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第11封家書:透露很多「打水漂」再入地球大氣層返回細節

2021-01-09 瀟湘晨報

親人們:

人說

「近鄉情更怯」,離家越近,我的心情就越興奮,可同時也有點緊張。我期待自己能夠以最完美的狀態返回地球,為這次珍貴的月球之旅畫上圓滿的句號。

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開展過繞月再入返回試驗,美國、前蘇聯和我的先遣隊員——嫦娥5T。我的再入返回方式是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聽著是不是特別高端大氣上檔次?後來也不知道被誰叫成了「打水漂」,好土嘞,算了,能說明白就好。

說到太空飛行器返回,前面返回式衛星姐姐們和神舟飛船哥哥們已經積累了很多成功經驗。可是他們都是從幾百公裡遠的近地軌道,以約7.9公裡/秒的第一宇宙速度返回的,而我要從38萬公裡遠的月球回來,速度達到了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11公裡/秒。要讓這奔逸絕塵的我慢下來,可是個大難題。

五院軌道設計團隊太有才了,想到了藉助大氣層解決速度問題(是玩打水漂產生的靈感嗎?回去我得問問他們)。我的返回器先是高速落入大氣層,滑行一定距離後,憑藉大氣層的升力再次升高,在升高過程中,受大氣阻力影響,速度會進一步降低,在降到第一宇宙速度以下時,第二次在大氣層下落,然後就能以類似神舟飛船哥哥的過程返回地球了,這個過程咱可就輕車熟路了。為了這「兩落一升」,家人們模擬了上百萬條飛行路線,還派出了嫦娥5T進行驗證,可見技術難度之大。現在輪到我親自上場了,你們等著看我的表現吧。

說到這,想起了你們信中提及,有太多人為了我能平安旅行而拼搏努力。我在飛行的時候還真是認真數了數:

熱控團隊給我結實的肌膚;

太陽翼團隊給我美麗的造型和穩定的能源;

月表採樣團隊給我靈巧的手臂;

著陸緩衝機構團隊給我強壯的大腳;

鑽取子系統團隊給我探究月宮更深層的「金剛鑽」;

軌道團隊給我清晰的航行地圖;

AIT 團隊為我進行系統集成和全面體檢;

GNC團隊給我最強大腦和自立自強的底氣;

CMOS相機研製團隊給我善睞明眸;

防熱塗覆團隊為我高速穿越大氣層打造更安全的屏障;

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團隊為我輕盈降落月球表面「探路」;

交會對接微波雷達團隊幫我順利完成交會對接實現月壤轉移……

真是太多了,還是等我到家以後再細細道來吧。感謝親人們,你們才是真正的明星!

