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非晶合金國內外研究進展

2021-01-10 北京中諾新材

 3D列印非晶合金國內外研究進展

SLM製備非晶合金

SLM技術原理為層疊製造技術,是利用雷射束選擇性地熔化當前層的粉末,將其堆疊成形出整個零件的技術。目前該技術廣泛應用於成形鐵基合金、鈦合金、鎳基合金等晶態合金。現有3D列印成形塊體非晶合金的研究也主要採用SLM技術,並且已經順利成形了支架結構、齒輪結構等小型構件。

圖1為Pauly等採用SLM技術,高溫熔化鐵基非晶粉體製造出的支架結構,證明了SLM技術能夠製備出非晶合金部件。但其研究尚未成熟,過高的冷卻速率及鐵基材料有限的延展性能使得試樣出現了微裂紋和氣孔等組織缺陷,降低了材料的軟磁性能,同時由於原料粉體少量雜質的引入,降低了材料的玻璃形成能力,導致部分晶化現象的出現。

由此Pauly提出了通過調整加工參數和合金成分來降低試樣表面粗糙度與孔隙率,抑制裂紋產生的方法。隨後,Jung等研究了SLM工藝參數對微觀組織演變和材料熱、磁性能的影響。他們發現試樣中的孔隙可分為規則的球形和不規則的鑰匙孔形,不規則氣孔是熔體的不完全填充造成的,而球形氣孔是熔體冷卻過快截留在粉末中的氣體來不及逸出造成的,採用降低掃描速率或提高雷射功率的方法可將孔隙完全消除。而裂紋的產生則是熱的雷射加工層和溫度相對低的底層熱量分布不均勻造成的,當熔體快速凝固時,加工層收縮效應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與已凝固底層的界面處產生較高應力,而金屬玻璃較低的延展性和斷裂韌性,最終造成了裂紋的產生。

Jung等提出通過提高基底溫度可以減少熔體和凝固層的溫度差,避免微裂紋的產生,並通過對SLM工藝參數的優化,使得試樣緻密度超過99%,保持了鐵基非晶合金優異的軟磁性能。但是,基底溫度的升高也會導致冷卻速率的降低,因此應使用玻璃形成能力高的材料以彌補降低的冷卻速率。

西澳大學的Li等對SLM成形非晶合金的組織結構演變和工藝優化做了較為系統的研究。

首先,通過不同雷射功率的單道掃描,系統對掃描道的緻密化、微觀組織演變、相變以及力學性能展開了研究,發現掃描道的形貌取決於雷射束的能量分布及熔池內傳導與對流換熱的競爭。由於雷射能量的高斯分布及熱量傳輸過程,掃描道的不同區域有著不同的熱經歷,使掃描道間產生組織梯度。雷射功率越高熱應力就越高,越易產生裂紋,而在非常低的雷射功率下沒有充足的能量使所有粉末顆粒熔化,導致大量鱗狀孔隙產生,這將會降低掃描道的強度也會導致裂紋的產生。在高雷射功率下的熱波動會造成化學成分分布不均勻,從而造成金屬玻璃晶化現象的發生,結晶現象通常發生在熱影響區和熔池的邊界,通過選擇合適的雷射功率可以抑制裂紋和晶化現象的發生。

這些發現為SLM成形塊體非晶合金工藝提供了重要的技術理論支撐。在SLM成形中,基底溫度對試樣和基底的界面結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Li等研究了基底溫度對試樣和基底界面結合的影響,結果顯示:在高的基底溫度下,熔池的體積增大,材料與基底間的熱量傳輸增強,這保證了熔池邊緣得以保持較高的冷卻速率,從而避免界面晶化現象的發生,同時也保證了試樣與基底間良好的結合能力。

