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ACS AMI》:具有主動變形功能的形狀記憶聚氨酯微膠囊

2020-10-07 高分子科學前沿

形狀記憶聚合物(SMPs)是一種典型的智能材料,它能夠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實現形狀的改變。從智能自緊縫合線、可膨脹支架到空間可展開結構,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與結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與此同時,小型化趨勢為納微結構SMPs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前景。然而,在微米和亞微米水平上合成複雜結構的方法有限,因此阻礙了這個領域的發展。並且,將SMPs器件縮小到微米級時,想要其保持形狀記憶功能仍然是一個挑戰。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通過乳化液滴及界面聚合的方法成功製備了形狀記憶聚氨酯(SMPU)微膠囊。這種微膠囊具有製備簡單、形態可調、變形量大、形狀記憶性能好等優點。微膠囊的空心結構使其相較於聚合物顆粒具有更大的活性成分負載量,因此能夠使其在一些應用上具有更大的容積。所得微膠囊的合成製備方法可以很容易地擴展到更多的應用中。該項研究成果以「Shape Memory PolyurethaneMicrocapsules with Active Deformation」為題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上,論文第一作者為哈爾濱工業大學青年教師張風華博士,共同通訊作者為冷勁松教授Claudio Roscini教授Stoyan K. Smoukov教授

本研究分別以兩種脂肪族三異氰酸酯DesmodurN100和DesmodurN3300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含氨基甲酸酯鍵的多嵌段共聚物SMPU微膠囊。圖1為SMPU微膠囊的製備過程示意圖。

圖1.SMPU微膠囊製備過程示意圖

SMPU微膠囊具有核殼結構,為了定量分析SMPU微膠囊的形狀記憶性能,本研究將微膠囊拉伸到不同的程度(分別拉伸50%、80%、100%和120%),用螢光顯微鏡能夠明顯觀察到SMPU微膠囊的形狀回復過程,以拉伸至80%的SMPU微膠囊為例(圖2),在60℃加熱30秒左右,形狀回復至初始形狀。無論變形長寬比如何,SMPU微膠囊都表現出良好的形狀記憶性能,橢球形微膠囊在加熱後均可回復為長寬比接近1的球形。根據測量的長寬比能夠計算變形橢球體的表面積,在藥物輸送應用中,表面積會嚴重影響內部內容物的擴散速率,在如此大的表面積變化下,SMPU微膠囊具有調節藥物釋放速率的潛力。

圖2.SMPU膠囊的微觀結構及形狀回復過程

http://pubs-acs-org-s.ivpn.hit.edu.cn:1080/doi/pdf/10.1021/acsami.0c14882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投稿模板:

單篇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周涵、範同祥《PNAS》:薄膜一貼,從此降溫不用電!

