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NiTi形狀記憶合金管的扭轉性能研究

2020-10-26 3D科學谷

鎳鈦合金(NiTi)具有受熱或卸載時出現可逆應變,高功率重量比,良好的功能穩定性,重量輕等特性,被應用於醫療、機械、航空航天等多種工程應用中。基於粉末床雷射熔化工藝(L-PBF)的增材製造技術,不僅可以製造複雜的幾何形狀,而且可以調整3D列印金屬零件的性能,列印工藝參數和掃描策略顯示出對製成零件的微觀結構、性能和尺寸精度的顯著影響。

增材製造過程中的雜質吸收會改變零件的微觀結構和熱機械性能。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在一項研究中,託萊多大學等機構的研究團隊通過選區雷射熔化3D列印技術利用富鎳的NiTi粉末材料製造了三種不同厚度的鎳鈦合金管,他們通過這一方式研究3D列印鎳鈦合金管的扭轉性能和微觀結構表徵。

來源:Engineering Structures

3D列印NiTi薄壁管的研究

與傳統驅動系統相比,形狀記憶合金主要優點是高工作輸出、無噪音運行、大幅降低執行系統的重量/尺寸以及變形大。正因為這些優勢,形狀記憶合金在旋轉驅動領域得到了應用。三十幾年來,學者們開展了大量關於應用研究。

1984年鎳鈦合金線首次被用於旋轉驅動,相對於其他加載模式,鎳鈦合金線獲得的更高功輸出,推動了對其他扭轉形式(例如鎳鈦合金管、棒)的進一步探索。此後有學者對等原子比NiTi合金棒的力學性能和形狀記憶效應進行了實驗和理論研究,並提出了一種用於主動直升機旋翼葉片的旋轉驅動器。在20多年的時間裡,幾項工作致力於開發形狀記憶合金扭矩管的應用,例如變體機翼和太陽能收集器。1995年,基於NiTi扭矩管的旋轉驅動器被開發出來,用於製造戰鬥機的小規模自適應機翼,早期設計表明,這些管可以以141 Nm的相應扭矩實現4.5°旋轉。

在更新一些的研究中,學者們對高溫形狀記憶合金進行了研究。高溫NiTiHf合金已成為旋轉驅動器的候選材料,與其他高溫形狀記憶合金相比,高溫NiTiHf合金具有高達500°C的高相變溫度(奧氏體終點溫度,Af),並且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低廉的價格。有學者研究了高溫NiTiHf合金扭力管作為旋轉驅動器的發展。總之,這些形狀記憶合金被用於製造改變航空航天業遊戲規則的設備。

以上談到的大部分扭力管/杆是通過擠壓、鍛造等熱加工工藝與管成型工藝製造的。增材製造技術是一種替代性技術,不僅可以製造複雜幾何形狀,例如花鍵、六角切口端部連接和嵌入式的冷卻通道,還可以通過更改工藝參數來定製材料屬性。

選區雷射熔化(SLM)是最廣泛使用的形狀記憶合金增材製造方法。有充分的文獻記載,包括雷射功率、掃描速度、掃描間距等工藝參數對3D列印零件的緻密度,轉變溫度、熱機械響應和微觀結構起著重要作用。也有大量文獻記載了SLM 3D列印工藝參數對形狀記憶合金的可列印性、微觀結構、力學響應、晶格結構以及後處理的影響。

迄今為止,關於形狀記憶合金3D列印的研究多為進行壓縮測試,也有少量研究是關於拉伸性能的,但關於增材製造NiTi合金的扭轉性能的研究很少。在3D科學谷本期分享的相關研究中,研究團隊對SLM 3D列印富鎳NiTi合金扭力管的微觀結構和熱力學性能進行了研究。

材料與方法

研究團隊應用的材料為微富鎳的 Ni50.1Ti49.9。該材料是使用電極感應熔融氣體霧化(EIGA)技術製造的,具有非常低的雜質含量,球形形狀範圍為25 µm至75 µm。通過SLM3D印表機製造外徑為5毫米,長度為25毫米,壁厚為三種不同尺寸(0.45毫米,0.5毫米和0.55毫米)的圓柱管。使用無輪廓的雙向掃描策略,其中雷射以鋸齒形移動,然後在雷射束旋轉90°後處理下一層。

圖1. SLM工藝示意圖如圖1(a)所示,3D列印NiTi管如圖1(C)所示。來源:Engineering Structures

轉變溫度(TT)

