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MEMS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及應用

2020-07-07 麥姆斯諮詢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波蘭西裡西亞工業大學(Siles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Tomasz Blachowicz和德國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Bielefeld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的Andrea Ehrmann近期在Micromachines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題為「3D Printed MEMS Technology—Recent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文章連結為:https://doi.org/10.3390/mi11040434。

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已廣泛用於現代各類電子應用,無論是在醫學、測量、微流控,還是在物聯網等各領域中,均可以看到它的身影。MEMS元件常用作微型傳感器或執行器,通常由矽製成;近年來使用聚合物製成的MEMS器件也比較常見。典型的矽基MEMS器件有:壓力傳感器、陀螺儀、加速度計、MEMS麥克風、噴墨列印頭等。

與單純的微電子學相比,MEMS製造的標準化程度相對較低,較難引入新的器件結構;但是如果將MEMS技術與3D列印相結合,就可在某些領域中更輕鬆地製造新器件結構,從而為新應用輸入「新鮮血液」。研究者指出,MEMS 3D列印技術經常面臨各種挑戰,但近期許多技術發展可能將受益於3D列印的最大優勢——更高的生產效率以及更大的經濟效益。3D列印的常用聚合物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或聚乳酸(PLA),也可使用聚醯胺(尼龍)或聚碳酸酯。

「儘管3D列印為MEMS技術的施展提供了更大的自由,但只有平均不到1%的3D列印相關研究集中在MEMS技術上。」研究人員表示,「這與MEMS製造中3D列印技術的潛在優勢形成了鮮明反差,特別是3D列印還可避免因各向異性蝕刻圖案未對準而導致的3D結構欠蝕刻的相關問題。」

「可以預期,3D列印方法允許以所需的方式剪裁3D形狀,從而通過適當調整工藝參數,使器件結構更可靠。」

然而,該技術也存在一些挑戰,比如解析度、熱收縮等參數的範圍有限。

3D列印MEMS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及應用

典型3D列印技術介紹

Blachowicz和Ehrmann在論文中介紹了2013年Leary等人開發的用於器官晶片和3D列印微流控器件的MEMS通道的研究。不久之後,Lifton等人開始探索在微流控和晶片實驗室領域的3D列印技術,並且比較了製造MEMS器件的各類技術。除了在毒性和生物相容性方面需要對材料進行精心篩選,作者還討論了關於技術的選擇,如光刻、雙光子與多光子聚合、噴墨3D列印、金屬增材製造工藝以及組合與融合技術。

3D列印MEMS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及應用

將3D列印與拾取和放置功能結合,可製造用於聲波流體粒子操縱的3D MEMS器件。圖片來源:英國皇家化學學會

3D列印應用於MEMS傳感器和執行器

3D列印也可用於各類不同的傳感器和執行器,如化學傳感器,物理傳感器,開關和振動執行器等。

3D列印MEMS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及應用

(a)圖為3D列印的MEMS開關概念圖,當在固定的底部電極上施加電壓時,由於靜電作用,在懸浮電極上將產生下拉力;(b)圖為3D列印的工藝步驟。(圖片來源:美國化學學會)

在航空航天應用中,研究者探索使用MEMS介電彈性體執行器(dielectric elastomer actuators)與3D印表機翼骨架相結合。當使用MEMS介電彈性體執行器時,由於其有潛力擁有更大的承載能力、更高的工作密度以及高頻工作的能力,可利用仿真來優化機翼。

3D列印MEMS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及應用

圖為微型飛行器的概念設計,由MEMS技術與3D列印相結合製造而成

Khandekar等其他研究者使用陶瓷聚合物複合材料為微型衛星的微推進器3D列印了相關部件。

「大約20年前,首次出現了3D列印MEMS器件的想法,並在結合這些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尤其對於微流控系統和一些MEMS傳感器和執行器而言,如今已可通過各種3D列印技術來實現。」研究者在文中總結道。

「如雙光子聚合技術等新增材製造技術,可製備尺寸小於1 µm的最小器件特徵。而對於更成熟的3D列印技術來說,出現了如何縮小最小特徵尺寸的新思路,從而使3D列印越來越符合MEMS製造的要求。」

