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家!剛剛,嫦娥五號成功從月面起飛,「土特產外賣員」要回地球...

2020-12-06 騰訊網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咪佳 陳曦 陳偉斌 通訊員 李晨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也就是說,這單來自月球的「特產外賣」,已經由嫦娥五號這位「快遞員」傳送,並在送往地球的路上了!

與地面起飛不同,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不具備成熟的發射塔架系統,著陸器相當於上升器的「臨時塔架」,上升器起飛存在起飛初始基準與起飛平臺姿態不確定、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地月環境差異等問題;另外由於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上升器起飛後,需在地面測控輔助下,藉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實現自主定位、定姿。

點火起飛前,著上組合體實現月面國旗展開以及上升器、著陸器的解鎖分離。此次國旗展開是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點火起飛後,上升器經歷垂直上升、姿態調整和軌道射入三個階段,進入預定環月飛行軌道。隨後,上升器將與環月等待的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將月球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後者將等待合適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準備。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探測器將實施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實現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最後一步「回」。

嫦娥五號經地月轉換軌道、環月軌道飛行後,在月面選定區域成功著陸(落月),目前它已完成月球樣品採集工作、經月面起飛。之後,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上升器,將和正在月球軌道上的軌道器完成交會對接,經過月地轉移軌道、再入回收等飛行階段的在軌飛行過程,最終完成「挖土」並返回地球。

在此之前,記者也了解到,在這個過程中,上升器以著陸器為發射平臺,點火發射脫離月面。成功離開月球表面後,將和正在月球軌道上的軌道器對接,但這個「擁抱」過程並不容易。

在遠離地球的太空裡,上升器和軌道器之間的對接堪稱「針尖對針尖」,這樣高難度的宇宙空間定位,也完全依賴嫦娥五號自身的人工智慧系統。

上升器成功對接返回器後,還要逃脫月球的引力,這就首先要達到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1.68千米/秒。而要脫離月球引力飛向地球,則需要達到月球的逃逸速度2.4千米/秒。

這次,科學家提出的挖土目標是約2公斤——鑽取的樣品是約0.5公斤,表取的樣品是約1.5公斤。有人會問,好不容易去一趟,為啥不多挖一點回來?

這是因為,採集量的多少需要與容器的大小相對應,繼而影響到整個探測器的體積、重量,以及推進劑的需求。比如為了鑽取0.5公斤的樣品,探測器上的鑽取機構要達到七八十公斤;為了表取1.5公斤的樣品,表取機構也要幾十公斤;這100多公斤的採樣機構都要由探測器送到月球去,會影響到探測器整體的重量、體積和功耗。

所以此次發射質量非常大——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總重量達到8.2噸。增加樣品重量就意味著最後可能會超過火箭的運載能力,所以2公斤的量已不算少了。

「擁抱」過程將被全程記錄

即便沒光線也能拍得清清楚楚

據此前報導,在嫦娥五號任務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的紅外及可見光雙譜段監視相機,將完美呈現軌道器與上升器的「擁抱」過程。

此次嫦娥五號所搭載的雙譜段監視相機是一款專業「拍照神器」,其主業就是記錄軌道器與上升器的交會對接過程,以及軌道器與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分離、與支撐艙分離過程。與以往任務中所搭載的監視相機不同的是,這款相機集紅外和可見光成像於一體,紅外和可見光傳感器經各自的光學鏡頭獲取圖像數據,根據遙控指令要求在六種拍攝模式中自由切換,實現紅外和可見光分別或同時成像。

這就相當於給普通相機加了一個夜視儀,即使交會對接過程發生在月背,接受不到太陽光照,我們也可以通過紅外相機記錄下全過程。而在有光照的情況下,如果光照太強,可見光相機拍攝的照片也可能存在過曝的情況,影響觀看效果。有了這款雙譜段相機,就可確保全天時、全光照條件下記錄交會對接過程,也可以讓大眾從紅外鏡頭的視角看看太空。

返回器將從38萬公裡外趕回地球

進入大氣層姿勢就像「打水漂」

嫦娥五號返回器返回地球的最後一步,也是難度技術很高的一個環節。因為返回器從38萬公裡遠的月球風馳電掣般飛到地球附近時,速度會逼近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這個速度遠遠高於普通返回式衛星返回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級別。

這3公裡的速度差,會有很大影響嗎?

