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德工業網際網路哪家強?柴天佑院士解讀工業和網際網路磨合大勢

2020-12-05 製造雲

來源:中國軟體網 (ID:Hapiweb-soft6)

作者: 劉學習

雖然美國GE提出了工業網際網路的概念,並聯合AT&T、思科、IBM和英特爾發起了美國工業網際網路聯盟(IIC),但有專家認為,美國政府沒有對工業網際網路表示支持,更談不上國家工業網際網路戰略。果真如此嗎?

德國在雲計算平臺方面落後中美,在被譽為工業網際網路作業系統的PaaS領域,德國正失去工業網際網路的引領作用,而因為PaaS正逐漸成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的聚焦點和關鍵突破口,助力中美超越發展?

面對這些問題,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18日~20日在瀋陽舉辦的工業網際網路國際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柴天佑院士發表主題演講。柴天佑院士認為,工業網際網路不是一張信息網,是互聯的工業系統,目前全球工業網際網路仍然需要解決眾多挑戰。

工業網際網路發展面臨四大挑戰

柴天佑院士認為,目前來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到今天,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

第一,IT和OT缺乏深度的融合,主要體現:缺乏將我們所採用的網際網路技術,包括5G、智能傳感與邊緣計算、工業雲和現有的工業管控系統深度融合,形成智能製造系統的新一代硬體平臺;缺乏與現有的工業管控系統軟體平臺深度融合,形成面向不同行業的智能製造系統的新一代軟體平臺;缺乏對工業網絡化系統特有的需求和安全問題的考慮。

第二,缺乏在工業網際網路環境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的新模式和高質量發展的研究。

第三,工業網際網路缺乏與工業人工智慧技術的深度融合。AI發展到深度學習美元考慮如何應用與製造過程,缺乏使用工業網際網路的各種製造流程的機器學習算法。第四,對於工業網際網路的系統體系架構、功能體系、自主可控的核心關鍵技術與實施路徑缺乏深入研究,特別是缺乏智能製造系統的新一代硬體、軟體和系統及關鍵核心技術。

中美德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各有側重

在全球工業網際網路發展中,美國、德國和中國三國的發展最具有代表性。

其中美國是以資產優化為目的,為不同行業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型提供模式。從發展路徑上看,美國主要依託工業網際網路聯盟,公司與研究機構聯合,自下而上,實用導向。目前,美國已經出現了眾多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與工業物聯網平臺,如GE公司的Predix、PTC公司的Thingworx。

德國工業4.0是以製造流程優化為目標,實現個性定製的高效化,為中小企業尋求可複製的模板。德國的實現途徑是政府倡導,通過建立模板向中小企業推廣。目前,德國已經出現了眾多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與工業物聯網平臺,如Bosh公司的IOT Suite,西門子公司的Mindsphere、SAP的Leonardo等。

柴天佑院士認為,我國關於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方向主要有三個方向:

一是我們的工業網際網路是跨企業的。跨企業的工業網際網路包括外網系統、跨行業的智能化的軟體平臺,以及不同企業的信息化系統,然後通過系統安全機制連起來。主要目標是在國家層面,實現對企業的安全、能耗、環保進行監控和預警,在企業層面提高中小企業的管理和決策的智能化水平。

二是集團企業信息工業網際網路系統,包含內網系統、集團企業智能化軟體平臺、企業內部的自動化系統,用特殊的安全系統機制聯成一個系統。系統主要有幾大功能:在大數據的環境下使得經營管理和決策智能優化;幫助企業實現向服務型轉型,所謂服務型就是不光是生產產品,還要為產品提供售後服務、維護、運維服務等;實現與供應商、供貨商企業優化集成,形成優化決策和控制。

三是企業工業網絡化系統。一個企業一定有生產製造系統、企業的物聯網、企業智能化軟體平臺和工業網絡化系統安全,實現個性化定製高效化和製造流程全局優化。從這些角度來看,中國的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訴求更多,中國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更是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如何推進工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

柴天佑院士認為,在網際網路行業之後,傳統行業也將逐步擁抱人工智慧。在工業用途上,人工智慧正替代自動化,成為下一個工業進步浪潮。當前來看,工業AI主要針對產品和工藝設計,針對流程控制管理。此前,工業生產活動中仍然依靠人的感覺、直覺、人的認知、經驗和知識來解決,這個工作又往往帶來的問題。如何將這些工作來進行自動化和智能化,將是工業AI的方向。

