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預警:阿波羅11號登月的那些事

2020-12-04 博科園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飛船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4天後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乘坐登月艙在寧靜海登陸,同行的太空人麥可柯林斯留在繞月軌道。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時說:「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搭載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的「小鷹」號登月艙,正在進行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載人登月1、1969年,「阿波羅11」號太空人與一個月球模型合影留念。從左至右分別是登月艙駕駛員埃德溫·巴茲·奧爾德林指令艙駕駛員麥可·柯林斯指揮官尼爾·阿姆斯特朗

2、1969年5月20日,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奧爾德林站在土星V型火箭前面合影留念。他們乘坐的「阿波羅11」號飛船便是搭乘這款火箭發射升空。

3、1969年7月16日,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甘迺迪航天中心,「阿波羅11」號太空人準備登車,前往發射場

4、1969年7月16日上午9點32分,甘迺迪航天中心,「阿波羅11」號飛船搭乘土星V型火箭從39號發射架發射升空。土星V型火箭高363英尺(約合110米),相當於一座36層大樓,是歷史上製造的體積最為龐大的運載火箭之一。

5、發射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見證「阿波羅11」號發射的震撼瞬間。控制中心距發射架3.5英裡(約合5.6公裡)

6、搭載「阿波羅11」號飛船的土星V型火箭飛向軌道

7、1969年7月17日從「阿波羅11」號飛船拍攝的地球照片,非洲的絕大多數地區以及歐洲和亞洲的部分地區「露臉」。此時,「阿波羅11」號距地球98000海裡

8、從「小鷹」號登月艙拍攝的照片。此時,指令艙已經脫離,太空人即將登月

9、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創造了歷史,成為第一個在月球留下人類足跡的人。他在登上月球時說:「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10、奧爾德林爬下「小鷹」號登月艙,準備上演月球行走

11、1969年7月20日,奧爾德林站在月球上,身旁便是「小鷹」號登月艙。在他的面罩上,我們能夠看到阿姆斯特朗的倒影

12、近1萬人聚集在紐約中央公園,透過大屏幕觀看阿姆斯特朗邁出人類的一大步。據估計,全球有5.3億人見證了阿姆斯特朗的登月瞬間。

13、1969年7月20日,月球寧靜海,登月艙太空人奧爾德林站在美國國旗旁

14、阿姆斯特朗拍攝的登陸區和登月艙照片。

15、奧爾德林拿著兩個儀器走到指定位置——左手拿的是被動源地震儀,右手拿的是雷射測距回射器。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共在月表逗留21小時36分鐘,收集了47磅(約合42公斤)月表樣本。這些樣本被帶回地球進行分析。他們的月表勘測活動持續了兩個半小時

16、「阿波羅11」號任務的登月艙,指揮官阿姆斯特朗笑對鏡頭。此時,他已經結束了歷史性的月球行走。阿姆斯特朗2012年因心血管手術導致的併發症去世,享年82歲

17、「小鷹」號登月艙,奧爾德林將太陽鏡放進口袋。此時,奧爾德林已經完成了他的第一次月球行走。

18、「阿波羅11」號在月球軌道拍攝的月球遠側。月球遠側也被稱之為「暗面」,始終背對地球。

19、義大利米蘭的一家咖啡館,當地居民正在觀看登月。

20、1969年7月21日,從指令/服務艙拍攝的「阿波羅11」號登月艙。此時,搭載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的登月艙正準備對接。在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進行月球行走時,柯林斯一直留守在指令/服務艙。

21、「阿波羅11」號的指令艙被吊上「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甲板。此時,海軍潛水員安裝的浮環已經從指令艙拆除。1969年7月24日,指令艙安全返回地球

22、「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的活動檢疫設施尼克森總統接見重返地球的「阿波羅11」號太空人。

