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許多人小時候,都在池塘邊玩過打水漂。只要力道、手法得當,甩出的小石子能在水面連蹦幾下,劃出漂亮的弧線。
如今,這個古老而有趣的遊戲,被融入高大上的航天任務中。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艙利用同樣的原理,在大氣層表面打了個「水漂」,安全返回地球。
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區現場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國家航天局 萬珂攝)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介紹,嫦娥五號的「太空水漂」,術語叫「半彈道跳躍式返回」,即在返回器初次進入大氣層一定深度並滑行一定距離後,通過調整它的姿態,讓它在氣動作用下重新躍起,以此將它的飛行速度由接近第二宇宙速度(每秒11.2公裡),降至第一宇宙速度(每秒7.9公裡)以內。此後的返回過程類似神舟飛船,就輕車熟路了。
於是,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翩然降落。
這裡大有門道。
圖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咱們小時候打的水漂,扔出去就不受控制,飛哪算哪。而嫦娥五號返回艙從最初返回大氣層算起,到最後在預選著陸場落地,其間要在風馳電掣和大起大伏狀態下飛行6、7千公裡。
它是怎樣做到「指哪打哪」的?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五院502所為它配備的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
該系統簡稱「GNC」。
G即制導(Guidance),返回器上的計算機會根據當前位置和速度信息,結合落點位置進行制導處理,自動規劃出一條前往開傘點的最佳飛行路徑;N即導航(Navigation),高精度導航設備可以在茫茫宇宙中實時獲取自身的位置、速度等信息;C即控制(Control),通過向安裝在返回器外的發動機發送指令,使其工作從而調整返回器姿勢,使返回器沿著規劃出的軌跡飛行。三者協同工作,就能幫助返回器找到回家的路。穿著棉衣,渾身貼滿暖寶寶的返回艙。圖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當然,講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為了實現「順利跳起,準確著陸」目標,科研團隊在返回器GNC系統研製過程中完成了無以計數的模擬飛行試驗,模擬了上百萬條飛行路線。或許返回器的實際飛行軌跡不會跟其中任何一條完全相同,但肯定超不出這個範疇。
另外,關於
#嫦五著陸時旁邊出現的小動物是什麼#
答案已經揭曉嘍~
今天上午
空中搜索分隊副指揮員劉鵬飛
接受央視新聞記者採訪時揭曉了答案
「它其實是一隻兔子,
就像網友們所說的,是玉兔,也可以!」
你猜對了嗎?
相關閱讀:
什麼樣的外衣讓「嫦娥」比鑽石還剛?
中國探月,六戰六捷!
為了嫦娥五號回家,遠望人在「黑障區」牽線搭橋
「挖土」歸來,嫦娥五號闖過了幾道關?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劉義陽
審核:朱麗
終審: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