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飛船太空中打水漂,隨後空中展開3個巨物,地面歡呼趕超美俄

2020-05-15 歐陽十磊
中國飛船太空中打水漂,隨後空中展開3個巨物,地面歡呼趕超美俄

圖為長徵5B火箭發射

近日,長徵5B運載火箭按計劃於文昌火箭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如今隨著任務的完成,長徵5B新飛船終於落地,如同技術人員模擬的一樣,中國飛船太空中打水漂,隨後空中展開3個巨物,以正確的姿態平穩地著陸,雖然從公布的畫面之中我們可以看出降落後的艙體全身幾乎全部燒黑,但是這是與大氣摩擦的正常情況,返回艙順利回收標誌著中國的飛船回收技術更進一步,這種情況也使得地面工作人員歡呼,慶祝中國技術趕超美俄。

中國飛船太空中打水漂,隨後空中展開3個巨物,地面歡呼趕超美俄

圖為再入大氣層後的返回艙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進入到冷戰之後,世界各國隨著技術的進步,都意識到未來的太空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現在的海洋,在這種情況之下,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超級大國,以及英國,法國,日本,德國等一批技術實力不弱的國家都迅速開展了太空技術的發展,在這期間人類為了探索太空通過火箭發射了大量探測器,而在這個過程中也少不了飛船返回艙的回收。

中國飛船太空中打水漂,隨後空中展開3個巨物,地面歡呼趕超美俄

圖為返回艙降速

所謂的返回艙技術就是指執行任務過程中的太空飛行器返回艙,在調整之下使用軌道衰減法脫離原定從事任務的軌道,繼而進入地球大氣層,最終通過降速安全的返回地表的技術,雖然聽起來這項技術十分的簡單,但是實際上這項技術並不簡單,甚至可以說十分的複雜,在整個過程中要克服返回艙返回過程中極大的動能,一個不慎就會導致任務失敗。

而之所以會出現返回艙落地之後外表被灼燒成焦黑的狀態,是因為從原定軌道進入大氣層時返回艙的速度很快,即便是與稀薄的大氣相接觸,也會由於摩擦產生很大的熱量,而前端的溫度甚至可能高達數千攝氏度,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使用隔熱材料保證艙表高溫不影響艙內設施和人員的安全,因此克服高溫也是返回艙技術的一大難題。

中國飛船太空中打水漂,隨後空中展開3個巨物,地面歡呼趕超美俄

圖為返回艙

​並且由於返回艙返回時的高溫所帶來的不僅僅只有隔熱這一個問題,當返回艙距離地球地表約100公裡時,由於返回艙表面與大氣的劇烈摩擦,會在艙壁產生高溫等離子氣層,從而將返回艙包裹,在這種情況之下,返回艙中的設備無法檢測到電磁波,這也就意味著在這個狀態中返回艙將徹底失聯,這也就是俗稱的黑障期,而這個時間一般而言長達240秒,由於黑障的存在,地面必須事先一絲不差地推算出返回艙出黑障時的位置。

隨後就是最終的著陸階段,在此期間,必須將返回艙所具備的動能降低到一個可控的範圍內實施軟著陸,否則在不加幹涉的情況下,返回艙落地的結局必然是艙毀人亡,從這些我們就可以看出,返回艙回收技術並不是一個十分簡單就可以掌握的技術,無論是隔熱還是由於高溫導致的黑障期,又或者最後的著陸都極為的艱難,必須要進行嚴格的推算才可以執行,所以本次返回艙順利回收,標誌著中國新一代飛船回收技術迎來了全新的突破,更是中國航天技術的又一次飛躍。

