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計劃(Project Apollo)或作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從1961年-1972年從事的一系列載人航天任務,於1960年代的10年中,主要致力於完成載人登陸月球和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標。1969年,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達成了上述目標,尼爾·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踏足月球表面的人類。為了進一步執行在月球的科學探測,阿波羅計劃一直延續到1970年代早期。總共耗資250億美元(幣值相當於2018年時的1530億美元)。
1961年5月25日,甘迺迪總統在國會上發表人類登月計劃的演講
阿波羅計劃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執行的迄今為止最龐大的月球探測計劃,「阿波羅」飛船的任務包括為載人登月飛行作準備和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已於1972年底結束。迄今近50年來還沒有過其他的載人太空飛行器離開過地球軌道。阿波羅計劃詳細地揭示了月球表面特性、物質化學成分、光學特性並探測了月球重力、磁場、月震等。
「阿波羅1號-10號」:歷經艱難,為載人登月做準備
阿波羅1號成員左起:格裡森、懷特、查菲
阿波羅1號殘骸
阿波羅計劃中包括11次載人任務,阿波羅1號任務,本是美國第一次由三名航天員執行的航天任務。這次任務的名稱原本是AS-204,但這一次發射的例行測試時,指令艙突然發生了大火,三名航天員5秒內全部不幸遇難。事後三位航天員的遺孀認為航空航天局應該保留「阿波羅1號」的名稱,希望人們不要忘記這次事故。
鑑於阿波羅1號的出師不利,阿波羅原有的計劃無疑被打亂了,因此,美國將後續的飛船改成無人飛船,以檢驗其安全性能和技術性能,並沒有升空。所以正式地講沒有阿波羅2號和阿波羅3號。到阿波羅4號到阿波羅6號都是無人測試飛行。
阿波羅7號成員左起:埃斯利、施艾拉、康尼翰
阿波羅7號於軌道
從阿波羅7號一直到阿波羅17號,阿波羅計劃中包括的11次載人任務,全部從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
阿波羅8號近距離拍攝月面
阿波羅9號航天漫步
前四次載人登陸,成功完成了環繞地球、環繞月球,載人交會對接。在最後一次環繞月球飛行任務中,登月艙離月球表面僅15.6千米。
阿波羅10號成員左起:塞爾南、斯塔福德、楊
阿波羅10號月球軌道
阿波羅10號在1969年5月26日從月球返回地球途中創造了載人太空飛行器的速度記錄:39,897千米/小時(11·08千米/秒)。這是人類迄今為止都無法企及的速度極限。
人類歷史上第1次登月:阿波羅11號,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
阿波羅11號成員,左起: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
終於,1969年7月16日,在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阿波羅11號發射成功後,人類第一次踏上了月球表面。為了支持阿波羅11號任務的電視直播,NASA同時動用了Goldstone和澳大利亞Parkes兩臺64米射電望遠鏡。這兩面大口徑望遠鏡的加入,將接收下行信號的靈敏度提升了約6到10倍——64米口徑望遠鏡的接收面積為26米望遠鏡的6倍。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邁出的歷史性一步的畫面
7月20日,尼爾·阿姆斯特朗與巴茲·奧爾德林成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阿波羅11號降落在月表靜海附近,被阿姆斯特朗稱為「靜海基地」(阿姆斯特朗在降落後向指揮中心報告「休斯頓,這裡是靜海基地。『鷹』著陸成功。」)。阿波羅11號登月的準確時間是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3秒(休斯頓時間)。1969年7月21日凌晨2點56分(UTC),阿姆斯特朗的左腳踏上了月球,並說:
「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1969年7月20日,奧爾德林在月球上,阿姆斯特朗拍攝
兩人在月球表面活動了兩個半小時,使用鑽探取得了月芯標本,拍攝了一些照片,也採集了22千克的月表巖石標本。從60年代初期開始,「航天競賽」的勝利「標準」被定義為率先登月。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阿波羅11號的成功標誌著美國在航天競賽中的勝利。同樣,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1969年7月登月,也完成了甘迺迪總統1961年5月25日宣布美國會在1970年之前將航天員送上月球並成功返回的承諾。
人類歷史上第2次登月:阿波羅12號,被兩次閃電擊中,差點失敗
阿波羅12號成員左起:康拉德、高爾登、賓
阿波羅11號後不到四個月,阿波羅12號再次踏上了登月的旅程。按照航天員的輪換制度,如果沒有添加阿波羅8號,皮特·康拉德的團隊將會執行首次登月任務。發射後,阿波羅12號被兩次閃電擊中,太空飛行器一度很不穩定。由於地面指揮中心和三位航天員(尤其是艾倫·賓)的冷靜處理一切恢復正常,但指揮人員仍一度擔心指令艙頂部降落傘遭到損壞;如果主降落傘真的無法使用,返回時太空飛行器將像隕石一般墜入海中。
