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北大學《Science》:形狀記憶合金取得重要進展!

2021-01-13 騰訊網

形狀記憶合金在變形後可以恢復原來的形狀,這使得它們在各種特殊的應用中都很有用。金屬形狀記憶合金的超彈性行為始於臨界應力,臨界應力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溫度依賴性是其共同的特點,經常限制了金屬形狀記憶合金的應用。

近日,日本東北大學的Toshihiro Omori團隊發現了一個鐵基超彈性合金體系,該體系的臨界應力可以得到優化,在較低溫度下具有較小的臨界應力變化,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相關論文以題為「Iron-based superelastic alloys with near-constant critical stresstemperature dependence」於08月14日發表在Science上。

論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5/855

形狀記憶合金(SMA)是一種智能材料,由於可逆馬氏體相變而表現出很大的可恢復應變。SMAs具有兩個特殊的具有實際意義的特性:形狀記憶效應(SME)和超彈性(SE)。在SME中,通過加熱致馬氏體可以恢復較大的應變。通過卸載與應力誘導馬氏體的反向轉變可以得到SE。

自SME在Au-Cd合金中的首次報導以來,已經發現了許多SMA體系。Ti-Ni系統因其具有良好的形狀記憶和機械性能,以及耐腐蝕性能而被廣泛應用於醫療領域。然而,Ti-Ni合金的高成本和較差的冷可加工性限制了其在細線或細管產品上的應用。低成本、高可用性的Fe基的SMAs可以開拓更廣泛的應用領域。鐵基超彈性合金已成功地在Fe-Ni-Co-Al和Fe-Mn-Al-Ni體系中合成。然而,這些合金的溫度範圍仍然需要擴大,以適應不同類型的應用。相比於Ti-Ni系統,Fe-Mn-Al-NiSMA合金系統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冷加工性能,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候選者。廉價的Fe-Mn-Al-Ni基礎的SMAs不僅對小型應用有吸引力,對大型應用也有吸引力,例如,在建築和橋梁中的地震應用。

溫度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材料的性能,包括形狀,由於熱膨脹通常也會發生變化。由於母相相對於馬氏體相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導致馬氏體相變所需的臨界應力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臨界馬氏體相變應力最終大於屈服應力,即發生塑性變形而不是SE。這就限制了Ti-Ni合金室溫下SE的溫度範圍小於100 K。即使在這個溫度範圍內,由於溫度波動導致的不穩定性能也會限制其應用。這種溫度依賴性促使工程師和科學家們尋找對溫度不敏感甚至溫度不變性的材料。一個公認的材料具有溫度不變性,即熱膨脹幾乎為零的例子是因瓦合金Fe-36Ni。然而,實現具有臨界應力溫度不變性的SMA具有挑戰性。

在此,研究者發現一種Fe-Mn-Al-Cr-Ni SMA可以解決上述缺陷。通過在10到400 K之間加入溫度不變性幾乎為零的Cr,可以將臨界應力的溫度依賴性從正調到負。更重要的是,在本文中的Fe-34Mn-13.5Al-3Cr-7.5Ni合金中,臨界應力與溫度的關係幾乎為零。3Cr的平均溫度依賴10到300 K溫度範圍內的估計為0.085MPa/K,比傳統的Fe-Mn-Al-Ni合金(0.514MPa/K)小一個數量級,比實際的Ti-Ni合金(5.87MPa/K)小兩個數量級。這種現象體現了溫度不變的應力依賴性。這種特性對於一系列基於外層空間的應用和其他溫度波動較大的潛在應用價值是非常可觀的。

