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了解含100個3D列印零件的「獵戶座」飛船

2020-12-05 3DScienceValley

當3D列印的高性能零件似乎還沒有來到我們的生活中的時候,這一技術卻已經創建效率更高的太空飛行器,「獵戶座」飛船,是NASA的新型宇宙飛船。是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負責設計和建造的飛船。實際上由兩個飛行器構成,它們分別是:載人探測飛船(CEV)和貨物運載火箭(CLV)。「獵戶座」飛船內部空間比阿波羅飛船大2.5倍,最多可容納6名太空人。

本期,3D科學谷與谷友一起來近距離了解含100個3D列印零件的「獵戶座」飛船的來龍去脈。

宇宙探索

打開探索極限的極限大門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獵戶座」飛船一直在以指數級增長速度使用增材製造技術。根據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近宣布的信息,目前已完成為Artemis I任務開發的「獵戶座」飛船使用了100個3D列印零件。而在執行Artemis II任務的太空飛行器中,洛克希德公司已開發了近200個3D列印部件。

「獵戶座」乘員艙模塊

2018年9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洛克希德(Lockheed)籤訂了生產和運營6個「獵戶座」(Orion)太空飛行器飛行任務的合同。最初,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以27億美元的價格訂購了三架「獵戶座」飛船,在2022年,該機構計劃以19億美元的價格再訂購三架「獵戶座」飛船,到2030年,根據IDIQ合同,最多可再訂購六架「獵戶座」飛船,利用前六個任務的太空飛行器生產成本數據來實現最低的單價。

「獵戶座」飛船上使用的金屬3D列印技術

採用3D列印技術,可以有效的降低包括「獵戶座」飛船在內的開發成本和進度效率,並以此方式實現洛克希德的技術進步要求,並且3D列印技術還旨在使得太空飛行器更有效地獲得重用,3D列印更具成本競爭力,並能更快地交付具有更好技術性能的太空飛行器。

3D列印的「獵戶座」飛船對接艙口蓋由PEKK熱塑性塑料製成。來源:洛克希德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洛克希德3D列印的接艙口蓋可以節省成本,此外,得益於新型的ESD兼容高分子材料(一種防靜電塑料),3D列印還實現了更多的技術性能。

除了降本增效,3D列印還可以實現很多傳統上難以生產的零件,例如經過質量優化的結構支架和可在整個機艙內引導氣流的管道。洛克希德還3D列印了不同的墊片(在座椅邊緣和太空人臀部之間的部分),並且根據使用它的太空人而設計出各種尺寸的墊片。

不過,除了降本增效,一個普遍關心的問題是3D列印零件可以承受太空中最嚴酷的環境條件嗎?

洛克希德經過多年的實踐而得出的鑑定結論是3D列印的零件可以承受嚴酷的環境條件。2011年,洛克希德發布了有史以來第一個3D列印零件,現在這些零件還在正常使用。而在未來的載人任務中,洛克希德將進一步強調這些驗證零件的重要性。這一點不僅僅基於測試,還基於經驗。

當然,激發3D列印潛力,這其中設計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洛克希德生產了許多不同的零件,這些零件幾乎具有仿生學的形狀結構,仿生學的應用在重量和可生產性方面都針對強度進行了優化,這種靈感隨處可見,包括對於人體骨骼的模仿就被應用到洛克希德已經完成的一些結構性支架,

這激發了更多的想像空間,3D列印在能夠將大量零件組合成一個零件,消除了許多緊固件和焊接的需求,並減輕了重量,這對於飛船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進步。設計師正在使用創成式設計,創成式設計與3D列印的結合可以說是相輔相成。太空飛行器的某些部分無法通過其他技術來完成,例如空心的複雜零件,這些零件通過創成式與3D列印的結合以不可思議的方式被創造出來。

在3D列印技術的作用下,洛克希德力爭將成本降低 50%。去年,洛克希德的整個空間部門3D列印了大約6,500個零件。並且對3D列印技術的可持續性感到非常自豪。塑料產品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回收和再利用,粉末床工藝非常高效,從材料的角度來看,3D列印技術是非常可持續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洛克希德發現經常可以通過3D列印將材料的浪費控制在低於5%的水平,而當將其與某些減材和傳統製造應用進行比較時,這些數字會完全翻轉,有時候傳統製造技術甚至會產生高達90%的材料浪費。

