板,NASA的最新計劃就是重返月球驗證技術從而載人登陸火星,月球成了一塊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