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材料所《PRL》:非晶合金記憶效應的產生機制

2020-10-22 材料material

「老化」(ageing)是非晶/玻璃等非平衡態材料在能量驅動下的自然演化規律。高溫退火可以加速非晶老化的速度,直至降低到平衡態。工業上,適當老化被廣泛應用於提高非晶合金的軟磁特性或提高光學玻璃的均勻性等。然而,1963年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教授Kovacs發現,非晶態材料如果經過先低溫再高溫兩步退火過程,它的體積不會單調「老化」,而是會先升高,之後再降低。這種反常的焓升高引起的「年輕化」(rejuvenation)現象被稱為Kovacs記憶效應(memory effect)


記憶效應廣泛存在於金屬玻璃、高分子玻璃、氧化物玻璃、自旋玻璃,以及電子玻璃等玻璃態材料中;形狀記憶合金、褶皺紙團、摩擦表面、複雜機械系統也均存在記憶效應。記憶效應與熱力學非平衡狀態相關,一旦材料或體系達到熱平衡態,初態和歷史的記憶將被徹底遺忘。然而,半個世紀以來,人們對記憶效應的理解仍局限於諸如TNM模型等唯象層面,對記憶效應的物理起源尚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非晶合金磁電功能特性團隊博士宋麗建和副研究員許巍,在研究員霍軍濤、王軍強等的指導下,近年來圍繞非晶合金的弛豫行為開展系統的研究,發現等溫退火併不是傳統認為的單一動力學過程,而是存在兩步弛豫[Intermetallics 93, 101 (2018).],並闡明兩個弛豫過程對晶化和磁性的影響規律和機制[Acta Materialia 185, 38 (2020).,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 063601 (2018).]。


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與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分校教授Ediger、燕山大學教授王利民和鄭州大學教授李福山等合作[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5, 135501 (2020).],使用高精度閃速差示掃描量熱儀研究雙步退火溫度和時間對非晶合金記憶效應的影響,並基於絕對速率理論計算得到焓和激活熵在弛豫過程的演化。研究發現,只有當非晶合金焓進入深度弛豫階段時(heavily-aged),記憶效應才會出現,這就像是一個人年老後會經常回憶年輕時候的事情。


論文連結: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5.135501


科研人員發現激活熵在記憶效應中具有重要作用:從低溫跳向高溫時,只有當高溫退火階段的激活熵比較大時,才會出現記憶效應;激活熵小,則無法探測到記憶效應。大的激活熵意味著的材料在弛豫過程中存在更多的演化路徑,就像是一個人突然面對太多複雜的選擇,會變得退縮。雖然這些結果是基於非晶合金這樣的熱激活無序體系發現的,但是由於熵的概念適用於所有的無序複雜系統,因此,相關結論對理解非熱激活體系中的記憶效應也有幫助。