「獵戶座」飛船是目前唯一一個真正的探索級太空飛行器的太空飛行器。它與眾不同,具有前所未有的獨特功能,而3D列印正在為「獵戶座」飛船探索更多極限。

網站投稿請發送至2509957133@qq.com

歡迎轉載,長期轉載授權請留言

相關焦點

  • 3D列印新應用!NASA飛船將使用3D列印部件 比原來輕一半
    中國搜索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獵戶座飛船將於明年發射升空,進行繞月飛行。這也將是第一次使用3D列印部件建造的深空飛船。美國財經媒體CNBC網站4月17日發表題為《NASA首次在太空使用3D列印部件》的文章,對此進行了報導,現編譯如下:獵戶座飛船是NASA研製的新一代載人太空飛船,預計將於明年發生升空,進行繞月飛行。這將是第一次使用3D列印部件建造的深空飛船。NASA想要進行一系列新的月球項目,還希望探索包括火星在內的其他目的地。
  • 3D列印神助攻!
    美國獵戶座載人飛船返回艙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的金屬結構與防熱結構分開俄羅斯鷹飛船美國星際線飛船剛剛,人類商業載人航天的全新篇章正式開啟。據了解,為了降低成本,節省材料消耗並提高製造的總體靈活性,SpaceX採用了3D列印技術來製造SuperDraco的發動機——火箭發動機上的關鍵組件燃燒室,SpaceX選擇使用鉻鎳鐵超合金材料,通過一臺EOS金屬3d印表機完整列印而成。這種合金材料的強度、韌性、抗斷裂性以及材料穩定性等優於其他金屬。
  • 獵戶座飛船為何成為阿波羅以來最快宇宙飛船?
    美國宇航局成功發射了「獵戶座飛船」,本次無人測試的飛行時間為4.5小時,目前該宇宙飛船已經回到地球。
  • 美「獵戶座」飛船首次試飛 開啟人類登陸火星之旅
    美「獵戶座」飛船首次試飛 開啟人類登陸火星之旅 2014-12-06 00:21:41「獵戶座」飛船升空後的最大高度將達到5790公裡,這一高度比國際空間站高出大約15倍,整個飛行過程持續4.5小時,期間飛船將繞地球兩圈,最終以每小時32000公裡的速度返回大氣層,墜入太平洋海域,由NASA和美國海軍回收。  「獵戶座」原本計劃於4日同一時間發射升空,但因為一艘船駛入限制區、強風、助推器閥門故障等技術問題而被多次推遲。5日的天氣預報顯示,成功發射的機率只有40%。
  • 3D列印技術為火星探測儀開發輕量化部件
    航空航天3D列印市場以非常快的增速發展,到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增長至50億美元。如今一些火星探測儀或其他航空領域的製造都急切的用3D印表機來開發較輕量化部件。 3D列印技術應用在製造業,具備成本低、快速製造減少時間周期、協調能力高、可完成繁雜構造等特點,也有許多其他探測器,也運用到3D列印技術應用來開發設計和生產製造零部件。
  • 「獵戶座」飛船和「龍」飛船都是載人飛船,兩者之間有什麼差別?
    現在他們的一個「獵戶座」飛船就花費了200多億美元來進行研發,可謂是有錢任性,這樣的大力投入,也是保證他們一直領先世界的重要原因。NASA除了自己研發,還為馬斯克的企業SpaceX公司撥付了26億美元,輔助研發除了「龍」飛船,兩者之間有什麼差別呢?
  • Stratasys公司的PEKK3D列印材料獲得波音公司認證
    2020年11月4日,南極熊獲悉,Stratasys公司的Antero 800NA材料(聚醚酮酮(PEKK)的一種)已經通過波音公司的認證,這意味著這種材料可以用於環境控制管道等應用,目前3D列印已經廣泛用於商用飛機上
  • 美國「獵戶座」載人飛船將於2023年進入月球軌道
    美國「獵戶座」載人飛船將於2023年進入月球軌道2018-03-29 15:38出處/作者:網絡綜合整合編輯:二十四責任編輯:mawenjun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航空航彈局(NASA)發布報告稱,美國「獵戶座」載人飛船將計劃於2023年首次發射前往月球。
  • 第4176回:獵戶座飛船戰神號,星座計劃載人探索
    這一飛船將是自阿波羅指令艙以來的首個同類型航天載具。起初,米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想使用液體甲烷(LCH4)作為獵戶座飛船(SM)的燃料,但是因為氧氣/甲烷動力的火箭技術還不成熟,並且需要在2012年發射獵戶座飛船,其在2006年七月下旬批准換成了自燃式推進器。該替換使得米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能在2011年前對獵戶座飛船和戰神I號火箭進行安全評估,並且能夠填補將於2010年退役的太空梭和第一次獵戶座飛船的載人飛行之間潛在的空缺。