相關焦點

  • 「嫦五」回家路:太空「打水漂」歸來
    在太空「打個水漂」再回來  很多人都試過「打水漂」,找一片薄薄的石頭或者瓦片,放低身姿,將石頭或者瓦片斜貼著水面擲出,有意思的一幕便會出現:石頭或者瓦片扎入水裡後又會快速躍出,回到空中,再扎入水裡,又回到空中……如此重複多次。
  • 全球僅美國一家看懂了,中國載貨艙即使返回失敗,卻首次趕超美俄
    ,不僅長徵5B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而且載人飛船也很完美地完成了任務,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新型柔性充氣式返回載貨艙的試驗中出現了一點小的問題,不過載貨艙返回雖然失敗了,但卻是在該技術上首次趕超美俄的例子,也正是中國載貨艙即使返回失敗後,美國人為何卻十分擔心的主要原因,可以說,對於這次不算完美的技術驗證及其意義,全球僅美國一家看懂了。
  • 新飛船太空打水漂!返回艙一身焦黑落地,目標:實現載人登月任務
    此次試驗任務的成功,引起了很多外媒的關注,印度媒體稱:此次任務的成功是中國實現雄心勃勃太空計劃的裡程碑,也由此拉開了中國載人航天計劃第三步。長徵5號準備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運行軌道是300-8000公裡的大橢圓,這也是繼阿波羅17號登月後載人飛船到達的最高軌道高度,採用中國航天研發的自主軌道控制和返回預測制導控制模式,為了能夠讓飛船在軌運行具有更高的穩定性,當自主控制系統不能正常工作時,可以切入地面控制模式
  • 趕超美俄!中國研製出首款牛級「電火箭」,衛星機動能力獲得突破
    在人類利用和探索太空的過程中,霍爾推力器被公認是衛星調整姿態首選推進裝備,而電推進系統本身又是火箭的一種,有一個通俗的名字叫「電火箭 」。據悉,由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中國首款20千瓦大功率霍爾推力器圓滿完成了點火試驗,點火累計時長達8個小時,點火次數超過了30次。該推力器的實測推力1牛,比衝達3068秒,效率大於70%,性能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盤點全球載人飛船發展史,美俄有多少款上榜,中國也有一款
    上世紀60年代,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飛船進入地球軌道,成為全世界第一個進入外層空間的太空人,由此拉開了載人航天的序幕。近60年時間過去了,全球一共有九種太空飛行器將人類送上太空。東方1號飛船顯然是載人航天的探索鼻祖,1961年4月12日,東方1號飛船由拜克努爾航天發射場升空,在89分鐘的時間內繞地球一圈,而後成功返回地面,引起世界轟動。
  • 中國受到外星人警告,美俄放棄佔領月球只因看見外星人
    宇宙中有很多未知的秘密,曾經美俄首當其衝的第一次登上月球,後來時爆料說他們收到了外星人的警告,結果美俄讓中國不要碰月球,時隔50年沒有任何國家敢登月,後來中國將 嫦娥二號 發射到了月球,拍到了外星人基地,據網上爆料當時中國受到外星人警告,以後不允許登月,如果是真的,我國或許已經取消了登月計劃
  • 我國第一位女太空人,為何回到地面就很少有消息?現狀令人羨慕
    中國第一位女太空人是一位來自河南的姑娘,叫做劉洋。經過千人競爭最終脫穎而出,她和隊友景海鵬、劉旺一起乘坐神州九號火箭前往外太空和天宮一號對接,經歷了十三天的飛行成功完成任務最後返回地面。為中國航天事業添上一筆,但為何回到地面就很少有消息?劉洋年輕時就一直懷揣著探索宇宙的夢想,帶著一份信念她成功考入空軍長春飛行學院,成為河南首批女飛行之一,開始了自己夢想的第一步。
  • 丟棄太空311天,7位空中身亡,1位被燒成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和平並沒有到來,美蘇開啟了世界爭霸階段,「冷戰」的炮火打響,這次戰場不僅僅是地面,太空戰場也就此打開。蘇聯率先將衛星送上太空,美國不甘落後,雖然成功地將「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送上月球,但是兩國在競爭過程中喪生十多名太空人。
  • 美國載人飛船對接空間站,地面控制中心一片歡呼,俄羅斯笑而不語
    美國商業公司研製的SpaceX載人龍宇宙飛船,在11月17日實現了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這次的「成員1」任務是在11月15日夜間7點27分進行發射,經過27個小時的飛行,通過機械手的操作,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進行了連接,隨後4名太空人依次進入了國際空間站,自此國際空間站已經有了7名太空人,正常情況下國際空間站最多只有6名太空人,為此其中1人不得不在載人龍飛船中居住近。
  • 太空梭與飛船有什麼區別?為什麼美國用飛機,而中國用飛船?
