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智能材料領域優秀團隊簡介

2020-12-03 孜然學術

智能材料,是一種合成材料,通過響應溫度、應力、溼度、pH、電場或磁場、光照或化學物質等外部刺激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基於其響應刺激的特性,可以廣泛應用於人工智慧、柔性機器人、智能傳感器等領域。智能材料最新的研究趨勢顛覆了原有的設計理念,將更多應用於人機互動、生物醫學,改善人們的醫療健康水平(Science Robotics, 4(2019)eaax7329)。同時,將智能材料與計算機學科交叉研究,以程序控制材料的特性響應機制,從而製備可調節、可編程、可重構的智能材料,進一步推動社會科技的發展。

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最早於1992年在哈工大開展智能材料系統和結構的研究,並長期致力於智能材料及其應用的研究,與杜善義院士等合著 「智能材料系統和結構」專著,且相關研究成果受到廣泛關注。冷勁松教授於2017年獲國際複合材料學會世界學者獎,2018當選年度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

在智能材料研究領域冷勁松教授團隊一直處於前沿,從文章產出可以看出,僅2020年9月就有兩篇文章發表於材料領域權威期刊。

其一是關於形狀記憶聚合物,即響應外界刺激後可恢復為初始形狀的智能高分子材料,具有質輕、可編程、彈性模量可調等優點。相關論文以題為「A review of shape memory polymers and composites: mechanisms,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於9月23日發表於Advanced Materials。文章全面分析了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的種類與恢復機制,並對其多功能性以及不同領域的應用前景進行了詳細介紹。論文第一作者為課題組博士生夏宇良,通訊作者為冷勁松教授與劉彥菊教授。

圖: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的機理、驅動方式以及應用實例

其二是團隊設計製備了具有力學性能可調節、可編程、可重構的拉脹超材料,進一步提高了力學超材料的設計自由度和自適應能力,同時演示了該材料在柔性電子及醫療器械方面的應用。相關論文以題為「4D Printing Auxetic Metamaterials with Tunable, Programmable, and Reconfigurable Mechanical Propertiess」於9月9日發表於Adv. Funct. Mater.。文章中建立了幾何參數與宏觀力學屬性之間的關係,揭示了超材料的變形機理,實現了對非線性應力-應變關係和泊松比的調控。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生辛曉洲,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和劉立武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大力支持。

圖:拉脹超材料在柔性電子及醫療器械方面的應用

冷勁松教授團隊依託哈爾濱工業大學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特種環境複合材料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以及航天科學與力學系構建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智能材料與結構中心,擁有一批材料、力學、機械等學科相關的先進儀器設備。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形狀記憶聚合物及其複合材料,電致活性聚合物及其應用,多功能納米複合材料,光纖傳感器,結構健康監測,主動振動控制等。現有教授8人,副教授2人,助理教授3人,博士/博士後40餘人,碩士生40餘人。詳情請訪問:http://smart.hit.edu.cn。(文:Echo)

