娥五號再入大氣層的「太空打水漂有多難?30多倍音速下返航

2021-02-08 新華網客戶端

中國軍情

「打水漂」是一種古老而有意思的遊戲,嫦娥五號返回器就是採用這種類似「打水漂」的形式返回地球的,嫦娥五號的返回是我國打出的第二個「太空水漂」,第一個是在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上實現的,那次任務是為此次任務做的技術探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五院502所是嫦娥五號「太空水漂」技能的「製造」者。那麼它是如何實現的呢?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五院502所獲悉,此前中國發射了20餘顆返回式衛星,回收了11艘神舟系列飛船和新一代載人飛船,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更是近乎1:1地驗證了我國月地之間的「打水漂」式太空返回技術,也甚為航天人和國人所自豪。其實,相較於地球軌道,如神舟飛船約第一宇宙速度的返回,從月球到地球的返回最大的區別就是速度,嫦娥五號是攜帶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即約30多倍音速的高速返回地球的,「打水漂」就是為了讓返回器在大氣層中的飛行和再次升高的過程中消耗足夠多的能量,從而把速度降下來。

據介紹,中國的這個「太空水漂」,術語叫「半彈道跳躍式返回」,即在返回器第一次進入大氣層一定「深度」並滑行一定距離後,調整返回器姿態,使其再次升高,隨著返回器的升高,其速度會進一步降底,在降到第一宇宙速度以下時返回器便不再滿足成為一顆地球衛星的基本條件而再次開始下落,然後以類似神舟飛船的返回過程返回地球,後面的過程就輕車熟路了。那麼,為什麼要採用這種「打水漂」的形式呢?「打水漂」是為了借大氣層的東風,利用大氣的阻力和大氣與返回器的摩擦消耗返回器的動能。據悉,從返回器第一次進入地球大氣層算起到落地,其要在風馳電掣和大起大伏的狀態下飛行六七千公裡。

當然,高科技加持的「太空水漂」與兒時在池塘邊玩兒的「打水漂」還是不同的,小時候玩兒的瓦片兒一旦甩出便不再可控,但中國的「太空水漂」全過程都是可控的,只不過這種控制是由返回器自己來完成,在六七千公裡的飛行過程中,在允許的偏差範圍內,嫦娥五號返回器可以自由地飛翔,那麼,返回器是如何實現過程中的「差之毫厘」而結果不會「謬以千裡」呢?這就要靠502所為嫦娥五號配配備的制導導航與控制(GNC)系統了。

N(Navigation),即導航,高精度導航設備可以在茫茫宇宙中實時獲取自身的位置、速度等信息; G(Guidance),即制導,返回器中的計算機會根據當前的位置和速度信息,結合落點位置進行制導處理,自動規劃出一條從返回器當前位置到開傘點的最佳飛行路徑;C(Control),即控制,通過向安裝在返回器外的發動機發送噴氣控制指令,調整返回器姿勢,使返回器沿著規劃出的軌跡飛行。G、N、C協同工作就可以使返回器「條條大路通落區」。