  • 一文了解計劃登陸火星的帶11個3D列印零件的NASA恆心漫遊車
    對於愛好者和製造商而言,3D列印擴展了創意的可能性。對於專業工程師來說,3D列印則是下一代太空飛行器設計的關鍵。NASA計劃將其恆心漫遊車於2021年2月18日降落在火星上,而值得注意的是,11個3D列印製成的金屬零件將隨著恆心漫遊車開啟火星漫步,這將是一個3D列印歷史上的裡程碑。
  • NASA局長考慮使用商業火箭發射獵戶座飛船任務!
    NASA局長考慮使用商業火箭發射獵戶座飛船任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說,該機構正在研究用商業運載火箭發射獵戶座宇宙飛船的可行性。獵戶座飛船是為EM-1繞月任務而建造的,原計劃搭載NASA的SLS火箭系統發射升空。
  • 3D列印助力中國航空事業:長徵5號火箭有50個3D列印零件
    這不僅是其首款從頭開始設計的運載火箭,專門針對非高液性液體火箭推進劑,而且還採用了50個3D印表機製作的零件,3D列印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再立一功。,他們使用了雷射燒結平臺和高性能材料,為火箭的靜態發射裙生產了50個零件。
  • 觀星小提示|獵戶座
    獵戶座 時間即將進入12月份,小夥伴們是否已經迫不及待仰望冬季星空了呢?說到璀璨的冬季星空,獵戶座必不可少,讓我們跟隨作者來了解一下吧!
  • 上海3D列印:一篇文章帶你了解陶瓷3D列印
    如今這個時代和3D列印剛剛出現的上個世紀80年代相比產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的用戶可以選擇他們的材料大多數3D列印陶瓷都屬於技術範疇,但基於擠壓的列印工藝(下文討論)主要與經典陶瓷一起工作。陶瓷列印有哪些優勢呢?陶瓷3d列印有以下的一些特性。相比於其他材料他更具美感,觸覺性也更為優越,在化學抗性、生物相容性方面表現出眾,所以陶瓷3D列印常常會用於3D列印的醫學應用當中。陶瓷還有較好的電絕緣性和高強度的特點。
  • 霍尼韋爾首個3D列印發動機軸承座獲得FAA認證
    霍尼韋爾航空航天公司(Honeywell Aerospace)是霍尼韋爾集團的航空航天部門,2020年8月28日,白令三維從外媒獲悉,其首個3D列印的飛機發動機部件獲得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認證。
  • 「獵戶座」首飛成功 分析稱人類進入「火星時代」
    這是NASA在太空梭之後所研製的首個新型飛船,相比曾經的阿波羅,迪恩介紹說,「獵戶座」的外形與阿波羅錐形太空艙相近,但體積更大,可以容納6個人,阿波羅只有3個人,相比阿波羅的月球目標,獵戶座則是向更深層空間探索的飛船,採用了一種新型隔熱科技,使太空人從深層空間返回時能夠在船員艙中更加安全。
  • 我準備乘坐獵戶座飛船上太空了,這裡曬一下我的船票!
    這是我的飛船電子登機牌。這張登機牌的編號是J2M1000000351642,發射地點是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登機時間是2014年12月4日,運載火箭是德爾塔IV型重型火箭。這一次旅行,將會為我贏得96560公裡的裡程數。 美國航天局(NASA)準備發射獵戶座飛船去火星。
  • 獵戶座飛船逃逸姿控系統通過終極大考 NASA稱試飛前只剩一項測試
    很多愛好航天的朋友都知道,美國近20年來唯一稱得上「在研項目活化石」的恐怕非獵戶座飛船莫屬了。從小布希時代立項星座計劃再到歐巴馬時代取消,唯一完整保留下來的遺產就是獵戶座飛船了。作為載人登月的必備利器,獵戶座如何保障太空人的安全是頭等大事,因此NASA一直在推進它的發射中止系統(LAS,即逃逸系統)的測試。
  • 載人飛船的「鍋底」竟是3D列印製造?聽第一院士講硬核科技!
    一個其貌不揚的箱子,卻能夠變出12平方米的大零件,最神奇的是,這些大零件還能「上天入海」? 這便是金屬3D印表機。普通人眼中的神秘魔盒,專家眼中的硬核技術!
  • 盤點3D印表機型的各種應用分類
    打開APP 盤點3D印表機型的各種應用分類 撒羅滿3d列印 發表於 2020-03-20 16:28:05 (文章來源:撒羅滿3d列印) 3D列印技術可以運用生活中的許多領域,這一期,撒羅滿將帶您走進3D列印技術類型的具體分享,同時為您展示印表機類型的列印方式,帶您更全面的了解3D列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