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Adv. Funct. Mater.》:4D列印形狀記憶聚合...

2021-01-13 中國生物技術網

植入封堵裝置是治療結構性心臟病的有效方法。但目前大多數商用封堵裝置均由不可降解的鎳鈦合金製成,易導致金屬離子過敏、腐蝕、糜爛等併發症。因此研發出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且展開可控的心臟封堵器是目前亟需解決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課題組將可編程的形狀記憶聚合物與3D列印技術相結合,設計並製備了可個性化定製、可生物降解及遠程驅動控制的形狀記憶聚合物封堵器,有望成為金屬封堵器的潛在替代裝置。該研究成果以題為「4D-Printed Biodegradable and Remotely Controllable Shape Memory Occlusion Devices」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該團隊以房間隔缺損(ASD)封堵器為例,設計了可編程的形狀記憶ASD封堵器。封堵器包含框架式支撐結構和阻流膜,引入磁性納米顆粒實現結構的遠程可控展開;優化設計框架幾何參數以實現結構的高收納比和優良的力學性能;通過模擬人體載荷工況,評估了封堵器的承載能力;體外細胞培養及體內植入實驗表明封堵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利於細胞粘附及新生組織向封堵器內生長,有助於快速內皮化;H&E染色結果顯示植入兩周後可見降解顆粒(圖2),驗證了封堵器的可降解性;可行性驗證表明封堵器可快速、完全的實現編程回復及封堵過程(圖3)。

圖1 (a)ASD及封堵器植入過程示意圖;(b)封堵器設計圖;(c)4D列印形狀記憶封堵器

圖2 封堵器植入過程;(b)植入後封堵器及周圍粘附組織;(c)植入後不同時間封堵器周圍組織H&E染色圖

圖4 4D列印形狀記憶聚合物封堵器(a)在外加磁場下的編程回復;(b)功能驗證

該工作以ASD封堵器為例,其他類型的封堵裝置也可以類似的方式設計和製造。綜上,4D列印形狀記憶聚合物封堵器有望成為金屬封堵器的替代品,該項工作為其進一步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生林程,共同通訊作者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和劉立武教授。此項研究得到了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富路老師、李元十老師及博士生呂金鑫的大力支持。同時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資金的資助。

冷勁松教授團隊長期從事形狀記憶聚合物(Mat Sci Eng C-Mater 2019, 97, 864;中國科學:技術科學, 2018. 48(08): 第811-826頁)及4D列印主動可控智能器件的生物應用(中國科學:技術科學, 2019. 49(01): 第13-25頁;中國科學:技術科學, 2018. 48(01): 第2-16頁),包括4D列印組織骨支架、氣管支架材料(Composites Part A 2019, 125, 105571;Acs Appl Mater Inter 2016, 9, 876)、結構設計與力學分析(Compos Sci Technol 2019, 107866),以及功能化(Carbon 2019, 155, 77,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9, 11, 24523)。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weixin@im.ac.cn。

近期熱文

直接點擊文字即可瀏覽!

1、補牙或將成為歷史?

2、科學你慢慢學,中醫我先治病去了

3、科學告訴你應該多久洗一次澡

4、新證據:喝咖啡能延長壽命!

5、據說,這是生物醫學碩士博士生的真實的生活寫照6、一頓早餐到底有多重要?7、情商也是把雙刃劍!高情商或讓你更脆弱8、施一公: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鼓勵科學家創業!9、「科學禁食法」真能降低重大疾病風險10、睡眠科學家揭示出8種睡好覺的秘訣

11、有志者事竟成!2型糖尿病成功被逆轉

12、每周兩半小時,任何形式的鍛鍊都可以使你更長壽

13、喝醉以後,你以為睡一覺就沒事兒了?!

14、仰臥起坐等或將成為延壽運動?

15、冥想、瑜伽、太極等不僅能夠改善身心健康...

