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波材料所《PRL》:非晶合金記憶效應的產生機制
這種反常的焓升高引起的「年輕化」(rejuvenation)現象被稱為Kovacs記憶效應(memory effect)。記憶效應廣泛存在於金屬玻璃、高分子玻璃、氧化物玻璃、自旋玻璃,以及電子玻璃等玻璃態材料中;形狀記憶合金、褶皺紙團、摩擦表面、複雜機械系統也均存在記憶效應。
-
非晶合金記憶效應產生機制研究獲進展
記憶效應廣泛存在於金屬玻璃、高分子玻璃、氧化物玻璃、自旋玻璃,以及電子玻璃等玻璃態材料中;形狀記憶合金、褶皺紙團、摩擦表面、複雜機械系統也均存在記憶效應。記憶效應與熱力學非平衡狀態相關,一旦材料或體系達到熱平衡態,初態和歷史的記憶將被徹底遺忘。然而,半個世紀以來,人們對記憶效應的理解仍局限於諸如TNM模型等唯象層面,對記憶效應的物理起源尚不清楚。
-
寧波材料所在非晶碳基抗磨蝕防護塗層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鋼鐵合金是海洋工程重大裝備的關鍵支撐與結構材料,但在海洋複雜環境下,其運動部件面臨嚴峻的磨損與腐蝕挑戰。常規的有機防護塗料難以滿足動態載荷的部件強韌抗磨蝕需求,採用物理氣相沉積表面強化塗層材料,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
寧波材料所關於鋁基非晶合金在環境能源領域的應用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過去幾年,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非晶合金磁電功能特性研究團隊圍繞鋁基非晶合金在環境和能源方面的功能特性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團隊主要通過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開發能夠用來清潔水汙染的鋁基非晶合金,二是探究鋁基非晶合金在儲能和析氫等能源方面的應用。
-
寧波材料所非晶合金本徵韌脆性機理研究獲進展
塊體非晶合金因其獨特的原子排列特徵而具有許多優異的力學性能,如高的強度、硬度、以及彈性極限等,成為近年來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但由於非晶合金在變形過程存在的室溫脆性與應變軟化等問題,極大地制約了其作為結構材料的廣泛應用。因此,深入理解非晶合金本徵韌脆性的根源,並以此為基礎開發兼具有高強高韌性能的塊體非晶合金就具有重要的意義。
-
寧波材料所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與鉛酸、鎳鎘、鎳氫等電池相比,由於其較高的能量密度、較長的使用壽命、較小的體積、無記憶效應等特點,成為現今能源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 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組件之一,其作為鋰離子的受體,在充放電過程中實現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出。因此,負極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鋰離子電池的整體性能。
-
帶「記憶神經」的材料:形狀記憶合金
形狀記憶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 簡稱為SMA)是一種特殊的金屬材料, 經適當的熱處理後即具有回覆形狀的能力 , 這種能力被稱為形狀記憶效應(Shape memory Effect , 簡稱為SME)。研究表明 ,很多合金材料都具有SME, 但只有在形狀變化過程中產生較大回復應變和較大形狀回復力的, 才具有利用價值。
-
力學所強雷射驅動的爆炸與衝擊效應實驗技術與研究獲進展
爆炸與衝擊研究能量的突然釋放和急劇轉化過程,以及由此產生的強衝擊波、高速流動、變形、損傷和破壞效應。傳統的爆炸試驗主要在爆炸洞、野外的爆炸試驗場等進行,而衝擊試驗中彈體的速度主要源於壓縮氣體或者火藥驅動。
-
寧波材料所在柔性氧化物神經形態電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寧波材料所在柔性氧化物神經形態電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8-11-26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字體:在突觸仿生電子學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兩端阻變器件和三端電晶體,這類器件已經模仿了一些從簡單到複雜的各種突觸功能和神經元功能,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 近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功能材料界面物理與器件應用團隊在柔性神經形態器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寧波材料所摻雜PbTe能帶工程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Heremans等人和Pei等人在PbTe摻雜方面分別做出了重要的研究工作,能帶工程的機理也由此歸分為「共振態」和「多能谷」兩種作用機制。 相對於其它3d 過渡族元素摻雜表現出「共振態」效應,Mn摻雜PbTe表現出「多能谷」效應。
-
