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五回家路:太空「打水漂」歸來 兩次進入大氣層

2021-01-15 齊魯晚報網

據國內媒體報導,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

科研團隊為它設計了一條穩妥的返迴路徑:按照一個特殊的拋物線回到地球,即「半彈道跳躍式返回」,相當於在大氣層上打個「水漂」,兩次進入大氣層。

嫦娥五號返回器在接近大氣層時,飛行的速度將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即每秒11.2公裡,比自近地軌道返回的第一宇宙速度(7.9km/s)快3.3km/s。

這一速度差帶來的動能差距不容小視,就好比在距離地面幾百公裡的近地軌道和在38萬多公裡外的月球拋出同一物體,結果天差地別。

在反覆學習、研究美蘇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我國太空飛行器實際情況,總體設計部的軌道設計師們決定藉助地球大氣層這個太空飛行器再入返回的天然屏障,通過空氣摩擦產生的阻力實現減速目的,並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

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體主任設計師孟佔峰介紹說:「就像在太空中打水漂,返回器先是高速進入大氣層,再藉助大氣層提供的升力躍出大氣層,然後再以第一宇宙速度扎入大氣層,返回地面,整個過程環環相扣。」

凌晨1時33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約120公裡處,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進入地球大氣層,實施初次氣動減速。

