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合金:4D列印概念的主線

2021-01-15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

 

    不管你信不信,4D 列印時代真的已經來了!


    伴隨著以數位化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的到來,3D 列印橫空出世, 被譽為數位化八大發明之一,是繼蒸汽機、電腦、網際網路後又一項偉大的創造。3D 列印是近年來最受矚目的材料科技之一,手槍、人體腎臟器官、嬰兒模型,甚至是「美女」都成了3D 列印的對象。然而,3D 列印方興未艾,4D 列印時代已經悄然來臨。


    眾所周知,3D 列印要預先建模、掃描,然後用相應的材料按照之前的計劃複製出來。4D 列印則是直接將程序輸入材料當中,物體被列印出來後,可以自主變形、重塑,而且不需要任何複雜的機電設備。


    所謂的4D 列印, 實際上是把一種能夠自動變形的材料放入水中, 它就能按照產品的設計自動摺疊成相應的形狀。這項技術來自供職於麻省理工學院的建築師、設計師和計算機科學家斯凱勒·蒂比茨(Skylar Tibbits)。在麻省理工學院的自我組裝實驗室,蒂比茨有一個750 L 的大魚缸,足以養活一頭鯊魚。他發明的4D 印表機目前還只能在水裡工作。而這項技術的核心概念則是自我組裝, 就是能夠創造出一個在列印出來後能夠自動適應環境來變化形狀、自我調整的物體。


    相關資料顯示,這項所謂的4D 列印技術,更準確地說依賴一種能夠自動變形的材料———記憶合金, 而這種自動變形的材料是4D 列印須臾不可離開的東西。當下受到熱捧的4D 列印概念,其主線就是記憶合金。


    什麼是記憶合金? 記憶合金是一種原子排列很有規則、體積變為小於0.5%的馬氏體相變合金。這種合金在外力作用下會產生變形,當把外力去掉,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能恢復原來的形狀。


    這是怎麼回事? 難道合金也具有人類那樣的記憶力? 當然,它不可能像人類大腦思維記憶,這只是利用某些合金在固態時其晶體結構隨溫度發生變化的特點而已。例如,鎳鈦合金在40℃以上和40℃以下的晶體結構是不同的, 但溫度在40℃上下變化時,合金就會收縮或膨脹,使得它的形態發生變化。


    這裡,40℃就是鎳鈦記憶合金的變態溫度。一根螺旋狀高溫合金,經過高溫退火後,它的形狀處於螺旋狀態。在室溫下,即便用很大力氣把它強行拉直,但只要把這根鎳鈦記憶合金絲加熱到一定的變態溫度時,這根合金仿佛記起了什麼似的,立即恢復到它原來的螺旋形態。


    各種合金都有自己的變態溫度。所謂的記憶合金,更準確地說應該稱之為「記憶形狀的合金」,由於它具有百萬次以上的恢復功能,因此叫做記憶合金。


    在一次新材料的研討會上, 一位教授手持一個盛有水的玻璃瓶, 上面插有一隻漂亮的用紙做的蝴蝶。他走上講臺一言未發,從容地掏出打火機把瓶子加熱。不一會兒,只見蝴蝶的翅膀飛舞起來。原來,在蝴蝶下面有一根所謂「形狀記憶」合金絲,這根絲隨著水溫的升高和降低會突然伸長或縮短。


    此外,記憶合金還具有無磁性、耐磨耐蝕、無毒性的優點,應用十分廣泛。除了鎳鈦合金,科學家們現在已發現了幾十種不同記憶功能的合金, 比如金鎘合金、銅鋅合金等,有些已在某些領域獲得實際應用。例如,通常的鉚接必須從一邊插入鉚釘,在另一邊用氣錘將鉚釘的頭錘扁。但是,遇到封閉的容器或開口狹窄的容器,你根本無法深入到容器裡去作業,這時可用記憶合金事前做成兩頭都是扁的鉚釘,在低溫下把一端的扁頭硬壓成插孔大小的圓柱狀。鉚接時,只要從低溫箱中將鉚釘取出,迅速插入被鉚容器的插孔內,再把鉚釘加熱到變態溫度以上,原先被壓圓的一端便自動回復成扁形, 這樣就把容器牢固地鉚緊了。


