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15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網站報導,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50周年紀念日臨近,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阿波羅號計劃的探月歷史。
阿波羅1號:首批3名太空人模擬操作中喪生
1967年1月27日,在阿波羅號執行任何太空任務之前,美國宇航局處理了一個悲劇事件。當第一批阿波羅太空人格斯·格裡森姆、埃德·懷特和羅傑·查菲在佛羅裡達州發射臺進行模擬操作時,太空艙突然起火,火情快速蔓延,導致3名太空人全部遇難。這次災難導致美國宇航局重新檢查了阿波羅計劃的所有方面,並對許多太空飛行器系統進行了重新設計,當年春天,太空人們接受訓練的任務被正式命名為「阿波羅1號」。
機組人員:維吉爾·格裡索姆、愛德華·懷特、羅傑·查菲。
阿波羅7號:進行為期11天太空飛行
進入太空的首個阿波羅任務是「阿波羅7號」,在為期11天的太空飛行中,機組人員對太空飛行器系統進行了一系列測試,並從美國太空飛船上主持了首個電視直播節目。這3名機組成員分別是沃爾特·希拉、沃爾特·坎寧安、多恩·艾塞爾,他們在執行任務期間患上了嚴重感冒。儘管他們表現出身體不舒服,但是努力完成了任務目標,展示了人類在太空中所需的韌性和適應性。
機組人員:指揮官沃爾特·希拉,月球艙駕駛員沃爾特·坎寧安、飛行艙指揮員多恩·艾塞爾。
發射時間:1968年10月11日
返程時間:1968年10月22日,3名太空人安全返回地面。
阿波羅8號:太空人拍攝到「地出」
早期太空飛行的成功、登月艙研發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科學家對前蘇聯準備發射載人繞月飛行的擔憂,導致美國宇航局改變了下一次土星5號任務計劃。美國宇航局最終從一個無人駕駛的繞地飛行任務轉變為一個載人繞月飛行任務。弗蘭克·博爾曼、吉姆·洛弗爾和比爾·安德斯是第一批登上強大土星5號火箭的太空人,他們用了20個小時繞月飛行。1968年聖誕節前夜,太空人朗讀了令人難忘的《創世紀》,安德斯在地球軌道上拍攝到標誌性圖像「地出」。
機組人員:指揮官弗蘭克·博爾曼、月球艙駕駛員比爾·安德斯、飛行艙指揮員吉姆·洛弗爾。
發射時間:1968年12月21日。
返程時間:1968年12月27日。
阿波羅9號:進行一次太空行走
隨著繞月旅行的結束,美國宇航局開始認真計劃太空人登陸月球,下一步是阿波羅9號任務,這是首個攜帶登月艙進入地球軌道。儘管該任務仍在地球軌道上進行,但是指揮官詹姆斯·麥克迪維特和登月艙飛行員拉斯蒂·施韋卡特將登月艙和指揮艙分離,獨立飛行了6個小時,並測試了登月艙系統。施韋卡特在登月艙「門廊」進行了一次太空行走,用於測試太空人在月球上穿著的太空衣。
機組人員:指揮官詹姆斯·麥克迪維特、月球艙駕駛員比爾·安德斯、飛行艙指揮員大衛·斯科特。
發射時間:1969年3月3日。
返程時間:1969年3月13日。
阿波羅10號:飛到距離月球表面不足16公裡處
第二次登月艙試驗是在月球上空進行的。阿波羅10號是人類第一次登月的正式彩排,太空人們測試了這次任務的各個方面,甚至首次從太空傳播中演示了月球艙入塢過程。指揮官託馬斯·斯塔福德和登月艙駕駛員尤金·塞爾南駕駛登月艙飛行了8個小時,飛到距離月球表面不足16公裡處,經過了阿波羅11號計劃著陸的「寧靜海」。
機組人員:指揮官託馬斯·斯塔福德、月球艙駕駛員尤金·塞爾南、飛行艙指揮員約翰·楊。
發射時間:1969年5月18日。
返回時間:1969年5月26日。
阿波羅11號:太空人登陸月球表面,進行兩個多小時的探索和採樣。
1969年7月20日,人類歷史上首次在另一顆星球表面行走,實現了1961年甘迺迪總統設定的目標,當時美國人甚至還沒有實現環繞地球飛行,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在著陸前成功躲開了一個月球隕坑和一塊巨石,之後他們在月球著陸點周圍探索了兩個多小時。他們採集了土壤和巖石樣本進行分析,插上了美國國旗,並留下紀念阿波羅1號太空人的獎章,以及一塊寫著「我們為全人類和平而來!」的牌匾。