當然會!以這樣的速度直接衝進大氣層,巨大的摩擦和衝擊足以讓返回器快速焚毀。所以,返回器採用了一個很特別的「姿勢」回到地球——它將在大氣層邊緣滑躍,多次減速,就像「打水漂」一樣。

但和我們平常靠手感打水漂不同的是,返回器每一次與大氣接觸都要經過精準計算,最終以安全速度衝入大氣,再通過氣動減速和降落傘減速等方式,準確、安全降落在預定的著陸場。

為了嫦娥五號返回器的「打水漂」式返回,我國還曾在2014年,用嫦娥五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演習了一遍。

那次任務是我國首次採用半彈道式跳躍的返回方式,返回器進入大氣層後受控躍起,經過滑行再次進入大氣層並飛向落區。但這種方式對控制精度提出了極高要求,返回器如果「跳」得過高會偏離落區,「跳」不起來則可能直接墜入大氣被燒毀。然而距地面60—90公裡的高層大氣變化無窮,受到黑天白夜、太陽風、地磁場等多種因素影響,大氣變化誤差很大,需要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具備很大包容性。

如果此次任務圓滿成功,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從月球採集樣本返回地球的國家。但我國的探月任務還遠沒有結束。從嫦娥一號升空開始,到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我們還處在「無人探月」階段。探月工程的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分別是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科研站。

這道題目要不要試試看

你中學裡學的知識還記得嗎

如圖所示,「嫦娥五號」從月球返回地球的過程可以簡單分成四步,第一步將「嫦娥五號」發射至月球表面附近的環月圓軌道Ⅰ,第二步在環月軌道的A處進行變軌進入月地轉移軌道Ⅱ,第三步當接近地球表面附近時,又一次變軌,從B點進入繞地圓軌道Ⅲ,第四步再次變軌道後降落至地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將「嫦娥五號」發射至軌道Ⅰ時所需的發射速度為7. 9km/s

B.「嫦娥五號」從環月軌道Ⅰ進入月地轉移軌道Ⅱ需要加速

C.「嫦娥五號」在關閉動力系統情況下從A沿月地轉移軌Ⅱ到達B點的過程中其動能一直增加

D.「嫦娥五號」在第四步變軌時需要加速

參考答案:B

解析: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比地球要小,故A錯;

「嫦娥五號」從環月軌道Ⅰ進入月地轉移軌道Ⅱ是離心運動,所以需要加速,故B正確;

剛開始時月球對嫦娥五號的引力大於地球對嫦娥五號的引力,所以剛開始動能要減小,故C錯誤;

