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五帶回的月壤放在哪?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這些問題有答案了!

2021-01-1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7日電(張尼 郎朗)17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完成月球自動採樣後返回地球,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

從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到12月1日在月球開展採樣工作,再到12月17日重返地球,20多天時間裡,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如何使用?它會與公眾見面嗎?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17日,國新辦召開發布會,就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 李淑姮 攝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供圖

為何嫦娥五號的任務著陸點選擇在風暴洋?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在會上介紹,嫦娥五號還包括其他地外天體著陸的過程、區域的選擇,實際上是很長期的戰略研究和技術迭代的過程。

嫦娥五號的任務著陸點選擇主要考慮以下因素:首先,工程的可實現性,包括安全降落地形地貌方面的因素,還包括能源供給的光照條件、熱控條件、通信因素、測控因素;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考慮取回樣品和原地探測的科學價值因素。

俄羅斯和美國的九個採樣點,都在緯度30度的範圍,嫦娥五號的採樣點選擇了43度的風暴洋東北角的玄武巖區域,這是全新的採樣區域,全新的樣品研究,對月球表面的風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地質演化方面應該作出很多科研貢獻。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

嫦五帶回的月壤將入藏國博與公眾見面!

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土壤將用於哪些用途?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發布會上介紹,月球樣品包括三類用途:第一類,最主要的目的,取樣是為了進行科學研究;第二類,為了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有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一般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我們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

北京時間12月6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圖為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分離後模擬圖。 國家航天局供圖

月壤將妥善存儲 在毛主席故鄉進行異地災備

李春來介紹,對於採回的月球樣品,會妥善存儲,包括異地災備存儲考慮。

專家強調,絕大部分樣品會用於科學研究,會在實驗室進行長期的、系統的對月球樣品的研究工作,包括它的結構構造、物理特性、化學成份、同位素組成、礦物特點和地質演化方面,希望能夠深化對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認識。

另外,據吳豔華介紹,珍貴的月壤,要進行異地災備。國家航天局經組織研究,除了位於北京的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作為主要存儲地點以外,還將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進行異地災備,以告慰毛主席,我們尊敬的偉人,他提出「可上九天攬月」這個夙願實現了。

圖為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全景相機環拍成像。(國家航天局 供圖)

嫦娥六號、火星探測……中國還有這些大計劃!

「十四五」及未來一個時期,中國航天還要實施哪些重大工程任務,還要出臺哪些政策?對此,吳豔華表示,「十四五」規劃和遠景目標的論證,正在緊鑼密鼓進行當中。

他強調,圍繞月球探測基本規劃確定的任務是探月工程四期,總共包括四次任務。第一次任務是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探測。第二次任務是嫦娥六號,我們還將進一步優化論證工程目標和科學目標,比如說,月球極區採樣返回的相關工作,正在進一步論證。規劃當中還有嫦娥七號和八號任務,我們準備以此為契機,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共同論證初步建設月球科研站的基本能力,或者驗證核心技術。

關於行星探測的規劃,也基本明晰,有待國家審批。第一個任務已經實施了,就是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今年7月23日在文昌成功發射,目前狀態非常好,累計飛行約3.7億公裡,目前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

如果按照預定的計劃,明年2月中旬到達火星,開始繞火探測。明年5月中旬,計劃著陸火星巡視探測。這之外,我們還規劃了三次行星探測任務,包括一次小行星的探測和取樣,一次火星的採樣返回,還有一次木星系環繞探測和行星穿越探測。

另外,據他介紹,中國的載人航天將按照「三步走」的規劃,明年、後年是三期工程建設非常繁忙的時間,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空間站共計11次發射任務,包括明年上半年計劃發射的核心艙,還有兩個試驗艙,還有四艘貨運飛船,大概四艘載人飛船,總共接近11次任務,兩年期間要完成。然後,要開展大量的在軌科學實驗。

圖為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全景相機拍攝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國家航天局 供圖)

中國搞載人登月一定是服務於科研

未來,中國在載人登月方面的規劃是怎樣的?

