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揭示二氧化矽氣凝膠微結構製造的突破性進展,3D列印是關鍵

2020-12-04 3DScienceValley

二氧化矽氣凝膠是一種輕質的多孔泡沫,具有出色的隔熱性,二氧化矽氣凝膠大塊材料已應用於環境技術、物理實驗或工業催化領域。

二氧化矽氣凝膠材料還有一個性能是脆性,由於脆性易導致斷裂行為,因此難以從較大的氣凝膠塊中分割成小塊,而通過小型模具直接固化凝膠的技術廢品率高。這些是導致二氧化矽氣凝膠材料幾乎不能實現小型應用的主要原因。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研究,近期發表在訂刊Nature中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微型二氧化矽氣凝膠製造技術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來自瑞士國家聯邦實驗室(Empa)的研究團隊展示了如何通過墨水直寫3D列印技術實現二氧化矽氣凝膠材料的高精度製造。該技術為眾多高科技行業的隔熱應用打開了新的可能性,例如微電子、機器人技術、生物技術和傳感器技術。

來源:Nature

拓展氣凝膠小型化應用

研究團隊已成功使用3D列印生產出穩定、形狀良好的微結構二氧化矽氣凝膠,列印結構可以薄至十分之一毫米。二氧化矽氣凝膠的熱導率剛好低於16 mW /(m * K),僅是聚苯乙烯的一半,甚至比不流動的空氣層的26 mW /(m * K)還要低得多。

同時,新型3D列印二氧化矽氣凝膠具有更好的機械性能,甚至可以進行鑽孔和研磨。這為3D列印氣凝膠成型的後處理開闢了全新的可能性。

3D列印氣凝膠蓮花樣件,用於證明可以在3D列印中產生精細的氣凝膠結構。來源:Empa

研究團隊利用現在已申請專利的方法,可以精確地調節二氧化矽油墨的流動性和固化性能,從而實現自支撐結構和薄膜結構的3D列印。圖中的蓮花狀3D列印二氧化矽氣凝膠樣件是一種懸垂結構。由於二氧化矽氣凝膠的疏水性和低密度,測試對象能夠漂浮在水面上,就像天然的蓮花一樣。

新技術還使首次列印複雜的3D多材料微結構成為可能。

熱管理應用

關於這一技術的應用方向,研究團隊也進行了探究。其中一個應用方向是熱管理。

由氣凝膠製成的微型定製屏蔽罩可以有效地屏蔽電子元器件的熱量。這些熱圖像顯示了如何屏蔽主板上電壓控制器的熱量(左側不帶絕緣,中間帶鋁條,右側帶3D列印的定製氣凝膠塊(最左側);紅色/紫色:高溫;綠色/藍色:低溫)。來源: Empa

例如可以用於溫度敏感組件的熱屏蔽和局部「熱點」的熱管理。 另一個可能的應用是屏蔽醫療植入物內部的熱源,使熱源的表面溫度不超過37度,從而起到保護人體組織的作用。

功能性氣凝膠膜

3D列印技術使得多層/多材料組合的生產更加可靠和可重複,也是的新型氣凝膠精細結構的製造具有可行性。

研究人員使用3D列印的氣凝膠膜構造了「熱分子」滲透泵,在沒有任何活動部件,僅以太陽能為動力的情況下就可以運行。這種滲透泵的操作原理是基於在納米級孔或一維通道網絡中的受限氣體傳輸,孔壁在一端熱而在另一端冷。滲透泵的一側摻雜了黑色氧化錳納米顆粒。

空氣淨化

在以上滲透泵的應用中,研究團隊通過3D列印技術能夠將氣凝膠轉變為功能性膜。如果將這一應用稍加改變,則可以適用於更廣泛的領域。

比如說,如果空氣被汙染物或環境毒素(如溶劑甲苯)汙染,則空氣可以循環通過膜數次,汙染物被錳氧化物納米顆粒催化的反應分解。由於簡單性和耐用性,這種利用太陽能為動力所實現的自催化解決方案,在小規模的空氣分析和淨化領域特別有吸引力。

研究團隊所發表的論文題目為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silica aerogels』 。研究團隊所提出的墨水直寫3D列印技術,可以將二氧化矽納米顆粒懸浮液(溶膠)中的二氧化矽氣凝膠粉末漿液生成微型的二氧化矽氣凝膠物體。由於凝膠顆粒的體積分數高,油墨表現出剪切稀化行為。這種材料在列印期間很容易流過噴嘴,但在列印後粘度迅速增加,從而確保列印物體保持其形狀。3D列印後矽溶膠在氨氣中凝膠化。此外,論文證明了可以結合功能納米顆粒的簡易性,並說明了這一技術在熱管理,微型氣泵等領域的潛力。

