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實現「不可能」!3D列印微型二氧化矽氣凝膠

2020-11-25 騰訊網

二氧化矽氣凝膠具有極低的熱導率和其獨特的開孔結構,在隔熱、催化、物理、環境修復、光學設備和超高速粒子捕獲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它的一個主要缺點是較脆。雖然在一些體積較大的應用如建築隔熱設計方面,可以利用纖維增強或者膠黏劑的方法解決較脆的問題。但是,在製備小型二氧化矽氣凝膠時仍然受到限制。增材製造為小型化提供了思路,但一直被認為不適用於製備二氧化矽氣凝膠。近日,瑞士聯邦材料實驗室的趙善宇研究員、Wim J. Malfait研究員合作利用3D列印技術將二氧化矽氣凝膠顆粒與二氧化矽溶膠結合,首次成功製備出微型二氧化矽氣凝膠。該氣凝膠只含二氧化矽,且比表面積高達751 m2/g,熱導率僅為15.9 mW/(m·K)。該研究以題為「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silica aerogels」發表在《Nature》上。

【增材製造的過程】

作者將粒徑尺寸為4–20 μm的二氧化矽氣凝膠顆粒加入到二氧化矽/1-戊醇的溶膠中,形成漿料,然後通過3D列印製備了小型的二氧化矽氣凝膠材料。戊醇的蒸氣壓較小(20 oC下是水的1/18),避免了氣凝膠在乾燥過程中表面的破壞。在膠體顆粒含量超過40 vol%時,墨水錶現出了剪切稀化的流變行為,能夠保證3D列印過程中順利書寫,且書寫後由於剪切力消失,列印的形狀能夠完全保持下來。列印之後,經過氨氣和超臨界乾燥的過程就可以得到二氧化矽氣凝膠的成品。

圖1 增材製造製備二氧化矽氣凝膠的過程示意圖

【二氧化矽氣凝膠的形貌】

作者通過控制可以製備出不同結構的二氧化矽氣凝膠,如圖2所示。而通過控制墨水的粘度可以控制氣凝膠內部的氣孔大小。內部的形貌顯示出了互鎖的結構。氮氣吸附測試結果表明,氣凝膠的比表面積為697-751 m2/g,孔徑為11.8-12.6 nm。室溫下的熱導率僅為15.9 mW/(m·K)。此外,更有意思的是,得到的氣凝膠比氣凝膠顆粒原料具有更優異的熱穩定性。

圖2 二氧化矽氣凝膠的微觀結構、氣體吸附性能和熱穩定性

【氣凝膠在熱管理方面的應用】

隨後,作者製備了不同尺寸和厚度的二氧化矽氣凝膠,研究了其在熱管理方面的應用。結果表明,無論放置在150 ℃還是-20 ℃的基板下,氣凝膠的厚度越大,其表面與基板的溫差也越大。同時,將其列印成一定形狀用於隔絕電路板的熱量,其表面溫度比同厚度下的商用材料低12 ℃。展現出在電子器件領域熱管理方面良好的應用前景。

圖3 二氧化矽氣凝膠的熱管理應用

【氣凝膠在氣體吸附和分解方面的應用】

此外,作者還將二氧化錳加入墨水中,製備出具有優異蒸騰氣泵性能的功能氣凝膠。該氣凝膠表現出了極好的吸附能力,並且在光催化條件下,能將有害氣體(如甲苯等)有效分解。

圖4 氣凝膠在氣體吸附和分解中的應用

【總結】作者利用增材製造首次實現了對於小型二氧化矽氣凝膠的精確製備。該氣凝膠表現出了極高的比表面積和極低的熱導率。隨著電子器件向小型化和集成化的快速發展,其在電子器件的熱管理方面表現出極好的應用價值。同時,通過調控原料組分,該氣凝膠有望用於電、磁、化學和醫療等眾多領域。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相關焦點