對此,吳豔華表示,未來關於有沒有載人登月的計劃,按照目前中國政府初步意向,先搞關鍵技術攻關,等近地軌道的空間站建成,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搞載人登月。

他強調,載人登月,中國政府的目的可能不同於當時美國載人登月,當時美國和蘇聯搞星球大戰,就是以「誰先上」「上得多」作為主要目的。

「我們搞載人登月,一定是服務於科研,服務於探索未知。目前開展的月面起飛、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來載人返回的必要技術。這些技術通過驗證,也是為未來載人登月打基礎。」吳豔華說。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介紹,返回艙全身上下貼的確實都是暖寶寶。李淑姮 攝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供圖

中國是否會把月球樣品分享給NASA?

吳豔華在會上表示,根據《外空條約》,外空資源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政府會按照《外空條約》來執行。中國政府願意與各國志同道合的機構和科學家共享月球樣品,包括有關探測數據,來進行科學分析。不過遺憾的是,201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沃爾夫條款」,限制美國NASA、國務院科學委員會等官方機構與中國航天往來合作。

「能不能合作,還要看美國政府的政策。我們願意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贏原則基礎上,同美方無論是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還是科學家、工程師開展真誠友好的合作。」他強調。

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在會上表示,中國國家航天局與40多個國家籤訂了140多份合作協議,並且深度參與了18個國際組織的相關工作。月球樣品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我們願意以平等互利、互惠互利的方式跟國際同行開展合作。

許洪亮表示,為了做好月球樣品的管理工作和數據共享工作,中國國家航天局將專門印發月球樣品的管理辦法和後續管理政策。後續會跟國內的有關科技部門,共同向國際同行發出徵集月球樣品分析的相關方案,同時也會組織國內外的相關科學家,對方案進行遴選,開展一些成果的共享,共同研究,包括一些數據開放相關的工作。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李淑姮 攝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供圖

中俄兩國或開展探月合作

在會上,許洪亮還介紹,世界上各個國家都紛紛開展月球及其月球以遠的深空探測,俄羅斯、美國、歐洲、日本、印度都有自己的探月計劃,實際上相對浩瀚宇宙而言,我們對宇宙起源和深空的了解,目前還是九牛一毛,還需要開展大量的工作,需共同探索未知的領域,各國共同開展相關活動,有利於人類共同認知月球和宇宙的奧秘。

他強調,我們也倡導,對於同一個目標的探索,各個國家可以開展合作,針對不同的科學目標和任務分工,也可以各有側重,協調各自資源合作實施,在國際上也有一些相關組織,比如說國際深空探測協調組,各個國家都在針對自己的計劃,各國同行正在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同時也按照一些分工來開展相關的合作。

他表示,未來中國要實行嫦娥七號的探測,想要對月球的南極進行探測。俄羅斯同樣也有一個叫做「月球-資源-1」,也就是常說的LUNA-26的探測,我們在中俄兩國政府間合作機制下,正準備在這方面開展相關合作。同時我們也歡迎其他國家與我們共同開展類似像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合作,還有月球以遠的深空探測上,通過開展更多的合作,為增進人類福祉共同作出貢獻。(完)

