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望遠鏡的首次3D列印嘗試,減重73% 仍符合光學性能要求

2020-12-03 3DScienceValley

歐洲航天局(ESA )支持了一項新的增材製造研究項目,項目的研究團隊對太空望遠鏡進行了重新設計,並採用金屬3D列印技術製造瞭望遠鏡組件。根據ESA ,這款望遠鏡可以識別地球大氣中的臭氧和其他微量氣體。

增材製造太空望遠鏡組件樣件。來源:ESA

功能集成與減重

增材製造-3D列印望遠鏡項目由是由德國OHB系統牽頭開發的,成員還包括荷蘭TNO、荷蘭空間科學研究所SRON、德國Fraunhofer 製造技術和先進材料研究所,Materialise 等機構。

傳統設計的太空望遠鏡。來源:ESA

太空望遠鏡是一款高性能儀器,需要光學上極其精確地對準才能進行工作,識別大氣中痕量氣體的光譜指紋。

增材製造太空望遠鏡側面圖。來源:ESA

經過重新設計的太空望遠鏡有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包括望遠鏡的兩個鏡面,均用飛行級鋁合金材料製造。望遠鏡的原始設計版本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EOS-Aura任務中使用的臭氧監測(OMI)望遠鏡,這款望遠鏡重量為2.8公斤,而重新設計的3D列印望遠鏡重量為0.76公斤,減輕了73%,而測量質量沒有降低。

3D列印能夠用來創建複雜的幾何形狀,望遠鏡的重新設計正是利用了3D列印的優勢。相比原始設計,3D列印望遠鏡的零件功能得到了整合,例如在複雜內部結構中整合了多個擋板,以及能夠固定兩個反射鏡的組件。正因為如此,望遠鏡製造中所需的裝配工作減少了,同時還可以實現強大的頂級光學儀器的所有必要功能。

附著點。來源:ESA

在進行望遠鏡設計時,開發團隊使用了拓撲優化設計技術將材料放置在負載所在的位置,並得到了一系列優化結果,例如在原始設計中望遠鏡的六個支撐腿需要6個附著點,但優化後僅需要4個附著點。

帶增材製造組件的太空望遠鏡。來源:ESA

這是金屬增材製造技術在複雜光學器械製造中的首次嘗試,研究團隊通過開發和製造高要求的高精度望遠鏡組件清晰的展示了金屬3D列印技術在這個領域的優勢。即使在包括熱真空,正弦波以及隨機振動和衝擊測試在內的完整環境測試程序中,3D列印望遠鏡也完全符合相關的光學性能要求。

