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2020-07-29 白令三維

樂高是兒童最喜歡的玩具。lego是一家丹麥玩具公司,從丹麥的leggodt翻譯,意思是玩的開心。

2020年7月27日,白令三維從外國媒體獲悉,受這種樂高玩具的啟發,科學家開發了一種類似樂高木製玩具的生物支持,能夠更好地修復骨折和修復受損的器官組織。

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的研究人員擁有3d的微型樂高式「骨磚」,可以治癒骨折。

研究人員的微型空心磚只有跳蚤的大小,可以用作支架,硬和軟組織都可以再次生長。此外,模塊的可堆疊性使它們能夠像玩具磚一樣進行交互,提供可伸縮性和數千個潛在的幾何配置。最終,俄勒岡小組的目標是擴大技術和使用微型籠子生產實驗室製造的器官代替人類移植。

俄州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副教授luizbertassoni博士說:「使用專利持有者非常容易,它可以像lego一樣堆放在數千種不同的配置中,以匹配幾乎任何東西的複雜性和大小。」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近年來,支架的生物結構已成為一個研究熱點,尤其是在組織工程或再生醫學領域。此外,3d列印技術的進步使得針對患者的可植入結構的設計更具可擴展性,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在醫院現場生產。因此,組裝這些複雜的組織不再需要專門的設備,這反過來減少了與種植生產有關的準備時間。

然而,一個理想的支持系統的開發已經被證明是難以實現的,這也是為什麼該技術在醫院環境中沒有廣泛應用的原因之一。理想的組織支架需要與特定的缺陷結構兼容,但它也允許控制負載的細胞,生長因子和水凝膠。此外,根據科羅拉多研究小組的說法,組織的時間控制對種植體組織的生長至關重要。

傳統上,矯形外科醫生使用金屬棒或鋼板植入複雜骨折來穩定骨骼。只有在手術後才能使用含有粉末或糊狀物的生物相容性支架促進癒合。俄勒岡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新的支持系統,可以用少量的生長因子凝膠精確地填充空心塊,並將它們放在需要的地方。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rameshsubbiah博士解釋說:「3d列印微型籠技術通過刺激正確的細胞類型在正確的位置和正確的時間生長來促進癒合,而且每個區塊都可以放置不同的生長因子,使我們能夠更準確、更快地修復組織。」

團隊的微型籠子是空心的,允許他們以可控制的方式加載不同的生物凝膠組件,並創建一個空間定義的支架。作為一個概念驗證,研究小組印製了3d塊微觀粒狀水凝膠,其中載有各種生長因子。結果表明,細胞以快速可控的方式進入支架,加速了新組織的形成和癒合。

採用a-磷酸三鈣陶瓷和一個三維光刻陶瓷製造(lcm)列印模塊化微型籠。該工藝生產了一塊3.375mm3,空心尺寸1.51.51.5mm,壁厚230-560m。簡而言之,使用樣品磚,研究人員可以很容易地生產各種形狀的塊,同時保持周圍的一致輪廓。

通過使用一個四層4x4磚,俄勒岡小組計算出總共29413個配置是可能的,突出了技術在病人定製骨架的潛力。為了說明它們對其他剛性聚合物材料的適用性,他們使用丙烯酸甲酯樹脂來製造其他一些類似的再生過程。

為了證明支架在再生應用中的潛力,研究小組使用數字光處理(dlp)3d列印來創建一系列不尋常的產品,包括五角形幾何。然後,人類重組生長因子的不同組合被人工加載成不同的形狀。雙層強度明顯降低到13.8mpa.8mpa,但遠高於報導的3.9mpa。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更重要的是,進一步的實驗發現,生長的血管數量是常規支架的三倍左右,生長因子填充塊放置在修復的老鼠骨頭附近。因此,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雖然他們的方法已經優化為修復硬組織,這個概念可能適用於其他組織再生應用。通過更多的研究,俄勒岡的團隊認為模塊化的方法可以用來修復大型動物中更複雜的骨折,甚至可以用來做器官移植。

世界各地學術機構的一些研究人員已經開始探索3d生物印刷骨移植的概念。例如,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類似於俄勒岡隊的骨塊。該裝置是為了滿足敘利亞難民營的緊急醫療需要而設計的。

同時,德爾夫特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並印製了一種抗菌多孔鈦骨植入體。移植物的協同抗菌活性可能導致一種新型的植入物,可以以最低的維護費用延長患者的壽命。