機組人員:指揮官尼爾·阿姆斯特朗、月球艙駕駛員愛德溫·奧爾德林、飛行艙指揮員麥可·柯林斯。
發射時間:1969年7月16日。
返程時間:1969年7月24日。
阿波羅12號:著陸月球表面,部署地震儀。
阿波羅12號的諸多任務目標之一是回收「勘測者3號」碎片,「勘測者3號」是在月球表面運行兩年多時間的一個機械著陸器。科學家希望研究月球環境對宇宙飛船產生的影響,在一次精確著陸之後,太空人可以很容易地部署包括地震儀在內的實驗包。在他們離開月球軌道之前,他們拋棄了登月艙的上階火箭,最終登月艙撞向了月球表面,這為評估地震儀提供了一個受控實驗。
機組人員:指揮官查爾斯·康拉德、月球艙駕駛員艾倫·比恩、飛行艙指揮員理察·戈登。
發射時間:1969年11月14日。
返程時間:1969年11月24日。
阿波羅13號:被稱為「成功的失敗任務」。
阿波羅13號被稱為「成功的失敗任務」,因為該任務太空人從未登陸月球表面,但在一次爆炸中飛船遭受損失,他們卻安全返回地面。氧氣罐升級過程中被改造的開關和絕緣裝置在測試中受到損壞,當相關的加熱器在飛行中被打開時,燃料箱發生爆炸,幾乎耗盡指揮艙所有能量,迫使太空人將登月艙作為救生艙。太空人詹姆斯•洛弗爾、弗雷德•海斯、約翰•斯威格特安全返回地球,這要感謝任務控制小組臨時制定的程序以及他們實施這些程序的能力。
機組人員:指揮官詹姆斯•洛弗爾、月球艙駕駛員弗雷德·海斯、飛行艙指揮員約翰•斯威格特。
發射時間:1970年4月11日。
返程時間:1970年4月17日。
阿波羅14號:太空人在月球表面行走2700多米。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太空任務中美國第一位太空人艾倫•謝潑德重返太空,阿波羅14號可能是當時最順利的登月任務。太空人在登月艙呆了9個小時,並進行了一系列實驗。謝潑德創造了一項新的紀錄,他在月球表面行走2700多米,拉著一輛手推車運送他們的工具和採樣。
機組人員:指揮官艾倫•謝潑德、月球艙駕駛員埃德加·米切爾、飛行艙指揮員斯圖爾特•羅薩。
發射時間:1971年1月31日
返程時間:1971年2月9日。
阿波羅15號:探測車在月球表面行駛了27公裡。
這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表面駕車行駛,首個阿波羅「J」任務(設計在月球上停留更長時間)攜帶了一輛月球探測車,指揮官大衛•斯科特和月球艙駕駛員詹姆斯•埃爾文在月球表面停留了18個小時,探測器在月球上行駛了27公裡,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並收集了77公斤的月球樣本。在離開月球表面之前,斯科特進行了一項實驗,用於驗證伽利略理論,即沒有空氣阻力的真空環境物體會以相同速度降落,他扔下一把地質錘子和一根羽毛,結果證實它們同時落到地面,證實伽利略的理論是正確的。
機組人員:指揮官大衛•斯科特、月球艙駕駛員詹姆斯·歐文、飛行艙指揮員阿爾弗雷德•沃登。
發射時間:1971年7月26日
返程時間:1971年8月7日。
阿波羅16號:收集了95公斤月球樣本。
阿波羅16號也利用了月球車的優勢,指揮官約翰•楊和月球艙駕駛員查爾斯·杜克在3次月球行走中駕駛超過26公裡,收集了95公斤月球樣本。出現的問題迫使任務控制人員將飛行時間縮短了一天,但返程途中,飛行艙指揮員託馬斯•馬丁利進行了一次太空行走,他在服務艙中取出相機膠捲。
機組人員:指揮官約翰•楊、月球艙駕駛員查爾斯·杜克、飛行艙指揮員託馬斯•馬丁利。
發射時間:1972年4月16日
返程時間:1972年4月27日。
阿波羅17號:3次月球行走,每次都持續7個多小時。
阿波羅計劃最後一次太空任務是對月球進行最廣泛的探索,包括3次月球行走,每次都持續7個多小時,而太空人在月球上停留了3天以上。指揮官吉恩•塞爾南、月球艙駕駛員哈裡森•施密特(第一位登上月球的科學家兼太空人),收集了110公斤的月球樣本。隨著最新工具和技術的開發應用,這些月球樣本和之前任務中採集樣本揭示出更多關於月球的信息。
機組人員:指揮官尤金•塞爾南、月球艙駕駛員哈裡森·施密特、飛行艙指揮員羅納德•埃文斯。
發射時間:1972年12月11日。
返程時間:1972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