圖1 Fe-Mn-Al-Cr-Ni形狀記憶合金體系的力學性能

圖2 Fe-34Mn-13.5Al-3Cr-7.5Ni單晶樣品的力學性能。

圖3 Fe-Mn-Al-Cr-Ni合金體系的熱力學分析

圖4 Fe-Mn-Al-Cr-Ni與其他傳統形狀記憶合金的比較

私人公司和政府機構對太空探索日益增長的興趣推動了對新材料的需求。探索像月球或火星這樣的天體需要在大溫度範圍內工作的材料。 月球的晝夜變化量溫度為400-100K,而火星的溫度晝夜變化量為290 – 120 K。本文中的鐵基超彈性合金在較低溫度下具有較小的臨界應力變化(圖2 b),這意味著像3Cr這樣的合金有潛力用作展開望遠鏡的彈簧,探測車輪胎,太空飛行器和振動控制系統以及應用在月球基礎設施發展。(文:水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日本東北大學《Science》:形狀記憶合金取得重要進展
    形狀記憶合金在變形後可以恢復原來的形狀,這使得它們在各種特殊的應用中都很有用。金屬形狀記憶合金的超彈性行為始於臨界應力,臨界應力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溫度依賴性是其共同的特點,經常限制了金屬形狀記憶合金的應用。
  • 日本發明超輕形狀記憶合金
    日本東北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日前發明一種超輕形狀記憶鎂鈧合金
  • 日本發明超輕形狀記憶合金 有望應用於航天等領域
    中國證券網訊 日本東北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日前發明一種超輕形狀記憶鎂鈧合金,密度為此前常見的鎳鈦諾記憶合金的70%,有望應用於航天等領域。  據新華社7月27日消息,形狀記憶合金在加熱升溫後能完全消除其在較低溫度下發生的形變,恢復形變前的原始狀態。
  • 形狀記憶紡織品
    其原始形狀可設計成直線、波浪、螺旋或其他形狀,主要可分為形狀記憶合金纖維、形狀記憶聚合物纖維和經整理劑加工的形狀記憶功能纖維三類。形狀記憶合金纖維具有手感硬、回復力大的特點,可被用作紗芯與其他各種纖維紡出具有形狀記憶效果的花式紗,並織成功能織物。形狀記憶聚合物有聚氨酯、聚內酯、含氟高聚物和聚降冰片烯等多種品種,其中形狀記憶聚氨酯由於具有易激發、形變量大、質量輕、成本低等優良特性而被廣泛開發應用。
  • 帶「記憶神經」的材料:形狀記憶合金
    作為新型功能材料家庭中的重要成員, 形狀記憶合金在工程機械領域及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優勢也越來越明顯。形狀記憶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 簡稱為SMA)是一種特殊的金屬材料, 經適當的熱處理後即具有回覆形狀的能力 , 這種能力被稱為形狀記憶效應(Shape memory Effect , 簡稱為SME)。
  • 形狀記憶合金
    背景板文字介紹合金的性質、特點等知識。展臺通過藝術化手段進行呈現,將記憶合金設計為花朵或蝴蝶的形狀,在花朵內部上放置熱源燈,觀眾體驗展項時按下按鈕,打開熱源,加熱後花瓣打開。形狀記憶合金是一種具有形狀記憶效應的合金材料,通常由兩種或三種金屬元素構成。
  • 形狀記憶合金——「記憶」超能力
    正如它的名字一般直白,形狀記憶合金在加熱後能夠消除其在低溫下發生的變形。雖然自然界具有形狀記憶效能的材料有不少,但形狀記憶合金的性能卻是其中首屈一指的。這一「記憶」超能力,在航空航天領域內的應用有很多成功範例。
  • 汽車遇上形狀記憶合金是怎樣的體驗?
    先來看一組4D列印動圖  下面這個視頻中的案例,展示了這種材料從列印到形變的整個過程:  視頻中,麻省理工大學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工程師對複合材料4D列印與可塑形狀記憶聚合物(SMP)進行了研究。
  • 通用力推形狀記憶合金技術商業化進程
    【上海熱線汽車頻道訊】日前,美國國家能源部撥付給通用汽車一筆270萬美元的專項研究資金,用以支持通用汽車及其合作夥伴建立一個利用形狀記憶合金,將汽車運行中所產生的多餘熱能轉化為電能的技術模型。據悉,美國國家能源部此次向多家企業提供了前瞻技術研究資金,而通用汽車是其中唯一的一家汽車製造商。
  • 鐵磁形狀記憶合金或可實現工程應用
    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張學習與美國西北大學合作開展的具有大磁感生應變性能的泡沫鎳錳鎵合金的製備過程與組織性能研究,首次在泡沫材料中發現大的磁感生應變。《自然—材料》雜誌近期刊登了這一研究成果並給予高度評價。