網站投稿請發送至2509957133@qq.com

相關焦點

  • Nature 揭示二氧化矽氣凝膠微結構製造的突破性進展,3D列印是關鍵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研究,近期發表在訂刊 Nature中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微型二氧化矽氣凝膠製造技術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來自瑞士國家聯邦實驗室(Empa)的研究團隊展示了如何通過墨水直寫3D列印技術實現二氧化矽氣凝膠材料的高精度製造。
  • 《Nature》:實現「不可能」!3D列印微型二氧化矽氣凝膠
    增材製造為小型化提供了思路,但一直被認為不適用於製備二氧化矽氣凝膠。Malfait研究員合作利用3D列印技術將二氧化矽氣凝膠顆粒與二氧化矽溶膠結合,首次成功製備出微型二氧化矽氣凝膠。【增材製造的過程】作者將粒徑尺寸為4–20 μm的二氧化矽氣凝膠顆粒加入到二氧化矽/1-戊醇的溶膠中,形成漿料,然後通過3D列印製備了小型的二氧化矽氣凝膠材料。戊醇的蒸氣壓較小(20 oC下是水的1/18),避免了氣凝膠在乾燥過程中表面的破壞。
  • 《Nature》:實現「不可能」!3D列印微型二氧化矽氣凝膠
    增材製造為小型化提供了思路,但一直被認為不適用於製備二氧化矽氣凝膠。近日,瑞士聯邦材料實驗室的趙善宇研究員、Wim J. Malfait研究員合作利用3D列印技術將二氧化矽氣凝膠顆粒與二氧化矽溶膠結合,首次成功製備出微型二氧化矽氣凝膠。該氣凝膠只含二氧化矽,且比表面積高達751 m2/g,熱導率僅為15.9 mW/(m·K)。
  • 二氧化矽氣凝膠能被3D列印成微小結構嗎?
    aau訊(編輯 盧晶)據外媒報導,由Shanyu Zhao、Gilberto Siqueira、Wim Malfait 和 Matthias Koebel領導的瑞士聯邦材料科學與技術實驗室(EMPA)的國際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在微型規模上使用氣凝膠進行3D列印的新方法,並出版了題為「 3D列印二氧化矽氣凝膠
  • Nature:油墨微筆直寫3D列印二氧化矽氣凝膠技術
    Nature:油墨微筆直寫3D列印二氧化矽氣凝膠技術由於其極低的熱導率和開孔結構,二氧化矽氣凝膠已經被廣泛應用於熱絕緣、催化劑、物理學、環境修復、光學器件。二氧化矽氣凝膠在目前熱絕緣方面具有很大市場,尤其是在空間受限下的理想材料。
  • Nature:加法製造SiO2氣凝膠!3D列印熱管理材料
    近期,瑞士聯邦材料科學與技術實驗室的Wim J.Malfait團隊提出了一種直接的墨水書寫協議,直接將二氧化矽氣凝膠粉末的(圖1f)漿液直接進行墨水書寫(圖1a–e),來列印二氧化矽氣凝膠,從中產生微型化的二氧化矽氣凝膠物體。
  • 全解ETH瑞士材料實驗室《自然》可列印二氧化矽氣凝膠的增材製造
    纖維增強劑和粘合劑可用於克服其在建築和工業絕緣中的大量應用,但可加工性差,再加上難以精確鑄造小物體的困難,限制了二氧化矽氣凝膠的微型化潛力。增材製造為實現小型化提供了另一種途徑,但「被認為對於二氧化矽氣凝膠不可行」。【科研摘要】先前,瑞士聯邦材料實驗室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華人學者Shanyu Zhao 和Wim J.
  • 超級絕緣體氣凝膠:3D列印世界上最輕的材料
    其中,二氧化矽氣凝膠是迄今為止研究最多和使用最廣泛的氣凝膠。二氧化矽氣凝膠在工業和建築保溫材料中被大量使用,每年市場約2.2億美元。儘管氣凝膠具有極高的強度/重量比,但是,氣凝膠具有本徵的易碎性,難以通過常規的機械加工來製造小型物體,導致其大規模應用之路並不順暢。
  • 超級絕緣體氣凝膠:3D列印世界上最輕的材料!
    目前,各種不同材質的氣凝膠被相繼開發出來,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優異性能。其中,二氧化矽氣凝膠是迄今為止研究最多和使用最廣泛的氣凝膠。二氧化矽氣凝膠在工業和建築保溫材料中被大量使用,每年市場約2.2億美元。儘管氣凝膠具有極高的強度/重量比,但是,氣凝膠具有本徵的易碎性,難以通過常規的機械加工來製造小型物體,導致其大規模應用之路並不順暢。
  • 微型超輕絕緣體 只需按一下按鈕即可3D列印
    瑞士的材料研究人員正在使用3D列印技術從氣凝膠中製造出微小的組件用3D印表機製作出帶有毫米大小花瓣的半透明小蓮花 -- 這真的很吸引眼球,但話說回來,印表機的技術現在也是真的相當不錯。瑞士研究人員最近宣布,經過三年的研究,這種材料在添加劑製造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潛在的應用包括建造微小的,薄的,節省電路板空間的超級電容器,以及定製形狀,幫助保持醫療植入物在體內保持狀態。今年8月,研究人員揭開了一系列複雜的演示用氣凝膠網格、立方體和蓮花的帷幕,這些網格、立方體和蓮花使用3D微列印技術製造,其結構厚度僅為十分之一毫米。
  • 二氧化矽氣凝膠產品供應商——同玄新材