發射器或衛星支架等3D列印結構部件已經用於執行太空任務,3D列印望遠鏡項目的目標是製造要求更高的太空硬體,在技術上更加接近具有挑戰性的太空飛行硬體製造的目標。

網站投稿請發送至2509957133@qq.com

歡迎轉載,長期轉載授權請留言

相關焦點

  • 新功能、新性能,3D列印推動下一代衛星光學鏡面製造
    光學系統器件需要能夠滿足高剛度、高強度和高穩定性的需求,從而能夠承受惡劣的機械和熱環境,並確保光學性能。儘管傳統的光學組件製造工藝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技術水平,但仍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在保證光學系統性能方面仍存在挑戰。增材製造技術能夠簡化光學器件的製造流程,縮短交貨期並降低材料消耗。
  • 重磅:我國首次完成太空3D列印
    央視網消息: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於5月5日發生成功,此次在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上搭載了一臺「3D印表機」,這是我國首次太空3D列印實驗,也是國際上第一次在太空中開展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3D列印實驗。太空3D列印技術面臨的主要困難儘管如此,太空3D列印技術目前還面臨很多挑戰尚不成熟,主要的困難是:
  • 3D列印技術「上天」了!去太空旅行一下怎麼樣?
    圖片經歷了艱苦卓絕的探索和嘗試之後,我國在3D列印技術研發和產業應用方面實現了諸多突破。許多新成果的取得,讓人們對3D列印有了全新的認識。不久前,在長徵五號B火箭發射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上,搭載了一臺「3D印表機」,飛行期間該系統自主完成了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樣件列印,並驗證了微重力環境下複合材料3D列印的科學實驗目標。這是中國首次開展軌道3D列印試驗,也是全球首次實現連續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太空3D列印。
  • 德國研究所3D列印鏡組 望遠鏡重量減輕75%
    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光學和精密工程研究所(Fraunhofer IOF)採用SLM 3D列印技術,將太空望遠鏡的鏡組重量減輕了75%,並即將在美國展出這一成果。他們是如何給望遠鏡「減肥」的呢?
  • 中國成功實現該材料太空3D列印,尚屬世界首次,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這並非人類首次試驗太空3D列印技術,美國NASA此前也曾進行過一定的科學實驗。像是當年哈勃望遠鏡剛進入太空時,由於一塊鏡面製造上產生了誤差,導致其觀測拍出的照片十分模糊。你知道當年NASA是怎麼解決這件事的嗎?NASA最終決定,再進行一次航天發射任務,為哈勃望遠鏡安裝一塊正確的修正鏡,使得哈勃得以正常工作。
  • 3D列印加速國際空間站內宇宙紫外線望遠鏡研發
    在ASI的幫助下,目前,正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宇宙紫外線望遠鏡上使用。它最近被聯盟號火箭送入太空,並成功地放置在俄羅斯茲維茲達(Zvezda)模塊中面向地球的窗口上。3D列印技術對這個項目的影響是革命性的。通過在Mini-EUSO機械結構的整個生產過程中使用3D列印聚合物部件,該團隊將項目的總成本降低了十分之一,並節省了一年的開發時間。
  • 世界首次,我國成功實現該材料太空3D列印,在軌建造飛船或將實現
    這是中國首次成功進行在軌3D列印,也是世界首次攻克連續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在軌3D列印技術。不過,我們為什麼要探索太空3D列印技術呢?像是當年哈勃望遠鏡剛進入太空時,由於一塊鏡面製造上產生了誤差,導致其觀測拍出的照片十分模糊。你知道當年NASA是怎麼解決這件事的嗎?NASA最終決定,再進行一次航天發射任務,為哈勃望遠鏡安裝一塊正確的修正鏡,使得哈勃得以正常工作。
  • 中國太空3D列印的樣件回來了,看這成品可還行?
    中國首次太空3D列印的兩個樣件 |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作者 | 楊懷超 張昊責編 | 高佩雯5月5日,長徵五號B火箭將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上太空。在經歷了三天的太空遨遊後,5月8日,返回艙成功返回東風著陸場。除了搭載的一臺中國自主研製的「複合材料空間3D印表機」,還帶回了在軌列印的兩個樣件。這是全球首次實現連續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太空3D列印,引起一大波關注。
  • 中國太空3D列印的樣件成品什麼樣?為什麼要跑到太空中做試驗呢?
    中國首次太空3D列印的兩個樣件 |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作者 | 楊懷超 張昊責編 | 高佩雯5月5日,長徵五號B火箭將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上太空。在經歷了三天的太空遨遊後,5月8日,返回艙成功返回東風著陸場。除了搭載的一臺中國自主研製的「複合材料空間3D印表機」,還帶回了在軌列印的兩個樣件。這是全球首次實現連續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太空3D列印,引起一大波關注。