  • :形狀記憶聚合物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先進潤滑與防護材料研發中心在形狀記憶聚合物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合成了系列含偶氮形狀記憶聚氨酯(azoPU)並研究了其光致異構作用。結果表明作為硬段的偶氮苯的加入,由於增加了聚氨酯的硬度及內部結合力誘導偶極-偶極作用引起的相分離的增加,能夠得到良好的機械性能、形狀固定率和形狀回復率(接近99.9%)。
  • 形狀記憶合金相變、功能特性和應用研究
    報告人:李巖,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報告題目:形狀記憶合金相變、功能特性和應用研究報告時間:9月15日11:10—11:35地點:吉林大學中心校區逸夫樓二階報告人簡介:李巖,工學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記憶合金,國內發展到那個地步了?
    記憶合金在醫學醫療領域的應用包括血管支架,矯形植入物方面。我國以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天津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也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生產工藝研究,取得了眾多的科研成果和專利技術。本期,3D科學谷與谷友一起來了解記憶合金,國內發展到那個地步了?
  • 東北大學理學院團隊在水系銨離子電池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東北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劉曉霞教授團隊在水系銨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提出銨離子在氧化錳材料內部的存儲機制,豐富了儲銨材料能源化學基礎理論,並為製備新型高性能水系銨離子可充電電池提供了新的機遇。
  • 寧波材料所:非晶合金記憶效應產生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然而,1963年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教授Kovacs卻發現,非晶態材料如果經過先低溫再高溫兩步退火過程,它的體積或焓不會單調「時效」,而是會先升高,之後再降低。這種反常的焓升高引起的「年輕化」(rejuvenation)現象被稱為Kovacs記憶效應(memory effect)。
  • 上海交大開發基於形狀記憶合金智能軟複合材料的微型驅動器
    當前軟材料、新的製備技術以及連續驅動的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為微型機器人的研究和發展帶來新的動能。微致動器用於處理精細的物體而不損害目標有一系列的應用。特別是,軟執行器已經被用於各種應用,如仿生機器,人工肌肉,醫療器械,和仿生夾持器。這些已經縮小到微/毫米大小,以滿足不同的應用需求。這種裝置還可用於需要精細操作的應用,如顯微外科手術或小規模生物樣本的研究。
  • 全球與中國形狀記憶合金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
    報告首先介紹了形狀記憶合金行業的相關知識及國內外發展環境,並對形狀記憶合金行業運行數據進行了剖析,同時對形狀記憶合金產業鏈進行了梳理,進而詳細分析了形狀記憶合金市場競爭格局及形狀記憶合金行業標杆企業,最後對形狀記憶合金行業發展前景作出預測,給出針對形狀記憶合金行業發展的獨家建議和策略。
  • 3D列印NiTi形狀記憶合金管的扭轉性能研究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在一項研究中,託萊多大學等機構的研究團隊通過選區雷射熔化3D列印技術利用富鎳的NiTi粉末材料製造了三種不同厚度的鎳鈦合金管,他們通過這一方式研究3D列印鎳鈦合金管的扭轉性能和微觀結構表徵。
  • 三峽大學在有機螢光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三峽大學精細化工團隊鄭開波副教授、張諾諾副教授和劉湘博士合作在有機螢光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創新成果以「用於檢測羰基(包括甲醛、一氧化碳和光氣)的螢光探針的研究進展(Recent progress in
  • 清華大學-日本東北大學學術研討會舉辦
    清華大學-日本東北大學學術研討會舉辦清華新聞網12月26日電 12月21日,「清華大學-日本東北大學學術研討會」在清華大學主樓接待廳舉行。會前,校長邱勇會見了日本東北大學校長裡見進(Susumu SATOMI)教授一行,就加強兩校科研合作、聯合培養研究生等議題交換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