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話題:新快速射電暴、個性化3D列印骨盆重建、載人飛船試驗船、新冠病毒疫苗、類壁虎腳材料

2020-05-11 科協身邊事

1

中國「天眼」發現新快速射電暴 來自85億年前宇宙深處


5月8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研究員朱煒瑋、李菂等與合作者利用自主研發的搜尋技術,結合深度學習人工智慧,對俗稱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海量巡天數據進行快速搜索,近日首次發現一個新的快速射電暴(FRB),其距離地球約85億光年。


快速射電暴是一種持續僅數毫秒的神秘射電暴發現象,自2007年發現、2013年認證以來,成為天文領域最為熱門的前沿領域之一。


——中國新聞網


2

上海專家成功完成個性化3D列印骨盆重建手術


惡性腫瘤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重大問題,而發生在骨盆、髖、膝、肩、踝、腕等骨關節部位的腫瘤治療更是公認的世界性難題。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5月8日披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該院骨科專家郝永強教授為一名來自浙江台州的53歲男子成功精準切除了右側巨大骨盆腫瘤,並利用3D列印技術「量身定製」個性化手術方案,為患者植入假體。目前,患者恢復良好。


——中國新聞網


3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今日科技話題:新快速射電暴、個性化3D列印骨盆重建、載人飛船試驗船、新冠病毒疫苗、類壁虎腳材料

▲圖為返回艙著陸現場。汪江波攝(新華社發)


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試驗船於5月5日18時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新一代載人飛船是面向我國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任務需求而論證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可提高我國載人飛船的乘員人數和貨物運輸能力。


——《人民日報》


4

中國團隊發布新冠病毒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從中國醫學科學院新聞中心獲悉,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團隊、浙江省疾控中心張嚴峻團隊、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等多家單位合作,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了新冠病毒疫苗動物實驗結果。研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在恆河猴模型中安全有效,這是首個公開報導的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秦川、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所研究員張嚴峻、科興控股尹衛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祥喜、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究員李長貴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盧金星為通訊作者。科興控股高強、中國醫學科學院博士鮑琳琳、浙江省疾控中心博士茅海燕、科興控股王琳、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博士徐康維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楊閩楠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光明日報》


5

研究人員打造出或能大規模量產的類壁虎腳材料


今日科技話題:新快速射電暴、個性化3D列印骨盆重建、載人飛船試驗船、新冠病毒疫苗、類壁虎腳材料

▲資料圖


據外媒報導,壁虎一直是重要的研究對象。由於它的腳有一種自然的附著力,這使其幾乎能抓住任何表面。雖然研究人員已經能夠模仿出壁虎的這種粘性,即利用橡膠條來抓取和釋放物體,但大規模生產仍無法實現。


現在,來自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全新的方法來製作受壁虎啟發的粘合材料,這種方法比目前的方法成本效益更高。這項新發現將使大規模生產成為可能並將基於壁虎粘合劑的膠條引入製造業和消費者。研究人員表示,這種聚合物是用壁虎的附著表面製成,這種表面可以用來製作用途廣泛的鉗子,其能在同一條裝配線上夾起各種物體。


——環球網


6

ESA:太空人尿液或能成為3D列印月球基地關鍵材料


今日科技話題:新快速射電暴、個性化3D列印骨盆重建、載人飛船試驗船、新冠病毒疫苗、類壁虎腳材料


據外媒報導,歐洲航天局(ESA)正在探索如何將太空人的尿液轉化為一種有價值的建築材料從而有可能建造更堅固的3D列印月球基地等。跟NASA一樣,ESA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月球上建造建築物乃至在那裡建立一個太空人聚集地。


當然,這一雄新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原材料。雖然已經有幾個項目在探索3D列印技術,將其作為一種快速、靈活地構建各種結構的方法,但科研人員仍希望能避免從地球上為該過程拖運材料,因為這樣會讓這件事情變得更加容易。


