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月、採樣、起飛、月軌交會對接……近期,我國嫦娥五號連續完成一系列複雜高難度動作,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同時,美國公布重返月球「阿耳忒彌斯計劃」太空人團隊名單,以色列宣布啟動「創世紀2」號登月計劃。在這期間,有關美國「阿波羅登月是一場騙局」的論調再次成為熱門話題。數十年來,科學家不斷給出回應和解釋,但並沒有打消這個流傳甚久的說法。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願意相信「阿波羅登月」是假的呢?
質疑聲從美國
擴散至全世界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搭載「阿波羅11」號飛船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甘迺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徵程。
幾天後的7月20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科林斯駕駛著「阿波羅11」號飛船,肩負著人類夢想踏上了月球表面。作為第一個走出登月艙踏上月球表面的人,阿姆斯特朗說出了那句名垂青史的話:「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從某種意義上說,「阿波羅登月計劃」本該是人類歷史上最不應受到質疑的大工程,用奧爾德林的話說:「你可以相信金字塔是外星人幫忙建造的,可以相信馬可波羅從未去過中國,但你不應該質疑我們曾經登上過月球。」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項漫長的超級工程,11年間共登月6次,耗資255億美元,1966年撥款高峰時科研經費約佔當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57%,約佔當年美國全部科研經費的20%。在工程高峰時期,有多達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參與其中,涉及總人數超過30萬。這個大工程還留下大量影像資料、實物證據,甚至電視直播和從月球帶回來的月壤作為佐證。
儘管如此,依然有不少人質疑這項規模浩大的登月工程。2009年,美國一家權威的社會調查機構統計發現,已有約2500萬美國人認為美國人登月是科技發展史上空前的大騙局,而且這個人數還在逐年增長。現在,質疑「阿波羅登月」已從美國民間的自娛自樂逐漸走向全球,成為一場規模浩大的世界性質疑行為。
無休止的爭論
與持續性科普
「阿波羅登月」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有餘,質疑「阿波羅登月」的理論也在這半個世紀發展得蔚為大觀,一開始聽著感覺都挺有道理的。
最著名的質疑莫過於「美國國旗迎風飄揚」的問題。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登月影像和圖片顯示,美國國旗在月面「迎風飄揚」。質疑者提出,月球表面的高真空環境下不可能存在大氣對流運動,相應地不可能存在「風」,旗幟也就不可能「迎風飄揚」。據此,有人質疑這些照片和錄像是在地球上的攝影棚內拍攝和錄製的。
這個觀點也是最容易反駁的。NASA圖像中月面的美國國旗是特製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的設計者們為了達到較好的視覺效果,將旗杆設計得比較長,相應地其剛度就有所下降。我們看到的旗幟「飄揚」實際上是插入月壤後的旗杆在高真空環境下較長時間振動導致的。這種「飄揚」現象反而證明該區域真空度很高,否則旗面會因大氣阻力很快就停止「飄動」。
另一個流傳甚廣的質疑是「照片中為什麼沒有星星」。質疑者拿著NASA公布的漆黑一片的星空照片追問,月球沒有大氣層,天空的星星應該是明亮且清晰可見的。
對於這個問題,也有很科學的解釋——這是當時拍攝條件受限所致。當時拍照使用的是膠片,一張膠片能夠呈現的最亮細節和最暗細節的區間有限,在月球表面的惡劣環境下,這個區間會被進一步縮小。此外,由於月球表面反射太陽光的能力較強,故在拍攝過程中需要將曝光度降低,否則拍到的將是一團模糊的白色。同時,曝光時間也要縮短,以減輕月面反射光帶來的影響。而曝光度降低和曝光時間縮減都將導致無法拍攝到天空的星星。
另外,太空人在月面留下的足跡是「阿波羅登月計劃」重要的見證和紀念,也是被質疑和攻擊的重點。質疑者拿著那張最著名的月面腳印圖片說,只有在海邊潮溼的沙地上才有可能踩出線條分明的腳印,但這只是地球上的情況。月球土壤中根本不含水分,如此清晰的腳印是怎麼形成的呢?
科學家不得不再次出面解釋:月球上的沙粒不像地球沙粒那樣經過風化磨損,其都是月巖在熱脹冷縮作用下形成的,最細小的粉末保留有自然巖石晶體稜角分明的形狀。這樣的沙粒就像滑石粉或者溼的沙子一樣,很容易踩出清晰的腳印。
在這場長達半個世紀的質疑與解釋的持久論戰中,質疑聲總是給人「佔上風」的感覺,一個重要原因是,它總會借新的探月事件產生新的說法。針對每一個質疑的回應都必然是滯後的,而這註定是一場「永無止境的無謂之爭」。因此,NASA自上世紀80年代起就不再對質疑登月造假的問題作出官方回應。
最有力的闢謠
和真正的問題
其實,很多質疑者都沒意識到一個悖論——既然「阿波羅登月計劃」「漏洞」那麼多,為什麼美國當時的競爭對手蘇聯卻默不作聲呢?
冷戰時期,最希望抓到「登月騙局」證據,讓美國人丟臉的正是蘇聯。在美蘇太空競賽的背景下,如果美國敢搞這麼一出「偷天換日」,蘇聯一定會窮盡所能抓住這個把柄大肆批判,搞得美國人抬不起頭來。
事實恰恰相反,從美國人登月到蘇聯解體,蘇聯高層和科學界都沒有質疑登月造假。相反,蘇聯還為美國的登月計劃提供了最強有力的佐證——1970年,蘇聯用自家「月球16號」探測器取回的3克月壤樣品與「阿波羅11」號、「阿波羅12」號帶回的各3克月壤樣品進行了交換。蘇聯後來公布的同位素分析結果顯示,「阿波羅登月計劃」帶回的最古老的月巖形成於45億年以前,比最古老的地球巖石還要早2億年,並且成分與蘇聯探測器帶回的樣品非常接近,從而證實了這兩艘飛船確實成功登月。
既然證據確鑿,為什麼「阿波羅登月」還是備受爭議?問題就在於,那幾次登月壯舉之後沒有「後來人」。1972年後,美國叫停了「阿波羅登月計劃」,甚至連登月探測器都很少發射。
美國人不再登月,是因為沒有巨額資金和大量人力去支撐如此低效率、低可靠性的登月計劃。此外,「阿波羅登月計劃」中誕生的一批機構,也出現鈍化、臃腫、人浮於事等問題。美國通過「阿波羅登月計劃」可以召集全球頂級科學家,但現在不行了,那些因為登月計劃而誕生的航天公司、航天中心,要優先保證其聘任科學家和僱員的工作。創辦美國商業太空公司「藍色起源」的亞馬遜創始人、執行長貝索斯,曾毫不客氣地批評現在的NASA忘記了初心:「現在,你們的目標不是讓一個男人或一個女人登上月球,而是要在讓這個人登上月球的同時,保住選區裡的N個工作崗位。」
美國航天業者的「精神力」也在這半個世紀裡顯著下降。很少有人提到,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是一個「玩命工程」。「阿波羅11」號從月球表面返回前,奧爾德林曾不小心碰斷了其中一個斷路器開關柄,差點兒導致他和阿姆斯特朗死在月球上;「阿波羅13」號發射兩天後,服務艙的氧氣罐爆炸,太空船嚴重損毀,失去大量氧氣和電力,三位太空人差點殉職……
據《齊魯晚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