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12日9時54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經歷了約6天的環月等待,實施了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從近圓形軌道變為近月點高度約200公裡的橢圓軌道。月地轉移入射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月球軌道上的軌道機動,使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後續,攜帶月球樣品的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擇機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從而擺脫月球引力,進入月地轉移軌道返回地球。
報導顯示,嫦娥五號任務被稱為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一共要經歷11個階段:發射入軌、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著陸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再入回收。目前11步已經進行到第10步,最後再入回收。
最後的再入回收階段十分關鍵。雖然我國神舟飛船返回艙已經多次成功返回,但此次返回有所不同,難度在於速度過高。返回器從38萬公裡外長途奔襲歸來,速度達到第二宇宙速度,如果沒有及時減速,有可能撞毀。
因此,科研人員為它設計了一個「打水漂」的返回方式。返回器首先以第二宇宙速度衝向地球,在進入地球大氣後,很快又跳出來,然後再次進入大氣層。一出一進之間,就順利實現了減速,像神舟飛船返回艙一樣,以第一宇宙速度降落,打開降落傘,平穩安全地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預定地點。
瀟湘晨報記者李瓊皓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