    現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已經成為了評判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標準之一,在航天領域的發展上,美國和俄羅斯是當之無愧的大國,中國雖然起步比較晚,但是在一些領域上已經趕超了美國。到2022年中國空間站將會正式建成,在航天領域的發展上將會徹底的趕超美國。
  • 飛船在太空都幹啥 盤點神舟飛船上的空間實驗
    神舟一號:開啟「太空誘變育種」實驗  神舟一號共在太空中飛行了21個小時,其實驗內容以驗證載人航天技術為主。  這次試驗取得了一系列技術成就,成功驗證了飛船關鍵技術和系統設計的正確性,以及發射、測控通信、著陸回收等地面設施在內的整個工程大系統工作的協調性,試驗各項目的均已達到。  但這次試驗也存在一些技術缺憾。
  • 娥五號再入大氣層的「太空打水漂有多難?30多倍音速下返航
    中國軍情 「打水漂」是一種古老而有意思的遊戲,嫦娥五號返回器就是採用這種類似「打水漂」的形式返回地球的,嫦娥五號的返回是我國打出的第二個「太空水漂」,第一個是在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上實現的,那次任務是為此次任務做的技術探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五院502所是嫦娥五號「太空水漂」技能的「製造」者。那麼它是如何實現的呢?
  • 中國受到外星人警告?美俄讓中國不要碰月球!
    宇宙中有很多未知的秘密,曾經美俄首當其衝的第一次登上月球,後來時爆料說他們收到了外星人的結果美俄讓中國不要碰月球,時隔50年沒有任何國家敢登月,後來中國將嫦娥二號發射到了月球,拍到了外星人基地,據網上爆料當時中國受到外星人警告,以後不允許登月,如果是真的,我國或許已經取消了登月計劃。
  • 男子受俄軍方全球通緝,人沒在地球上出現,竟在太空生活311天
    隨後,第二艘聯盟號在發射的過程中直接就爆炸了。第三次順利進入太空,但返航降落時,因為前隔熱板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整個飛船在穿越大氣層時被燒穿了一個大洞。在屢戰屢敗,並且問題頻發的情況下,為了獻禮十月革命五十周年,他們決定再發射一次。不管前面幾艘是不是真的無人駕駛,還是像某些民間陰謀論中所說的,可能裡面都有無名英雄。但這次可是實實在在的,有一名被譽為史上最慘的太空人,要參與進這次飛行裡來。
  • 險釀六條人命,「太空懸案」至今未決,美俄誰才是真正元兇?
    (註:圖中並非當事人)所幸的是,休斯頓和莫斯科的地面控制中心都及時發現了這個問題:空間站的氣壓正在緩慢下降。地面人員根據監測到的氣壓分布數據,初步判定是對接在空間站上的俄羅斯聯盟號MS-09飛船出現了空氣洩漏故障。但問題並不十分緊急,地面人員沒有立即叫醒熟睡中的太空人。
  • 2019全球航天發射次數再破百 中國佔約1/3超越美俄
    在這103次發射中,中國佔大約1/3,達到34次,俄羅斯以25次位居第二,美國則以21次航天發射排名第三。之後依次是歐洲(6次)、印度(6次)、紐西蘭(6次,採用了火箭實驗室公司的「電子」火箭,而該公司具有紐西蘭和美國雙重國籍)、伊朗(3次,包括火箭在發射前爆炸的1次)、日本(2次)。
  • 在太空可以看到什麼?從太空看到地球上的十大巨物
    人們總是好奇地想知道地球上哪些的東西能在從太空中看到,人類登上太空已經從夢想變成現實,那麼究竟從太空俯瞰地球是哪種感受呢?接下來呢就由探秘志小編為大家揭秘從太空看到地球上的十大巨物,感興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
  • 航天員在太空都吃什麼?中國太空人吃的,讓美俄同行羨慕
    作為一種特殊的食品,航天食品的誕生解決了航天員們在太空的飲食問題。航天食品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不斷更新換代。太空中吃東西有個很大問題,就是沒有重力。所以食物不能有碎屑,一旦吃出來碎屑,就會在空氣中飄蕩。航天員一不小心就將碎屑吸入肺部,那可不是開玩笑的,甚至會致命。這種一口一個小麵包,就是第二代航天食品。航天員一口可以吞下一個,保證不會因牙齒咬而產生碎屑。
  • 太空競賽加劇,俄羅斯準備搭乘中美飛船探索太空,究竟有何目的?
    無論是中國神舟號載人飛船還是美國的載人龍飛船都顯示了中美一流的太空探索能力。但俄羅斯近些年來在太空技術方面發展相對緩慢,有被兩國甩開的跡象。俄羅斯聯邦航天局長羅戈津表示,俄羅斯的目標是在載人航天領域進行合作,俄羅斯太空人不僅準備好乘坐美國的,也準備好乘坐中國的宇宙飛船飛往太空。為什麼要搭乘中美的飛船探索太空呢?原因有這麼兩個。一是,中美的飛船有其獨特優勢。
  • 太空競賽加劇,俄羅斯準備搭乘中美飛船探索太空,究竟有何目的?
    無論是中國神舟號載人飛船還是美國的載人龍飛船都顯示了中美一流的太空探索能力。但俄羅斯近些年來在太空技術方面發展相對緩慢,有被兩國甩開的跡象。俄羅斯聯邦航天局長羅戈津表示,俄羅斯的目標是在載人航天領域進行合作,俄羅斯太空人不僅準備好乘坐美國的,也準備好乘坐中國的宇宙飛船飛往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