  • 《Nature》:實現「不可能」!3D列印微型二氧化矽氣凝膠
    增材製造為小型化提供了思路,但一直被認為不適用於製備二氧化矽氣凝膠。Malfait研究員合作利用3D列印技術將二氧化矽氣凝膠顆粒與二氧化矽溶膠結合,首次成功製備出微型二氧化矽氣凝膠。【增材製造的過程】作者將粒徑尺寸為4–20 μm的二氧化矽氣凝膠顆粒加入到二氧化矽/1-戊醇的溶膠中,形成漿料,然後通過3D列印製備了小型的二氧化矽氣凝膠材料。戊醇的蒸氣壓較小(20 oC下是水的1/18),避免了氣凝膠在乾燥過程中表面的破壞。
  • Nature 揭示二氧化矽氣凝膠微結構製造的突破性進展,3D列印是關鍵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研究,近期發表在訂刊 Nature中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微型二氧化矽氣凝膠製造技術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來自瑞士國家聯邦實驗室(Empa)的研究團隊展示了如何通過墨水直寫3D列印技術實現二氧化矽氣凝膠材料的高精度製造。
  • Nature 揭示二氧化矽氣凝膠微結構製造的突破性進展,3D列印是關鍵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研究,近期發表在訂刊Nature中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微型二氧化矽氣凝膠製造技術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來自瑞士國家聯邦實驗室(Empa)的研究團隊展示了如何通過墨水直寫3D列印技術實現二氧化矽氣凝膠材料的高精度製造。
  • Nature:油墨微筆直寫3D列印二氧化矽氣凝膠技術
    Nature:油墨微筆直寫3D列印二氧化矽氣凝膠技術由於其極低的熱導率和開孔結構,二氧化矽氣凝膠已經被廣泛應用於熱絕緣、催化劑、物理學、環境修復、光學器件。二氧化矽氣凝膠在目前熱絕緣方面具有很大市場,尤其是在空間受限下的理想材料。
  • 二氧化矽氣凝膠能被3D列印成微小結構嗎?
    aau訊(編輯 盧晶)據外媒報導,由Shanyu Zhao、Gilberto Siqueira、Wim Malfait 和 Matthias Koebel領導的瑞士聯邦材料科學與技術實驗室(EMPA)的國際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在微型規模上使用氣凝膠進行3D列印的新方法,並出版了題為「 3D列印二氧化矽氣凝膠
  • Nature:加法製造SiO2氣凝膠!3D列印熱管理材料
    近期,瑞士聯邦材料科學與技術實驗室的Wim J.Malfait團隊提出了一種直接的墨水書寫協議,直接將二氧化矽氣凝膠粉末的(圖1f)漿液直接進行墨水書寫(圖1a–e),來列印二氧化矽氣凝膠,從中產生微型化的二氧化矽氣凝膠物體。
  • 全解ETH瑞士材料實驗室《自然》可列印二氧化矽氣凝膠的增材製造
    纖維增強劑和粘合劑可用於克服其在建築和工業絕緣中的大量應用,但可加工性差,再加上難以精確鑄造小物體的困難,限制了二氧化矽氣凝膠的微型化潛力。增材製造為實現小型化提供了另一種途徑,但「被認為對於二氧化矽氣凝膠不可行」。【科研摘要】先前,瑞士聯邦材料實驗室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華人學者Shanyu Zhao 和Wim J.
  • 超級絕緣體氣凝膠:3D列印世界上最輕的材料
    其中,二氧化矽氣凝膠是迄今為止研究最多和使用最廣泛的氣凝膠。二氧化矽氣凝膠在工業和建築保溫材料中被大量使用,每年市場約2.2億美元。儘管氣凝膠具有極高的強度/重量比,但是,氣凝膠具有本徵的易碎性,難以通過常規的機械加工來製造小型物體,導致其大規模應用之路並不順暢。
  • 超級絕緣體氣凝膠:3D列印世界上最輕的材料!
    目前,各種不同材質的氣凝膠被相繼開發出來,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優異性能。其中,二氧化矽氣凝膠是迄今為止研究最多和使用最廣泛的氣凝膠。二氧化矽氣凝膠在工業和建築保溫材料中被大量使用,每年市場約2.2億美元。儘管氣凝膠具有極高的強度/重量比,但是,氣凝膠具有本徵的易碎性,難以通過常規的機械加工來製造小型物體,導致其大規模應用之路並不順暢。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此外,3d列印技術的進步使得針對患者的可植入結構的設計更具可擴展性,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在醫院現場生產。因此,組裝這些複雜的組織不再需要專門的設備,這反過來減少了與種植生產有關的準備時間。 然而,一個理想的支持系統的開發已經被證明是難以實現的,這也是為什麼該技術在醫院環境中沒有廣泛應用的原因之一。