    事實上, 形狀記憶合金早已應用於工業中。比如,用形狀記憶合金製作月面天線。月面天線伸展開來很寬大,火箭無法容納,而有了形狀記憶合金,則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解決這一問題。研究人員用Ni-Ti 合金絲在馬氏體相變溫度以上先做成月面天線,然後在低於該溫度時把月面天線壓成小團裝入運載火箭,當發射至月球表面後,通過太陽能加熱而恢復原形。


    由於記憶合金有著百萬次以上的恢復能力,所以很多人叫它「有生命的合金」。正是因為記憶合金是一種「有生命的合金」,利用它在一定溫度下形狀的變化,就可以設計出形形色色的自控器件,它的用途正在不斷擴大。


    目前, 記憶合金已運用於管道結合和自動化控制方面,用記憶合金製成套管可以代替焊接,方法是在低溫時將管端內徑擴大約4%,裝配時套接一起,一經加熱,套管收縮恢復原形,形成緊密的接合。美國海軍飛機的液壓系統使用了10 萬個這種接頭,多年來從未發生漏油和破損。船艦和海底油田管道損壞,用記憶合金配件修復起來十分方便。在一些施工不便的部位,用記憶合金製成銷釘,裝入孔內加熱,其尾端自動分開捲曲,形成單面裝配件。


    記憶合金在航空航天領域內的應用有很多成功的範例。人造衛星上龐大的天線可以用記憶合金製作。發射人造衛星之前,將拋物面天線摺疊起來裝進衛星體內,火箭升空把人造衛星送到預定軌道後,只需加溫,摺疊的衛星天線因具有「記憶」功能而自然展開,恢復拋物面形狀。


    記憶合金特別適合於熱機械和恆溫自動控制,已製成室溫自動開閉臂,能在陽光照耀的白天打開通風窗,晚間室溫下降時自動關閉。記憶合金熱機的設計方案也不少,它們都能在具有低溫差的兩種介質間工作,從而為利用工業冷卻水、核反應堆餘熱、海洋溫差和太陽能開闢了新途徑。現在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效率不高,只有4%~6%,有待於進一步改進。


    2016 年5 月,數千名來自澳大利亞皇家外科醫學院和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的醫生們聚集到布裡斯班會展中心,參加每年一次的科學年會。年會上,一場討論會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該討論會研究的是一個案例, 即有一群醫生將動態4D 列印技術用於手外科的手術前規劃。


    負責這項研究的是Michael Chae 醫生,他是一位整形外科住院醫生, 同時也是墨爾本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的在讀博士生。Michael Chae介紹了他們的研究團隊是如何將時間維度加入到觸覺模型上以幫助提供關於手部骨頭運動的改進解剖學信息。研究團隊使用4D 計算斷層掃描(CT)技術掃描患者手部的骨頭, 幫助塑造他們手部在進行諸如拇指外展、對掌和側捏等動作時的準確展現模型。


    從根本上說,Chae 醫生的研究團隊所謂的4D 列印,實際上是在3D 列印的外科模型上加入了時間的維度,以幫助展示拇指運動時掌骨位置的變化。因此,這些4D 列印模型能夠提供患者的解剖結構更為動態的信息, 以幫助外科醫生在進行手術前獲得準確而詳細的信息。


    將記憶合金用於4D 列印,有人認為,不但能夠創造出有智慧、有適應能力的新事物,還可以徹底改變傳統的工業列印甚至建築行業, 而與之前3D列印概念相比,顯然將具備更大的發展前景。(作者:高榮偉)