    什麼是二氧化矽氣凝膠?氣凝膠是目前世界上最輕、隔熱性能最好的固態材料。二氧化矽氣凝膠是以SiO2膠質粒子為骨架而構成的一種高比表面積、高孔隙率、低密度、極低熱導率的納米多孔材料。二氧化矽氣凝膠隔熱機理與應用SiO2氣凝膠的熱導率由三部分組成:氣態熱導率、固態熱導率、輻射熱導率。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的研究人員擁有3d的微型樂高式「骨磚」,可以治癒骨折。 研究人員的微型空心磚只有跳蚤的大小,可以用作支架,硬和軟組織都可以再次生長。此外,模塊的可堆疊性使它們能夠像玩具磚一樣進行交互,提供可伸縮性和數千個潛在的幾何配置。最終,俄勒岡小組的目標是擴大技術和使用微型籠子生產實驗室製造的器官代替人類移植。
  • 二氧化矽氣凝膠或讓火星變得宜居
    現在,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噴氣推進實驗室和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在局部進行的新方法:在火星表面區域添加一層薄薄的二氧化矽氣凝膠。通過建模和實驗,研究人員證明,一塊2—3釐米厚的二氧化矽氣凝膠就可以傳輸足夠的可見光用於光合作用,阻擋有害的紫外線輻射,並將其下的溫度永久地升高到水的熔點之上,而且,實現所有這些都不需要任何內部熱源。
  • Nature Communications:生物3D列印角膜修復體
    ,製備纖維水凝膠複合支架,在角膜基質的誘導再生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眼角膜的損傷與修複眼角膜作為視覺成像系統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組織,是眼睛最前面的凸形高度透明物質,可以保護眼內的微結構及組織,並為眼睛提供大部分屈光力。
  • 國外3D列印腎臟的最新進展!
    最近,Nova菌就遇到了許多男生吐槽自己的腎問題,想和小菌交流看看是否能夠來一次換腎,-_-||其實,利用生物3D列印技術進行腎臟器官的列印已經不是夢了。相較於國內,國外器官列印啟動時間早,經驗愈豐富,今天Nova菌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截止目前國外腎臟器官列印的最新進展。為什麼選擇3D列印器官?
  • 噴墨列印高倍率3D微電容器
    常用的微型電容器製備方法通常有光刻法、雷射直寫/刻蝕、3D列印以及模板法等,儘管近年來進展斐然,但同時也有很多缺點。本文作者利用 石墨烯的乾式自組裝 特性,利用 噴墨列印 的方法進行 高倍率微電容器 的製造。
  • 東華大學《JMCA》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高面電容的可定製超級電容器
    3D列印技術為設計電極的可控宏觀結構帶來新的可能性。氧化石墨烯(GO)是3D列印氣凝膠在電化學應用中最常用的墨水材料,這歸因於GO墨水的剪切稀化流變行為和可調節的彈性模量。通過基於直接墨跡書寫(DIW)基於石墨烯的3D列印技術構造具有所需的微觀和宏觀結構電極是一種可行的策略。但目前為止,通過3D列印技術實現GO的可印刷性以及構造具有高導電性和機械強度的石墨烯基氣凝膠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NIST科學家在納米尺度上開發3D列印凝膠和軟材料的新方法
    近日,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3D列印凝膠和軟材料的新方法。該研究團隊沒有像大多數現代軟材料3D印表機那樣使用紫外雷射(UV)或可見光來引發其凝膠,而是利用電子和X射線束來固化一系列光敏樹脂。
  • 火星殖民新進展:科學家發現二氧化矽氣凝膠可改善火星環境
    受到這個過程的啟發,以及幾年前提出的一個關於行星氣候的畢業班的問題,為了進行實驗,科學家使用了二氧化矽氣凝膠,這是一種極其絕緣且極低密度(超過97%的空氣)的材料,並且對可見光幾乎透明的特殊材料,使其成為產生強固態溫室變暖的理想選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已經使用二氧化矽氣凝膠來隔絕火星探測器的內部。
  • 河北省年產4萬m二氧化矽氣凝膠複合絕熱材料產業化立項申請報告
    河北**科技有限公司年產4萬m二氧化矽氣凝膠複合絕熱材料產業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二零XX年五月作為我國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和「中國製造2025」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之一,新材料是整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產業基礎。一直以來,我國對新材料產業的發展高度重視,出臺了眾多推動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