  • 二氧化矽氣凝膠或讓火星變得宜居
    科學家提出了各種方法,但都不能實現。現在,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噴氣推進實驗室和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在局部進行的新方法:在火星表面區域添加一層薄薄的二氧化矽氣凝膠。通過建模和實驗,研究人員證明,一塊2—3釐米厚的二氧化矽氣凝膠就可以傳輸足夠的可見光用於光合作用,阻擋有害的紫外線輻射,並將其下的溫度永久地升高到水的熔點之上,而且,實現所有這些都不需要任何內部熱源。
  • 微型超輕絕緣體 只需按一下按鈕即可3D列印
    瑞士的材料研究人員正在使用3D列印技術從氣凝膠中製造出微小的組件用3D印表機製作出帶有毫米大小花瓣的半透明小蓮花 -- 這真的很吸引眼球,但話說回來,印表機的技術現在也是真的相當不錯。今年8月,研究人員揭開了一系列複雜的演示用氣凝膠網格、立方體和蓮花的帷幕,這些網格、立方體和蓮花使用3D微列印技術製造,其結構厚度僅為十分之一毫米。氣凝膠是納米多孔固體;美國宇航局有時稱之為液體或冰凍煙霧(航天局廣泛使用氣凝膠,其中包括一項捕捉星際彗星塵埃的任務)。它們可以由二氧化矽、石墨烯或任何其他基材製成。
  • 二氧化矽氣凝膠產品供應商——同玄新材
    什麼是二氧化矽氣凝膠?氣凝膠是目前世界上最輕、隔熱性能最好的固態材料。二氧化矽氣凝膠是以SiO2膠質粒子為骨架而構成的一種高比表面積、高孔隙率、低密度、極低熱導率的納米多孔材料。二氧化矽氣凝膠隔熱機理與應用SiO2氣凝膠的熱導率由三部分組成:氣態熱導率、固態熱導率、輻射熱導率。
  • 能幫助人類實現移居火星的二氧化矽氣凝膠到底有多厲害?
    現在,科學家又提出一個新想法,利用二氧化矽氣凝膠模擬地球大氣的溫室效應,進而對火星表面的特定區域進行改造。研究人員建議利用二氧化矽氣凝膠模擬地球大氣的溫室效應,對火星表面的特定區域進行改造。通過建模和相關實驗,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兩到三釐米厚的二氧化矽氣凝膠層能夠傳輸足夠的可見光,用於光合作用,同時阻擋有害的紫外輻射,並讓氣凝膠層下方的溫度始終高於水的融點。
  • 納米二氧化矽氣凝膠:高大上技術背後的民用亮點
    現場的測試表明,相比傳統材料,二氧化矽氣凝膠的保溫層厚度僅有一半,每公裡每年可以節約25萬元,頗具經濟性。之所以用在工業領域,博天子睿公司的創始人趙峰稱,工業領域的收益較好,而且國內優質原油資源越來越少,各大油田都在開採稠油。二氧化矽氣凝膠的應用領域很廣泛,工業管線之外在民用領域也可以大力推廣。
  • 火星殖民新進展:科學家發現二氧化矽氣凝膠可改善火星環境
    當可見光投射到絕熱材料的內部時會發生這種效應,之後熱量被捕獲並且可能發生劇烈的變暖。受到這個過程的啟發,以及幾年前提出的一個關於行星氣候的畢業班的問題,為了進行實驗,科學家使用了二氧化矽氣凝膠,這是一種極其絕緣且極低密度(超過97%的空氣)的材料,並且對可見光幾乎透明的特殊材料,使其成為產生強固態溫室變暖的理想選擇。
  • 中科院王曉龍團隊實現雙網絡水凝膠的3D列印
    ,也讓很多此前無法實現的製造變為可能。 水凝膠因高強韌的性能被廣泛應用,其製備工藝也已經和 3D 列印技術結合,目前單網絡水凝膠已經能夠通過 3D 列印很好實現。近期,具有更高強韌性能的雙層網絡水凝膠也搭上了 3D 列印的便車。
  • 氣凝膠製備又出新工藝,這次它能用於微電子等先進領域了
    比如說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自然》上,一篇來自Empa研究人員的文章就展示了如何高精度地製造由二氧化矽氣凝膠和二氧化矽複合材料製成的3D列印零件。據悉,通過3D列印出來的氣凝膠結構可以薄到十分之一毫米且熱導率只有聚苯乙烯的一半,剛好低於16MW/(m·k),明顯低於不移動的空氣層的26MW/(m·k)。
  • 只需用二氧化矽氣凝膠改造就能住人
    近年來,伴隨著地球上的生態環境逐漸遭到非常嚴重的破壞,地球上的各類資源也因為過度開採逐步面臨枯竭,人類一方面開始加大力度保護環境,另一方面也加大力度儘快實現人類的星際移民,讓人類可以早日離開地球,去往一個暫新的家園。
  • 研究表明用二氧化矽氣凝膠改造火星就能住人!
    不。最新研究或許將推翻這一說法!科學家表示,最新研究表明以某種方式將火星改造成地球,可以使其適宜居住,這是一個富有遠見的科幻夢想。但是,儘管火星無法在全球範圍內形成陸地,這種想法仍然存在。但是現在,一種叫做二氧化矽氣凝膠的材料可能會使整個形成地球的火星的想法變得不那麼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