2020-2026年中國非晶材料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非晶材料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認為,在電子技術中,非晶態合金以其高效、低損耗、高導磁等優異的物理性能有力促進了電子元器件向高頻、高效、節能、小型化方向的發展,並可部分替代傳統的矽鋼、坡莫合金和鐵氧體等材料。可以預測,在未來的電子技術中非晶態合金將佔據十分重要的位置。
-
【特約綜述】中科院寧波材料所陳濤系統評述:超分子形狀記憶水凝膠研究進展
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是指具有保持臨時變形形狀的能力,當受到外界刺激後,可以恢復到初始形狀,從而表現出對初始形狀具有記憶功能的一類智能高分子材料。與形狀記憶合金和形狀記憶陶瓷相比,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具有密度低、可恢復形變量大、易加工成型、形變溫度可調等諸多優點,因而這類材料在柔性電子、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領域存在廣泛的應用前景。
-
寧波材料所四自由度並聯機器人研究取得進展
寧波材料所四自由度並聯機器人研究取得進展 2017-12-26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中科院院士朱經武調研寧波材料所
6月19日,著名超導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寧波鋒成先進能源材料研究院(籌)首席科學家朱經武一行調研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調研期間,寧波材料所所長黃政仁介紹了寧波材料所建所背景和歷程、發展思路、組織架構、人才隊伍以及寧波材料所14年的建設發展中科研布局及項目進展等方面的情況;朱經武一行還認真聽取了石墨烯以及光電材料研發的工作匯報,詳細了解了科研項目的進展情況以及階段性成果、突破的關鍵問題、項目技術優勢以及產業化情況。
-
金屬所面心立方金屬層錯能效應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材料疲勞與斷裂實驗室以Cu和Cu合金(Cu-Al,Cu-Zn等)模型材料為研究對象,經過近十年的研究探索,系統地揭示了層錯能對微觀結構、拉伸性能、強韌化機制以及疲勞行為等方面的影響規律,豐富和加深了金屬材料同步強韌化及疲勞性能優化的理論,而且對高氮鋼、TWIP鋼及鎳鈷基高溫合金等工程材料的變形機制、強韌化與抗疲勞設計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
汪衛華院士做客科學家講壇 介紹非晶合金材料研究進展
哈工大報訊(黃永江/文 汝果/圖)12月1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汪衛華做客科學家講壇,為師生作了題為「非晶合金材料的研究進展」的報告。汪衛華院士長期從事新型大塊非晶及其它亞穩材料的製備、結構、物性研究,研製出多種釐米級大塊非晶合金等亞穩材料,並系統研究了其微結構及物理性能,建立了一系列有自己特色的製備和研究亞穩材料的方法;近年來致力於非晶合金材料的高通量設計、製備及表徵工作。汪衛華院士在報告中詳細闡釋了非晶合金的發展對於材料學科以及凝聚態物理學科的重要意義。
-
上海交大《Nature》子刊:非晶固體剛性起源的研究獲進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童華課題組在有限溫度下非晶固體剛性起源的研究取得最新進展。該項研究詮釋了在沒有發生自發對稱破缺且簡諧近似完全失效的情況下,非晶固體如何通過力學自組裝獲得剛性。首先,非晶固體跟液體一樣具有無序的微觀結構,同時又跟晶體一樣表現出剛性。如此不同乃至相互矛盾的兩種特性如何在非晶固體中達到和諧統一?凝聚態物理理論告訴我們,晶體的剛性起源於晶格周期性結構導致的自發對稱破缺。非晶固體結構無序,顯然不能通過這一機制獲得剛性。
-
我校蘇彥慶教授課題組在非晶合金微觀結構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成果
哈工大報訊(材料/文)7月30日,我校金屬精密熱加工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蘇彥慶教授課題組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羅伯特·裡奇教授合作研究成果《非晶合金中軟區納米尺度範圍內的梯度原子堆垛結構》(Nanometer-scalegradient atomic packing structure surrounding soft spots in metallic
-
力學所等在非晶合金低溫比熱波色峰研究中取得進展
力學所等在非晶合金低溫比熱波色峰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1-10 力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德國明斯特大學與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合作研究並取得進展。 研究以一系列非晶合金(金屬玻璃)及其對應的晶化產物為模型體系,開展了系統的低溫(1.9-100K)比熱測量。通過細緻分析低溫比熱的聲子和電子貢獻,精確分辨出各拓撲無序態非晶合金的波色峰位置和強度。研究發現,非晶合金的低溫比熱波色峰包含過剩的準局域聲子散射和背景的電子激活兩部分貢獻,但前者是主控的。
-
3D列印非晶合金國內外研究進展
3D列印非晶合金國內外研究進展SLM製備非晶合金SLM技術原理為層疊製造技術,是利用雷射束選擇性地熔化當前層的粉末,將其堆疊成形出整個零件的技術。目前該技術廣泛應用於成形鐵基合金、鈦合金、鎳基合金等晶態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