德克薩斯農業大學的科學家將3d列印、生物材料工程和幹細胞生物學結合起來,創造出新的、更有效的面部骨移植。這種高度骨化的支架不僅促進進骨細胞的生長,而且可以作為骨再生的強大平臺。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為微流體技術打開了新的大門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在工程學中兩個最熱門的領域相交的地方,蒙大拿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字面上取得了很小的突破,但是這一突破可能對廣泛的應用產生巨大影響。增材製造(AM)成為製造流體設備的一種越來越可行的選擇。諸如立體光刻(SLA)和數字光處理(DLP)之類的還原聚合印刷(VPP)由於具有高解析度,因此是創建3D列印微流體的流行技術。
  • 科學家利用3D納米列印製造聲控微型引擎,用於藥物分配機器人
    科學家利用3D納米列印製造聲控微型引擎,用於藥物分配EPFL科學家創造了能夠操縱周圍流體,收集細胞或分配藥物的遙控機械微型設備。微型設備已導致我們操縱其中包含的少量流體和微觀樣品的能力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從幹細胞培育出心臟細胞
    然而,由於科學家們無法控制這些參數,他們不得不費力地生產大量的胚狀體,並選擇具有合適特性的特定胚狀體進行研究。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SUTD)的研究人員轉向增材製造來控制胚胎體中的幹細胞分化。他們的研究發表在《生物印刷》雜誌上。博士生魯比姆卡·達斯(Rupambika Das)和助理教授哈維爾·G·費爾南德斯(Javier G.
  • 新研究用生物3D列印技術「列印」出微型腎臟
    新華社雪梨11月27日電(記者陳宇)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通過使用一種新生物3D列印技術,在實驗室內可以快速「列印」出大量微型腎臟類器官,未來有望應用於人體器官移植的相關研究,最終實現用人造腎臟為嚴重腎病患者進行器官移植。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透鏡改善光學和數據傳輸的性能
    研究人員開發出了新的3D列印微透鏡,具有可調節的折射率,這一特性使其具有高度專業化的光聚焦能力。研究人員表示,這一進展將通過顯著提高計算機晶片和其他光學系統的數據路由能力來改善成像、計算和通信。這項研究由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Paul Braun和Lynford Goddard領導,首次展示了以亞微米精度調整光線彎曲和通過透鏡的方向的能力。該研究結果發表在《Light.Science and Application》雜誌上。
  • 研究人員開發出基於雷射的新工藝,用於3D列印玻璃物體
    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基於雷射的新工藝,用於3D列印玻璃製成的複雜部件。隨著進一步的發展,這種新方法可以用於製造視覺、成像、照明或基於雷射的複雜光學器件。大多數3D列印工藝都是逐層建立一個物體,來自法國菲涅爾研究所和馬賽中央學院的研究小組開發的新工藝通過使用雷射束將液體前體轉化或聚合成固體玻璃,避免了這些工藝的局限性。利用這種方法,他們創建了各種二氧化矽玻璃物體,如自行車和艾菲爾鐵塔的微型模型,沒有任何孔隙或裂縫。3D列印方法基於多光子聚合,它確保了聚合(將液體單體分子連接在一起成為固體聚合物的過程)只在精確的雷射焦點處發生。
  • 奧地利開發3D列印超磁體用於清潔能源設備
    來自奧地利格拉茨工業大學,維也納大學和FAU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FAU)的研究人員將3D列印釹(NdFeB)超級磁鐵用於清潔能源設備。釹鐵硼是一種與鐵和硼一起使用的稀土金屬元素,可產生堅固的永磁體。「通過增材製造技術,可以生產出具有更複雜設計的零件;然而,獲得功能材料的印刷工藝仍然是研發的主題,」發表的研究介紹說,「在LPBF中,[NdFeB]粉末被完全熔化,導致形成了一種新的微觀結構,從而起到了矯頑作用,增加磁場強度。」 3D列印的微型超級磁體 圖片TU Graz。
  • 研究人員通過3D列印射頻探頭開發磁共振應用
    廈門的研究人員使用3D列印技術開發了一種方法,可以使用比傳統製造技術更精確的線圈結構來構建定製的RF探頭。據他們介紹,這項研究是首次探索這種用於MR系統的集成探頭製造方法。針對不同情況的集成式MR探頭的3D列印和製造過程。圖片來自廈門大學/自然。
  • 生物3D列印技術「列印」出微型腎臟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通過使用一種新生物3D列印技術,在實驗室內可以快速「列印」出大量微型腎臟類器官,未來有望應用於人體器官移植的相關研究,最終實現用人造腎臟為嚴重腎病患者進行器官移植。 這一新技術由澳大利亞默多克兒童研究所和美國生物技術公司奧加諾沃主導開發。
  • 3D列印微型相機鏡頭 可以使無人機擁有鷹眼視力