被你們精心呵護的嫦娥五號

2020年12月15日

責編:魏少璞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即將返回地球,採用打水漂方式著陸,令人疑惑
    12月16日早上9點15分,嫦娥五號已經順利完成地月轉移軌道修正,目前組合體狀態並無異樣!嫦娥五號於今年11月24日升空,現已完成月球採樣並且在返回途中,這期間一共經歷了二十多天,在短暫的二十多天中,中國的嫦娥探月工程也即將收官!
  • 嫦娥五號「打水漂」返回地球,驗證載人登月,阿波羅不敢玩
    嫦娥五號再入大氣層的彈道其實這些說法都不對,「打水漂」是嫦娥五號從月球返回時要驗證的一項的基本技能,以後會經常用,並且這項技能也不是嫦娥第一個用,當初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就是碰巧打著水漂回到地球的但問題是回地球時速度太快,剎車需要消耗大量燃料,無論是嫦娥五號還是之前的阿波羅飛船,它都沒有空間攜帶幾百上千噸燃料和強大的發動機,它還是需要依靠大氣層來減速。
  •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為何在太空「打水漂」,是錢學森設計的彈道?
    錢學森彈道是要先飛出大氣層然後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在臨界空間的稀薄空氣中滑翔,它是一種滑翔彈道;桑格彈道不出大氣層,它是在平流層稠密空氣的上方彈跳,因此桑格彈道更像是「打水漂」。另一個區別:桑格彈道的設計初衷是製造超遠程高空轟炸機,錢學森是愛好和平的人,他設想的是製造跨洲際民用飛機。
  • 娥五號再入大氣層的「太空打水漂有多難?30多倍音速下返航
    中國軍情 「打水漂」是一種古老而有意思的遊戲,嫦娥五號返回器就是採用這種類似「打水漂」的形式返回地球的,嫦娥五號的返回是我國打出的第二個「太空水漂」,第一個是在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上實現的,那次任務是為此次任務做的技術探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五院502所是嫦娥五號「太空水漂」技能的「製造」者。那麼它是如何實現的呢?
  • 嫦娥五號返回器的秘密:大氣層邊緣再次跳起,打著水漂回地球!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的程序是:首先裝訂返回的彈道參數,相當於給一枚太空中的洲際飛彈輸入瞄準數據,然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域上空5000公裡處正常解鎖分離,軌道器繼續繞地球飛行。返回器以彈道下落返回地球。在距離地面120公裡時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11.2公裡/秒)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像一顆彈頭扎入大氣層,隨後進行初次氣動減速。
  • 小明問嫦娥丨半彈道式跳躍回 大氣層上「打水漂」
    目前,嫦娥五號正在等待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之後就將從月球上空返回地球。而當嫦娥五號軌返組合體進入到距地球表面5000公裡左右位置時,承擔地月往返運輸任務的軌道器將結束自己的任務,並和返回器分離,最終,返回器將獨自攜帶月壤樣品回到地面。
  • 嫦五回家路:太空打水漂歸來 15分鐘衝入躍出再扎進大氣層
    嫦五回家路:太空打水漂歸來 15分鐘衝入躍出再扎進大氣層時間:2020-12-17 10: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五回家路:太空打水漂歸來 15分鐘衝入躍出再扎進大氣層 今天凌晨,攜帶著月球樣本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地點,標誌著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歐空局再次使用15米天線追蹤,這是為何?
    中國漫長的探月工程即將結束,嫦娥五號的回歸對中國乃至於世界都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世界將全部的實現都矚目在「月壤」身上,當嫦娥五號初次登入月球時,美國就有消息透露:希望中國分享月壤!當嫦娥五號回歸在即時,美國則直接表示:中國願意分享月壤!但是中國並沒有搭理他們!
  •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歐空局再次使用15米天線追蹤,這是為何?
    中國漫長的探月工程即將結束,嫦娥五號的回歸對中國乃至於世界都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世界將全部的實現都矚目在「月壤」身上,當嫦娥五號初次登入月球時,美國就有消息透露:希望中國分享月壤!當嫦娥五號回歸在即時,美國則直接表示:中國願意分享月壤!但是中國並沒有搭理他們!如今,歐空局將再次使用15米天線追蹤,為何要使用他國的測控站呢?
  • 嫦娥五號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成功,最後回收階段將上演「打水漂」
    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12日9時54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經歷了約6天的環月等待,實施了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從近圓形軌道變為近月點高度約200公裡的橢圓軌道。月地轉移入射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月球軌道上的軌道機動,使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 太空打水漂餘音不絕,嫦娥五號T1仍在正常飛行!
    太空打水漂又稱彈跳式再入,通過類似打水漂的方式降低高速再入的過載和受熱,尤其是起到了延長飛行距離的作用,我國已經試驗過太空打水漂了探月三期工程的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已經在2014年11月1日圓滿完成,不過「打水漂」回來的是嫦娥五號T1的返回艙,軌道艙變軌又回到了太空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地球!為何嫦娥五號返回時會燃燒?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創造了中國航天的又一裡程碑。嫦娥五號這一路走來,不得不說是困難重重,但我國航天人員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成功地完成了嫦娥五號月球採樣任務。,返回器以接近11公裡km/s的速度衝入了地球大氣層,導致返回器的表面溫度急劇上升,高達上千攝氏度。
  • 嫦娥五號為何「冒險」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NASA至今未成功
    三、為高速返回嫦娥五號都做了哪些努力太空打水漂相較於傳統半彈道式的再入行程會延長很多,整個再入行程預計在5100至7000公裡,隨著距離的增加也不可避免地對落點精度產生影響,此時就需要精準的控制技術。全球分布式測控站點這次嫦娥五號除了發射是與歐空局合作外(ESA),返回時測控是我國全程自主測控(有可能是怕技術外洩),我國為滿足嫦娥五號返回器高速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需求,我們在整個再入走廊建設了一連串接力式測控站點。
  • 嫦娥五號太空「打水漂」回家,我們比美帝強在哪?領先至少10年
    而這次的嫦娥五號整個登月行動,就體現出了中國多項獨有的航天技術,其中最重要的,是嫦娥五號返回地球時採用的「太空打水漂」技術,這也正是目前美國還未完全掌握的一項尖端科技。但嫦娥五號不同,為保證著陸的安全,中國科學家就必須完美控制嫦五太空「打水漂」時的彈射軌道及落點。這對嫦娥五號切入大氣層時的速度、角度、拋物線落點等各方面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稍有偏差嫦五就回不了地球。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什麼時候返回地球?降落在哪裡?
    211個階段、23天最複雜、難度最大的航天任務之一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看看它的整個飛行階段,居然劃分為11個階段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從任務的操作來看,包括兩次發射——地面發射與月面發射,兩次著陸——月面著陸與地球著陸,兩次封裝——月面封裝與月軌封裝,一次交會對接——月軌對接。這其中,專家給劃出了重點,月面採樣、月面上升、交會對接、高速再入返回地球是最新、最關鍵的技術環節。那麼,嫦娥五號大概需要多久才能返回地球?
  • 完成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將跳躍式返回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工作圓滿完成。而嫦娥五號也即將進入最後一個任務階段——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也是此次任務的「終極挑戰」。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什麼時候返回地球?降落在哪裡?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一次「重量級」發射舉世矚目。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託舉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這次發射,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中的收官之作。
  • 嫦娥五號回家路上玩起「打水漂」
    歸心似箭的太空飛行器將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11.2千米的速度,一路向地球狂奔。雖然我們都希望嫦娥五號早點回家,但速度太快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巨大的動能會轉化為熱能。為了防止嫦娥五號因過熱而再入大氣層失敗
  • 嫦娥五號軌道器攜帶返回器從月球返回
    這個「水漂」學名是「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是比航天員返回還要複雜的技術。在嫦娥五號任務的尾聲,這場太空「水漂」貢獻了最後一幕驚險的表演。地球家門難進今天凌晨,在到達地球5000公裡之外時,嫦娥五號的「快遞小哥」軌道器與「月球快件」返回器分離,小小的返回器攜帶2千克月球樣品,獨自踏上回家路。
  • 嫦娥五號哪天能到家,還需經歷多少關卡,以什麼姿態返回?
    嫦娥5號返回地球共需要多少天?嫦娥五號整體任務需要約23天,高速通道行程只要4天。我們來看一下嫦娥五號迄今為止的行程:北京時間11月24日4點30分,嫦娥五號搭載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龐大的遙五把嫦娥五號護送進入軌道就完成任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