圖1.單步和雙步退火時,焓的弛豫規律,先低溫後高溫退火可能誘發反常弛豫行為——記憶效應

圖2.記憶效應強度隨著弛豫的變化規律,只有焓進入深度弛豫階段時才出現記憶效應

圖3.基於絕對速率理論計算得到的激活熵S*與弛豫的關係,從低溫跳向高溫時,只有高溫階段具有大S*時,才會出現記憶效應

圖4.先低溫-後高溫雙步退火老化和記憶效應與激活熵S*的關係


本文來自「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

相關焦點

  • 寧波材料所:非晶合金記憶效應產生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時效」(ageing)是非晶/玻璃等非平衡態材料在能量驅動下的自然演化規律。高溫退火可以加速非晶老化的速度,直至降低到平衡態。記憶效應廣泛存在於金屬玻璃、高分子玻璃、氧化物玻璃、自旋玻璃、電子玻璃等各種玻璃態材料中;形狀記憶合金、褶皺紙團、摩擦表面、複雜機械系統也都存在記憶效應。記憶效應與熱力學非平衡狀態密切相關,一旦材料或體系達到熱平衡態,初態和歷史的記憶將被徹底遺忘。
  • 非晶合金記憶效應產生機制研究獲進展
    「老化」(ageing)是非晶/玻璃等非平衡態材料在能量驅動下的自然演化規律。高溫退火可以加速非晶老化的速度,直至降低到平衡態。工業上,適當老化被廣泛應用於提高非晶合金的軟磁特性或提高光學玻璃的均勻性等。
  • 帶「記憶神經」的材料:形狀記憶合金
    形狀記憶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 簡稱為SMA)是一種特殊的金屬材料, 經適當的熱處理後即具有回覆形狀的能力 , 這種能力被稱為形狀記憶效應(Shape memory Effect , 簡稱為SME)。研究表明 ,很多合金材料都具有SME, 但只有在形狀變化過程中產生較大回復應變和較大形狀回復力的, 才具有利用價值。
  • 寧波材料所關於鋁基非晶合金在環境能源領域的應用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過去幾年,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非晶合金磁電功能特性研究團隊圍繞鋁基非晶合金在環境和能源方面的功能特性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團隊主要通過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開發能夠用來清潔水汙染的鋁基非晶合金,二是探究鋁基非晶合金在儲能和析氫等能源方面的應用。
  • 寧波材料所在非晶碳基抗磨蝕防護塗層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鋼鐵合金是海洋工程重大裝備的關鍵支撐與結構材料,但在海洋複雜環境下,其運動部件面臨嚴峻的磨損與腐蝕挑戰。常規的有機防護塗料難以滿足動態載荷的部件強韌抗磨蝕需求,採用物理氣相沉積表面強化塗層材料,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 寧波材料所非晶合金本徵韌脆性機理研究獲進展
    塊體非晶合金因其獨特的原子排列特徵而具有許多優異的力學性能,如高的強度、硬度、以及彈性極限等,成為近年來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但由於非晶合金在變形過程存在的室溫脆性與應變軟化等問題,極大地制約了其作為結構材料的廣泛應用。因此,深入理解非晶合金本徵韌脆性的根源,並以此為基礎開發兼具有高強高韌性能的塊體非晶合金就具有重要的意義。
  • 非晶及納米晶--崛起中的高端製造核心材料
    、較低的彈性模量,在過冷液相區會出現超高塑性變形行為,其力學行為(如變形和斷裂等)明顯不同於晶態合金材料,部分種類如 Fe 鐵基非晶還具有優異的磁性能。與對應的非晶材料相比,納米晶合金表現出更佳的強度、硬度,更良好的韌性,更小的彈性模量和延展性,更好的擴散性,更高的比熱,更大的熱膨脹係數,更優良的軟磁性特點。但由於納米晶合金是在非晶合金的基礎上加工而成,其保留了非晶合製造成本較高、難以製造大尺寸合金、加工難度高的缺點。
  • 【材料課堂】實驗:神奇的材料——記憶合金!
    生物醫療用於醫學領域的 TiNi 形狀記憶合金,除了利用其形狀記憶效應或超彈性外,還應滿足化學和生物學等方面的要求,即良好的生物相容性。TiNi 可與生物體形成穩定的鈍化膜。如果用 TiNi 合金作牙齒矯形絲,即使應變高達10%也不會產生塑性變形,而且應力誘發馬氏體相變(stress-induced martensite)使彈性模量呈現非線型特性,即應變增大時矯正力波動很少。這種材料不僅操作簡單,療效好,也可減輕患者不適感。
  • 《機械工程材料》朱勝利工作:Al90Y10非晶合金細化劑對A356鋁合金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
    近年來,研究人員發現採用非晶態中間合金也可有效實現鋁合金的細化。與傳統材料相比,非晶合金無晶界、位錯等缺陷,成分更加均勻,其作為細化劑時可避免由缺陷引起的合金偏析及成分不均勻。此外,非晶合金比相同成分的結晶態合金具有更好的耐蝕性能和力學性能,易於運輸和貯存。綜合稀土元素和非晶合金的優點,鋁-稀土非晶中間合金有望在鋁合金細化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朱勝利等採用液態金屬急冷法製備Al90Y10非晶合金,研究了其對A356鋁合金的細化效果,並分析了細化機理。相關研究成果在《機械工程材料》2020年第44卷第6期中發表。
  • 【中國青年報】《自然》發文:科學家首次實現非晶材料加工硬化