3D列印管與粉末的DSC結果如圖2所示。測得的粉末和3D列印管的奧氏體終點溫度分別為92°C和0°C。由於硬體限制,無法捕獲3D列印管的馬氏體轉變終止點。SLM 3D列印工藝的逐層加工和高冷卻速率導致了不均勻的熱歷史,並且由於沉澱、殘餘應力和位錯的存在而導致了不均勻的微觀結構和組成。所有上述因素都會增加相變溫度間隔並導致峰加寬。 圖2.DSC結(a)粉末(b)3D列印管。

來源:Engineering Structures

SLM過程之後,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轉變,即朝著更低的TT轉移。NiTi的成分可能是影響TT的主要因素之一,當鎳含量降低時,TT轉變為較高的溫度,當鎳含量增加時,TT轉變為較低的溫度。

表1 NiTi粉末和3D列印管的化學成分和雜質含量。來源:Engineering Structures

當涉及增材製造方法時,影響微觀結構和化學成分的工藝參數會顯著改變轉變溫度。SLM方法中主要有兩種可能會改變TT的機制:(i)鎳蒸發(ii)沉澱物形成。

微觀結構

圖3.粉末和SLM 3D列印管的X射線衍射圖。來源:Engineering Structures

如圖3,粉末由DSC結果所預期的在室溫下由單相B19′馬氏體組成,而3D列印管包含具有第二相Ti 4 Ni 2 O x 氧化物的奧氏體B2基體。XRD測量可確定粉末和拋光樣件的次級相。正如在轉變溫度部分所討論的,富鈦氧化物的形成不僅使鈦中的主基體耗盡,而且通過覆蓋熔池來抑制鎳的損失。因此,在DSC結果中觀察到的TT 轉變可歸因於此效應。

圖4.拋光的SLM 3D列印管橫截面SEM圖像(a)用第二相裝飾的NiTi基體;(b)插圖1:沿晶界形成亞微米的富含鈦的沉澱物;(c)插圖2:EDS光譜 NiTi主基質的高倍放大圖像,(d)光譜1-3的元素分析。來源:Engineering Structures

圖5(a)經過拋光和蝕刻的SLM3D列印管的光學顯微鏡圖像,可以測量製造零件的實際尺寸並查看其微觀結構。表2列出了用光學顯微鏡測得的6個列印樣件(每種壁厚2個樣件)的實際尺寸,3D列印樣件與設計文件之間的偏差為0.1 毫米。來源:Engineering Structures

表2 通過光學顯微鏡測量的SLM3D列印管的實際尺寸(OD =外徑,t =壁厚)。來源:Engineering Structures

熱力學表徵

研究團隊使用逐步應變加載曲線評估了純扭轉載荷下預製管的機械性能。在每個步驟中,將管加載到大約0.5%的剪切應變,然後依次進行0.5%的加載步驟直到失效。使用這種方法,可以捕獲直至斷裂的材料的平穩曲線以及循環行為。

圖6.3D列印樣件的逐步循環特性(a)樣品T2,(b)樣品T1和T3,(c)樣品T4的逐步循環行為。來源:Engineering Structures

圖6示出了三種不同的管壁厚,純扭轉下的3D列印管的逐步剪切應力-應變響應。

循環性能

圖8.(a)加載場景示意圖,加載樣件T5的循環行為高達(b)175 MPa和(c)200 MPa;(d)在不同上能級應力水平下,樣品T5的回覆率(實線)和殘餘應變(虛線);樣品T6在(e)175 MPa(e),(f)200 MPa和(g)225 MPa以下加載的循環行為;(h)在不同的上能級應力水平下,樣品T6的回覆率(實線)和殘餘應變(虛線)。

如圖8所示循環測試在室溫下進行,然後加熱至100°C。這些測試主要用於檢查應變行為和隨後的應變恢復。兩個較粗的3D列印管(t = 0.4 毫米和t = 0.45 毫米)已經測試了從零到最大剪切應力的多達10個加卸載循環。

結論

結果表明,即使已對SLM3D列印工藝參數進行了優化,使主體部件沒有重大缺陷,但對於薄壁管材而言,表面粗糙度對於零件質量也很重要。研究團隊具體結論如下:

掃描策略和高速掃描會影響SLM薄壁管的尺寸。此外,由衛星顆粒形成的NiTi SLM管表面上的尖銳凹谷是易引發微裂紋的位置。

高溫熔化過程中的氧氣吸收會導致在晶界上形成富鈦沉澱,將主基體移至富鎳區域,從而將相變溫度降低至90°C。

3D列印管應變監測顯示,應變本地化以30°的角度開始並繼續傳播直至破裂。

循環性能在第一個循環中顯示出高達1.2%的不可恢復應變,這可能是富鈦氧化物沉澱形成的結果。超彈性行為在4個循環後變得穩定,在10個循環後達到2.3%的穩定轉變應變。

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缺陷是SLM 3D列印NiTi薄壁管的挑戰。使用具有較低掃描速度的輪廓掃描,利用更細的粉末顆粒並在每一層上執行重熔過程可能是提高所製造零件表面質量的方式。此外,熱處理是進一步改善3D列印NiTi合金薄壁管熱機械性能的方法。將3D列印NiTi管與具有相同成分和轉變溫度的傳統方式製造的管進行熱機械性能比較,也將是下一步研究的重要步驟。

參考資料:

Keyvan Safaei et al. Torsional behavior and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NiTi shape memory alloy tubes.Engineering Structures Volume 226, 1 January 2021, 111383. https://doi.org/10.1016/j.engstruct.2020.111383.