詳情請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3D列印NiTi形狀記憶合金管的扭轉性能研究
    正因為這些優勢,形狀記憶合金在旋轉驅動領域得到了應用。三十幾年來,學者們開展了大量關於應用研究。1984年鎳鈦合金線首次被用於旋轉驅動,相對於其他加載模式,鎳鈦合金線獲得的更高功輸出,推動了對其他扭轉形式(例如鎳鈦合金管、棒)的進一步探索。此後有學者對等原子比NiTi合金棒的力學性能和形狀記憶效應進行了實驗和理論研究,並提出了一種用於主動直升機旋翼葉片的旋轉驅動器。
  • .》:4D列印形狀記憶聚合...
    但目前大多數商用封堵裝置均由不可降解的鎳鈦合金製成,易導致金屬離子過敏、腐蝕、糜爛等併發症。因此研發出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且展開可控的心臟封堵器是目前亟需解決問題。針對以上問題,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課題組將可編程的形狀記憶聚合物與3D列印技術相結合,設計並製備了可個性化定製、可生物降解及遠程驅動控制的形狀記憶聚合物封堵器,有望成為金屬封堵器的潛在替代裝置。
  • 記憶合金,國內發展到那個地步了?
    記憶合金在醫學醫療領域的應用包括血管支架,矯形植入物方面。我國以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天津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也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生產工藝研究,取得了眾多的科研成果和專利技術。本期,3D科學谷與谷友一起來了解記憶合金,國內發展到那個地步了?
  • 汽車遇上形狀記憶合金是怎樣的體驗?
    先來看一組4D列印動圖  下面這個視頻中的案例,展示了這種材料從列印到形變的整個過程:  視頻中,麻省理工大學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工程師對複合材料4D列印與可塑形狀記憶聚合物(SMP)進行了研究。
  • 3D列印金屬材料之鎳基合金和鈷鉻合金
    與鐵基合金和鈷基合金相比,鎳基合金可工作在高溫和高應力環境下,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抗氧化、耐熱腐蝕性能。隨著航空事業的發展,3D列印的鎳基合金物件因其優良的性能,被用於製備航空發動機中的渦輪盤、渦輪葉片等熱端部件,提高了發動機的穩定性和熱效率,使得航空發動力具有更大的推力。含鈦50%的鎳合金,形狀記憶效果好,多用於製造太空飛行器結構件、人造心臟馬達等。
  • 1D,2D,3D列印是?什麼,還有4D?
    如果以科學嚴謹的角度來看,1D列印是不存在的,一條線是沒有寬度的,無限接近於0,lim( x→ ∞) sinx/x=0(學渣請自動忽略)。為了直觀理解1,2,3,4D 列印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姑且這樣理解。1D列印,可以想像成我們四大古發明之一-印刷術(謹代表個人想法).
  • 極限抗拉強度1100 MPa,德國亞琛3D列印高熵合金NADEA
    隨著金屬3D列印日趨受到重視,可列印的金屬合金材料也在不斷的獲得研發領域的突破。化工廠、油井及氣井開採設備等的部件通常曝露在強腐蝕性氣體中,為了確保操作中的安全性,這就要求這些部件具備高強度和耐腐蝕性,高熵合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研究NASA神奇的記憶合金輪胎科技
    研究NASA神奇的記憶合金輪胎科技,充氣式輪胎髮明至今已經大約有170年之久,但是除了在內裡結構以及橡膠化學成分不斷更新之外,基本上並沒有太多的改變。不過,這些年來輪胎製造商都不斷推出概念輪胎,希望重新發明新型態的輪胎科技但是除了輪胎製造商以外,還有一個研究單位也不斷的挑戰創新,希望創造出與眾不同的輪胎,它就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
  • 基於材料組合的4D列印裝置可實現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
    4D列印是一種新興技術,列印出的結構形狀,特性或功能可以在外部刺激下隨時間可控地變化。但是,大多數現有的4D列印產品都只關注其幾何形狀的變化,而不管其屬性以及實用功能的可控變化。 史玉生教授團隊再論文中提出了一種材料組合概念,來構造屬性/功能可控變化的4D列印裝置。
  • 4D列印技術或接棒3D 光敏樹脂成關鍵材料