    據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金屬所研究員李毅介紹,所謂加工硬化或形變硬化,即金屬材料隨塑性變形而引起強度升高的行為,反映材料在均勻塑性變形中,抵抗進一步變形的能力。這是工程材料力學行為最重要的現象,也是金屬作為結構材料被廣泛應用的重要依據。  非晶合金,也稱金屬玻璃,具有許多優異的機械性能,比如高屈服應力、高韌性,但也有致命弱點——應變軟化。
  • 中科院院士朱經武調研寧波材料所
    6月19日,著名超導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寧波鋒成先進能源材料研究院(籌)首席科學家朱經武一行調研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調研期間,寧波材料所所長黃政仁介紹了寧波材料所建所背景和歷程、發展思路、組織架構、人才隊伍以及寧波材料所14年的建設發展中科研布局及項目進展等方面的情況;朱經武一行還認真聽取了石墨烯以及光電材料研發的工作匯報,詳細了解了科研項目的進展情況以及階段性成果、突破的關鍵問題、項目技術優勢以及產業化情況。
  • 合金概念股有哪些?非晶合金材料股票有哪些?
    其間,非晶軟磁合金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1967年開始,直到1988年。1984年美國四個變壓器廠家在IEEE會議上展示實用非晶配電變壓器則標誌著第一階段達到高潮,到1989年,美國AlliedSignal公司已經具有年產6萬噸非晶帶材的生產能力,全世界約有100萬臺非晶配電變壓器投入運行,所用鐵基非晶帶材幾乎全部來源於該公司。從1988年開始,非晶態材料發展進入第二階段。
  • 《自然》發文:科學家首次實現非晶材料加工硬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近日與英國劍橋大學材料系科研團隊合作,首次在塊體非晶態材料中實現加工硬化。相關成果論文已於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特約綜述】中科院寧波材料所陳濤系統評述:超分子形狀記憶水凝膠研究進展
    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是指具有保持臨時變形形狀的能力,當受到外界刺激後,可以恢復到初始形狀,從而表現出對初始形狀具有記憶功能的一類智能高分子材料。與形狀記憶合金和形狀記憶陶瓷相比,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具有密度低、可恢復形變量大、易加工成型、形變溫度可調等諸多優點,因而這類材料在柔性電子、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領域存在廣泛的應用前景。
  • 中國初裁美日鐵基非晶合金帶材在華傾銷
    中新社北京8月18日電 (記者 石巖)中國商務部18日發布公告,稱原產於日本和美國的進口鐵基非晶合金帶材在華存在傾銷,將對其採取臨時反傾銷措施。  當日公布的反傾銷調查初裁決定顯示,原產於美日兩國的進口鐵基非晶合金帶材存在傾銷,中國國內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並決定對該產品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根據初裁決定,進口經營者在進口上述來源的該產品時,應依據裁定所確定的各公司傾銷幅度向中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其中,涉案日本公司保證金比率為25.9%,美國公司保證金比率則達48.5%。
  • 力學所強雷射驅動的爆炸與衝擊效應實驗技術與研究獲進展
    爆炸與衝擊研究能量的突然釋放和急劇轉化過程,以及由此產生的強衝擊波、高速流動、變形、損傷和破壞效應。傳統的爆炸試驗主要在爆炸洞、野外的爆炸試驗場等進行,而衝擊試驗中彈體的速度主要源於壓縮氣體或者火藥驅動。
  • 中國科學院院士汪衛華來金召開非晶材料學術會議
    、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科院寧波材料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的10餘位專家教授參加。>學術交流會上,汪衛華院士作了「用材料基因工程方法研發非晶合金材料」主旨報告,與會專家圍繞非晶材料的力學性能及應用基礎研究分別做了「基於超聲軟化的非晶合金室溫製造與成型」「釐米級鐵磁性非晶合金的探索與製備
  • 2020-2026年中國非晶材料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因而,非晶態合金又被稱為跨世紀的新型功能材料。在電力技術中,採用非晶態合金作為鐵芯材料的配電變壓器,其空載損耗可比同容量的矽鋼芯變壓器降低60%~80%。美國通過使用這種變壓器每年可節約近50×109KWH的空載損耗,節能產生的經濟效益約為35億美元。同時,減少電力損耗也就降低了發電的燃料消耗,從而減少了諸如CO2、SO2、NOx等有害氣體的排放量。因而,非晶態合金又被譽為綠色環保材料。
  • 應用非晶納米晶軟磁材料促進電子變壓器的小型化探討
    4.2非晶納米晶合金的溫度穩定性  由表1可知,非晶納米晶合金的居裡溫度為300℃~560℃,遠高於鐵氧體等軟磁材料。實際用於軍工產品的溫度試驗結果也表明,在-55℃~150℃範圍內,非晶納米晶合金磁性能的變化在5%~10%,滿足其性能要求,而且這種變化是隨溫度而完全可逆的。因此該類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溫度穩定性。
  • 記憶合金材料電力電器領域應用技術研究 第三期
    圖1 傳統連接管件與記憶合金街頭第二個例子運用在航空航天領域,就是火箭和衛星的新建分離。大家知道剛開始的時候,這種分離是用炸藥把連接的金屬給炸斷,然後分離,容易產生太空垃圾,而且振動容易產生對衛星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