此外,Li等通過研究不同掃描參數和掃描策略,指出高的能量密度能夠得到高冷卻速率,但同時高能量也會破壞熔池中的化學均勻性,因此在SLM成形過程中低的能量密度可以得到具有均勻元素分布的無晶化試樣。Li等研究不同掃描策略時發現,多次掃描可以使熔體流動更為均勻,從而得到更均勻的元素分布;因此,可以通過控制工藝參數進而控制鋯基非晶相的形成、微觀組織和力學性能。對其進行進一步研究,發現非晶合金在過冷液體區域(SCLR,開始於玻璃化轉變溫度Tg附近)附近具有超塑性,在該區域內殘餘應力可以通過材料的黏性流快速降低。這是由於Tg小於熔點,所以較低的能量即可將材料加熱至SCLR,這樣不僅能降低材料的冷卻速率,還能將累積的熱應力降至最低;因此Li等採取重熔法阻止裂紋的產生和長大。第一次掃描將粉體顆粒熔化,第二次掃描採用較低的雷射功率消除應力。通過該方法成功製備出無裂紋Al85Ni5Y6Co2Fe2非晶合金齒輪,如圖2所示。

LSF製備非晶合金

LSF與SLM技術相近,同樣是採用高功率雷射將粉末熔化並凝固成形,也被應用於非晶方面的研究。相較於SLM成形,LSF研究偏向基礎的微觀結構。西北工業大學林鑫等將已鑄造的鋯基非晶合金進行LSF重熔,觀察其晶化現象。實驗表明,重熔的部分依然為非晶態,重熔4次以後,由於結構弛豫的積累,在熱影響區形成Cu10Zr7樹枝晶。在LSF成形鋯基非晶合金過程時不同熱應力導致的複雜微觀結構,從熔池到熱影響區出現了周期性重複的微觀梯度組織(非晶,NiZr2納米晶+非晶,NiZr2等軸晶+非晶,Cu10Zr7樹枝晶+NiZr2納米晶)。林鑫等研究了不同粒度粉末在LSF中的晶化規律,當粉末粒度為53--75μm時,重熔區的高溫度和長時間可以提高其穩定性,使得重熔區和熱影響區無晶化現象。同時,他們採用該粒度粉末製備了5層非晶,其非晶度達到78.7%(體積分數),且晶化現象並沒有隨著層數增加而嚴重。

綜上所述,利用3D列印技術已成功製造出了具有相對複雜結構的立體非晶合金材料,但試樣中氣孔、微裂紋和晶化等微觀缺陷降低了材料的緻密度與使用性能,這些都是3D列印製備非晶合金材料亟待解決的難題。目前部分學者已經開展了相關研究,闡述了裂紋、晶化等組織缺陷的產生原因及機制,並且提出了一些消除缺陷的手段,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目前3D列印製備非晶合金的研究尚不夠系統和深入,因此,對該技術的工藝優化及組織調控的基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關焦點