柴天佑院士認為,工業系統必將由信息網絡支撐的互聯智能,向知識驅動的自主智能發展。現有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主要關注信息技術支撐架構。未來,為支撐自主智能模式,大量製造工業知識亟待挖掘,並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實現知識自動化。

目前,工業網際網路有三大難題,包括:複雜工業環境下多元信息的動態感知,預測模型建立,決策與控制過程的集成優化。三項關鍵技術則是複雜工業系統的動態感知技術,現在的感知基本是靜態感知;複雜工業環境下5G的快速可靠的傳輸,以及端邊雲協同智能算法實現技術。

柴天佑院士建議,採用CPS思想,把計算資源和物理資源融合,研究更強大的系統。這裡就應該把研發工業網際網路系統與研發麵向特定領域的工業系統結合起來,做到模型驅動的自動化和數據驅動的人工智慧技術緊密融合和協同;研發工業網際網路與研發麵向各種製造流程的智能算法系統密切結合;研發工業網際網路與PLC(DCS)管控系統深度融合。

他建議,基礎研究、研發、實驗與工業應用結合,匯聚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技術公司與製造行業的科技力量,形成交叉學科長期合作研究機制。

轉載來源:本文轉載自中國軟體網 (ID:Hapiweb-soft6)公眾號。

聲明:資料由本媒體號從網絡收集整理而成,所有資料版權歸原公司、機構所有。資料僅供學習參考,切勿用於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刪除,非常感謝!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工業網際網路缺乏與人工智慧深度融合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10月18日,2019工業網際網路全球峰會上柴天佑在演講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攝工業網際網路是工業經濟實現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關鍵支撐,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對我國實現產業結構調整
  • 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工業物聯網下產業升級,基礎研究和工業應用...
    10月18日,在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發言稱,在當前的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中,存在缺乏網際網路的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傳統工業中運營技術(operation technology)缺乏融合;人工智慧技術與工業網際網路結合不夠,以及對於工業網際網路環境下製造業轉型升級模式研究不夠三大問題。
  • 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工業系統安全可靠需要邊緣控制系統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陳維城)9月5日,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正在舉行,在2020年工業網際網路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在談及「工業網際網路和工業人工智慧」時表示,傳統工業系統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智慧。必須要加一個強大的計算能力,工業系統要安全可靠,需要邊緣控制系統。
  • 第一風口丨探「贏」工業網際網路大會:頂級分享,資源匯聚,廣邀工業...
    9月20日,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長孔翰寧院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李培根院士等專家學者將出席大會主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李培根,中國工業網際網路行業頂級專家,曾指出「工業生態需要開放的思維」;孔翰寧,德國工業4.0之父,亦多次在公開場合對海爾卡奧斯COSMOPla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賦能各行業轉型升級大加讚賞。
  • 「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12月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召開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行動計劃。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江平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工程院院士高金吉作主題發言。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以及各省市工信主管部門、通信管理局有關人員參加會議。
  • 深度解讀工業網際網路生態系統的構建及發展
    隨著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概念找不到更多新話題和營收表現來證明遠大的收益前景,今年,各家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紛紛宣布布局生態,加速落地。 在這一時期,無論是構建一個生態系統,或入局哪個生態系統,排他還是獨享合作,對於任何一方都是問題。
  • 新基建浪潮下的工業網際網路怎麼建?如何賦能傳統工業?中科院院士...
    2020線上智博會9月15日在渝開幕,作為2020線上智博會重要組成部分,5G創新發展高峰論壇舉行,300多名來自產學研各界的專家學者及政府、企業代表齊聚一堂,聚焦5G新基建重點任務,以全球視角共話5G引領的產業變革和趨勢,探討發掘未來城市發展中的行業融合與應用。
  • 產業網際網路與工業網際網路的差異
    自從參加了產業網際網路白皮書的編寫組,就一直有一個問題:產業網際網路和工業網際網路有什麼差異?如果從產業網際網路和工業網際網路的概念來源看,都是從Industry Internet翻譯而來,從字面理解上,這兩個概念應該是相同的。
  • 廣義和狹義的工業網際網路
    工業網際網路分為廣義的工業網際網路和狹義的工業網際網路。廣義的工業網際網路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代名詞。和德國工業4.0以及中國製造2025類同,都是工業體系轉型的國家發展規劃。我們首先論述狹義的工業網際網路,狹義的工業網際網路僅僅指的是設備的聯網。
  • 工信部解讀《工業網際網路標識管理辦法》
