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透鏡改善光學和數據傳輸的性能

2020-12-05 科技報告與資訊

研究人員開發出了新的3D列印微透鏡,具有可調節的折射率,這一特性使其具有高度專業化的光聚焦能力。研究人員表示,這一進展將通過顯著提高計算機晶片和其他光學系統的數據路由能力來改善成像、計算和通信。

這項研究由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Paul Braun和Lynford Goddard領導,首次展示了以亞微米精度調整光線彎曲和通過透鏡的方向的能力。該研究結果發表在《Light.Science and Application》雜誌上。

材料科學與工程教授的Braun說:"在成像應用中,聚焦於特定物體往往會導致邊緣模糊。或者,在數據傳輸應用中,希望在不犧牲計算機晶片空間的情況下獲得更高的速度。我們的新透鏡製造技術可以在一個集成器件中解決這些問題。"

作為演示,該團隊製造了三種透鏡:一種平面透鏡、世界上第一個可見光Luneburg透鏡,以前不可能製造的具有獨特聚焦特性的球形透鏡、以及可能實現大規模數據路由功能的3D波導。

"標準透鏡的折射率是單一的,因此只有一條光線可以通過透鏡的路徑,"電氣和計算機工程教授的Goddard說。"通過在製造過程中控制內部折射率和透鏡的形狀,我們有兩種獨立的方式來彎曲單一透鏡內部的光線。"

在實驗室中,該團隊使用一種名為直接雷射寫入的過程來製造鏡片。雷射將液態聚合物凝固,形成比人的頭髮小100倍的小型幾何光學結構。研究人員表示,過去已經使用直接雷射寫入來創建只有一種折射率的微透鏡。

"我們通過在納米多孔支架支撐材料內部列印來解決折射率的限制,"Braun說。"腳手架將列印的微光學器件鎖定在原地,從而可以製造一個具有懸浮組件的3D系統。"

研究人員推測,這種折射率控制是聚合物固化過程的結果。"被夾在孔隙內的聚合物數量是由雷射強度和曝光條件控制的,"Braun說。"雖然聚合物本身的光學特性不會改變,但材料的整體折射率作為雷射照射的函數而受到控制。"

"這一研究成果會對個人計算機內數據傳輸產生重大影響影響,"Goddard說。"目前的計算機利用電來傳輸數據。而使用光波導可以以更高的速度發送數據,因為可以使用不同顏色的光來並行發送數據。一個主要的挑戰是,傳統的波導只能在一個平面上製作,因此晶片上能連接的點數量有限。通過創建三維波導,我們可以大幅提高數據路由、傳輸速度和能源效率。"