網站投稿請發送至2509957133@qq.com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開發基於形狀記憶合金智能軟複合材料的微型驅動器
    某些合金的形狀記憶效應因其工作密度高、驅動機制簡單而成為一種有前途的小尺度驅動機制。然而,對於亞毫米器件,形狀記憶合金作動器由於製作工藝的限制,難以實現複雜的大位移。上海交通大學楊廣中教授提出了一種基於雙光子聚合的小型化柔性複合材料致動器的製作方案。變形模式可以通過改變支架層合的方向來改變。此外,驅動器是通過在驅動器內部沉積的碳納米管層的局部電阻加熱來控制的。
  • 3D列印金屬材料之鎳基合金和鈷鉻合金
    與鐵基合金和鈷基合金相比,鎳基合金可工作在高溫和高應力環境下,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抗氧化、耐熱腐蝕性能。隨著航空事業的發展,3D列印的鎳基合金物件因其優良的性能,被用於製備航空發動機中的渦輪盤、渦輪葉片等熱端部件,提高了發動機的穩定性和熱效率,使得航空發動力具有更大的推力。含鈦50%的鎳合金,形狀記憶效果好,多用於製造太空飛行器結構件、人造心臟馬達等。
  • 汽車遇上形狀記憶合金是怎樣的體驗?
    先來看一組4D列印動圖  下面這個視頻中的案例,展示了這種材料從列印到形變的整個過程:  視頻中,麻省理工大學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工程師對複合材料4D列印與可塑形狀記憶聚合物(SMP)進行了研究。
  • 記憶合金:4D列印概念的主線
    而這項技術的核心概念則是自我組裝, 就是能夠創造出一個在列印出來後能夠自動適應環境來變化形狀、自我調整的物體。    相關資料顯示,這項所謂的4D 列印技術,更準確地說依賴一種能夠自動變形的材料———記憶合金, 而這種自動變形的材料是4D 列印須臾不可離開的東西。當下受到熱捧的4D 列印概念,其主線就是記憶合金。    什麼是記憶合金?
  • 高大上的形狀記憶材料怎麼做?仿生+3D列印
    ,大量的研究從傳統的金屬合金轉向了更易調控、具有更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然而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缺乏長距離分子有序性,難以在分子尺度刺激下有效控制材料的空間結構。除了合成材料,蛋白質二級結構的亞穩態性使得形狀記憶特性在生物基中也有所體現:當縱向受力時,角蛋白會從α-螺旋結構轉變為β-摺疊結構;這種機制的可逆性取決於α角蛋白的種類,當結構近似於形狀記憶馬氏體金屬合金時往往可逆。
  • 形狀記憶合金
    背景板文字介紹合金的性質、特點等知識。展臺通過藝術化手段進行呈現,將記憶合金設計為花朵或蝴蝶的形狀,在花朵內部上放置熱源燈,觀眾體驗展項時按下按鈕,打開熱源,加熱後花瓣打開。形狀記憶合金是一種具有形狀記憶效應的合金材料,通常由兩種或三種金屬元素構成。
  • 帶「記憶神經」的材料:形狀記憶合金
    作為新型功能材料家庭中的重要成員, 形狀記憶合金在工程機械領域及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優勢也越來越明顯。形狀記憶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 簡稱為SMA)是一種特殊的金屬材料, 經適當的熱處理後即具有回覆形狀的能力 , 這種能力被稱為形狀記憶效應(Shape memory Effect , 簡稱為SME)。
  • 哈佛大學開發用於智能3D列印織物的形狀記憶材料
    研究人員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工程與應用科學的約翰·保爾森A.學院(SEAS)的創建了一個新的材料,可以3D列印角質成複雜的形狀,並用可逆的形狀記憶預編程。這項新開發的產品在生物工程和智能紡織品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非常適合對具有拉伸強度和複雜幾何變換的強硬水觸發形狀記憶設備進行工程設計。
  • 形狀記憶合金——「記憶」超能力
    正如它的名字一般直白,形狀記憶合金在加熱後能夠消除其在低溫下發生的變形。雖然自然界具有形狀記憶效能的材料有不少,但形狀記憶合金的性能卻是其中首屈一指的。這一「記憶」超能力,在航空航天領域內的應用有很多成功範例。
  • 香奈兒等奢侈服裝品牌喜歡的紡織材料—可3D列印的形狀記憶材料
    Paulson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從角蛋白中創建了一種新的材料,可以將其3D列印成複雜的形狀,並通過可逆的形狀記憶進行預編程。這項新開發的產品在生物工 程和智能紡織品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非常適合對具有拉伸強度和複雜幾何變換的強硬水觸發形狀記憶設備進行工程設計。