  • 力學所等在非晶合金低溫比熱波色峰研究中取得進展
    力學所等在非晶合金低溫比熱波色峰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1-10 力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德國明斯特大學與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合作研究並取得進展。  研究以一系列非晶合金(金屬玻璃)及其對應的晶化產物為模型體系,開展了系統的低溫(1.9-100K)比熱測量。通過細緻分析低溫比熱的聲子和電子貢獻,精確分辨出各拓撲無序態非晶合金的波色峰位置和強度。研究發現,非晶合金的低溫比熱波色峰包含過剩的準局域聲子散射和背景的電子激活兩部分貢獻,但前者是主控的。
  • 汪衛華院士做客科學家講壇 介紹非晶合金材料研究進展
    哈工大報訊(黃永江/文 汝果/圖)12月1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汪衛華做客科學家講壇,為師生作了題為「非晶合金材料的研究進展」的報告。汪衛華院士長期從事新型大塊非晶及其它亞穩材料的製備、結構、物性研究,研製出多種釐米級大塊非晶合金等亞穩材料,並系統研究了其微結構及物理性能,建立了一系列有自己特色的製備和研究亞穩材料的方法;近年來致力於非晶合金材料的高通量設計、製備及表徵工作。汪衛華院士在報告中詳細闡釋了非晶合金的發展對於材料學科以及凝聚態物理學科的重要意義。
  • 國外3D列印腎臟的最新進展!
    最近,Nova菌就遇到了許多男生吐槽自己的腎問題,想和小菌交流看看是否能夠來一次換腎,-_-||其實,利用生物3D列印技術進行腎臟器官的列印已經不是夢了。相較於國內,國外器官列印啟動時間早,經驗愈豐富,今天Nova菌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截止目前國外腎臟器官列印的最新進展。為什麼選擇3D列印器官?
  • 寧波材料所關於鋁基非晶合金在環境能源領域的應用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過去幾年,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非晶合金磁電功能特性研究團隊圍繞鋁基非晶合金在環境和能源方面的功能特性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團隊主要通過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開發能夠用來清潔水汙染的鋁基非晶合金,二是探究鋁基非晶合金在儲能和析氫等能源方面的應用。
  • 3d列印價格為何這麼高
    因此3d列印的高價格是導致其面世以來廣受阻礙的原因。但是3d列印的高價格也是不得已為之的,以下我將分述幾個方面的原因以說明為什麼3d列印的價格如此高。3d列印的材料有些在自然界中是很少存在的,有些即使存在,也很少運用到普通民眾的生活中,更不可能大規模的運用到3d列印中。
  • 《材料工程》梁秀兵工作:高熵非晶合金耐腐蝕性能研究進展
    高熵非晶合金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材料,中科院物理所汪衛華院士課題組於2011年首次提出了高熵非晶合金的概念,同時製備出具有無序結構並能在室溫下表現出類似於高分子熱塑性變形行為的塊體高熵非晶合金Zn20Ca20Sr20Yb20
  • 3D列印MEMS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及應用
    研究者指出,MEMS 3D列印技術經常面臨各種挑戰,但近期許多技術發展可能將受益於3D列印的最大優勢——更高的生產效率以及更大的經濟效益。3D列印的常用聚合物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或聚乳酸(PLA),也可使用聚醯胺(尼龍)或聚碳酸酯。「儘管3D列印為MEMS技術的施展提供了更大的自由,但只有平均不到1%的3D列印相關研究集中在MEMS技術上。」
  • 物理所等非晶合金玻璃轉變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最近,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汪衛華研究組博士生胡遠超和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管鵬飛,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楊勇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後李豔偉合作,對此提出異議,發現受限狀態下的非晶合金過冷液體中慢動力學與短程幾何結構序(特徵原子團簇)之間沒有關聯;構建了慢動力學與原子構型本徵關聯之間的耦合關係,並發現由該本徵關聯定義的靜態關聯長度無論是在受限還是在非受限體系中
  • 口腔醫學領域3D列印材料的研究進展
    在物理機械性能、生物抗腐蝕性及相容性等方面,需要深入研究3D列印的有關金屬產品是否與傳統工藝製造的產品相同,是否按照國家的標準。目前,新興金屬材料在口腔醫學領域依然處在體外研究的狀態,尤其作為口腔植入材料的性能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 物理所非晶合金中流動單元與室溫塑性變形研究獲進展