系統報導:加拿大最年輕的兩院院士陳忠偉團隊能源領域成果集錦

相關焦點

  • 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Adv. Funct. Mater.》:4D列印形狀記憶聚合...
    針對以上問題,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課題組將可編程的形狀記憶聚合物與3D列印技術相結合,設計並製備了可個性化定製、可生物降解及遠程驅動控制的形狀記憶聚合物封堵器,有望成為金屬封堵器的潛在替代裝置。該團隊以房間隔缺損(ASD)封堵器為例,設計了可編程的形狀記憶ASD封堵器。
  • 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AM》綜述:形狀記憶聚合物及複合材料的機理、材料及應用
    形狀記憶聚合物(Shape Memory Polymer,簡稱SMP)是指具有初始形狀的製品在特定條件下改變為臨時形狀並固定後,通過外界條件刺激(如熱,電,磁,光等)可恢復為初始形狀的智能高分子材料。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在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 【會員風採】基於透明形狀記憶聚醯亞胺電極的可主動變形的柔性...
    【會員風採】基於透明形狀記憶聚醯亞胺電極的可主動變形的柔性電子器件 2020-06-23 0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智能材料領域優秀團隊簡介
    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最早於1992年在哈工大開展智能材料系統和結構的研究,並長期致力於智能材料及其應用的研究,與杜善義院士等合著 「智能材料系統和結構」專著,且相關研究成果受到廣泛關注。冷勁松教授於2017年獲國際複合材料學會世界學者獎,2018當選年度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
  • 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力學性能可調節、可編程的拉脹超材料
    針對以上問題,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課題組近日在《Adv. Funct. Mater.受生物組織捲曲、纏繞狀的膠原纖維啟發,將波浪狀韌帶引入手性結構中並結合4D列印技術,設計製備了具有力學性能(非線性應力-應變行為、泊松比)可調節、可編程和可重構的拉脹力學超材料。超材料的微結構由波浪狀韌帶和圓環節點組成,具備旋轉對稱特性。根據圍繞在每個節點的韌帶數量可以分為六韌帶(圖1a,b)和四韌帶(圖1c,d)結構。
  • 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Adv.Funct.Mater.:力學性能可調節、可編程的...
    針對以上問題,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課題組近日在《Adv. Funct. Mater.》上發表題為「4D Printing Auxetic Metamaterials with Tunable, Programmable, and Reconfigurable Mechanical Properties」的文章。
  • 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Adv. Funct. Mater.》:力學性能可調節、可編程的拉脹超材料
    針對以上問題,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課題組近日在《Adv. Funct. Mater.》上發表題為「4D Printing AuxeticMetamaterials with Tunable, Programmable, and Reconfigurable MechanicalProperties」的文章。
  • 哈工大團隊直寫4D列印技術研究進展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在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Direct Ink Writing Based 4D Printing of 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的綜述文章。
  • 深圳先進院-趙曉麗及合作者︱ACS Nano:形狀記憶多通道神經修復導管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人體組織與器官退行性中心趙曉麗研究員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科範存義教授團隊合作
  • 趙雙良教授團隊《ACS AMI》:納米水凝膠在生物膜環境中的「機械...
    最近,趙雙良教授和重慶三峽學院宋先雨博士(原華東理工大學趙雙良教授團隊博士生)利用耗散粒子動力學(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和拉伸分子動力學(Steered Molecular Dynamics)系統研究了納米水凝膠在生物膜環境中的界面作用機理,闡釋了納米水凝膠內化路徑同時受水凝膠機械強度及包封能力的界面調控機制。
  • 形狀記憶紡織品
    智能形狀記憶紡織材料是指在一定條件(應力、溫度等)下發生塑性變形後,在特定條件刺激下能恢復初始形狀的一類材料。
  • 耐用型高效油水分離新材料--超疏水/超親油性微膠囊
    近日,香港科技大學楊晶磊教授團隊報導了一種耐久型高效油水分離的微膠囊近期,香港科技大學楊晶磊教授團隊研發出一種創新型油水分離的聚(脲-醛)微膠囊,這些微膠囊能夠巧妙地藉助其表面獨特微納米結構及持久的超疏水/超親油性質去捕捉吸附水中的微小油滴,可以有效地提升分散油及油水乳化液中分離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新研發的微膠囊表面通過溶膠-凝膠法改性而具有獨特的化學組成,並具備出色的抗紫外線老化和耐溶劑性,進而保證此材料優異的可重複使用性和長期存儲穩定性。
  • 天太熱,給衣服縫點降溫微膠囊吧!
    目前,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團隊研發出一種可自主調控溫度的微米級膠囊,將其混合進衣服纖維裡,就可以實現降溫或升溫。「我們採用相變材料,目前已實現了噸級製備。」7月27日,深圳先進院材料界面中心主任、副所長喻學鋒告訴深圳商報記者。
  • 吉林大學任露泉院士團隊:形狀記憶「玫瑰花瓣效應」與「荷葉效應」可逆切換超疏水表面
    近年,智能潤溼性調控表面因其可在不同潤溼性之間相互轉換,能夠實現單一潤溼性表面無法實現的功能,逐漸引起研究者的關注。與傳統調節表面化學性質的方式相比,通過調節材料表面形貌進而實現對表面潤溼性的控制,為製備潤溼性調控表面開闢出一條新途徑。
  • 項目來了|天太熱,給衣服縫點降溫微膠囊吧
    目前,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團隊研發出一種可自主調控溫度的微米級膠囊,將其混合進衣服纖維裡,就可以實現降溫或升溫。「我們採用相變材料,目前已實現了噸級製備。」7月27日,深圳先進院材料界面中心主任、副所長喻學鋒告訴深圳商報記者。
  • 蓬勃發展的智能紡織材料(二):形狀記憶材料
    而形狀記憶聚合物(Shape Memory Polymer,SMP)賦予傳統聚合物材料以形狀記憶的智能特性,通過響應外界(如熱、光、電、磁、力)的刺激能夠恢復至初始形狀,具有密度小(一般為1.0~1.3g/cm3)、變形量大、賦形容易、響應溫度可調等特點,是理想的紡織智能材料,廣泛應用於醫療、航空等終端領域。
  • 哈工大造出柔性機器人,人造肌肉能和象鼻一樣靈活了
    國際著名期刊 Soft Robotics 刊登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與美國馬裡蘭大學 Norman M.Wereley 教授團隊的共同研究成果,題為 Novel Bending and Helical Extensile/Contractile Pneumatic Artificial Muscles Inspired by Elephant Trunk(受象鼻啟發的新型彎曲螺旋可伸展/收縮氣動人工肌肉)。
  • 向中華教授團隊:微流控相界面合成共價有機聚合物微膠囊
    本工作採用模板法製備了「T」形PDMS微通道,以PFA管作為反應通道,組裝了微流控液滴晶片(圖1)。將3,3'-二氨基聯苯胺(DAB)與對甲基苯磺酸(TSA)溶解在水相中,對苯二甲醛(PA)溶解在辛醇中,構成兩相反應體系。低流速水相在「T」形通道口被高流速的油相切割,形成大小均一的微液滴,最終進入PFA反應管進行後續相界面反應(圖2)。
  • 上海交大開發基於形狀記憶合金智能軟複合材料的微型驅動器
    微致動器用於處理精細的物體而不損害目標有一系列的應用。特別是,軟執行器已經被用於各種應用,如仿生機器,人工肌肉,醫療器械,和仿生夾持器。這些已經縮小到微/毫米大小,以滿足不同的應用需求。這種裝置還可用於需要精細操作的應用,如顯微外科手術或小規模生物樣本的研究。某些合金的形狀記憶效應因其工作密度高、驅動機制簡單而成為一種有前途的小尺度驅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