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一共要經歷11個階段

2021-01-09 VR日報

  成功在月球「挖寶「2公斤之後,嫦娥五號現在要回家了。

  國家航天局消息,北京時間12月13日9時51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在距月面約230公裡處成功實施四臺150牛發動機點火,約22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

  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後續,攜帶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在月地轉移過程中進行中途軌道修正,並擇機實施軌道器和返回器的分離。

  據了解,今年11月24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我國開啟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嫦娥五號任務被稱為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一共要經歷11個階段:發射入軌、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著陸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再入回收。

  目前嫦娥五號已經完成了11步中的10步,最後一步就是回家了,預計嫦娥五號返回器將最終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

手機掃描左側二維碼

或微信搜索公眾號VR一點通,每日獲取精彩的VR資訊

關注VR一點通  完整你的虛擬實境夢!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實施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
    【僑報網綜合訊】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北京時間12日9時54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經歷了約6天的環月等待,實施了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從近圓形軌道變為近月點高度約200公裡的橢圓軌道。月地轉移入射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月球軌道上的軌道機動,使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 嫦娥五號任務的11個階段
    延伸閱讀嫦娥五號從發射入軌到返回器再入回收,一共要經歷11個飛行階段:一是發射入軌階段。嫦娥五號將由運載火箭發射,進入到地月轉移軌道的飛行階段,開啟探月返回的旅程。二是地月轉移階段。嫦娥五號完成器箭分離,並展開相應太陽翼,逐步進入預定軌道。地月轉移段飛行時間大約為112個小時,為了確保探測器按照預定軌道順利到達近月點,這期間要進行多次中途修正。三是近月制動階段。嫦娥五號繼續在目標環月飛行軌道正常行進,並在近月點進行減速制動,以合適的運動速度進入到環月圓軌道,最終進入的軌道距離月面200公裡左右,近月制動時段長達1天。四是環月飛行階段。
  • 嫦娥五號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成功,最後回收階段將上演「打水漂」
    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12日9時54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經歷了約6天的環月等待,實施了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從近圓形軌道變為近月點高度約200公裡的橢圓軌道。月地轉移入射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月球軌道上的軌道機動,使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 嫦娥攬月|發射成功!長徵五號將嫦娥五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11月24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探月工程第三步正式拉開序幕。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
  • 別催了,嫦娥五號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就剩下找到唯一的回家路了
    種種猜想下也反映著大家對嫦娥五號的關心,這不,消息來了,嫦娥五號成功完成了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月地轉移這個過程可是一個急不來的過程,許多人想像中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就像電影裡的星際飛船一樣,一路直行不帶剎車的飛向地球,當然這是科幻電影裡的誇張呈現,無論多厲害的太空飛行器,就目前技術來看,都擺脫不了星球引力的影響,必須做繞星運動不斷修正軌道,才能完成離開和降落的任務。
  • 嫦娥五號成功「剎車」進入環月軌道,「近月制動」究竟是什麼
    11月28日,經過約112小時奔月飛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距月面400公裡處成功實施3000牛發動機點火,約17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嫦娥五號探測器近月制動正常,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 嫦娥五號「剎車」制動進入環月軌道,「近月制動」究竟是什麼
    嫦娥五號成功「剎車」進入環月軌道,「近月制動」究竟是什麼 11月28日,經過約112小時奔月飛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距月面400公裡處成功實施3000牛發動機點火,約17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
  •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運抵文昌,嫦娥五號進入最後發射準備階段
    後續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將通過公路運輸方式轉場至文昌發射場區,進行一系列組裝測試工作。長徵五號順利抵達文昌,也將意味著今年中國航天重頭戲——「嫦娥五號」探月計劃,將進入最後發射準備階段。預計嫦娥五號會在今年11月24日擇機發射,隨後會在月球呂姆克山脈附近軟著陸。
  • 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實施近月制動已進入環月軌道飛行