相關焦點

  • 嫦五剛完成月壤採樣,印度求助俄羅斯花費14億​,準備載人登月
    嫦五完成月壤採樣,印度突然公開重要計劃,先登月後載人航天專家介紹,接下來完成採取月壤的嫦娥五號就會按照原計劃,啟動返回地球的任務。該任務環節將決定成敗,一旦能順利將月壤封裝帶回地球,且不管帶回多少,都算成功。而無人探測器登月取土返回地球任務,將會保障國內下一步載人登月順利實施。
  • Q論|載人登月離我們還有多遠?專家稱嫦五意義不止在於取回月壤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航天在新世紀進入新階段,把深空探測列入重點發展方向之一。對月球的探測也成為焦點,這便是著名的嫦娥探月工程。它正式始於2004年,採用「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全方位研究月球,目前已經取得了數次任務的巨大成功。在此之前,成功從月球帶回樣品的國家只有兩個:美國和前蘇聯。
  • 「嫦五」為何探月、如何探月?這裡有答案
    由於月球沒有大氣層的保護,所以月球表面的月壤是月球巖石在受地外星體的撞擊,以及受到宇宙射線輻射和太陽風轟擊等空間風化作用後形成,基本上是一些細碎的石沫。通過研究它們能進一步了解月球的狀態、物質含量、地質演化歷史,深化對月壤、月殼和月球形成與演化的認識;也可以為了解太陽活動等提供必要的信息,並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為以後的載人登月和月球科研站的選址提供有關數據。
  • 渴望「嫦五」月壤樣本,美媒:美國專家都知道希望渺茫
    渴望「嫦五」月壤樣本,美媒:美國專家都知道希望渺茫儘管有很多陰謀論,但美國曾在1969年登上月球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隨著美國登月的成功,美國又多次發射阿波羅號的飛船,從月球上帶回382公斤的月壤樣本和世界分享。
  • 「嫦五」月球採樣倒計時,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視覺中國 圖隨著時間進入11月下旬,我國即將擇機發射本國首顆能返回地球的落月探測器——「嫦娥五號」。中國國家航天局指出,藉助「嫦娥五號」,我國即將實現嫦娥工程無人探月部分的最後一個階段——採樣返回。屆時,「嫦五」將自主完成月壤採集,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 中國實現當初吹的牛X!嫦5帶回月壤2千克,要不要也給美國1克
    ,有且只有兩個!,美國人不是採回來三百多公斤月壤嗎?雖然咱們還沒達到載人登月的水平,但對於我國來說,卻是一個個裡程碑式的大事件!,美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探月、登月了,探月工程有這麼難嗎?,嫦娥五號從月球上帶回的樣本將會分為兩份保存,一份保存在北京,一份保存在湖南!
  • 「嫦五」飛天,月球,我又來了!
    今天,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嫦娥五號探測器本次任務是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無人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以供接下來開展科學研究。
  • 「嫦五」返回方式獨特 載人登月未來可期
    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就嫦娥五號登月專訪了航天專家、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焦維新表示,這次嫦娥五號登月將面臨3大難點,為避免返回時的高溫和巨大的過載加速度對返回艙造成損害,返回艙將採取「打水漂」的方式穿過大氣層。而中國此前已經做了相關的實驗和周密的準備,焦維新對於飛船的成功返回非常有信心。焦維新還透露,目前我國正在緊鑼密鼓地為載人登月做各項準備。
  • 載人登月造假?美國給了中國1克月壤,成分對比有了答案
    你美國60年代末就可以載人登月,50年後的其他國家依舊沒有這個實力,除非你美國有外星科技? 凡是和美國有航天合作的國家必須遵守這部法律,否則將受到嚴厲的制裁。 法律出臺後,國外網友炸開了鍋。有人說,美國登月本來就是偽造的,現在看見中國嫦娥五號登月採樣回來已經慌了,為了使謊言不被揭露,才出此下策。這完全是擔心中國造訪阿波羅計劃的「遺址」,以驗證美國登月的真假。 中國登月計劃分為繞、落、回。
  •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這場直播信息量真是...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採回的月壤又對中國的太空探索有何種意義?央視新聞23日晚開始的「陪你追嫦娥」直播特別節目全都講明白了!  「嫦五」對於中國航天意義重大  「嫦娥五號」任務  其本質上可以看作是一次  小型無人版的阿波羅載人登月
  • 嫦五成功登月,48小時後起飛,中國最難探月任務進度即將過半
    接下來……嫦五成功登月之後,接下來還有更重要使命(任務預告時間表僅供參考,具體以實際為準):12月1日23時~3日23時,月錶停留48小時。較比美國阿波羅6次載人登月總計帶回382千克,這還是個零頭。單純從採樣返回任務來說,嫦娥五號還是性價比最高。