相關焦點

  • 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Adv.Funct.Mater.:力學性能可調節、可編程的...
    針對以上問題,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課題組近日在《Adv. Funct. Mater.》上發表題為「4D Printing Auxetic Metamaterials with Tunable, Programmable, and Reconfigurable Mechanical Properties」的文章。
  • 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Adv. Funct. Mater.》:力學性能可調節、可編程的拉脹超材料
    針對以上問題,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課題組近日在《Adv. Funct. Mater.》上發表題為「4D Printing AuxeticMetamaterials with Tunable, Programmable, and Reconfigurable MechanicalProperties」的文章。
  • 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AM》綜述:形狀記憶聚合物及複合材料的機理、材料及應用
    因其具有質輕、變形大、易編程、彈性模量可調等優點,SMP在過去三十年展現出了在航空航天、生物醫療、4D列印、柔性機器人等應用領域的應用價值。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在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 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ACS AMI》:具有主動變形功能的形狀記憶聚氨酯微膠囊
    形狀記憶聚合物(SMPs)是一種典型的智能材料,它能夠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實現形狀的改變。從智能自緊縫合線、可膨脹支架到空間可展開結構,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與結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與此同時,小型化趨勢為納微結構SMPs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前景。然而,在微米和亞微米水平上合成複雜結構的方法有限,因此阻礙了這個領域的發展。
  • 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智能材料領域優秀團隊簡介
    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最早於1992年在哈工大開展智能材料系統和結構的研究,並長期致力於智能材料及其應用的研究,與杜善義院士等合著 「智能材料系統和結構」專著,且相關研究成果受到廣泛關注。冷勁松教授於2017年獲國際複合材料學會世界學者獎,2018當選年度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
  • 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力學性能可調節、可編程的拉脹超材料
    針對以上問題,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課題組近日在《Adv. Funct. Mater.受生物組織捲曲、纏繞狀的膠原纖維啟發,將波浪狀韌帶引入手性結構中並結合4D列印技術,設計製備了具有力學性能(非線性應力-應變行為、泊松比)可調節、可編程和可重構的拉脹力學超材料。超材料的微結構由波浪狀韌帶和圓環節點組成,具備旋轉對稱特性。根據圍繞在每個節點的韌帶數量可以分為六韌帶(圖1a,b)和四韌帶(圖1c,d)結構。
  • 哈工大團隊直寫4D列印技術研究進展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在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Direct Ink Writing Based 4D Printing of 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的綜述文章。
  • 【會員風採】基於透明形狀記憶聚醯亞胺電極的可主動變形的柔性...
    將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引入到柔性電子技術領域,賦予柔性器件主動變形和變剛度特性,可以在「軟-硬」之間切換,由二維平面結構轉變為複雜的三維曲面結構。基於形狀記憶聚合物製備的柔性電子器件具有可逆的形狀重構特性,極大豐富了柔性電子器件的功能性。近日,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副理事長,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成功設計出了基於透明形狀記憶聚醯亞胺電極的可主動變形的柔性電子器件。
  • 記憶合金:4D列印概念的主線
    而這項技術的核心概念則是自我組裝, 就是能夠創造出一個在列印出來後能夠自動適應環境來變化形狀、自我調整的物體。    相關資料顯示,這項所謂的4D 列印技術,更準確地說依賴一種能夠自動變形的材料———記憶合金, 而這種自動變形的材料是4D 列印須臾不可離開的東西。當下受到熱捧的4D 列印概念,其主線就是記憶合金。    什麼是記憶合金?
  • 聚醯亞胺材料在柔性電子、4D列印、電磁屏蔽等領域的最新研究