更多國內外新聞資訊,請關注公眾號:MEMS

相關焦點

  • 國外3D列印腎臟的最新進展!
    最近,Nova菌就遇到了許多男生吐槽自己的腎問題,想和小菌交流看看是否能夠來一次換腎,-_-||其實,利用生物3D列印技術進行腎臟器官的列印已經不是夢了。相較於國內,國外器官列印啟動時間早,經驗愈豐富,今天Nova菌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截止目前國外腎臟器官列印的最新進展。為什麼選擇3D列印器官?
  • 3D列印技術在骨科的研究及應用進展
    作為一種新型的快速成型及快速製造技術,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同時也受到醫學領域學者的青睞。3D列印技術在醫學領域已獲得應用,它主要包含以下幾點:(1)1∶1的實體模型;(2)無生物活性的材料;(3)具有生物活性的組織細胞及完整生命功能的器官。3D列印技術在骨科的應用走在前列,骨科領域中第1、2點已得到廣泛應用,並且在第3點應用也有相關報導。
  • 人體組織3D生物列印技術六項研究進展
    近年來,3D生物列印技術在實現列印可移植器官目標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儘管目前仍然遙遙無期,但我們仍在繼續研究和完善該治療方法,這些研究進展可以為脊髓損傷、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症、腦癌等疾病帶來創新性改善療法。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從提供3d掃描獲取數據到3d設計、數據再創造再到3d列印創意實現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廣大師生的呼聲,更是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的一條創新之路。
  • 用於軟機器人的3D列印材料最新進展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軟機器人技術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研究領域,其重點是用高順應性材料製造無馬達機器人。軟機器人技術在各種領域中都具有很高的潛力,例如軟夾具、執行器和生物醫學設備。軟機器人的3D列印提出了一種新穎而有前途的方法,可以直接從數字設計中形成具有複雜結構的對象。
  • 3D列印技術:3D列印珠寶首飾
    3D列印為設計增添了視覺複雜性,已成為創新藝術家和設計師創新性地挑戰傳統珠寶和配飾的推動者。時裝領域多年來一直在應用3D列印技術,以減少產品上市時間和降低成本,但主要是為了開發很難以其他方式製造的產品。對稱性,細節和可用設計的無限結合,為新公司打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
  • 口腔醫學領域3D列印材料的研究進展
    3D列印主要優點包括:提高製造精度、簡化繁瑣的製作過程、節約加工材料和人力資源,經濟環保,縮短生產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實現了個性化製作。在口腔醫學領域,3D列印技術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以及研究,其中口腔修復學、口腔種植學、口腔正畸學、口腔內科學都有涉及,還包括生產用於牙科種植導板、顱頜面和整形外科植入物的製造,以及用於植入物和牙齒修復體的內冠和骨架的製造等等。
  • 盤點3D印表機型的各種應用分類
    打開APP 盤點3D印表機型的各種應用分類 撒羅滿3d列印 發表於 2020-03-20 16:28:05 (文章來源:撒羅滿3d列印) 3D列印技術可以運用生活中的許多領域,這一期,撒羅滿將帶您走進3D列印技術類型的具體分享,同時為您展示印表機類型的列印方式,帶您更全面的了解3D列印領域。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此外,3d列印技術的進步使得針對患者的可植入結構的設計更具可擴展性,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在醫院現場生產。因此,組裝這些複雜的組織不再需要專門的設備,這反過來減少了與種植生產有關的準備時間。 然而,一個理想的支持系統的開發已經被證明是難以實現的,這也是為什麼該技術在醫院環境中沒有廣泛應用的原因之一。
  • 對3D列印技術的原理及其在骨科的應用發展進行概述
    3D列印是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重要技術,近30年來發展迅速。3D列印技術有異於傳統的削材及鑄造技術:不僅使產品的物理結構發生變化,還能根據個性化需求定製,實現材料與病變部位的完全匹配,同時可攜帶細胞及生物活性微球進行骨缺損部位的原位列印。這些特點決定了該技術在生物醫學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廣州團隊的新技術,研究3d列印骨頭,原材料是骨粉和生物膠水