    3D列印微型相機鏡頭 可以使無人機擁有鷹眼視力來自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出可用於微型攝像機監控系統的3D列印鏡頭。據三迪時空了解,鏡片採用「視網膜成像」,通過提供超銳利的焦點模仿自然視覺效果比其他相機擁有更寬的視野。
  • 科學家正研究3D列印微型人體器官,用於測試新冠病毒藥物
    科學家正研究3D列印微型人體器官,用於測試新冠病毒藥物 站長之家(ChinaZ.com) 7月28日 消息:不管是研究治療新冠肺炎還是其它疾病的方法
  • 盤點3D印表機型的各種應用分類
    (文章來源:撒羅滿3d列印) 3D列印技術可以運用生活中的許多領域,這一期,撒羅滿將帶您走進3D列印技術類型的具體分享,同時為您展示印表機類型的列印方式,帶您更全面的了解3D列印領域。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超材料開發出新型光學設備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超材料開發出新型光學設備  Evelyn Zhang • 2019-04-30 20:03:42 來源:前瞻網
  • 國外3D列印腎臟的最新進展!
    因此,關於再生醫學的研究已大大增加,再生醫學可以被定義為「替代,工程化或再生人類細胞,組織或器官以恢復或建立正常功能的過程」(Chris Mason&Peter Dunnill)。據說,由於包括3D列印在內的新製造技術,再生醫學正在不斷發展。簡而言之,生物3D列印就是利用逐層製造技術來結合細胞和生物材料,以產生功能類似的有機部分。
  • 金屬3D列印使微型渦輪機效率提高40倍
    公司執行長羅傑·史密斯(RogerSmith)解釋說,公司計劃額外製造至少95%的微型渦輪部件,即使該公司達到大規模生產。為此,公司決定與VELO3D,依靠它的所有權無支架金屬3D列印製造技術。他們的目標是通過提供比傳統微型渦輪機高10倍的功率密度和50%的重量,使他們的渦輪機效率提高40倍。
  • Nature 揭示二氧化矽氣凝膠微結構製造的突破性進展,3D列印是關鍵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研究,近期發表在訂刊 Nature中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微型二氧化矽氣凝膠製造技術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來自瑞士國家聯邦實驗室(Empa)的研究團隊展示了如何通過墨水直寫3D列印技術實現二氧化矽氣凝膠材料的高精度製造。
  • Nature 揭示二氧化矽氣凝膠微結構製造的突破性進展,3D列印是關鍵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研究,近期發表在訂刊Nature中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微型二氧化矽氣凝膠製造技術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來自瑞士國家聯邦實驗室(Empa)的研究團隊展示了如何通過墨水直寫3D列印技術實現二氧化矽氣凝膠材料的高精度製造。
  • 3D列印MEMS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及應用
    MEMS元件常用作微型傳感器或執行器,通常由矽製成;近年來使用聚合物製成的MEMS器件也比較常見。典型的矽基MEMS器件有:壓力傳感器、陀螺儀、加速度計、MEMS麥克風、噴墨列印頭等。與單純的微電子學相比,MEMS製造的標準化程度相對較低,較難引入新的器件結構;但是如果將MEMS技術與3D列印相結合,就可在某些領域中更輕鬆地製造新器件結構,從而為新應用輸入「新鮮血液」。
  • 美國利用旋轉3D列印製造高強度材料
    據美國媒體近日報導,哈佛大學一個研究團隊利用旋轉3D列印噴頭和精確控制的位置移動,使列印出的材料具有木材等自然材料才有的微觀纖維結構,從而顯著增強了複合材料的強度。這項研究成果獲得美國海軍實驗室和增材製造投資公司GettyLab的資助,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天然存在的複合材料,如牙齒、貝殼等,利用纖維結構的排列來提高強度。為了模仿自然界這一特性,此前增材製造業曾利用電磁場等途徑在聚合物中布置纖維結構,但這些手段會顯著增加製造的複雜程度,並難以做到局部控制。
  • 利用磁鐵進行3D列印,研究人員的新技術:可生出更堅固的材料嗎?
    來自佛羅裡達州立大學高性能材料研究所和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並研究了一種新的3D列印技術,這種技術可以生產出更堅固的材料,可以用於各種工程應用。羅伊(Madhuparna Roy)是一名工程學博士研究生,她發表了一篇論文,展示了利用磁鐵重新排列用於3D列印的材料內部纖維的可能性這種對材料力學性能的調整可以大大提高其整體質量和強度。該論文的主要作者羅伊說:「 3D列印材料本身並不堅固,因為它們只是彼此疊置的塑料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