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藉助形狀記憶合金開發抗地震材料(圖)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近年,地震所造成的破壞暴露了現有建築結構面對強烈的地面移動時存在的脆弱性。針對這種狀況,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正在對形狀記憶合金材料進行分析,了解它們用於抗地震結構材料的潛力。

  為分析形狀記憶合金,研究人員開發出將熱力學和力學方程相結合的模型,以了解形狀記憶合金在強烈運動條件下會有何變化。利用模型,他們分析了形狀記憶合金在不同建築組件(電纜、鋼筋、板材和螺旋彈簧)中對不同外界條件的反應。研究人員表示,基於這些信息,能決定材料的最佳抗震特性。

  這個分析模型的開發者包括喬治亞理工學院土木和環境工程學院教授雷金納德·德斯洛奇斯、力學工程學院研究生雷扎·米爾扎艾法、土木和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阿拉希·亞瓦裡以及材料科學工程學院教授肯·噶爾。有關分析模型的文章不久前發表在《國際非線性力學雜誌》網絡版上。

  為改善材料在地震中的結構性能,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員對多種「智能」材料的使用進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形狀記憶合金。最常見的形狀記憶合金由含有銅—鋅—鋁—鎳、銅—鋁—鎳或鎳—鈦的金屬化合物構成。形狀記憶合金在橋梁和建築結構中的潛在應用包括結構支承、支柱和橫梁,或梁和柱間的連接部件。

  亞瓦裡解釋道,對於標準的土木工程材料,人們藉助力學通過力和位移便可測量出材料的應力和形變。但是,對於特性隨著負荷的存在和消失而變化的形狀記憶合金這類材料,人們卻必須從熱力學和力學兩方面來考慮。

  研究小組發現,在從有負荷到無負荷的過程中,熱量的產生和吸收在形狀記憶合金中形成了一個溫度梯度,這導致材料中出現非均勻的應力分布,即使是形狀記憶合金出現均勻形變時也是如此。

  米爾扎艾法認為,過去人們深入研究的是細絲狀的形狀記憶合金,其能夠與周圍環境迅速交換熱量,讓人們察覺不到溫度的變化。但當人們開始研究尺寸達到可以成為土木工程部件的形狀記憶合金時,其內部溫度不再均勻,必須將這種不均勻考慮到研究的範圍內。

  為預知形狀記憶合金在有/無負荷交替循環中內部溫度分布(其可幫助了解應力分布)情況,研究人員開發的研究模型能夠將材料的表面熱限條件、直徑和形狀記憶合金負荷率作為輸入參數。

  研究小組將周圍條件納入研究模型的原因是形狀記憶合金在用於抗震結構時將面臨各種各樣的環境,例如用於橋梁結構會接觸到水及用於建築結構會遇到空氣,這些都會讓形狀記憶合金出現不同的熱傳導率。在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熱成像儀記錄下了形狀記憶合金在負荷有/無交替時表面溫度的變化情況。

  利用開發的模型,研究人員能夠準確地預知形狀記憶合金內部溫度和應力的分布。模型分析所獲得的結果得到了實驗結果的確認。在一項測試中,他們發現給形狀記憶合金慢慢施加負荷時,合金有時間將產生的熱量同周圍的環境進行交換,其內部產生了均勻的應力分布;然而,向合金快速施加負荷,熱量無法在短時間內與周圍環境交換,從而合金內部出現非均勻應力分布。

  米爾扎艾法表示,他們開發的模型分析方法能夠準確和快速地模擬形狀記憶合金在考慮溫度變化和負荷率相關性時所出現的複雜熱/力耦合反應。

  德斯洛奇斯教授表示,形狀記憶合金向人們展示了抗震建築和橋梁設計以及其他應用所需的獨特性質:它們具有巨大耗散能量的能力,同時還會發生永久變形或嚴重退化。展望未來,研究人員計劃分析外形更複雜的結構材料,以及多負荷(包括拉力、彎曲和扭力)的影響,以優化形狀記憶合金在抗震結構中的應用。(本報駐美國記者 毛 黎)

