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7月21日(北京時間),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寧靜海邁出的一小步,成為了人類探索宇宙的一大步。50年來,圍繞阿波羅計劃的讚頌和陰謀論從未間斷,從這些電影就可見一斑。
《阿波羅11號》(2019),託德·道格拉斯·米勒執導的紀錄片,被譽為「歷時五十年的電影大事記」。93分鐘的紀錄片採用了首次發現的65毫米大畫幅膠捲拍攝的影像資料和超過11,000小時的原始音頻資料,為人類歷史上最具標誌性和歷史性的時刻展現全新的視角。
《登月第一人》(2018),改編傳記作品《第一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人生》,聚焦傳奇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生平,重點講述他在1961-1969年間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登月者的過程,同時也展現出人類在這次史上最危險的宇宙探索徵途中所付出的難以想像的國家與個體犧牲。瑞恩·高斯林、克萊爾·芙伊等主演。
《阿波羅13號》(1995),朗·霍華德執導的紀實電影,湯姆·漢克斯、比爾·帕克斯頓、凱文·貝肯等主演。1970年發射升空的阿波羅13號飛船在飛往月球的過程中,發生爆炸事故,詹姆斯·洛威爾等三名太空人經歷重重考驗,九死一生回到地球。影片獲得了1996年的奧斯卡最佳電影剪輯、最佳音效獎以及另外九項提名。
《雪崩行動》(2016),1967年,四位CIA探員以拍攝紀錄片的名義欲揭穿阿波羅計劃,卻意外將自己一步步推向兇險的邊際。「阿波羅計劃」被認為是美國最大的陰謀之一,不少人相信阿姆斯特朗根本沒有踏上月球,導演以偽紀錄片形式讓觀眾親臨這段爭議歷史,更將拍攝《2001 太空漫遊》的庫布裡克也拉進陰謀論的說法裡。
《阿波羅18號》(2011),是由岡扎羅·洛佩茲-加勒果執導,沃倫·克裡斯蒂、勞埃德·歐文主演的科幻片,講述本應被取消的阿波羅18號其實早在1974年聖誕節秘密進行登月計劃,卻因在月球上遭遇的外星生物而未返回地球的故事。
《天線》(2000),講述了「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中鮮為人知的衛星信號中斷事件以及相關人員的感情經歷。1969年,NASA準備使用澳大利亞的南半球功率最大的接收天線,作為其主接收天線的備份。但是「阿波羅11號」計劃最後一分鐘的變故使澳大利亞人的衛星接收天線——"碟子"成了向全世界轉播人類在月球上邁出第一步的唯一希望……
《月之陰影》(2008)是戴維·辛通拍攝的紀錄片,講述了20世紀60年代人類登上月球的偉大記錄。時年77歲的77歲的阿波羅11號航天員巴茲·奧爾德林與觀眾一起重溫當年激動人心的時刻,奧爾德林以在執行第一次載人登月任務阿波羅11號時成為第二名(在尼爾·阿姆斯特朗之後)踏上月球的人而聞名。
本文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更多精彩圖片故事,歡迎關注「高品圖像」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