    要深入研究和理解非晶合金中的變形機制,首先就要研究其微觀結構特徵。在晶體材料中,塑性變形通過缺陷的運動來實現,但是非晶中的原子排列長程無序,沒有平移對稱性,在結構無序中尋找缺陷顯得尤為困難。另一方面,制約非晶合金大規模商業應用的關鍵問題除了尺寸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金屬玻璃往往表現出室溫的脆性。在低溫和常溫下,金屬玻璃的塑性變形集中在剪切帶中,導致加工軟化和缺乏明顯的宏觀拉伸塑性。
  • 賀利氏與通快合作,拓展非晶態金屬3D列印工業級新應用|金屬|金屬3d...
    非晶態金屬的3D列印商業化尚處於早期階段。賀利氏科技集團旗下的賀利氏非晶態金屬與德國通快集團建立了合作,共同開展非晶態金屬3D列印研究,以期通過提升工藝和性價比,推動非晶態金屬部件3D列印成為車間內的標準生產工藝。未來,非晶態金屬3D列印或將令眾多領域受益匪淺,例如航空航天和機械工程行業所使用的高應力部件和輕質部件。由於具有生物相容性,此類材料還是醫療設備的理想之選。
  • 我國非晶合金材料研究有突破 可極大提高穿甲彈性能
    近日,我國在非晶合金原子結構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非晶合金是目前世界各國爭相研製的重要新型材料,從智慧型手機外殼到穿甲彈,從變壓器鋼片到專業高爾夫球桿,這種新型材料的應用前景極為廣泛。
  • 寧波材料所非晶合金本徵韌脆性機理研究獲進展
    塊體非晶合金因其獨特的原子排列特徵而具有許多優異的力學性能,如高的強度、硬度、以及彈性極限等,成為近年來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但由於非晶合金在變形過程存在的室溫脆性與應變軟化等問題,極大地制約了其作為結構材料的廣泛應用。因此,深入理解非晶合金本徵韌脆性的根源,並以此為基礎開發兼具有高強高韌性能的塊體非晶合金就具有重要的意義。
  • 探索塊體非晶合金的研究新坐標
    近年來,在呂昭平教授的引領和指導下,團隊在高性能鋼鐵材料、高熵合金、非晶合金、多孔材料、材料計算模擬等眾多領域均取得豐碩研究成果。呂昭平主持完成的「塊體非晶合金的結構與強韌化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rameshsubbiah博士解釋說:「3d列印微型籠技術通過刺激正確的細胞類型在正確的位置和正確的時間生長來促進癒合,而且每個區塊都可以放置不同的生長因子,使我們能夠更準確、更快地修復組織。」 團隊的微型籠子是空心的,允許他們以可控制的方式加載不同的生物凝膠組件,並創建一個空間定義的支架。
  • 賀利氏與通快合作,拓展非晶態金屬3D列印工業級新應用
    非晶態金屬的3D列印商業化尚處於早期階段。賀利氏科技集團旗下的賀利氏非晶態金屬與德國通快集團建立了合作,共同開展非晶態金屬3D列印研究,以期通過提升工藝和性價比,推動非晶態金屬部件3D列印成為車間內的標準生產工藝。未來,非晶態金屬3D列印或將令眾多領域受益匪淺,例如航空航天和機械工程行業所使用的高應力部件和輕質部件。由於具有生物相容性,此類材料還是醫療設備的理想之選。
  • 非晶合金材料股票有哪些?
    1992年德國VAC公司開始推出納米晶合金替代鈷基非晶合金,尤其在網絡接口設備上,如ISDN,大量採用納米晶磁芯製作接口變壓器和數字濾波器件。  非晶合金是由超急冷凝固,合金凝固時原子來不及有序排列結晶,得到的固態合金是長程無序結構,沒有晶態合金的晶粒、晶界存在。這種非晶合金具有許多獨特的性能,由於它的性能優異、工藝簡單,從80年代開始成為國內外材料科學界的研究開發重點。
  • 科學家研究出解決非晶合金材料老化難題的新方法
    通常條件下,非晶合金會發生結構弛豫(Aging),這種時效作用使非晶合金的物理和力學性能都發生改變,如變脆、老化,這大大限制了非晶合金的大規模應用。如何克服非晶材料的弛豫、老化,一直是非晶材料面臨的瓶頸問題。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組試圖通過表面噴丸、強變形和離子輻照等處理工藝,來解決非晶合金的老化問題。
  • 人體組織3D生物列印技術六項研究進展
    近年來,3D生物列印技術在實現列印可移植器官目標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儘管目前仍然遙遙無期,但我們仍在繼續研究和完善該治療方法,這些研究進展可以為脊髓損傷、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症、腦癌等疾病帶來創新性改善療法。
  • 金太陽(300606.SZ)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開展非晶合金技術研究合作
    格隆匯12月10日丨金太陽(300606.SZ)公布,2019年12月9日,公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開展太空飛行器用非晶合金反射鏡樣品試製和驗證試驗方面的技術合作,本著優勢互補、共贏發展的原則,在北京市籤署了《技術服務合同書》。合作期限為2019年12月9日至2021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