博科園|文:NBC News轉自:漫步宇宙/qqtaikong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多圖預警,「阿波羅11」號登月的那些事兒
    搭載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的「小鷹」號登月艙,正在進行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載人登月1969年,「阿波羅11」號太空人與一個月球模型合影留念。1969年7月16日,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甘迺迪航天中心,「阿波羅11」號太空人準備登車,前往發射場1969年7月16日上午9點32分,甘迺迪航天中心,「阿波羅11」號飛船搭乘土星V型火箭從39號發射架發射升空。土星V型火箭高363英尺(約合110米),相當於一座36層大樓,是歷史上製造的體積最為龐大的運載火箭之一。
  • 中國嫦娥二號全月圖拍到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遺蹟
    昨天,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正式公布了中國探月工程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傳回的解析度達7米、100%覆蓋全月球表面的全月球影像圖。這也是目前國際上已發布的解析度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圖。  元宵賞銀月,「嫦娥」捧圖來。全月球影像圖是何模樣?7米解析度有多「牛」?我國探月工程的下一步將是什麼?記者昨天採訪了北京上海多位專家,一一解析全月圖的奧秘。
  • 阿波羅11號登月49周年
    日20時17分40秒(UTC),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7月21日2時56分(UTC),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這是他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為紀念阿波羅11號登月49周年,NASA TV將同步(49周年後)播放一段全新的視頻,請做好準備,直播地址:https://www.nasa.gov/multimedia/nasatv/#publicAstroReality 製作了重溫月球之旅的頁面,回顧了人類月球任務的歷史,最後定格於阿波羅11號著陸點,網址:https://  www.astroreality.com
  • 阿波羅 11 號登月 50 周年,回顧阿波羅號探月計劃
    北京時間7月15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網站報導,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50周年紀念日臨近,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阿波羅號計劃的探月歷史。指揮官託馬斯·斯塔福德和登月艙駕駛員尤金·塞爾南駕駛登月艙飛行了8個小時,飛到距離月球表面不足16公裡處,經過了阿波羅11號計劃著陸的「寧靜海」。機組人員:指揮官託馬斯·斯塔福德、月球艙駕駛員尤金·塞爾南、飛行艙指揮員約翰·楊。發射時間:1969年5月18日。返回時間:1969年5月26日。
  • 阿波羅11號原始資料遺失,登月真實性再遭質疑,現在怎麼樣了?
    這批轉移的資料種類繁多,數量豐富,其中就包括了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的原始資料,這批資料囊括了整個行動整個過程,可以說是見證美國最高光的時刻。資料總共14000多盤錄像帶,裝在2000多個箱子中,主要以影音資料為主(年紀較輕的朋友可能沒見過這種錄像帶,我國九十年代的時候,各個錄像廳中,播放的都是這種錄像帶),受當時技術的影響,每盤錄像帶平均約15分鐘的播放時間錄像帶包含了阿波羅11號從升空到登月、返回的整個過程。包含有各個監控站點、地面指揮中心、阿波羅11號機組人員等拍攝錄像和錄音。
  • NASA阿波羅登月暗藏驚天秘密 阿波羅11號竟遇外星人?(圖文)
    進入公眾號可查看全部歷史消息!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堪稱人類奇蹟,不過美國卻一直在向大眾隱瞞當年真相,在一份NASA絕密檔案裡,我們可以看到,當年阿波羅11號竟在月球上遇見過外星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除了這件事之外,NASA還向公眾隱瞞了哪些登月事情?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年
    1969年7月20日,在「阿波羅11號」環月飛行了12圈、並釋出登月艙「鷹」之後,這一句久等的話,讓許許多多在場的工作人員熱淚盈眶。如今,刻畫宇宙探索的科幻大片層出不窮,月球已經不算是冒險家的樂園了,觀眾也不會更感興趣。
  • 阿波羅11號登月珍貴老照片:圖3為人類第一次,圖5遭陰謀論者質疑
    1969年7月16日周三,阿波羅11號肩負著人類對外太空的渴望,攜帶3名太空人向月球飛去。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阿波羅計劃電影盤點
    《阿波羅11號》《阿波羅11號》(2019),託德·道格拉斯·米勒執導的紀錄片,被譽為「歷時五十年的電影大事記」。《阿波羅18號》《阿波羅18號》(2011),是由岡扎羅·洛佩茲-加勒果執導,沃倫·克裡斯蒂、勞埃德·歐文主演的科幻片,講述本應被取消的阿波羅18號其實早在1974年聖誕節秘密進行登月計劃,卻因在月球上遭遇的外星生物而未返回地球的故事
  • 阿波羅11號登月秘密(一):原來他並非登月的最佳人選