相關焦點

  • 帶「記憶神經」的材料:形狀記憶合金
    研製由功能材料構成的高密集度、高可靠性、多功能 、自動化機電伺服系統, 是近代科技發展的一大需求。作為新型功能材料家庭中的重要成員, 形狀記憶合金在工程機械領域及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優勢也越來越明顯。
  • 【材料課堂】實驗:神奇的材料——記憶合金!
    在機械製造過程中,各種衝壓和機械操作常需將零件從一臺機器轉移到另一臺機器上,現在利用形狀記憶合金開發了一種取代手動或液壓夾具,這種裝置叫驅動汽缸,它具有效率高靈活,裝夾力大等特點。同時還廣泛應用於口腔科、骨科、心血管科、胸外科、肝膽科、泌尿科、婦科等,隨著形狀記憶的發展,醫學應用將會更加廣泛。建築結構利用形狀記憶合金的偽彈性性能和動阻尼特性,形狀記憶合金被用於被動控制結構受地震影響,起到抗震的作用。應運於結構振動的主動阻尼控制等。
  • 日本東北大學《Science》:形狀記憶合金取得重要進展
    形狀記憶合金在變形後可以恢復原來的形狀,這使得它們在各種特殊的應用中都很有用。金屬形狀記憶合金的超彈性行為始於臨界應力,臨界應力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溫度依賴性是其共同的特點,經常限制了金屬形狀記憶合金的應用。
  • 日本東北大學《Science》:形狀記憶合金取得重要進展!
    形狀記憶合金在變形後可以恢復原來的形狀,這使得它們在各種特殊的應用中都很有用。金屬形狀記憶合金的超彈性行為始於臨界應力,臨界應力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溫度依賴性是其共同的特點,經常限制了金屬形狀記憶合金的應用。
  • 形狀記憶合金
    背景板文字介紹合金的性質、特點等知識。展臺通過藝術化手段進行呈現,將記憶合金設計為花朵或蝴蝶的形狀,在花朵內部上放置熱源燈,觀眾體驗展項時按下按鈕,打開熱源,加熱後花瓣打開。形狀記憶合金是一種具有形狀記憶效應的合金材料,通常由兩種或三種金屬元素構成。
  • 哈佛大學開發形狀記憶材料
    近年來,形狀記憶材料的應用數量呈指數增長。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可穿戴設備和醫療設備領域的公司都顯示出對可定製聚合物的需求增加,並且比現有聚合物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儘管最近在該領域進行了研究,但是開發一種既可定製又可生物相容的材料仍然是一個挑戰。近期,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3D列印材料,該材料可以預先編程為具有可逆的形狀記憶功能。
  • 形狀記憶合金——「記憶」超能力
    正如它的名字一般直白,形狀記憶合金在加熱後能夠消除其在低溫下發生的變形。雖然自然界具有形狀記憶效能的材料有不少,但形狀記憶合金的性能卻是其中首屈一指的。這一「記憶」超能力,在航空航天領域內的應用有很多成功範例。
  • 上海交大開發基於形狀記憶合金智能軟複合材料的微型驅動器
    某些合金的形狀記憶效應因其工作密度高、驅動機制簡單而成為一種有前途的小尺度驅動機制。然而,對於亞毫米器件,形狀記憶合金作動器由於製作工藝的限制,難以實現複雜的大位移。上海交通大學楊廣中教授提出了一種基於雙光子聚合的小型化柔性複合材料致動器的製作方案。變形模式可以通過改變支架層合的方向來改變。此外,驅動器是通過在驅動器內部沉積的碳納米管層的局部電阻加熱來控制的。
  • 汽車遇上形狀記憶合金是怎樣的體驗?
    先來看一組4D列印動圖  下面這個視頻中的案例,展示了這種材料從列印到形變的整個過程:  視頻中,麻省理工大學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工程師對複合材料4D列印與可塑形狀記憶聚合物(SMP)進行了研究。
  • 哈佛大學開發形狀記憶3D列印材料
    近年來,形狀記憶材料的應用數量呈指數增長。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可穿戴設備和醫療設備領域的公司都顯示出對可定製聚合物的需求增加,並且比現有聚合物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儘管最近在該領域進行了研究,但是開發一種既可定製又可生物相容的材料仍然是一個挑戰。