    就在五天前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從我國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嫦娥五號經過五天飛行,在昨日晚20時左右成功實施近月制動,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已進入環月軌道飛行。
  • 嫦娥五號踩了腳太空「剎車」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近月制動」究竟是...
    11月28日,經過約112小時奔月飛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距月面400公裡處成功實施3000牛發動機點火,約17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嫦娥五號探測器近月制動正常,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 嫦娥五號完成首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 狀態良好
    嫦娥五號完成首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14日11時13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上兩臺25N發動機工作約28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目前,攜帶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各系統狀態良好。
  • 嫦娥五號地月轉移階段有何不同『太空科普』
    ,到長徵五號大火箭首飛成功,在航天歷史上,「五」這個數字似乎總能有突破性成果性,嫦娥五號又有哪些特殊之處呢? 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嫦娥五號順利發射升空,當晚即實施第一次中途軌道修正。雖說此前我國已經實現了月球正面和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可以說對於著陸月面來說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但此次軌道修正仍有許多新變化。
  • 剛剛,嫦娥五號成功從月面起飛,「土特產外賣員」要回地球...
    點火起飛前,著上組合體實現月面國旗展開以及上升器、著陸器的解鎖分離。此次國旗展開是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點火起飛後,上升器經歷垂直上升、姿態調整和軌道射入三個階段,進入預定環月飛行軌道。隨後,上升器將與環月等待的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將月球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後者將等待合適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準備。
  • 嫦娥五號靠什麼往返地月?
    ◎ 張美書 張平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11月24日,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開啟了中國探月工程首次地月往返之旅。正是它們,實現了長徵五號遙一火箭豪邁首飛、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王者歸來、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成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 嫦娥五號的月面 48 小時
    北京時間 2020 年 11 月 24 日凌晨 4 時 30 分,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點火發射,任務自此展開。為確保其始終在適當的軌道上飛行,11 月 24、25 日,嫦娥五號先後完成了兩次軌道修正。至此,嫦娥五號已經歷了大約 112 小時的飛行,順利到達了近月點,完成了最初的兩步——發射入軌、地月轉移。第三階段則為近月制動。
  • 嫦娥五號上升器進入環月軌道 五星紅旗首次在月面「獨立展開」
    北京時間12月3日晚23時10分,中國嫦娥五號上升器從月球表面點火升空並隨後將月球土壤樣品成功送入到環月軌道,此外在上升器點火起飛前,五星紅旗在月面展開。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此前在月面進行了長達近19個小時的土壤採集工作。
  • 成功「挖寶」後,剛剛中國嫦娥五號啟程回家!美國也宣布採土計劃
    日9時51分,中國探月工程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在距月面約230公裡處成功點火,順利進入月地轉移軌道,開啟「歸國之旅」。 據報導,今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帶著採集月球土壤的任務「離地」,目標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央視報導稱,今天嫦娥五號發射前,海南文昌發射場食堂的大師傅們包了4000多個包子。為啥發射探測器要吃包子呢?原來這是航天人心裡的一種儀式感,叫「包」你成功。每位一線航天工作人員都能分享這寓意著「圓圓滿滿」的「成功包」。
  • 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
    公裡、遠地點約40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14噸級,運載能力位居世界現役火箭前列,足以將目前人類研製的最重無人探測器之一——嫦娥五號直接送入預定地月轉移軌道。對於火星探測任務,今年的窗口大約是14天,每天30分鐘;而嫦娥五號任務在今年的窗口總共只有3天,11月兩天,12月一天,每天僅50分鐘。
  • 嫦娥五號進入發射場準備階段 有望實現四個「首次」
    「十一」期間,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計劃年底前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進入發射場準備階段,正在同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一起,進行發射前的總裝和測試。「長徵五號火箭就像我們的家人一樣。」黃兵坦言,經歷過長徵五號第二次發射的失敗,再到第三次發射的成功,我們整個團隊對火箭的認識都在提升,整個系統也越來越成熟。通過後續的幾次發射,包括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首飛和「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我們現在對「胖五」更加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