論文標題為《Direct laser writing of volumetric gradient index lenses and waveguides》。

相關焦點

  • 新功能、新性能,3D列印推動下一代衛星光學鏡面製造
    光學系統器件需要能夠滿足高剛度、高強度和高穩定性的需求,從而能夠承受惡劣的機械和熱環境,並確保光學性能。儘管傳統的光學組件製造工藝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技術水平,但仍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在保證光學系統性能方面仍存在挑戰。增材製造技術能夠簡化光學器件的製造流程,縮短交貨期並降低材料消耗。
  • "梯度折射率"光學中的3D列印特種玻璃
    梯度折射率光學元件的材料是非均勻的,因此折射率呈空間梯度分布,從而調控光線的傳輸方向,實現光學功能。      對於光學系統的設計,需要權衡系統成本和複雜性、尺寸和重量,以及滿足性能和壽命要求。相比通過控制材料厚度和表面曲率來控制光線傳輸的傳統元件,梯度折射率光學元件可以讓光學系統得以簡化,並減小系統的體積和重量。
  • 「梯度折射率」光學設計:3D列印的特種玻璃
    光線在梯度折射率玻璃中傳播圖源:bilibili:IYPT青年物理學家對於光學系統的設計,需要權衡系統成本和複雜性、尺寸和重量,以及滿足性能和壽命要求。相比通過控制材料厚度和表面曲率來控制光線傳輸的傳統元件,梯度折射率光學元件可以讓光學系統得以簡化,並減小系統的體積和重量。
  • 研究人員通過調整後向散射改善光學數據傳輸
    上圖所示為機械科學與工程教授Gaurav Bahl和研究生Seunghwi Kim證實,後向散射光波可以被抑制,以減少光通信系統中的數據損失。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光波和聲波之間的相互作用來抑制光從材料缺陷中的散射,這種散射可以改善光纖通信。他們的發現發表在《光學雜誌Optica》上。 光波在遇到障礙物時會散射,無論是窗戶上的裂縫還是光纜上的微小缺陷。研究人員說,大部分光線從系統中散射出去,但其中一些光線又向光源散射,這種現象稱為反向散射。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2020年7月27日,白令三維從外國媒體獲悉,受這種樂高玩具的啟發,科學家開發了一種類似樂高木製玩具的生物支持,能夠更好地修復骨折和修復受損的器官組織。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的研究人員擁有3d的微型樂高式「骨磚」,可以治癒骨折。 研究人員的微型空心磚只有跳蚤的大小,可以用作支架,硬和軟組織都可以再次生長。
  • 3D列印的超材料:具有新穎的光學特性!
    (圖片來源: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由超材料組成的超透鏡,將使未來攝像頭和眼鏡將更輕薄。(圖片來源:哥倫比亞大學)3D列印技術,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它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超材料開發出新型光學設備
    這些3D列印的結構能夠從所選波長的任何方向吸收電磁信號。「利用超材料整合功能的能力,對於減小光譜儀和其他光學測量設備的尺寸非常有用,因此它們可以設計用於可攜式現場研究,」塔夫茨大學工程學院電氣和計算機工程教授Sameer Sonkusale說。
  • 萊布尼茲研究人員開發了可訪問的模塊化3D列印'CR2'顯微鏡
    萊布尼茲光子技術學院(IPHT)的科學家設計了一種低成本的3D列印顯微鏡,可以對其進行定製以滿足每個用戶的需求。 「 U2」圍繞模塊化的可列印立方體構建,學者們可以在其上安裝透鏡,LED和照相機部件的組合,以適合其特定的研究領域。
  • CeraBuilder100陶瓷3D印表機 助力高性能微波陶瓷器件快速研發
    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電子信息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呂文中教授團隊利用武漢因泰萊雷射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CeraBuilder 100陶瓷雷射3d印表機進行了高性能MgTiO3-CaTiO3微波陶瓷3D列印成型及相關性能研究,該微波介質材料在高頻通訊、5G領域有著非常好的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了國際權威期刊Ceramics International上,文章名為「Fabrication
  • 3D列印的新潛力:星際殖民和開發宇宙空間
    利用3D計算機技術,通過逐層累積材料合成物體的增材製造技術,正日益成為太空設備製造領域的最前沿。科學家認為,3D列印可以顯著加快開發地球外空間的速度。如何優化3D印表機的 「太空製造」 ,並提高列印構件的安全性?如何使用新技術為納米衛星創建超輕光學系統?來自俄羅斯大學("5-100"計劃成員)的研究人員介紹了他們的最新進展。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為微流體技術打開了新的大門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在工程學中兩個最熱門的領域相交的地方,蒙大拿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字面上取得了很小的突破,但是這一突破可能對廣泛的應用產生巨大影響。增材製造(AM)成為製造流體設備的一種越來越可行的選擇。諸如立體光刻(SLA)和數字光處理(DLP)之類的還原聚合印刷(VPP)由於具有高解析度,因此是創建3D列印微流體的流行技術。