  • 鈦鎳形狀記憶合金在醫療器械應用情況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鈦鎳形狀記憶合金在醫療器械應用情況鎳鈦合金由於具有獨特的超彈性和形狀記憶效應,以及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和適宜的彈性模量,被廣泛用於心、腦血管和外周血管器械,心血管器械包括血管支架
  • 3D列印NiTi形狀記憶合金管的扭轉性能研究
    正因為這些優勢,形狀記憶合金在旋轉驅動領域得到了應用。三十幾年來,學者們開展了大量關於應用研究。1984年鎳鈦合金線首次被用於旋轉驅動,相對於其他加載模式,鎳鈦合金線獲得的更高功輸出,推動了對其他扭轉形式(例如鎳鈦合金管、棒)的進一步探索。此後有學者對等原子比NiTi合金棒的力學性能和形狀記憶效應進行了實驗和理論研究,並提出了一種用於主動直升機旋翼葉片的旋轉驅動器。
  • 鎳鈦記憶合金板 具有良好塑性的合金板
    原標題:鎳鈦記憶合金板具有良好塑性的合金板顧名思義鎳鈦記憶合金板是一種由鎳和鈦組成的合金板,鎳鈦合金板由於受到溫度和機械壓力的改變而存在兩種不同的晶體結構相,即奧氏體相和馬氏體相。
  • 第三屆電力行業形狀記憶合金技術交流會在京順利召開
    第三屆電力行業形狀記憶合金技術交流會在京順利召開 發布時間:2017-09-19   來源:電力網 2017年9月16日,第三屆電力行業形狀記憶合金技術交流會在北京京都信苑酒店召開。
  • 形狀記憶紡織品
    其原始形狀可設計成直線、波浪、螺旋或其他形狀,主要可分為形狀記憶合金纖維、形狀記憶聚合物纖維和經整理劑加工的形狀記憶功能纖維三類。形狀記憶合金纖維具有手感硬、回復力大的特點,可被用作紗芯與其他各種纖維紡出具有形狀記憶效果的花式紗,並織成功能織物。形狀記憶聚合物有聚氨酯、聚內酯、含氟高聚物和聚降冰片烯等多種品種,其中形狀記憶聚氨酯由於具有易激發、形變量大、質量輕、成本低等優良特性而被廣泛開發應用。
  • 一種新型高溫形狀記憶合金
    導讀:本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形狀記憶合金,分析了合金的微觀結構、相變和形狀記憶效應。在馬氏體相變和逆馬氏體相變期間表現出優異的熱穩定性,預應變為6%和8%時,最大恢復應變為5.33%和6.87%。該合金具有迄今為止最大恢復應變,是應用前景廣闊的高溫形狀記憶合金。
  • 一種新型高溫形狀記憶合金
    導讀:本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形狀記憶合金,分析了合金的微觀結構、相變和形狀記憶效應。在馬氏體相變和逆馬氏體相變期間表現出優異的熱穩定性,預應變為6%和8%時,最大恢復應變為5.33%和6.87%。該合金具有迄今為止最大恢復應變,是應用前景廣闊的高溫形狀記憶合金。形狀記憶合金(SMA)由於其獨特的特性(例如形狀記憶效果和超彈性)而成為重要的功能材料,服役環境多為100℃以下。
  • 通用力推形狀記憶合金技術商業化進程
    【上海熱線汽車頻道訊】日前,美國國家能源部撥付給通用汽車一筆270萬美元的專項研究資金,用以支持通用汽車及其合作夥伴建立一個利用形狀記憶合金,將汽車運行中所產生的多餘熱能轉化為電能的技術模型。據悉,美國國家能源部此次向多家企業提供了前瞻技術研究資金,而通用汽車是其中唯一的一家汽車製造商。
  • 鐵磁形狀記憶合金或可實現工程應用
    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張學習與美國西北大學合作開展的具有大磁感生應變性能的泡沫鎳錳鎵合金的製備過程與組織性能研究,首次在泡沫材料中發現大的磁感生應變。《自然—材料》雜誌近期刊登了這一研究成果並給予高度評價。
  • 全球與中國形狀記憶合金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全球與中國形狀記憶合金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認為,形狀記憶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簡稱SMA,是一種在加熱升溫後能完全消除其在較低的溫度下發生的變形,恢復其變形前原始形狀的合金材料,即擁有「記憶"效應的合金。在航空航天領域內的應用有很多成功的範例。人造衛星上龐大的天線可以用記憶合金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