    【PConline 資訊】2月26日,在美國加州舉辦的TED大會上,麻省理工學院自動化實驗室創始人Skylar Tibbits介紹了以上團隊的新技術——4D列印。3D列印技術還是初級階段,雖然已經各行各業都有涉及,但卻並不深入和大面積使用,如今又來了4D列印概念,不免讓大家有些發暈,那麼4D這多出的一個D是什麼呢?
  • 形狀記憶合金
    背景板文字介紹合金的性質、特點等知識。展臺通過藝術化手段進行呈現,將記憶合金設計為花朵或蝴蝶的形狀,在花朵內部上放置熱源燈,觀眾體驗展項時按下按鈕,打開熱源,加熱後花瓣打開。形狀記憶合金是一種具有形狀記憶效應的合金材料,通常由兩種或三種金屬元素構成。
  • 形狀記憶合金——「記憶」超能力
    正如它的名字一般直白,形狀記憶合金在加熱後能夠消除其在低溫下發生的變形。雖然自然界具有形狀記憶效能的材料有不少,但形狀記憶合金的性能卻是其中首屈一指的。這一「記憶」超能力,在航空航天領域內的應用有很多成功範例。
  • 高大上的形狀記憶材料怎麼做?仿生+3D列印
    ,大量的研究從傳統的金屬合金轉向了更易調控、具有更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然而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缺乏長距離分子有序性,難以在分子尺度刺激下有效控制材料的空間結構。除了合成材料,蛋白質二級結構的亞穩態性使得形狀記憶特性在生物基中也有所體現:當縱向受力時,角蛋白會從α-螺旋結構轉變為β-摺疊結構;這種機制的可逆性取決於α角蛋白的種類,當結構近似於形狀記憶馬氏體金屬合金時往往可逆。
  • 4D列印技術製造出複雜的自摺疊結構物
    它能創造3D結構物,使扁平材料自動連續自我摺疊,或滾成貨運用的管子。元件對溫度、溼度或光的反應敏感,能精確合成空間結構體、可展開的醫藥器件、機器人、玩具及其他各種結構物。研究人員使用的這種形狀記憶高分子敏感材料(SMPs),有能力記住物體的形狀。當溫度統一時,能按照程序改變成另一種形狀。
  • 解析 | 記憶合金:骨科植入物的「神奇金屬」!
    記憶合金(鎳鈦合金)基於特有的超彈性、形狀記憶效應,廣泛應用於醫療器械領域。其中超彈性表現為大變形下的彈性應變,應用於血管和腔道介入器械、口腔正畸絲、根管器械等;形狀記憶效應可實現低溫下易變形、體溫下自回復,應用於熱激活正畸絲、骨科、矯形外科、縫線等。
  • 上海交大開發基於形狀記憶合金智能軟複合材料的微型驅動器
    某些合金的形狀記憶效應因其工作密度高、驅動機制簡單而成為一種有前途的小尺度驅動機制。然而,對於亞毫米器件,形狀記憶合金作動器由於製作工藝的限制,難以實現複雜的大位移。上海交通大學楊廣中教授提出了一種基於雙光子聚合的小型化柔性複合材料致動器的製作方案。變形模式可以通過改變支架層合的方向來改變。此外,驅動器是通過在驅動器內部沉積的碳納米管層的局部電阻加熱來控制的。
  • 帶「記憶神經」的材料:形狀記憶合金
    而形狀記憶合金產生塑性變形後, 加熱到某一溫度之上, 能夠回復到變形前的形狀, 即具有形狀記憶效應(SME)。具有形狀記憶效應(SME)的金屬通常是由兩種以上金屬元素組成的合金。目前,已經成功開發出的形狀記憶合金有鐵鎳基形狀記憶合金,銅基形狀記憶合金,鐵基形狀記憶合金。形狀記憶原理
  • 生物植入物的2D/3D/4D增材製造材料,Engineering綜述
    AM是一種面向材料的製造技術,因為材料固化機制,列印結構精度,後處理過程和功能應用均是基於列印材料的。但是,用於製造生物植入物的三維(3D)可列印材料仍然非常有限。在這項工作中,對用於生物植入物的2D/3D AM材料進行了調研。此外,在呂堅教授課題組先前開發的4D列印陶瓷前驅體及陶瓷材料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軟硬集成4D增材製造概念,並對其在人體系統中複雜而動態的生物結構上的潛在應用做了展望。
  • 鎳鈦記憶合金板 具有良好塑性的合金板
    原標題:鎳鈦記憶合金板具有良好塑性的合金板顧名思義鎳鈦記憶合金板是一種由鎳和鈦組成的合金板,鎳鈦合金板由於受到溫度和機械壓力的改變而存在兩種不同的晶體結構相,即奧氏體相和馬氏體相。
  • 霍尼韋爾對3D列印鎳基高溫合金材料進行多維度測試
    在航空航天領域,高溫合金材料應用於製造噴氣渦輪發動機關鍵區域中的零部件,如燃燒室、高壓和低壓渦輪區域、壓縮機後端等。這些區域中的所有零件都暴露於高溫和更高水平的氧化作用下。粉末床雷射熔化(L-PBF)金屬3D列印技術憑藉在複雜結構製造中的優勢,在高附加值功能集成高溫合金零件製造中備受重視,尤其是在製造集成先進冷卻結構的高溫合金零部件領域發揮了傳統技術難以發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