    阿波羅1號的三名太空人在火災中不幸喪生。此外,NASA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運載火箭土星5號仍存在嚴重問題,而登月艙的製造也面臨延誤。隨著蘇聯在緊鑼密鼓地推進自己的登月計劃,阿波羅11號想要在這場太空競賽中拔得頭籌,需要不止一次的巨大飛躍。好在隨後的一切進展順利。到阿波羅11號登月前7個月,阿波羅8號在1968年末順利完成繞月航行,創造了歷史。
  • 從文物造假的常識角度看待阿波羅登月(11號)
    那下面我們再來看阿波羅登月的照片,首先是阿波羅11號。發射日期:1969年7月16日。登陸月球:1969年7月20日。太陽風合成實驗是在阿波羅11號、12號、14號、15號和16號上進行的。它由一塊1.4米×0.3米的鋁箔板組成,被布置在一根面向太陽的柱子上。具體功能和使用我們此次省略。問題: 太陽風組件的柱子,明顯是比國旗的旗杆粗壯,而插在地下後,周邊土壤並沒有明顯擠壓情況,而柱子周圍並沒有明顯的腳印,他們是如何固定到月壤中的,相信月壤下部的石塊會很多,正常人純用手是是很難輕鬆插入。
  • 1969年,珍貴的阿波羅11號登月前準備的老照片
    阿波羅11號是阿波羅計劃的高潮,它推動了人類太空飛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1968年10月,阿波羅計劃的第一次載人飛行起飛;不到一年後,阿波羅11號發射升空。在短短幾年內,總共有6次任務使12名美國太空人登上月球表面。
  • 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中的5個恐怖時刻,其中著陸時差點爆炸
    當阿波羅11號登月艙的登陸引擎關閉後,塵埃落在月球的寧靜之海上時,40萬公裡外的飛行控制中心(Mission Control)的指揮官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紀念,人類為什麼自此不再登月了?
    2019年7月20是人類登月50周年紀念日。50年前的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 「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從美國的甘迺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的登月徵程。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和柯林斯乘坐宇宙飛船飛越了38萬公裡徵程。最終於7月20日踏上了月球表面。
  • 阿波羅11號登月秘密(三):終於邁出"全人類的一大步」
    四天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將阿波羅11號登月艙「鷹」號降落在月球上的靜海,成為首次踏上月球表面的人類。今年是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50周年,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特別推出「你不知道的登月秘密」系列文章,一起回顧人類探月進程中那些鮮為人知卻值得紀念的瞬間。
  • 人類登月40年「阿波羅11號」登月八大內幕(組圖)
    日前,英國媒體披露了更多「阿波羅11號」的登月內幕,以及英國400年前的「載人登月計劃」。  內幕一  登月美國國旗化為灰燼  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中插在月球表面的那面美國國旗,一直是「月球陰謀論」中飽受質疑的主角,陰謀論者質疑稱,月球上沒有空氣,可太空人插在月球表面的美國國旗卻能迎風飄揚,這一漏洞顯示太空人仍然身處地球。
  • 阿波羅11號的主要目標: 「執行載人登月並安全返回」
    NASA阿波羅11號任務主要目標官方文件雖然上述目標聽起來很簡單,但要實現它遠非易事。阿波羅11號任務當然還有一些次要目標,比如了解太空飛行器和太空衣的性能,以及太空人本身所需執行的登月任務,在月球表面進行實驗,並帶回月球巖石和土壤樣本供科學家進行分析。
  • 阿波羅11號登月始末【組圖】
    1969年7月20日,太空人實施阿波羅11號艙外活動,奧爾德林在登月艙旁漫步。  據美國《大西洋月刊》7月15日消息:今年7月16日,是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發射45周年紀念日。經過多年艱苦和大膽的實驗與探索,人類在45年前終於登上了月球。當年,世界各地數百萬人通過電視直播看到了飛船發射實況。
  • 嫦娥二號全月圖拍到當年阿波羅11號登月遺蹟
    新華社發在7米解析度全月球影像圖上,可分辨出阿波羅11、12、14、15、17、18六艘飛船登陸月球的遺蹟。昨天,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正式公布了中國探月工程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傳回的解析度達7米、100%覆蓋全月球表面的全月球影像圖。這也是目前國際上已發布的解析度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圖。元宵賞銀月,「嫦娥」捧圖來。全月球影像圖是何模樣?7米解析度有多「牛」?我國探月工程的下一步將是什麼?記者昨天採訪了北京上海多位專家,一一解析全月圖的奧秘。
  • 人類登月五十年,憶阿波羅11號的奇妙冒險。
    11號飛船,載著三位航天員開始了他們的登月之旅。於是,阿波羅11號登月艙繼續下落。但實際上,勇敢的航天員們不知道,他們的處境早已危機四伏。在登月的最終三分鐘裡有一個「死亡區間」,儘管只持續10秒,但破壞力極大。在這段時間內,登月艙下落的速度非常快。如果此時決定放棄登月,打算啟動登月艙的上升發動機,從而乘坐登月艙的上升段回到月球軌道,就會發生燃料箱因下降衝力而報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