——環球網

來源:今日科協微信公眾號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

相關焦點

  • ...抗體,直接動脈取栓救治腦卒中,中國「天眼」首次發現新快速射電暴
    WHO稱,有爭議的試驗可能會加速疫苗開發。港大研究:眼睛可能是人類感染新冠病毒的重要途徑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陳志偉發現,新冠病毒遠比「非典」病毒更容易感染人類結膜和上呼吸道,新冠病毒的感染程度與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觀察到的相似。綜上所述,這解釋了新冠病毒的傳染性較「非典」病毒高。
  • 全金屬3D列印製造!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大底框架結構
    南極熊導讀:這次長徵五號B火箭成功發射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其返回艙防熱大底框架原來是3D列印出來的——雷射沉積金屬3D列印技術!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
  • 全金屬3D列印製造,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大底框架結構
    南極熊導讀:這次長徵五號B火箭成功發射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其返回艙防熱大底框架原來是3D列印出來的——雷射沉積金屬3D列印技術!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新一代載人飛船是面向我國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任務需求而論證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
  • 研製人員為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打造強勁「動力翅膀」
    資料圖: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能源管理現場操作 吳敬博 攝中新網上海5月5日電 (鄭瑩瑩 郭超凱 繆新培)北京時間5月5日18時,為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返回
    新華社酒泉5月8日電(李國利、鄧孟)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8日13時49分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2時21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控制試驗船完成返回制動,進入返回軌道。13時33分,服務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
  • 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試驗船上太空帶了啥?
    原標題:試驗船上太空帶了啥?——深度解讀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項目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微信公眾號「中國載人航天」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劍指登月的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到底有多牛?
    距離上一次成功發射長徵五號遙三才不到半年時間,長徵五號火箭家族的又一成員——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即將開啟新的徵程,承載著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升空。 長徵五號B火箭不僅有直徑5米的芯一級主箭體,還捆綁有4個直徑達3.35米的助推器,箭體總長近54米,這種結構使其成為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系列火箭。據報導,它將為我國載人空間站的建設奠定基礎。
  • 載人飛船的「鍋底」竟是金屬3D列印製造?聽王華明教授講硬核科技
    3D列印的核心是利用計算機數控技術把模型在計算機裡面切成無窮多的薄片進行層層堆積從而生產出所需要的目標物金屬3D列印則從材料入手瞄準重大裝備金屬3D列印另闢蹊蹺從突破材料天花板入手通過熔化凝固讓金屬晶體變得細小、緻密、沒有孔洞再製造出成分均勻的大型金屬構件我們可以自豪地說金屬3D列印技術為中國的超級裝備打造了另一張名片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成功,將開啟新的太空探索之旅
    稿源: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2020年5月5日18時00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以下簡稱五院)自行研製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邁出了探索浩瀚宇宙新的一步。
  • 央視揭秘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相繼發射成功,縈繞中華民族百年的「飛天夢」,取得歷史性突破。眼下,科研人員正在執行著一項全球矚目的全新任務——打造中國空間站。
  • 剛剛,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返回!現場珍貴畫面曝光!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神舟十二號、天舟二號、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空間站有新進展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了解到,疫情期間,五院載人航天總體部發起「衝鋒舟」行動,確保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空間站、神舟十二號、天舟二號等型號任務順利進行並取得新進展。例如,黨支部對北京航天城AIT總裝測試大廳實行「三統一」管理:統一安排載人各型號AIT工作,統一開展AIT區域防疫管理,統一提供就餐等條件保障。疫情期間,保障了250多位崗位人員、4000餘人次的正常工作。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場工作與飛控工作有序推進。
  • ​神舟十二號、天舟二號、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空間站有新進展
    ​神舟十二號、天舟二號、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空間站有新進展 2020-03-26 2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冠疫苗、太空旅行、量子科技…2020硬科技群星閃耀
    新冠疫苗:希望之光   新冠疫苗的出現,無疑是2020年最值得銘記的科技突破。在年初疫情大爆發之時,誰也不敢預料,疫苗從研發到應用的過程,竟然來得這樣快。   而推動它在短時間內從無到有的,是全球各方凝聚起來的強大力量。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測試全面展開,可重複使用,用於空間站
    今年我國將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目前,飛船的測試工作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全面展開。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飛船研製團隊全面落實疫情防控的各項要求,確保飛船研製計劃有序推進。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為我國空間站及後續載人航天任務研製。
  • 2次航天發射失利之後,中國將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在神舟11號之後,中國的航天任務也向登月和空間站建設進發,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為我國空間站及後續載人航天任務研製的、防熱以及回收等一系列技術,研製團隊採用全新防熱材料和防熱結構,其耐熱能力可達神舟飛船的3至4倍。
  • 載人飛船的「鍋底」竟是3D列印製造?聽第一院士講硬核科技!
    金屬3D列印則從材料入手,瞄準重大裝備。大型金屬構件是製造重大裝備的基礎部件,但傳統技術無法克服生產過程中物理冶金和鍛造成形的原理性制約。例如,採用世界最大的8萬噸液壓鍛造機,鍛造鈦合金零件,其最大尺寸也不超過5平方米。 金屬構件的大小,直接影響著航空航天等重大裝備製造,如何突破傳統製造技術天花板?這成為公認的世界性難題。
  • 新冠疫苗、太空旅行、量子科技……2020硬科技群星閃耀|告別2020
    新冠疫苗:希望之光新冠疫苗的出現,無疑是2020年最值得銘記的科技突破。在年初疫情大爆發之時,誰也不敢預料,疫苗從研發到應用的過程,竟然來得這樣快。而推動它在短時間內從無到有的,是全球各方凝聚起來的強大力量。美國《科學》雜誌評價道,全世界的研究人員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迅速地開發過這麼多針對相同「敵人」的疫苗。
  • 新載人飛船返回艙黑匣子公開!海外網友:中國航天實力已超乎想像
    圖為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搭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成功進入預定軌道。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美國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和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哪個更強
    b型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返回,5月30日已開艙檢測,說明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已經進入了實體發射試驗和檢測階段,如今美國的龍飛船首次載人發射成功,那麼它和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兩者哪一款更強更先進呢?↑上圖中左側為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右側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載人龍飛船我們先說龍飛船(Dragon),其又譯「天龍號」飛船,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牽頭研發,是世界上第一艘由私人公司研發的航天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