當然,講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為了實現「順利跳起,準確著陸」的目標,科研人員面對挑戰勇於承擔,在返回器GNC系統的研製過程中已完成了無以計數的模擬飛行試驗,並模擬了上百萬條飛行路線,可以肯定地說,返回器最終的飛行軌跡雖然不會和那百萬條中的任一條相同,但也肯定無出其右。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返航時間確定,採用「打水漂」方式降落,著陸場緊急「備戰」
    文/南風嫦娥五號完成月球任務,即將結束這次「探月之旅」。準備在四子王旗著陸場使用「打水漂」方式降落。當前,中部草原正在緊急準備各項工作。報導稱卞韓城詳細介紹了嫦娥五號返回方式,採用半高速再入軌道技術。也是「打水漂」的方式。打水漂是我們小時候經常玩的一種遊戲,有些厲害的人能夠打出十幾個水漂。這一次返航採用「打水漂」也就是說,讓返回器先進入大氣層,藉助其提供的力量,重新進入地球,順利完成任務。
  • 嫦娥五號返回器的秘密:大氣層邊緣再次跳起,打著水漂回地球!
    嫦娥五號下降至預定高度後,返回器調整姿態,在氣動作用下,再次向上躍出大氣層,到達最高點後開始滑行下降,之後返回器再次進入大氣層,實施二次氣動減速。在地面10000米上空打開降落傘,緩緩落地。這是一種「半彈道跳躍式返回」技術,是比航天員返回還要複雜的技術。
  • 嫦五回家路:太空打水漂歸來 15分鐘衝入躍出再扎進大氣層
    嫦五回家路:太空打水漂歸來 15分鐘衝入躍出再扎進大氣層時間:2020-12-17 10: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五回家路:太空打水漂歸來 15分鐘衝入躍出再扎進大氣層 今天凌晨,攜帶著月球樣本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地點,標誌著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又一個「太空水漂」是如何完成的?
    作者 郭超凱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以「太空打水漂」的形式返回地球,成功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打水漂」是中國一種古老而有意思的遊戲,嫦娥五號的返回是中國打出的第二個「太空水漂」,第一個已在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上實現。
  •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為何在太空「打水漂」,是錢學森設計的彈道?
    100公裡「卡門線」的上方進入太空,然後再向下俯衝,這樣飛機可以在消耗很少燃料的情況下從美國紐約滑翔到歐洲的巴黎。錢學森彈道是要先飛出大氣層然後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在臨界空間的稀薄空氣中滑翔,它是一種滑翔彈道;桑格彈道不出大氣層,它是在平流層稠密空氣的上方彈跳,因此桑格彈道更像是「打水漂」。另一個區別:桑格彈道的設計初衷是製造超遠程高空轟炸機,錢學森是愛好和平的人,他設想的是製造跨洲際民用飛機。
  • 嫦娥五號第11封家書:透露很多「打水漂」再入地球大氣層返回細節
    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開展過繞月再入返回試驗,美國、前蘇聯和我的先遣隊員——嫦娥5T。我的再入返回方式是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聽著是不是特別高端大氣上檔次?後來也不知道被誰叫成了「打水漂」,好土嘞,算了,能說明白就好。說到太空飛行器返回,前面返回式衛星姐姐們和神舟飛船哥哥們已經積累了很多成功經驗。
  • 嫦五回家路:太空「打水漂」歸來 兩次進入大氣層
    據國內媒體報導,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科研團隊為它設計了一條穩妥的返迴路徑:按照一個特殊的拋物線回到地球,即「半彈道跳躍式返回」,相當於在大氣層上打個「水漂」,兩次進入大氣層。
  • 太空打水漂餘音不絕,嫦娥五號T1仍在正常飛行!
    太空打水漂又稱彈跳式再入,通過類似打水漂的方式降低高速再入的過載和受熱,尤其是起到了延長飛行距離的作用,我國已經試驗過太空打水漂了探月三期工程的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已經在2014年11月1日圓滿完成,不過「打水漂」回來的是嫦娥五號T1的返回艙,軌道艙變軌又回到了太空
  • 嫦娥五號太空「打水漂」回家,我們比美帝強在哪?領先至少10年
    而這次的嫦娥五號整個登月行動,就體現出了中國多項獨有的航天技術,其中最重要的,是嫦娥五號返回地球時採用的「太空打水漂」技術,這也正是目前美國還未完全掌握的一項尖端科技。當太空飛行器由太空「撞」向大氣層時,大氣層會產生一個「彈力」,學名「弓形激波」,將太空飛行器反彈出大氣層,由於這種現象很像人們在河邊玩的「打水漂」,所以也就俗稱為「太空打水漂」。