    近期,廈門大學吳德志教授研究團隊採用靜電紡絲製備的聚醯亞胺(PI)納米纖維膜,作為電容式壓力傳感器的介電層材料,製備了具有高靈敏度的柔性電容式壓力傳感器,以及典型的4×4傳感器陣列。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製造高度透明、光滑且導電的形狀記憶聚醯亞胺雜化物的新穎方法。具有高光學透明度和高耐熱性的無色形狀記憶聚醯亞胺(CSMPI)首次用作柔性電子設備的基板。
  • 鄭州大學《Mater. Horiz.》:超高應變生物基形狀記憶聚合物
    形狀記憶聚合物(SMP)被認為是一種雙相體系,它由一個可逆相和一個固定相組成。在受到適當外部刺激的作用下,SMP能夠實現從永久形狀變為臨時形狀的可逆轉變。近年來,高應變SMP的不斷研發證實了其在智能塗料、組織工程和可穿戴設備等領域中具有不錯的潛力。但是,大多數經過充分研究的可生物降解SMP都具有相當低的斷裂伸長率(EAB,通常低於300%)和/或很低的可恢復性(50%)。
  • 哈佛大學開發形狀記憶3D列印材料
    近年來,形狀記憶材料的應用數量呈指數增長。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可穿戴設備和醫療設備領域的公司都顯示出對可定製聚合物的需求增加,並且比現有聚合物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儘管最近在該領域進行了研究,但是開發一種既可定製又可生物相容的材料仍然是一個挑戰。
  • 華中科大史玉升團隊:在4D列印傳感/執行一體化器件取得進展
    日前,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史玉升教授團隊提出材料組合的思想製備柔性4D列印器件,為性能變化、功能變化的4D列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相關成果以封面文章發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為解決傳感/執行一體化的難題,史玉升教授團隊受蠍子縫感受器超敏縫結構的啟發,仿生設計出梯度縫結構,4D列印炭黑納米粒子/聚乳酸(PLA)複合材料,成形出具有自主形變並能自感知應變和溫度的仿生縫結構器件,實現了傳感/執行一體化功能,相關成果以封底文章發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
  • 4D列印技術製造出複雜的自摺疊結構物
    它能創造3D結構物,使扁平材料自動連續自我摺疊,或滾成貨運用的管子。元件對溫度、溼度或光的反應敏感,能精確合成空間結構體、可展開的醫藥器件、機器人、玩具及其他各種結構物。研究人員使用的這種形狀記憶高分子敏感材料(SMPs),有能力記住物體的形狀。當溫度統一時,能按照程序改變成另一種形狀。
  • 3D列印NiTi形狀記憶合金管的扭轉性能研究
    正因為這些優勢,形狀記憶合金在旋轉驅動領域得到了應用。三十幾年來,學者們開展了大量關於應用研究。1984年鎳鈦合金線首次被用於旋轉驅動,相對於其他加載模式,鎳鈦合金線獲得的更高功輸出,推動了對其他扭轉形式(例如鎳鈦合金管、棒)的進一步探索。此後有學者對等原子比NiTi合金棒的力學性能和形狀記憶效應進行了實驗和理論研究,並提出了一種用於主動直升機旋翼葉片的旋轉驅動器。
  • 麻省理工發明新型4D列印技術:幾秒將艾菲爾鐵塔「掰直」
    據雷鋒網8月31日報導,近日,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和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SUTD)的研究人員們開發出了一種新的4D列印技術,可以讓列印出來的物體在幾秒鐘之內,由一種形狀「自動」轉變成另外一種形狀,而其中只需改變一點環境的溫度即可。所謂的「4D列印」比傳統的3D列印引入了一個新的維度:時間,指的就是物體外形隨著時間流逝,按照期望的路徑發生改變。
  • 回收羊毛並提取3D列印的形狀記憶材料,製成智能紡織品
    回收羊毛並提取製成可3D列印的形狀記憶材料,可用於智能紡織品,醫療設備因為頭髮具有形狀記憶。它的材料特性使其可以響應某些刺激而改變形狀,並響應其他刺激而返回其原始形狀。如果其他材料(尤其是紡織品)具有這種形狀記憶,該怎麼辦?想像一下一件T恤,上面放有散熱孔,當暴露在潮溼環境中時會打開,而在乾燥時會關閉,或者一種尺碼適合所有會伸縮以適應人體尺寸的衣服。
  • 唐本忠院士團隊Adv.Funct.Mater.:苝二醯亞胺取代的三苯乙烯有機
    【成果簡介】近日,香港科技大學的唐本忠院士(通訊)和趙徵博士(第一)以及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高希珂教授 (共同通訊)等人在Ad. Funct.Mater., 17 January, 2018 , DOI: 10.1002/adfm.201705609)【課題組長及團隊介紹】唐本忠,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張鑑泉理學教授、化學系與生物醫學工程系講座教授,華南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聯合研究院院長。
  • 哈佛大學開發用於智能3D列印織物的形狀記憶材料
    研究人員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工程與應用科學的約翰·保爾森A.學院(SEAS)的創建了一個新的材料,可以3D列印角質成複雜的形狀,並用可逆的形狀記憶預編程。這項新開發的產品在生物工程和智能紡織品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非常適合對具有拉伸強度和複雜幾何變換的強硬水觸發形狀記憶設備進行工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