  • 美國研究人員發明新型超薄光學透鏡
    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8月31日報導,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與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一種超薄光學透鏡,通過「元表面」(metasurface)技術實現對光路的控制,可應用於先進顯微鏡、顯示器材、傳感器、攝像機等多種儀器,使光學系統集成度大大提高,並使透鏡製造方式產生革命性變化。
  • ...內窺鏡|3d列印|光學|奧林巴斯|創傷|儀器|微創醫療器械|超聲波
    但當前的製造方法限制了高度小型化的探針成像性能,從而限制了小型內窺鏡探頭的廣泛應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醫學院、光學先進傳感研究所和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應用光學研究所(ITO)和SCoPE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雙光子光刻微型3D列印技術開發了一種新型超薄探針裝置,在單模光纖上(比人類髮絲還細)直接創建側面自由形微光學器件。
  • 創想三維:研究改善FDM 3D印表機列印ABS中層粘附力
    一個是通過提高溫度依賴擴散性,在列印過程中或列印後增加更多的熱量已被證明是有效的,另一個是同時在每層沉積之前加入紅外線和雷射加熱也證明可以提高強度。研究人員還指出,「減少聚合物鏈的迴轉半徑也可以導致層間強度的類似改善」,通過放鬆3D列印軌道中留下的聚合物鏈來實現。」       超聲波振動允許聚合物的鬆弛和擴散,產生更好的界面粘合,並且可能導致具有各向同性機械性能的部件。
  • 世界最薄的透鏡問世!可打造史無前例的微型化光學系統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科學家製造出世界上最薄的透鏡,僅有6.3納米厚,是人頭髮絲直徑的兩千分之一。這一課題的主要研究人員、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學院盧曰瑞博士介紹說,這一透鏡僅有6.3納米厚,而此前已製造出的最薄透鏡為50納米厚。
  • 美國LLNL國家實驗室3D列印定製梯度折射率的玻璃光學元件
    ©LLNL平面替代曲面光學加工的研究和發展是走向自由曲面光學元件、光學、可以做幾乎任何複雜形狀的,美國LLNL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計劃通過改變玻璃的成分來嘗試3D列印高質量的光學和漸變折射率透鏡。©LLNL大多數列印玻璃的其他技術是先熔化玻璃,然後冷卻下來,這有可能產生殘餘應力並導致開裂。而LLNL是在室溫下列印,避免了這些問題。通常來說,FDM和立體3D列印技術不能夠完全熔化玻璃問題,導致多孔或非均勻結構。LLNL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系列定製玻璃油墨,他們認為他們已經解決了那些導致多孔或非均勻結構的問題。
  • 3D列印NiTi形狀記憶合金管的扭轉性能研究
    基於粉末床雷射熔化工藝(L-PBF)的增材製造技術,不僅可以製造複雜的幾何形狀,而且可以調整3D列印金屬零件的性能,列印工藝參數和掃描策略顯示出對製成零件的微觀結構、性能和尺寸精度的顯著影響。增材製造過程中的雜質吸收會改變零件的微觀結構和熱機械性能。
  • 太空望遠鏡的首次3D列印嘗試,減重73% 仍符合光學性能要求
    歐洲航天局(ESA )支持了一項新的增材製造研究項目,項目的研究團隊對太空望遠鏡進行了重新設計,並採用金屬3D列印技術製造瞭望遠鏡組件。根據ESA ,這款望遠鏡可以識別地球大氣中的臭氧和其他微量氣體。增材製造太空望遠鏡組件樣件。
  • Scientific Report 文章解讀:雙高斯凸透鏡DBR光學微腔
    與傳統意義上的3D列印技術相比,3D模型以灰度圖的形式呈現和加工,技術難度要比3D列印技術要小得多;而且,灰度刻蝕與標準微電子加工工藝,如沉積和蝕刻等直接兼容,因此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例如,在光學/光子學方面,它可以用來製造任意光學曲面、多模光波導,光子晶體以及高Q值的光學微腔。在量子光子學中,高Q因子意味著光損失小,單位模式中有更多的光量子。
  • 研究人員3D列印石墨烯電極,可以檢測食物中的毒素
    來自南洋理工大學、布拉格化學科技大學和沙特國王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製作了3D列印的石墨烯電極,能夠檢測食物中的真菌毒素zearalenone(又名ZEA,有毒的次生代謝物)。科學家們相信,他們的研究可以為食品安全保障的新方法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