  • 3D列印材料分類及性能要求
    按材料的化學性能分類:按材料的化學性能不同又可分為樹脂類材料、石蠟材料、金屬材料、陶瓷材料及其複合材料等。 FR3000(PC/ABS)3. 按材料成型方法分類:按成型方法的不同可以分為:SLA材料、LOM材料、SLS材料、FDM材料等。
  • 上海3D列印:一篇文章帶你了解陶瓷3D列印
    與傳統陶瓷相比,工業陶瓷的力學性能、熱性能、化學性能和電學性能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大多數3D列印陶瓷都屬於技術範疇,但基於擠壓的列印工藝(下文討論)主要與經典陶瓷一起工作。陶瓷列印有哪些優勢呢?陶瓷3d列印有以下的一些特性。
  • 進無止境,太空3D列印探索未知宇宙奧秘
    圖片 近日,國際空間站上的一名俄羅斯太空人,嘗試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進行了人體組織的在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上搭載的「複合材料空間3D列印系統」,在軌飛行期間完成了我國首次太空3D列印試驗,這對於我國的3D列印產業來說,具有重要的裡程碑意義。我國首次太空3D列印試驗的成功完成,一方面表明我國在3D列印技術攻關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另一方面也表明3D列印在太空的應用,是存在多元化可能性的。   長久以來,太空都是人類夢想著到達和徵服的地方。
  • 美國宇航局正嘗試在地球軌道上製造未來的太空望遠鏡
    太空望遠鏡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通過將天文臺部署到軌道,天文學家可以在不受大氣幹擾的情況下為宇宙拍照。但是,它們的建造、維護和發射都非常昂貴。正如哈勃望遠鏡有缺陷的鏡子所證明的那樣,太空望遠鏡必須經過嚴格的檢查,因為它在發射後會變得很難維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宇航局正在研究在太空建造未來太空望遠鏡的可能性。
  • 什麼是3D列印?3D列印能幹什麼?
    1.粉末床選區熔化技術粉末床選區熔化技術可以列印傳統技術無法企及的極端複雜結構,特別是複雜的內腔結構,製作成品精度較高,主要應用於航天航空複雜構件、醫療植入體和隨形冷卻模具等對減重、高效換熱、精確密度、模量匹配有較高要求的下遊領域,適合小批量、定製化的生產特點。
  • 我國成功完成首次太空「3D列印」;天文學家發現離太陽系最近黑洞丨...
    圖片來源:新華網消息站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航天日」● 記者7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獲悉,在長徵五號B火箭發射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上,搭載了一臺「3D印表機」,飛行期間該系統自主完成了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樣件列印,並驗證了微重力環境下複合材料3D列印的科學實驗目標。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
  • Dymax現推出配製機械性能優越和光潔度高的3D列印油墨
    上海2016年11月30日電 /美通社/ -- 隨著3D列印行業的快速發展,生產商力爭製造新型高質量列印材料克服形變問題,並具有優異的表面光潔度和優於傳統油墨的機械性能。若能解決上述問題,3D列印不僅能用於快速成型,還能用於快速製造最終產品。
  • 3D列印的超材料:具有新穎的光學特性!
    導讀近日,美國塔夫茨大學的工程師團隊開發出一系列3D列印的超材料,這些超材料具有獨特的微波或者光學特性。背景超材料(metamaterial),通常是指通過人工設計結構實現,具有天然材料無法具備的超常物理特性的複合材料。舉例來說,超材料可以操控光波、聲波、電磁波等,使它們改變通常的性質,這樣的效果是普通材料所無法實現的。
  • 南京天光所研製的光學和近紅外太陽爆發監測望遠鏡通過鑑定
    鑑定委員會在聽取了ONSET科學目標和技術研製報告、檢測報告、查新報告和用戶報告並質詢和討論後一致認為:「ONSET全面達到了設計要求,部分指標超過設計要求,已成功獲得國際一流的三波段太陽圖像資料。這是一臺總體性能國際先進,部分性能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具有突出特色的地基太陽望遠鏡,對發展我國太陽物理觀測研究和空間天氣監測具有重大意義。」
  • 人類首次!3D列印生物仿生舌頭
    3-D列印技術創建了具有舌狀紋理的合成柔軟表面,從而為測試食品,營養技術,藥物和口乾療法的口腔加工特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這裡,研究人員首次製造了3D軟仿生表面,該表面可複製真實人舌的形貌和可溼性。這些高質量印模3D光學成像後,使用Screened Poisson重建技術對這些印模的相關結構特徵進行測量。增材製造技術推動了具有複雜幾何形狀和不同機械性能的高質量生物器官複製品的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