    現在人們在不斷追求高質量生活水平的同時,也逐漸的注意起了人體的健康狀況,隨著各項技術的進步,骨科醫療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中內固定器材有著非常重要的貢獻作用。不過相信大家也都看到過3d列印骨頭的新聞,所以這也不算是一種什麼新技術,但是在廣州就有一支研究團隊正在研究一種特殊的3d列印骨頭技術。以往採用3d列印骨頭技術使用的原材料都是金屬,不過將金屬移植到體內總歸還是不太好的。
  • 2017年3D列印技術的7大新進展
    醫藥生物行業是目前3D列印技術擴張最為迅猛的行業。3D列印技術能夠為醫療生物行業提供更完整的個性化解決方案;生物3D列印技術將促進再生醫學領域在人造活體組織與器官的研究。在個性化解決方案方面,比較典型的應用有3D手術預規劃模型、手術導板、3D列印植入物,以及假肢、助聽器等康復醫療器械。
  • 郝永強教授團隊發表3D列印技術臨床轉化應用的最新研究成果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郝永強教授作為第一及通訊作者於2020年11月在《Engineering》雜誌(IF:6.495)「3D Printing Hip Prostheses Offer Accurate Reconstruction, Stable Fix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for Revision THA with Complex Acetabular Bone Defect」發表3D列印個性化
  • 3D列印技術在神經外科的應用優勢
    :是在一種在計算機控制下將材料連接或凝固以創建三維物體的快速成型技術,目前在生物醫學領域應用廣泛。神經外科:是研究人體神經系統,如腦、脊髓及周圍神經系統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並探索新的診斷、治療、預防技術的一門高精尖學科。背景:神經系統解剖結構複雜,相關疾病種類繁多,手術難度大,風險高。
  • 3DP 3D列印工藝的原理、特點及應用
    立體噴墨列印法(Three-Dimension Printing,3DP)是出現很早的一種3D列印技術。1993年由MIT發明,1995年 Z Corporation公司獲得專屬授權,2011年被3D Systems收購(技術名稱更改為ColorJet Printing)推出,是世界上最早的全彩色3D列印技術。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3D列印是否可以幫助實現這一目標?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組織工程學(TE)領域研究的最前沿,這得益於有關傳統3D列印技術可以適應控制3D空間中高密度細胞群沉積的演示的推動。在不同的技術中,基於擠出的3D列印已被認為是實現TE視覺的最可能技術。特別是,對細胞活力影響有限的溫和加工條件,以及它們在加工具有廣泛性能的材料中的靈活性,使得該技術成為有吸引力的候選者。
  • 史上最全3D印表機型應用分類
    3D列印技術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很多領域,也有很多不同的列印方式,今天來給大家展示印表機類型的列印方式,更全面的了解3D列印領域。 3D列印流程一般是分為數據獲取、數據處理、3d列印和後處理四個步驟。常見的3D列印主流技術主要有以下8種,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用的是哪些技術,對號入座。
  • 3D列印非晶合金國內外研究進展
    3D列印非晶合金國內外研究進展SLM製備非晶合金SLM技術原理為層疊製造技術,是利用雷射束選擇性地熔化當前層的粉末,將其堆疊成形出整個零件的技術。目前該技術廣泛應用於成形鐵基合金、鈦合金、鎳基合金等晶態合金。
  • 常見3d列印技術簡介和優缺點分析(FDM篇)
    3d列印作為一個新興技術,近些年開始走向普通大眾。作為一個3d列印從業者,是時候給大家做個簡單的科普了。3d列印主要有以下幾種常見的列印技術:FDM、SLA、SLS、SLM等。FDM熔融層積成型技術是將絲狀的熱熔性材料加熱融化,同時三維噴頭在計算機的控制下,根據截面輪廓信息,將材料選擇性地塗敷在工作檯上,快速冷卻後形成一層截面。一層成型完成後,機器工作檯下降一個高度(即分層厚度)再成型下 一層,直至形成整個實體造型。優點:便宜、操作簡單。缺點:精度低、需要添加支撐,支撐去除難度和廠家支撐優化、列印材料有關,零件表面有較明顯的列印紋理。
  • Part2-2020中國3D列印-增材製造設備、材料、軟體研發進展
    3D科學谷在中國市場建立了增材製造洞察力體系,並通過近年來的市場研究和分析工作推動了中國市場在實施方面的進展。全流程解決方案l 公司名稱:深圳升華三維科技有限公司l 網址:www.uprise3d.cnl 2020研發重點:1)從列印材料、3D印表機、操作軟體到脫脂爐、燒結爐一整套金屬/陶瓷間接3D列印解決方案推向市場;2)大尺寸獨立雙噴嘴3D印表機的開發,實現兩種不同材料(金屬與金屬、金屬與陶瓷、陶瓷與陶瓷)的複合列印,列印尺寸可以達到50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