相關焦點

  • 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力學性能可調節、可編程的拉脹超材料
    拉脹力學超材料(即負泊松比材料)在受到軸向拉伸時會產生橫向擴張,並表現出優異的力學性能,如抗剪切、耐壓縮和抗衝擊等性能,在航空航天、生物醫療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超材料的宏觀力學屬性受控於組成微結構的拓撲結構,這意味超材料在製備後力學性能固定,缺乏自適應能力。針對以上問題,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課題組近日在《Adv.
  • 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Adv. Funct. Mater.》:力學性能可調節、可編程的拉脹超材料
    拉脹力學超材料(即負泊松比材料)在受到軸向拉伸時會產生橫向擴張,並表現出優異的力學性能,如抗剪切、耐壓縮和抗衝擊等性能,在航空航天、生物醫療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超材料的宏觀力學屬性受控於組成微結構的拓撲結構,這意味超材料在製備後力學性能固定,缺乏自適應能力。針對以上問題,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課題組近日在《Adv.
  • 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Adv.Funct.Mater.:力學性能可調節、可編程的...
    拉脹力學超材料(即負泊松比材料)在受到軸向拉伸時會產生橫向擴張,並表現出優異的力學性能,如抗剪切、耐壓縮和抗衝擊等性能,在航空航天、生物醫療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超材料的宏觀力學屬性受控於組成微結構的拓撲結構,這意味超材料在製備後力學性能固定,缺乏自適應能力。
  • 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Adv. Funct. Mater.》:4D列印形狀記憶聚合...
    針對以上問題,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課題組將可編程的形狀記憶聚合物與3D列印技術相結合,設計並製備了可個性化定製、可生物降解及遠程驅動控制的形狀記憶聚合物封堵器,有望成為金屬封堵器的潛在替代裝置。該團隊以房間隔缺損(ASD)封堵器為例,設計了可編程的形狀記憶ASD封堵器。
  • 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AM》綜述:形狀記憶聚合物及複合材料的機理、材料及應用
    形狀記憶聚合物(Shape Memory Polymer,簡稱SMP)是指具有初始形狀的製品在特定條件下改變為臨時形狀並固定後,通過外界條件刺激(如熱,電,磁,光等)可恢復為初始形狀的智能高分子材料。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在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 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ACS AMI》:具有主動變形功能的形狀記憶聚氨酯微膠囊
    形狀記憶聚合物(SMPs)是一種典型的智能材料,它能夠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實現形狀的改變。從智能自緊縫合線、可膨脹支架到空間可展開結構,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與結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與此同時,小型化趨勢為納微結構SMPs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前景。然而,在微米和亞微米水平上合成複雜結構的方法有限,因此阻礙了這個領域的發展。
  • 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團隊在攪拌摩擦焊接領域持續發力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哈爾濱工業大學青年科學家工作室建設項目的支持下,哈工大先進焊接與連接國家重點實驗室黃永憲教授、曹健教授團隊在國際材料科學研究領域著名期刊《材料科學進展》發表了題為「攪拌摩擦焊固有模式及其控制策略」(Recent progress on control strategies for inherent issues in friction stir welding)的長文綜述
  • 哈爾濱工業大學團隊在金剛石單晶領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
    1月1日,哈爾濱工業大學與香港城市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單位合作,首次通過納米力學方法,展示了微晶金剛石陣列均勻的深彈性應變。該研究突出了深彈性應變工程在光子學、電子學和量子信息技術中的巨大應用潛力。
  • 哈工大團隊直寫4D列印技術研究進展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在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Direct Ink Writing Based 4D Printing of 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的綜述文章。
  • 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團隊發文揭示C2c1-sgRNA複合物...
    4月4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團隊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題目為《C2c1-sgRNA複合物嚴謹型識別PAM序列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of stringent PAM recognition by CRISPR-C2c1 in complex with
  • 從「工程師搖籃」到尖端科技「產房」——哈爾濱工業大學迎來百年...
    新華社哈爾濱6月6日電(記者楊思琪)哈爾濱工業大學7日將迎來建校百年華誕。 哈工大始建於1920年,被譽為新中國「工程師搖籃」,如今,已發展成為國家尖端科技的「產房」,已有百餘項研究成果應用於航天國防等領域。
  • 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簡介
    ■學院簡介圖一:1980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自然辯證法工作者和專業教師在《紅旗》雜誌上發表關於討論工具機內部矛盾規律的論文,毛澤東同志非常重視。圖為毛澤東同志給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親筆信。科學技術哲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科學技術哲學學科創建於20世紀50年代,是在當時校長李昌同志的領導下,適應新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對高級工科人才的迫切需求,並與工科大學的各門自然科學專業前沿問題緊密結合發展起來的學科。
  • ...大學張立軍教授團隊InfoMat綜述—半導體光電功能材料的計算設計
    開發新型半導體光電材料是提升光電器件性能的途徑之一。以材料功能為目標的計算材料設計已逐步發展成為發現新型功能材料的有效手段之一。結合半導體物理及化學理論、高通量第一性原理計算、智能優化算法以及材料資料庫結構,越來越多的新型半導體光電材料通過計算材料設計被發現並得到實驗證實。
  • 黑龍江最好的全國性一流大學,黑龍江省排名第一,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別名冰城、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黑龍江省省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金、清兩朝發祥地,是熱點旅遊城市和國際冰雪文化名城。哈爾濱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哈爾濱工業大學就坐落在這裡。
  • 湖南大學譚勇文教授團隊在納米多孔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湖南大學譚勇文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尖材料類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27.398)發表題為「General Synthesis of Nanoporous 2D Metal Compounds with
  • 合肥工業大學吳宗銓教授團隊在手性高分子可控合成領域取得...
    10-17 15:27:05 來源: 化學加網 舉報   導讀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吳宗銓教授團隊在手性高分子可控合成領域取得新進展
  • 快訊:哈爾濱工業大學第10屆研究生「十佳英才」出爐,都有多優秀?
    歷時一個多月,經過初評、複評、網絡投票和現場終評答辯、公示,哈爾濱工業大學第十屆研究生「十佳英才」最終評選結果揭曉。該評選活動由研究生院主辦以「奮發作為展英貌 追求卓越新百年」為主題,一校三區共有43人進入初賽,33人進入複賽、19人入圍決賽。
  • 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出超疏油/超親水塗層材料
    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出超疏油/超親水塗層材料 發表時間:2018/4/3
  • 中山大學池振國教授團隊:力致發光材料體系的新設計策略
    力致發光(Mechanoluminescence, ML),又稱摩擦發光、斷裂發光或壓電發光,是指固體材料在機械外力作用下破裂或形變而產生發光,這是直接將機械能轉變成光能的一種發光現象。與其它類型的發光相比,力致發光不需要外加電壓或紫外光照射等激發源,其環境友好的激發方式使得力致發光材料在應力傳感、壓光照明和加密防偽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潛在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