阿波羅12號登陸點
1969年11月19日阿波羅12號成功登月。前一次任務對降落點的要求不高,但阿波羅12號有一準確降落點,康拉德也輕鬆完成了任務。踏上月球後,身材矮小的康拉德叫道:
「太好了!天哪,這也許對尼爾(即阿姆斯特朗)是一小步,但對我卻是一大步呢。
計劃中阿波羅12號將首次使用彩色攝像機向地球進行實況轉播,但由於艾倫·賓的失誤,攝像機沒能使用。
阿波羅13號:一次「成功的失敗」,登陸月球失敗,成功返回地球
阿波羅13號成員左起:洛威爾、斯威格特、海斯
時隔不久的1970年4月11日,阿波羅13號成功發射升空。這是第3次登月的任務,但是由於飛船在抵達月球前發生的氧氣罐爆炸,電力和氧氣均大量損失,所以登月計劃被放棄,三名航天員最終成功返回地球。這是人類航天史上首次在地球軌道外放棄的任務,由於未進入月球軌道(僅繞過月球以利用月球引力加速返回地球),三位航天員創造了人類航天飛行高度記錄。
被炸壞的艙體
阿波羅13號被稱之為一次「成功的失敗」,三位航天員以及地面指揮人員的英勇事跡後來被搬上銀幕:《阿波羅13號》。
人類歷史上第3次登月:阿波羅14號,48歲最老航天員登月成功
阿波羅14號登陸點
阿波羅13號的事故之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對登月計劃的信心產生了動搖;洛威爾在返回地球途中甚至說阿波羅13號「將是很長時間內的最後一次月球任務」。但美國人不到一年時間的1971年1月31日,阿波羅14號成功發射,登月點仍是13號的弗拉·毛羅高地。謝潑德當時已經48歲,成為了登月航天員中年齡最大的一位,在月球上進行了兩次月表行走。踏上月球後,謝潑德的第一句話是:
「路途十分遙遠,但我們還是到了。
人類歷史上第4次登月:阿波羅15號,首次使用月球車
1971年7月31日,艾爾文在使用月球車
同年7月,阿波羅15號成功載人登月——與前幾次登月相比在月球上停留更久,進行三次較長的月表行走,科學研究的比例也更大。
航天員在月球表面的哈德利溪和亞平寧山脈停留了66小時54分鐘,在登月艙外的時間總長為18小時35分鐘。兩位航天員駕駛的歷史上第一輛月球車使他們在月球上穿越的距離比前幾次任務遙遠了很多。他們一共收集了約77千克的月球巖石標本。
斯科特和艾爾文在月球表面期間,指揮艙駕駛員阿爾弗萊德·沃爾登留在指揮艙中環繞月球,使用全景相機、加瑪射線光分計、繪圖相機、雷射高度、質譜以及任務後發射的子衛星等等科學儀器對月球表面環境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阿波羅15號的一些紀錄包括:送入地球和月球軌道有效載荷最大;太空飛行器首次攜帶科學儀器模塊;首次使用月球車;首次使用月表導航設備;首次在月球軌道投放子衛星;首次在返回地球途中進行艙外活動。
人類歷史上第5次登月:阿波羅16號,11公斤最重月巖標本
阿波羅16號登陸點
月球鐵方解鈣長石,編號60025。由阿波羅16號的航天員在月表高地笛卡爾環形山附近找到。
緊接著,1972年4月16日,阿波羅16號成功發射並登月,登月點是笛卡爾高地。在月球表面的三天中收集了94.7千克的巖石標本,其中有一塊的質量達到了11.7千克,是所有月巖標本中最重的。此外,指令艙在月球軌道中投放了一顆重達36.3千克的衛星,對月球磁場以及太陽粒子進行研究。
月表任務完成後,登月艙與指揮艙重新對接後環繞月球一天的計劃,因為登月之前的一個小故障,為保險起見被取消。這次太空人曾駕駛登月車,達到了18千米/小時的速度,這是月球車的速度紀錄,被收入了《金氏世界紀錄大全》。
人類歷史上第6次登月:阿波羅17號,最長月表行走時間
阿波羅17號成員左起:施密特、塞爾南(坐)、埃萬斯
阿波羅17號登陸點
1972年12月7日,阿波羅17號成功發射並登月,這是是人類第六次也是迄今為止最後一次成功登月的航天任務。阿波羅17號是阿波羅計劃中唯一一次夜間發射的任務,也為阿波羅計劃畫上了句號。
這一次,阿波羅計劃中的唯一一位科學家,地質學博士哈裡森·施密特,也在阿波羅17號中擔任登月艙駕駛員。他在三次月球行走時,與同伴一起收集了111千克巖石標本。阿波羅17號創造了阿波羅計劃中的很多紀錄,包括最長登月飛行;最長月表行走時間;阿波羅17號收集了最多月球標本,也在月球軌道中航行了最長時間。在即將結束最後一次登月任務之前,指令長尤金·塞爾南在登月艙前說道:
在我們離開月球的陶拉斯-利特羅山谷時,我們來過這裡,我們現在要離開這裡;如果情況允許的話,我們還會帶著全人類的和平與希望回到這裡的。在我邁出離開月球的腳步時,我想說美國今日對航天的挑戰將鑄造人類明天的命運。願阿波羅17號一路平安。
阿波羅指揮艙
月球表面的登月艙。
近來,由於對美蘇爭霸時期的問題的一系列揭秘,對美國登月真實性開始有爭議。隨著不斷的媒體報導和相關者披露內幕,不少人(據稱美國就有約2000萬)認為這和「星球大戰計劃」一樣,是美國自導自演的一場世紀大騙局,而且還對其本身的可行性提出種種質疑。
阿波羅11號、12號、14號、15號、16號和17號共六次著陸月球的地點分布圖
指揮艙返回地球降入到海水表面
質疑登月真實性的人所宣稱發現的疑點都是基於NASA公布的月球照片。而相信登月真實性的人則儘可能合理地對這些疑點進行科學解釋。從以上美國6次載人登月詳細經過,我們有理由相信,美國登月的真實性。畢竟,面對全世界撒謊一次,可能比較容易;如果要連續撒謊6次,它的難度係數將比登月更大。
所以,那些宣稱「披露內幕」或妄圖否定阿波羅登月計劃的人,要麼帶有經濟、政治目的,要麼就是宣揚偽科學的偽科學主義者。請收拾我們的玻璃心,目光聚焦遠方和未來,靜候我們2030年代,中國人第一次登上月球。那一天,我們存世的絕大多數人,都會親眼得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