  • 嫦娥五號即將返回地球,採用打水漂方式著陸,令人疑惑
    對於嫦娥五號返回地球將會以打水漂的方式著陸,這點令人疑惑不解!嫦娥五號的「打水漂」則是快速進入地球的大氣層,藉助大氣層的力「彈跳」起來,最後再進入大氣層,最終返回地面,在我們眼中可能就是簡短的打水漂模式,但是它在航天領域中擁有專業術語——高速再入軌道技術!
  • 「嫦五」回家路:太空「打水漂」歸來
    在太空「打個水漂」再回來  很多人都試過「打水漂」,找一片薄薄的石頭或者瓦片,放低身姿,將石頭或者瓦片斜貼著水面擲出,有意思的一幕便會出現:石頭或者瓦片扎入水裡後又會快速躍出,回到空中,再扎入水裡,又回到空中……如此重複多次。
  • 在月亮上「挖土」有多難?月壤又有什麼用?
    01關注嫦娥五號探月三大難點嫦娥五號是迄今為止國內最複雜的太空飛行器,這次無人月面採樣返回從發射入軌到返回再入,共有11個飛行階段,可謂「步步驚心」。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嫦娥五號如何採集月壤、又有哪些特殊本領將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順利「通關」保駕護航呢?
  • 嫦娥五號「打水漂」返回地球,驗證載人登月,阿波羅不敢玩
    許多人產生疑問,為什麼太空飛行器不直接降落到地面,而偏要在大氣層上面跳幾下,如果不是「多此一舉」,難道這背後有什麼深意嗎?嫦娥五號再入大氣層的彈道儘管1968年NASA將這種降落方法描述為「大氣層中的跳躍」,但後來阿波羅飛船的飛行表明這只是個「意外」,因為除阿波羅17號有記錄到兩次加速度「波峰」外,其它飛船返回時並沒有試圖再主動「打水漂」。
  • 嫦娥五號回家路上玩起「打水漂」
    雖然我們都希望嫦娥五號早點回家,但速度太快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巨大的動能會轉化為熱能。為了防止嫦娥五號因過熱而再入大氣層失敗,科學家們想了一個辦法,讓嫦娥五號玩起「打水漂」。具體來說,嫦娥五號的返回器會以特殊角度進入大氣層,並在大氣層密度變化的部分產生跳躍,跳出大氣層,隨後二次再入,為的是延長再入時間,避免產熱過快,就像是「打水漂」一樣。
  • 外媒:中國長徵五號再入大氣層,核心部位可能墜落在美國、澳洲!
    據國外航天媒體報導,5月11日中國長徵五號B(CZ-5B))火箭的巨型殘骸已在美國以東的大西洋上空脫離近地軌道,且此次太空物體的失控再入大氣層也是自1991年前蘇聯39噸重的「禮炮-7」號飛船之後最大的人造天體。這一消息得到了美國太空監視部隊的證實。
  • 在月亮上「挖土」有多難?一文讀懂→
    嫦娥五號是迄今為止國內最複雜的太空飛行器,這次無人月面採樣返回從發射入軌到返回再入,共有11個飛行階段,一個又一個難題可謂「步步驚心」。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嫦娥五號如何採集月壤、又有哪些特殊本領將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順利「通關」保駕護航呢?
  • 嫦娥五號有哪些技術積累,又有哪些「新題型」?
    但在月球上操作有一定活動能力的機械臂,嫦娥三號的月球車玉兔一號是做過的,所以也算是有一定技術積累的。2016年,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 | CCTV7、返回艙再入地球我們也是有經驗的,神舟五號和之後的多個神舟任務都用類似的返回艙
  • 嫦五「打水漂」絕技,五十年前美蘇就有,幾個改變讓精度大大提高
    「打水漂」出現後,情況大為改觀此後,蘇聯科學家經過大量研究,嘗試通過改變返回艙的氣動結構,來延長返回艙在大氣層中的滑行距離,解決速度過高的大難題。這就有了所謂的「半彈道的跳躍式」再入方式,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打水漂」。
  • 娥五號拍下的月球高清大片 月球坑窪表面清晰可見!
    嫦娥五號拍下的月球高清大片 月球坑窪表面清晰可見!時間:2020-12-04 00:0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娥五號拍下的月球高清大片 月球坑窪表面清晰可見! 嫦娥五號登陸月球所拍攝到的月球表面圖 月球表面為什麼看上去灰白的?
  • 小明問嫦娥丨半彈道式跳躍回 大氣層上「打水漂」
    目前,嫦娥五號正在等待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之後就將從月球上空返回地球。而當嫦娥五號軌返組合體進入到距地球表面5000公裡左右位置時,承擔地月往返運輸任務的軌道器將結束自己的任務,並和返回器分離,最終,返回器將獨自攜帶月壤樣品回到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