「嫦娥五號」降落至地面的運動為為向心運動,需要減速,故D錯誤。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帶上月球「土特產」起飛回家,預計20天後內蒙古見!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而「鑽取」則是要通過特殊的鑽頭,鑽到月表以下兩米左右的位置,把月壤整體取出來。「土特產」啥時候能到?
  • 嫦娥五號都做了些啥?月面48小時攜月球「土特產」即將返回地球
    來源標題:月面48小時,嫦娥五號都做了些啥?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嫦娥」月球軟著陸,準備挖土!
    ,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預選著陸區成功著陸。 11月28日20時58分,「嫦娥五號」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11月29日20時23分,兩腳剎車後,「嫦娥五號」進入近圓形環月軌道。 11月30日,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 12月1日, 「嫦娥五號」實施月面軟著陸。
  • 剛剛!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剛剛,嫦娥五號成功落月!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晚,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預選著陸區。
  • 剛剛!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剛剛,嫦娥五號成功落月!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晚,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預選著陸區。(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預選著陸區示意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供圖)至此
  •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時間要多少天 嫦娥5號什麼時候回來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而「鑽取」則是要通過特殊的鑽頭,鑽到月表以下兩米左右的位置,把月壤整體取出來。  「土特產」啥時候能到?  那麼,大約2千克的月壤,嫦娥五號帶回來還有多久呢?  據了解,嫦娥五號任務完成預計需要20餘天,完成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之後,接下來將迎來5個挑戰。
  • 月面48小時,嫦娥五號都做了些啥?
    作者:郭超凱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自12月1日23時11分成功落月以來,嫦娥五號在約48小時內迅速完成了「挖土」「打包」「升旗」「起飛」等一系列工作,攜月球「土特產」即將返回地球。
  • 月面48小時,嫦娥五號都做了些啥?
    自12月1日23時11分成功落月以來,嫦娥五號在約48小時內迅速完成了「挖土」「打包」「升旗」「起飛」等一系列工作,攜月球「土特產」即將返回地球。來源:國家航天局供圖。圖片攝影:張高翔「挖土」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會從月球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平穩著陸於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後,嫦娥五號隨即開展月面自動採樣工作。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
  • 【科普知識】嫦娥五號月球「取貨」,「土特產」如何帶回?
    「星際快遞員」將在月球表面取「土特產」,隨後帶著2公斤重的月球「包裹」回地球。 精準平穩 抓住唯一機會成功來到月球 要想從月球取回包裹,第一個難點就是來到月球,這一路不簡單,在經歷了為期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12月1日10點57分,從距離月面約15公裡的地方開始主動減速,此後經過快速調整、接近、懸停臂障、緩速下降和最後2米多的自由下落,11點11分,成功落月。
  • 「嫦娥」回家 從月亮上起飛(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特別報導之二)
    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嫦娥五號月面軟著陸。漫畫來自新華社嫦娥五號月面取土。漫畫來自新華社古有嫦娥奔月傳說,今有「嫦娥」回家直播。順利完成月球上的科學任務之後,嫦娥五號要回家了。12月3日23時許,嫦娥五號上升器在月面點火起飛,攜帶著精心「打包」的月壤奔向環月飛行軌道,踏上了返回地球的徵程。漫漫歸途中,還有一場驚心動魄的月球軌道空間交會對接考驗著嫦娥五號。起飛離月宮載人不是夢嫦娥五號回家之旅順利開啟,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的成功。
  • 嫦娥五號探測器已進入到月面起飛準備工作中
    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面鑽取、表取採樣及封裝工作,同時開展了多項科學探測任務。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探測器經受住超過100攝氏度的月面高溫考驗,克服了測控、光照、電源等方面的條件約束,實現了多點、多樣化自動採樣。為確保月球樣品在返回地球過程中,保持真空密閉以及不受外界環境影響,探測器在月面對樣品進行了密封封裝。目前探測器各系統狀態正常,進入到月面起飛的準備工作中。
  • 一文解讀嫦娥五號月面起飛
    12月3日20時07分,嫦娥五號上升器進入起飛準備模式。這是我國首次在地外天體實施太空飛行器起飛。火箭在地球表面起飛有完備的發射塔架支持系統。相比之下,月面起飛條件則簡陋得多。兩天前,嫦娥五號著陸器馱著上升器降落月球。現在,它搖身一變,充當起上升器的發射塔架。起飛地形很重要。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還帶回了月球「土特產」,太燃了!
    就在今日(12月17日)凌晨1:59,嫦娥五號返回器終於成功從月球返回,還帶回了月球「土特產」,目前已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這表明我國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圓滿完成。對此,各界人士都對此次任務的所有工作人員表示熱烈的祝賀以及誠摯的問候。
  • 嫦娥五號月球「取貨」「土特產」如何帶回?有趣的知識了解一下
    央視網消息:按照計劃,嫦娥五號這個「星際快遞員」將在月球表面取「土特產」,隨後帶著2公斤重的月球「包裹」回地球。這項工作具體怎麼進行呢?一起來了解一下。精準平穩 抓住唯一機會成功來到月球要想從月球取回包裹,第一個難點就是來到月球,這一路不簡單,在經歷了為期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12月1日10點57分,從距離月面約15公裡的地方開始主動減速,此後經過快速調整、接近、懸停臂障、緩速下降和最後2米多的自由下落,11點11分,成功落月。
  • 剛剛,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粗精接力靈巧避障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還涉及採樣後上升器在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的落月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的過程。相較於此前的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嫦娥五號任務對於探測器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有空前高的要求:著陸區域內應沒有太高的凸起,沒有太深的凹坑,坡度也要符合任務要求。可以說,落月的過程就是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邊飛行邊找尋落點,在大約15分鐘內完成約600公裡外的全程自主跳傘。落月過程動力下降段示意圖。
  • 剛剛,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今晚23時許,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成功實現在月面預定區域軟著陸。在歷經主動減速、快速調整、懸停避障、緩速下降等階段後,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最後穩穩地落於月面。粗精接力靈巧避障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還涉及採樣後上升器在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的落月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的過程。
  • 嫦娥五號月球「取貨」 「土特產」如何帶回?有趣的知識了解一下
    央視網消息:按照計劃,嫦娥五號這個「星際快遞員」將在月球表面取「土特產」,隨後帶著2公斤重的月球「包裹」回地球。這項工作具體怎麼進行呢?
  • 歡迎回家!直擊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全程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新聞多一點>>>  · 嫦娥五號探測器於11月24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進入地月轉移軌道。探測器實施2次軌道修正、2次近月制動,順利進入環月圓軌道。
  • 嫦娥五號的月面 48 小時
    在月面的 48 小時,嫦娥五號自主完成了從挖土到打包,從升旗到起飛的一系列任務。向月球出發嫦娥五號探測器原定於 2017 年出發,這一遲到了三年的地外天體採樣之旅,可謂是我國迄今為止最為複雜的航天任務。公開資料顯示,嫦娥五號此次任務共有 11 步。
  • 嫦娥五號即將返回!歷時23天,兩公斤「廣寒宮」土特產要帶回
    嫦娥五號回家方式:打水漂嫦娥五號回家的方式非常獨特,具體來說就是嫦娥五號的返回器會先以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然後藉助大氣層提供升力跳起來,之後再重新進入到地球大氣層,返回地面,專業輸入叫做:高速再入軌道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