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五帶回的月壤放在哪?中國會搞載人登月嗎?這些問題有答案了!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7日電(張尼 郎朗)17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完成月球自動採樣後返回地球,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從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到12月1日在月球開展採樣工作,再到12月17日重返地球,20多天時間裡,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
-
Q論|載人登月離我們還有多遠?專家稱嫦五意義不止在於取回月壤
其中,美國從月球總共取回381千克月壤和月巖樣品,前蘇聯共取回月壤樣品總共330克。不過,從1976年前蘇聯月球20號探測器最後一次月球採樣返回算起,人類已經44年沒有獲得月球樣品了。月壤是人類用於研究月球的樣本,實際上月壤指的不僅僅是月球上的土壤(Lunar Soil),還包括臥或埋於粉狀風化物中的直徑數米的巖石。月壤的種類是按照粒度大小進行分級篩選的,共分成>1 cm、1 cm~4 mm、4mm~2mm、2 mm~1 mm和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除了要完成月球採樣外,還是我國載人登月工程的探路者。
-
「嫦五」月球採樣倒計時,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中國國家航天局指出,藉助「嫦娥五號」,我國即將實現嫦娥工程無人探月部分的最後一個階段——採樣返回。屆時,「嫦五」將自主完成月壤採集,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目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已進入發射準備階段,該探測器全重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將由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
-
嫦五揭秘:只採樣可更簡單,考慮未來載人登月需求確定目前方案
其次,我國首先要解決14億人的吃飯問題,能夠用到探月工程的錢是極其有限的,因此每一分錢都要見效果。再次,在搞月球無人採樣返回的同時,一定要考慮下一步的發展,為未來的載人登月進行先期的技術驗證。但考慮到未來的載人登月需求,我們確定了目前的方案,目的在於進行更多的技術驗證。」吳偉仁說。
-
2020嫦娥5奔月.採樣返回.準備發射
嫦娥奔月: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逄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現代2020年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24日左右擇機實施發射。
-
嫦五成功登月,48小時後起飛,中國最難探月任務進度即將過半
接下來……嫦五成功登月之後,接下來還有更重要使命(任務預告時間表僅供參考,具體以實際為準):12月1日23時~3日23時,月錶停留48小時。12月2日5:14~3日3:35——使用機械取樣器在著陸器周圍進行月表取樣,然後封裝。採集樣品總量至少2千克,月表採樣與鑽取採樣比例為3:1。這遠比蘇聯三次機器人採樣量多得多:1970年月球16號任務101克、1972年月球20號任務55克、1976年月球24號任務170克。較比美國阿波羅6次載人登月總計帶回382千克,這還是個零頭。
-
「嫦五」飛天,月球,我又來了!
今天,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嫦娥五號探測器本次任務是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無人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以供接下來開展科學研究。
-
「嫦五」為何探月、如何探月?這裡有答案
由於月球沒有大氣層的保護,所以月球表面的月壤是月球巖石在受地外星體的撞擊,以及受到宇宙射線輻射和太陽風轟擊等空間風化作用後形成,基本上是一些細碎的石沫。通過研究它們能進一步了解月球的狀態、物質含量、地質演化歷史,深化對月壤、月殼和月球形成與演化的認識;也可以為了解太陽活動等提供必要的信息,並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為以後的載人登月和月球科研站的選址提供有關數據。
-
「長五」送「嫦五」 月球去「挖土」!
原標題:「長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當嫦娥五號完成月面工作後,它就要踏上「回娘家」的旅程,這就是涉及到突破中國航天史上另一個首次——月面起飛上升。順利完成月壤採樣封裝後,上升器就要準備月面點火起飛,這是一個高難度科目。月球表面環境複雜,著陸器不一定是四平八穩的狀態,很有可能落在斜坡上或者凸起、下凹等不同地形。這給起飛帶來很大難度。
-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這場直播信息量真是...
「嫦五」抵達月面後如何再次啟動返回地球?採回的月壤又對中國的太空探索有何種意義?央視新聞23日晚開始的「陪你追嫦娥」直播特別節目全都講明白了! 1、「嫦五」發射升空後,大約4天後即可抵達月球; 2、減速入軌,繞行探測月球; 3、待選定地點後,「嫦五」上部與下部分離; 4、著陸器、上升器將進行月面軟著陸,自動進行月面採樣、樣品封裝等操作,並將樣品由上升器攜帶升空進入月5、球軌道,與環月軌道上的軌道器對接,將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內部; 6、最後軌道器攜帶返回器點火啟動
-
外媒:中國真的「反人類」,嫦五登月就算了,現在還要登火星了?