    一、《管理辦法》出臺的背景和目的是什麼?工業網際網路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全新工業生態、關鍵基礎設施和新型應用模式,通過對人、機、物的全面連接,不斷改變傳統製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和產業形態,構建起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面連接的新型工業生產製造和服務體系,為實體經濟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供實現途徑。
  • 尹浩院士: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是產業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和保障
    6月21日,2019年中國工業信息安全大會在北京召開,針對工業網際網路的安全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提出,保障的重點應是工業應用安全、網絡安全、工業數據安全以及工業智能產品的安全。  工業網際網路是網際網路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系統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產業和應用生態,是工業智能化發展的關鍵綜合信息基礎設施。
  • 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三個維度
    、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中的融合集成應用,是實現工業智能化的綜合信息基礎設施。隨著傳感、寬帶、計算等技術的發展,網際網路可以將工業活動中的機器、產品、信息系統等要素連接起來,其連接對象由人擴大到有自我感知和執行能力的智能物體,「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是其主要形態,網際網路也隨之發展到工業網際網路時代。隨著工業網際網路的逐步滲透,連接到網絡的智能物體數量未來幾年之內將達百億級,遠超人類用戶數,未來的網際網路將成為「IoP」和「IoT」的混合網絡。
  • 專家熱議5G+工業網際網路趨勢與方向
    20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開幕。中國工程院等研究機構和國際組織的院士專家,國內三大通信運營商,東風汽車、華為、阿里巴巴等相關領域的企業負責人參加大會,他們圍繞5G+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與方向、前沿技術與產業發展、行業應用與融合創新等熱點問題分享觀點。
  • 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士:工業網際網路發展離不開國際合作
    胡耀傑 攝 中新網青島8月7日電 (記者 楊兵 胡耀傑)「在德國,我們將工業網際網路這一重要的未來課題納入『工業4.0』範疇。目前,德中兩國間有多個非常有意義的合作項目,要實現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目標,就必須開展國際合作。」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士阿克塞爾·庫恩教授7日在青島舉行的中國·山東(青島)海歸創新創業峰會上進行線上主旨演講時如上表述。
  • 航天雲網的工業網際網路實踐
    產品和服務不斷豐富2015年6月,在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向工業領域滲透的背景下,航天科工打造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航天雲網,並在接下來工業網際網路大潮滾滾而來的背景下,憑藉戰略能力、創新能力、市場能力和艱苦奮鬥的精神,持續引領行業發展。
  • 工業網際網路成熟度評估模型
    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發布的《工業網際網路成熟度評估白皮書》旨在為企業提供一套評價自身實踐的方法論,為企業找到工業網際網路實施中的主要問題、改進方向和建設路徑。與此同時,業界各方力量的應用和反饋也將不斷促進聯盟修正該方法論中存在的問題,為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提供更科學更準確的指導。
  • 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桂蓉:工業網際網路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
    9月21日,在5G+工業網際網路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郭桂蓉為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提出了三大建議。當前第四次工業革命加速推進,塑造了產業新優勢,我國高度重視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相關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設施已經有4000多萬臺,覆蓋了能源、交通、醫療等,提質增效顯著,「特別是今年的新冠戰疫,工業網際網路為物質、供需的對接提供了保證。」郭桂蓉說。
  • 青島再提速 引發工業網際網路「核裂變」
    對於擁有結構完備的工業體系和先行探索經驗的卡奧斯平臺的青島來說,重塑工業形態的工業網際網路成了搶跑新一輪產業變革的底氣和抓手,成了在未來城市產業競爭中盤活全局的關鍵節點。舉全市之力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是青島應對時代之問給出的響亮應答。
  • 尹浩院士:工業網際網路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亟待構建防護體系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王曉濤 日前,在2020年(第十九屆)中國網際網路大會智見未來大會——工業網際網路論壇上,中科院院士尹浩在發表題為「新基建浪潮下的工業網際網路安全問題」的演講時表示,工業網際網路打破了傳統工業相對封閉可信的製造環境,病毒、木馬、高級持續性攻擊(APT)等安全風險對工業生產的威脅日益加劇
  • 【工業網際網路萬企行】智能化成為東營工業發展強引擎
    11月26日~28日,由中國工業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徐金寶帶隊的「2020年工業網際網路萬企行」調研組走進山東省東營市,見證了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智慧化為東營市工業轉型升級注入的蓬勃動力。  東營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杜振波表示,2019年以來,東營市謀劃推進「優勢產業+人工智慧」三年行動計劃,助傳統產業提層次強實力、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驅動力。面對工業網際網路機遇,東營市實施九大產業智能化提升工程,突出人工智慧創新示範園區、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智能工廠、數位化車間建設,打造了一批試點示範,帶動整個行業智能化水平迅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