  • 在中國之前,美國和前蘇聯採集了幾次月壤,又帶回了多少月壤?
    歷時23天,嫦娥五號終於在國人的期盼中帶著月球「特產」——月壤,回到了中華大地。曾經毛主席說過「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願望正一步步的實現。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從月球上帶回月壤的國家,並且中國在探月工程的「三部走」——繞、落、回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 嫦五月宮取壤有何意義?這兩公斤的寶貝能揭開多少月亮的神秘?
    引子:記得在嫦五發射的前後,曾在媒體上流傳著一句話,叫作:"胖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現在回過頭來想一想,這句看似簡單的平常話,卻在字裡行間中折射出了中國科學家的艱苦奮鬥歷程和追趕登月的步伐。
  • 「嫦五」上月球只是挖把土?其實是為挖「窯洞」,建基地做準備
    如今「嫦五」已經成功在月球著陸,下一步就是進行「挖土」,將寶貴的「月壤」帶回地球供我國科學家研究,增強我們對外天體的了解。相信關注這次發射計劃的人都知道,「嫦五」是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4器組成的,是我國有史以來最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那麼這麼複雜的探測器只是去挖把土嗎?其實不然,我們要做的遠遠不止這些,這次登月也是為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做準備。
  • 中國嫦娥只帶回2kg月壤,美國50年前阿波羅計劃,為何能帶回382kg
    那麼好奇的網友們又提出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嫦娥五號只帶回來2KG的土壤,為什麼美國在50年前就能帶回382KG月壤呢? 由美國所主導的阿波羅計劃前後共計有六次降落在了月球的表面,並從月球累計帶回土壤、巖石標本達到382KG。和這樣的數據進行對比過之後,咱們嫦娥帶回的2KG月球土壤就顯得有那麼些「摳摳搜搜」了。
  • 嫦娥五號計劃帶回2千克左右月壤
    這些月壤將成為研究月球地質和演化的重要材料。雖然一直有探測器在月球軌道和月表,通過科學裝置研究月球,但地球上擁有規模更大的研究設備、更豐富的研究手段,將月壤帶回地球研究,必然會為研究提供更好的研究條件,有望獲得更豐富的新認知。   探月工程辦公室表示,嫦娥五號任務通過在預定著陸區域開展取樣,以及月面科學探測和後期月球樣品綜合分析,有望在月球形成過程、地質演變等方面取得新的科學認知。
  • 月壤肯定會對公眾展出…… 嫦五探測器副總指揮張玉花科普時透露了這些
    問題一:月壤怎麼挖的?帶回來怎麼用?張玉花:嫦娥5號探測器在月球著陸後,通過鑽取裝置向地下鑽2米深,並伸出機械臂挖起約2公斤的表面物質。視頻中可以看到,月壤還是比較鬆軟的,坑挺多,挖土過程是:鑽下去抓起來蓋起來提起來。經初步測量,嫦娥五號任務採集月球樣品約1731克。
  • 最好玩的登月直播對話:「私奔到月球的」 其實不只有嫦五和胖五?
    它們是四個一起「私奔到月球」,但具體回程不是一起回,最後只有軌道器會帶著返回器到地球附近,軌道器在完成最後的歷史使命之後,只有返回器本身回到地球表面,被我們中國航天人接回來,進行下一步的科研。  此次嫦五去月球「挖土」預計將帶回 2000 克左右的月壤。楊浩亮博士表示:月壤非常的值錢,而且非常的有意義。
  • 中國即將達成一項壯舉,海南緊急發布空域管制
    撰文丨花憐編輯丨月七自古以來,人類對於探索未知領域都抱有極大熱情,自上世紀蘇聯和美國相繼登月成功後,中國便開始大力發展航天事業。通過幾代人不懈的努力,中國成為了第三個成功載人登月的國家,但這並不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終點,恰恰相反這僅僅只是一個起點。
  • 嫦娥五號的月壤,與美國贈送的成分相差太大!能說明登月造假嗎?
    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艙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帶回了1731克月巖,這些月球土壤樣本已經移交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未來將由月球樣品實驗室將開展存儲、分析和研究工作。從11月24日凌晨發射,12月17日打道回府,總共耗時23天,轉眼間月壤就從月球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火山麓被帶回到了地球,實在是感嘆科學的神奇!在這月壤帶回之際,很多朋友也想起了當年美國贈予中國的一克月巖!為推動中美儘快建交,時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到訪中國。為表誠意,布熱津斯基隨身攜帶了一份特殊的禮物—1克重的月巖標本,這塊月巖被澆鑄在了有機玻璃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