  • 哈佛大學開發形狀記憶3D列印材料
    近年來,形狀記憶材料的應用數量呈指數增長。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可穿戴設備和醫療設備領域的公司都顯示出對可定製聚合物的需求增加,並且比現有聚合物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儘管最近在該領域進行了研究,但是開發一種既可定製又可生物相容的材料仍然是一個挑戰。
  • 鐵磁形狀記憶合金或可實現工程應用
    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張學習與美國西北大學合作開展的具有大磁感生應變性能的泡沫鎳錳鎵合金的製備過程與組織性能研究,首次在泡沫材料中發現大的磁感生應變。《自然—材料》雜誌近期刊登了這一研究成果並給予高度評價。
  • 記憶合金,國內發展到那個地步了?
    記憶合金在醫學醫療領域的應用包括血管支架,矯形植入物方面。我國以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天津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也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生產工藝研究,取得了眾多的科研成果和專利技術。本期,3D科學谷與谷友一起來了解記憶合金,國內發展到那個地步了?
  • 形狀記憶合金相變、功能特性和應用研究
    報告人:李巖,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報告題目:形狀記憶合金相變、功能特性和應用研究報告時間:9月15日11:10—11:35地點:吉林大學中心校區逸夫樓二階報告人簡介:李巖,工學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日本發明超輕形狀記憶合金
    日本東北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日前發明一種超輕形狀記憶鎂鈧合金
  • 美科學家藉助形狀記憶合金開發抗地震材料(圖)
    針對這種狀況,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正在對形狀記憶合金材料進行分析,了解它們用於抗地震結構材料的潛力。  為分析形狀記憶合金,研究人員開發出將熱力學和力學方程相結合的模型,以了解形狀記憶合金在強烈運動條件下會有何變化。利用模型,他們分析了形狀記憶合金在不同建築組件(電纜、鋼筋、板材和螺旋彈簧)中對不同外界條件的反應。研究人員表示,基於這些信息,能決定材料的最佳抗震特性。
  • 回收羊毛並提取3D列印的形狀記憶材料,製成智能紡織品
    回收羊毛並提取製成可3D列印的形狀記憶材料,可用於智能紡織品,醫療設備因為頭髮具有形狀記憶。它的材料特性使其可以響應某些刺激而改變形狀,並響應其他刺激而返回其原始形狀。如果其他材料(尤其是紡織品)具有這種形狀記憶,該怎麼辦?想像一下一件T恤,上面放有散熱孔,當暴露在潮溼環境中時會打開,而在乾燥時會關閉,或者一種尺碼適合所有會伸縮以適應人體尺寸的衣服。
  • .》:4D列印形狀記憶聚合...
    但目前大多數商用封堵裝置均由不可降解的鎳鈦合金製成,易導致金屬離子過敏、腐蝕、糜爛等併發症。因此研發出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且展開可控的心臟封堵器是目前亟需解決問題。針對以上問題,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課題組將可編程的形狀記憶聚合物與3D列印技術相結合,設計並製備了可個性化定製、可生物降解及遠程驅動控制的形狀記憶聚合物封堵器,有望成為金屬封堵器的潛在替代裝置。
  • 《Scripta Materialia》:成功製備三維功能梯度NiTi合金
    NiTi合金由於其具有優異的形狀記憶效應和超彈性,是應用最廣泛的金屬形狀記憶合金。其最大可恢復應變被證明高達8%,同時兼具低楊氏模量、高阻尼能力、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蝕性等,使NiTi合金成為航空航天和生物工程領域致動器的優秀候選材料。作為這些獨特性質的起源, B2相和B19』相之間的可逆熱彈性馬氏體相變被廣泛研究。
  • 日本東北大學《Science》:形狀記憶合金取得重要進展!
    形狀記憶合金在變形後可以恢復原來的形狀,這使得它們在各種特殊的應用中都很有用。金屬形狀記憶合金的超彈性行為始於臨界應力,臨界應力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溫度依賴性是其共同的特點,經常限制了金屬形狀記憶合金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