下降至預定高度後,返回器向上躍出大氣層,到達最高點後開始滑行下降。

之後,返回器再次進入大氣層,實施二次氣動減速。

在降至距地面約10公裡高度時,返回器打開降落傘完成最後減速並保持姿態穩定,隨後在預定區域平穩著陸。

(來源:快科技)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嫦五回家路:太空打水漂歸來 15分鐘衝入躍出再扎進大氣層
    嫦五回家路:太空打水漂歸來 15分鐘衝入躍出再扎進大氣層時間:2020-12-17 10: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五回家路:太空打水漂歸來 15分鐘衝入躍出再扎進大氣層 今天凌晨,攜帶著月球樣本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地點,標誌著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五」回家路:太空「打水漂」歸來
    在太空「打個水漂」再回來  很多人都試過「打水漂」,找一片薄薄的石頭或者瓦片,放低身姿,將石頭或者瓦片斜貼著水面擲出,有意思的一幕便會出現:石頭或者瓦片扎入水裡後又會快速躍出,回到空中,再扎入水裡,又回到空中……如此重複多次。
  • 嫦娥五號太空「打水漂」回家,我們比美帝強在哪?領先至少10年
    當太空飛行器由太空「撞」向大氣層時,大氣層會產生一個「彈力」,學名「弓形激波」,將太空飛行器反彈出大氣層,由於這種現象很像人們在河邊玩的「打水漂」,所以也就俗稱為「太空打水漂」。但嫦娥五號不同,為保證著陸的安全,中國科學家就必須完美控制嫦五太空「打水漂」時的彈射軌道及落點。這對嫦娥五號切入大氣層時的速度、角度、拋物線落點等各方面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稍有偏差嫦五就回不了地球。
  • 回家路上,「五姑娘」玩起「打水漂」
    ◎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許多人小時候,都在池塘邊玩過打水漂。只要力道、手法得當,甩出的小石子能在水面連蹦幾下,劃出漂亮的弧線。如今,這個古老而有趣的遊戲,被融入高大上的航天任務中。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艙利用同樣的原理,在大氣層表面打了個「水漂」,安全返回地球。
  • 「嫦五」即將「回家」,這返回方式有點獨特
    (搜索回收分隊準備就緒)採取「太空打水漂(科學家重現了二戰時期這種跳彈攻擊大壩的過程)那麼什麼是太空打水漂呢,利用重返大氣層時空氣密度驟然增加的特點,適當控制再入角度,形成水漂,彈回大氣層外。由於月球與地球的距離遙遠,在離開月球返回地球的路上,火箭的速度會不斷上升,在進入地球大氣層時,會以第二宇宙速度左右的高速再入。在返回艙高速地撞擊地球的大氣層就會一直燃燒著,會把我們採集回來的樣品全部燒掉。
  • 小明問嫦娥丨半彈道式跳躍回 大氣層上「打水漂」
    而當嫦娥五號軌返組合體進入到距地球表面5000公裡左右位置時,承擔地月往返運輸任務的軌道器將結束自己的任務,並和返回器分離,最終,返回器將獨自攜帶月壤樣品回到地面。那麼返回器會按什麼線路、怎樣的速度飛回地球、最終又會降落在哪裡?小明問嫦娥,來看嫦娥五號怎麼回答。
  • 「嫦五」回家在即!西班牙馬斯帕洛馬斯航天中心來幫忙
    馬斯帕洛馬斯航天中心主任 拉斐爾·薩哈貢·施瓦茲:我們將再次擔任重要工作,我們將用我們的直徑為15米的天線,對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進入大氣層進行追蹤。我想強調的是,這個追蹤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知道探測器進入大氣層的確切切入點,就可以知道探測器著陸的具體方位。
  • 「嫦五」回家在即 歐洲這個航天中心來幫忙!
    馬斯帕洛馬斯航天中心主任 拉斐爾·薩哈貢·施瓦茲:我們將再次擔任重要工作,我們將用我們的直徑為15米的天線,對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進入大氣層進行追蹤。我想強調的是,這個追蹤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知道探測器進入大氣層的確切切入點,就可以知道探測器著陸的具體方位。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nbsp&nbsp&nbsp&nbsp自從11月24日搭乘「胖五」開始探月旅程以來,嫦娥五號跨越38萬公裡,闖過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nbsp&nbsp&nbsp&nbsp嫦娥五號回家了,它幹了些啥?返回著陸經歷了什麼?讓我們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這場直播信息量真是...
    「嫦五」抵達月面後如何再次啟動返回地球?採回的月壤又對中國的太空探索有何種意義?央視新聞23日晚開始的「陪你追嫦娥」直播特別節目全都講明白了!  1、「嫦五」發射升空後,大約4天後即可抵達月球;  2、減速入軌,繞行探測月球;  3、待選定地點後,「嫦五」上部與下部分離;  4、著陸器、上升器將進行月面軟著陸,自動進行月面採樣、樣品封裝等操作,並將樣品由上升器攜帶升空進入月5、球軌道,與環月軌道上的軌道器對接,將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內部;  6、最後軌道器攜帶返回器點火啟動
  • 「嫦五」回家 英雄凱旋
    記者 付毅飛攝迎「嫦五」回家,賀英雄凱旋。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經過一天奔波,於17日晚上回到了它的「誕生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為歡迎嫦娥五號任務試驗隊凱旋和返回器回家,航天城玉琮廣場舉行了隆重歡迎活動。五院院長張洪太、黨委書記趙小津等領導,院綜合管理部門及京區各單位共500餘人參加了活動。
  • 娥五號再入大氣層的「太空打水漂有多難?30多倍音速下返航
    中國軍情 「打水漂」是一種古老而有意思的遊戲,嫦娥五號返回器就是採用這種類似「打水漂」的形式返回地球的,嫦娥五號的返回是我國打出的第二個「太空水漂」,第一個是在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上實現的,那次任務是為此次任務做的技術探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五院502所是嫦娥五號「太空水漂」技能的「製造」者。那麼它是如何實現的呢?
  • 嫦娥五號回家路上玩起「打水漂」
    雖然我們都希望嫦娥五號早點回家,但速度太快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巨大的動能會轉化為熱能。為了防止嫦娥五號因過熱而再入大氣層失敗,科學家們想了一個辦法,讓嫦娥五號玩起「打水漂」。具體來說,嫦娥五號的返回器會以特殊角度進入大氣層,並在大氣層密度變化的部分產生跳躍,跳出大氣層,隨後二次再入,為的是延長再入時間,避免產熱過快,就像是「打水漂」一樣。
  • 嫦五任務新聞發言人解讀
    裴照宇:嫦娥五號從2020年11月24日發射以來,經歷了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進行月面著陸,開展了月面採樣、月面上升、與軌道器進行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之後軌返組合體進行環月等待飛行,然後又進行了兩次月地入射、月地轉移、高速再入地球,大概算下來是11個(飛行)階段。
  • 在大氣層裡「打水漂」,原來這才是登月後安全返回的最重要一步
    上次我們講過,科馬洛夫駕駛的聯盟 1 號在再入大氣層的時候,就打過一次水漂。但是從月球歸來,打水漂的彈道和聯盟號相差很大,這必須是經過試驗才能決定的。蘇聯在這方面的探索早於美國人。蘇聯發射了一個月球探測器,叫探測器 4 號,其實就是不載人的聯盟飛船,這個計劃是為太空人繞月飛行做準備的,當初蘇聯不是把繞月和登月分給了兩個設計局嘛。
  • 「長五」送「嫦五」 月球去「挖土」!
    原標題:「長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李迪克攝   中國航天史上五個「首次」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採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五個「首次」。   ——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作為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
  • 別催了,嫦娥五號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就剩下找到唯一的回家路了
    不管是地月轉移軌道還是月地轉移軌道,從理論上講空間中存在無數可能的軌道,而其中消耗能量最小的軌道只有一條,這正是嫦娥五號出發和返回時要走的路。設計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轉移軌道,必須同時考慮地球和月球的引力作用影響。
  •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為何在太空「打水漂」,是錢學森設計的彈道?
    100公裡「卡門線」的上方進入太空,然後再向下俯衝,這樣飛機可以在消耗很少燃料的情況下從美國紐約滑翔到歐洲的巴黎。錢學森彈道是要先飛出大氣層然後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在臨界空間的稀薄空氣中滑翔,它是一種滑翔彈道;桑格彈道不出大氣層,它是在平流層稠密空氣的上方彈跳,因此桑格彈道更像是「打水漂」。另一個區別:桑格彈道的設計初衷是製造超遠程高空轟炸機,錢學森是愛好和平的人,他設想的是製造跨洲際民用飛機。
  • 錢學森彈道助力嫦五奔月,無法拒收的東風快遞,中國速度世界矚目
    本次嫦五的奔月之旅被無數人關注,奔月旅程的有個地方,反覆被人提到,那就是如何返回。上天旅行,中國早已不是第一次了,帶著「禮物」返回的經驗,我們卻並不豐富。為了防止嫦娥五號因為過熱而出現問題,科學家們想了一個辦法,安排返回器以特殊角度進入大氣層,並在大氣層密度變化的部分產生跳躍,跳出大氣層,隨後二次再入,為的是延長再入時間,避免產熱過快,就像是「打水漂」一樣。
  • 嫦五的「水漂」是這樣打的
    」是一種古老而有意思的遊戲,嫦娥五號返回器就是採用這種類似「打水漂」的形式返回地球的,嫦娥五號的返回是我國打出的第二個「太空水漂」,第一個是在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上實現的,那次任務是為此次任務做的技術探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是嫦娥五號「太空水漂」技能的設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