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們:
人說
「近鄉情更怯」,離家越近,我的心情就越興奮,可同時也有點緊張。我期待自己能夠以最完美的狀態返回地球,為這次珍貴的月球之旅畫上圓滿的句號。
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開展過繞月再入返回試驗,美國、前蘇聯和我的先遣隊員——嫦娥5T。我的再入返回方式是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聽著是不是特別高端大氣上檔次?後來也不知道被誰叫成了「打水漂」,好土嘞,算了,能說明白就好。
說到太空飛行器返回,前面返回式衛星姐姐們和神舟飛船哥哥們已經積累了很多成功經驗。可是他們都是從幾百公裡遠的近地軌道,以約7.9公裡/秒的第一宇宙速度返回的,而我要從38萬公裡遠的月球回來,速度達到了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11公裡/秒。要讓這奔逸絕塵的我慢下來,可是個大難題。
五院軌道設計團隊太有才了,想到了藉助大氣層解決速度問題(是玩打水漂產生的靈感嗎?回去我得問問他們)。我的返回器先是高速落入大氣層,滑行一定距離後,憑藉大氣層的升力再次升高,在升高過程中,受大氣阻力影響,速度會進一步降低,在降到第一宇宙速度以下時,第二次在大氣層下落,然後就能以類似神舟飛船哥哥的過程返回地球了,這個過程咱可就輕車熟路了。為了這「兩落一升」,家人們模擬了上百萬條飛行路線,還派出了嫦娥5T進行驗證,可見技術難度之大。現在輪到我親自上場了,你們等著看我的表現吧。
說到這,想起了你們信中提及,有太多人為了我能平安旅行而拼搏努力。我在飛行的時候還真是認真數了數:
熱控團隊給我結實的肌膚;
太陽翼團隊給我美麗的造型和穩定的能源;
月表採樣團隊給我靈巧的手臂;
著陸緩衝機構團隊給我強壯的大腳;
鑽取子系統團隊給我探究月宮更深層的「金剛鑽」;
軌道團隊給我清晰的航行地圖;
AIT 團隊為我進行系統集成和全面體檢;
GNC團隊給我最強大腦和自立自強的底氣;
CMOS相機研製團隊給我善睞明眸;
防熱塗覆團隊為我高速穿越大氣層打造更安全的屏障;
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團隊為我輕盈降落月球表面「探路」;
交會對接微波雷達團隊幫我順利完成交會對接實現月壤轉移……
真是太多了,還是等我到家以後再細細道來吧。感謝親人們,你們才是真正的明星!
被你們精心呵護的嫦娥五號
2020年12月15日
責編:魏少璞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