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已經持續了數千上萬年,從中國古代開始,就有很多天文學家分析宇宙中星像星宿等等,在西方近現代的時候,更是研發出的天文望遠鏡,加強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歷程,而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的阿波羅正式載人登月。
-
嫦娥攬月|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管劉然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次對接,包括之前的著陸起飛,後續的降落返回,都是基本勾勒載人登月的主要環節,也是為後續的深空探測和載人登月奠定了技術基礎。吳偉仁院士,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在嫦娥五號發射後也透露,「如果只是為了完成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的系統可以做得簡單很多。
-
「嫦五」返回方式獨特 載人登月未來可期
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就嫦娥五號登月專訪了航天專家、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焦維新表示,這次嫦娥五號登月將面臨3大難點,為避免返回時的高溫和巨大的過載加速度對返回艙造成損害,返回艙將採取「打水漂」的方式穿過大氣層。而中國此前已經做了相關的實驗和周密的準備,焦維新對於飛船的成功返回非常有信心。焦維新還透露,目前我國正在緊鑼密鼓地為載人登月做各項準備。
-
「長五」送「嫦五」,去月球「挖土」!
當嫦娥五號完成月面工作後,它就要踏上「回娘家」的旅程,這就是涉及到突破中國航天史上另一個首次——月面起飛上升。順利完成月壤採樣封裝後,上升器就要準備月面點火起飛,這是一個高難度科目。月球表面環境複雜,著陸器不一定是四平八穩的狀態,很有可能落在斜坡上或者凸起、下凹等不同地形。這給起飛帶來很大難度。此外,探測器還要克服地月環境差異、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等難題。
-
載人登月造假?美國給了中國1克月壤,成分對比有了答案
1969年7月20日,載著阿姆斯特朗的登月艙降落到月面。此後三年美國一共還進行了6次載人登月,其中一次失敗。截止1972年,美國一共將12人送到月球表面上。 當美國人沉浸在巨大的喜悅之中時,伴隨而來的卻是巨大的質疑。
-
最好玩的登月直播對話:「私奔到月球的」 其實不只有嫦五和胖五?
11 月 24 日上午,騰訊新聞「空天計劃」聯合探探星空特此邀請到了北京中科宇航技術有限公司創新中心副總經理,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博士楊浩亮,青年航天學者,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航天工程專業博士毛新願,科研工作者、北京大學理學博士、脫口秀演員張宇識三位青年航天領域專家,解讀了發射背後的兩大主角——嫦娥五號探測器(也簡稱「嫦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簡稱「胖五」),以及關於登月的那些奧秘。
-
剛剛,嫦五成功發射
我國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中國自2004年正式實施探月工程以來,不斷探索,歷經十六載,成功完成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和四號任務以及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實現了「五戰五捷」的輝煌戰績。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嫦娥工程規劃為三期,簡稱「繞、落、回」,也就是繞月探測、月面探測、月球自動採樣返回。
-
渴望「嫦五」月壤樣本,美媒:美國專家都知道希望渺茫
渴望「嫦五」月壤樣本,美媒:美國專家都知道希望渺茫儘管有很多陰謀論,但美國曾在1969年登上月球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隨著美國登月的成功,美國又多次發射阿波羅號的飛船,從月球上帶回382公斤的月壤樣本和世界分享。
-
「胖五」送「嫦五」奔月!去月球上抓把土有多難?
——一是突破窄窗口多軌道裝訂發射、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儲存等關鍵技術,提升我國航天技術水平;二是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自動採樣返回,推動我國科學技術重大進步;三是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我國未來開展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積累重要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
-
嫦五亮國旗攜月壤返回,印度航天中心氣氛凝重,找到登月失敗原因
12月4日據國家航天局消息,在接下來,嫦娥五號上升器將進行月軌無人交會對接,這也是登月環節最後一個技術難點,只要能順利完成對接,那麼嫦娥五號返回地球的時間將會指日可待。嫦娥五號著陸器在著陸月球表面直播過程中並非「一份風順」,直播畫面曾多次出現卡頓甚至被中斷,很多著急的網友甚至一度認為,嫦娥五號可能登月失敗了,但最終技術人員解決了信號等問題,著陸器的攝像頭也記錄了成功安穩登月的偉大時刻。現在,美國科學家已經喊話希望能和中國航天分享這些月壤和相關數據,共同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