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聯想在武漢光谷舉辦了以「聯接·想像」為主題的聯想創新科技大會武漢峰會暨2017新品發布會。
會上,聯想發布了YOGA 6 Pro、Miix 520、YOGA 720 12以及聯想720S等新品,關於這些產品,你可以在本文的「推薦閱讀」中詳細了解。除了上述產品之外,聯想還發布了智慧聯想應用。
在本次發布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向我們闡述了聯想的AI戰略,他認為,此前,我們已經經歷了三次工業(科技)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蒸汽機的應用為代表的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以電力的應用為代表的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高新技術的應用為代表的革命,而現在,我們迎來了一次以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為代表的革命。
智慧聯想有什麼用
楊元慶所提及的人工智慧技術,就是目前處於風口浪尖的AI。提起AI,大家會想到什麼?
前段時間關於Alpha GO的升級版的新聞又刷了大家的屏,Alpha GO下圍棋很厲害,它的自我學習能力很厲害,但是如果我想買一個能陪我下棋的Alpha GO呢?我該去哪買?
相信很多人看完關於AI的新聞後,都會感嘆一下「哇!厲害!」,但是隨後,又會在心裡默念一遍「So What?和我有什麼關係呢?」
AI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對於普通人而言,我們不是AI技術的研究人員,不是AI行業的業內人士,我們只是消費者,我們關心的是,AI這項技術,要怎麼用,在哪兒用,或者我們更加直截了當地問個問題,我們在市面上能不能買到AI產品?
聯想這次發布的「智慧聯想」應用,是聯想AI戰略在消費領域的落地、面向家庭推出的一款應用。在發布會上,IT之家對聯想展示的「智能家庭」應用的印象十分深刻。
在你回家的路上,智能家庭系統自動為你設置房間溫度、設置燈光,打開空氣淨化器,當你站在你家的門前,無需掏出鑰匙,你只需把指紋放在智能門鎖上,瞄一眼門鎖上的面部識別攝像頭,家門就會解鎖,歡迎你回家。回家之後,你可以讓智能音箱播放指定的內容,上班路上,你可以在安裝了智能聯想應用的手機端繼續聽你在家裡的智能音箱上沒有聽完的內容。工作間隙,你在家裡的智能電視上沒有看完的電視劇可以在電腦上直接續播,雖然你用的是不同的設備,但是他們之間的銜接卻是無縫的,一切都這麼自然,這麼和你心意。
這就是AI在消費領域的落地——你看得到,也用得到。
你可能有這樣的疑問,能在我回家路上自動打開的空氣淨化器有很多,能有指紋或者面部特徵解鎖的智能門鎖有很多,智能音箱和智能電視,市面上有很多,聯想這個智能家庭系統有什麼稀奇的。
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家中的智能設備需要通過各自的手機應用進行管控,當你家裡的智能設備越來越多,你需要安裝的App也越來越多,當你需要操作三個以上智能設備時,常常忙得手忙腳亂,智慧聯想就是針對這一現象而推出的。
通過智能聯想應用,你可以對你家裡的智能設備進行直接的連接和集中的管控,打開智能聯想應用之後,你家裡正在使用的智能設備一覽無餘,這就解決了你在搭建智能家庭、使用智能設備和服務時所遇到的各種問題,讓智能家庭的組建真正「零門檻」。
除了管理智能設備外,智慧聯想應用也是你獲取內容和服務的窗口。與人工智慧後臺結合,智慧聯想應用可以根據你的偏好,為你推薦內容和服務;也可以根據用你設備和環境狀態,把內容和服務通過合適的設備交付給你。智慧聯想是以用戶為中心的、「用戶+設備+雲服務」三位一體的業務模式。
在發布會上,聯想還提到,智慧聯想將是一個開放的智能物聯網生態圈合作平臺。在家用電器設備方面,智慧聯想將與海爾、飛利浦、三星等多家廠商開展合作,為用戶提供豐富的智能設備組合;在內容和網際網路服務方面,愛奇藝、百視通、喜馬拉雅等戰略合作夥伴的優質內容也已經與智慧聯想打通;未來,智慧聯想還將嘗試與房地產企業、家裝企業一起,在銷售和服務方面探索更多的業務合作模式。
你可能又要問了,開放的智能物聯網生態圈合作平臺,這和我有什麼關係?
你可以這樣理解,和智慧聯想合作的設備廠商越多,支持聯想智能家庭的設備就越多;和智慧聯想合作的內容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越多,你能通過智慧聯想獲取到的內容和服務就越多。
未來,智慧聯想應用可以連接你家裡的所有智能設備,這是表象,你能在智慧聯想應用裡收看到愛奇藝、百事通的視頻,收聽到喜馬拉雅的音頻,這也是表象,我們要透過表象看到更深的層次,智慧聯想絕不只是兼容幾個智能家居硬體就完事了,絕不只是和幾個視頻和音頻平臺打通就完事了。聯想想把智慧聯想做成一個平臺,做成一個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是開放的,是基於人工智慧、基於網際網路內容和基於物聯網的。
說了這麼多,相信你對智慧聯想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這時我們再回到發布會的開始,回到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說到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上。
工業革命的特性
什麼是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的革命,是一場生產與科技的革命,工業革命的產生往往以科技的進步為前提,又反作用於科技進步。
為什麼蒸汽機的大規模應用,我們稱之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為什麼電力的大規模應用,我們稱之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為什麼高新技術的大規模運用,我們稱之為第三次科技革命?我發明了一個可以給我自動餵水的水杯,在市場上也得到了大規模的推廣,這個能自動給我餵水的水杯確實實現了以機器取代人力,那我可不可以說,我發明的這個水杯引導了一次工業革命?
在筆者看來,一項技術要引導一次工業(科技)革命,那這項技術必須同時滿足兩項特性,一是顛覆性,二是實用性。
我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量變的積累可以引起質變,若一項技術想要顛覆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那這項技術一定要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和完善。
第一次工業革命
提到第一次工業革命,我們總會想到蒸汽機。蒸汽機的雛形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古希臘數學家亞歷山大港的希羅發明的「氣轉球。就是這麼一種利用蒸汽來產生動力的機器,用了1600多年的時間來積累量變,直至1765年,瓦特在修理紐可門機的基礎上對它進行了重大的改進,才使其得以實用化,產生了質變。
在此次質變之前,人們生產要靠人力、畜力和自然力(水力)進行生產勞動。人力、畜力生產的局限性在於人畜勞動久了容易累,水力生產的局限性在於水力工廠對選址的要求十分苛刻,蒸汽機被廣泛應用之後,人力、畜力和自然力(水力)生產的局限性被打破,顛覆了人們的生產方式。
這種對生產方式的顛覆體現在很多行業,蒸汽機驅動了蒸汽機車和蒸汽汽輪,這是它對交通運輸業的顛覆,蒸汽機驅動了大機器,這是它對製造業的顛覆,隨著蒸汽機的發展熱力學和結構學這兩門學科被建立,這是它對教育業的顛覆。
實用性方面,公元1世紀的「氣轉球」驗證了「蒸汽可以提供動力」這一理論,但無法驅動蒸汽輪船,而瓦特改良的蒸汽機可以驅動大機器,可以驅動蒸汽輪船,可以驅動火車,可以讓「用機器代替人工」成為一筆合算的生意,所以它催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只要一項技術由理論變為現實,由雞肋變為實用,那這項技術就有改變世界的潛力。蒸汽機做到了。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力的革命,電這種東西可不是什麼高精尖的東西,早在人類出現在地球上之前,閃電就在地球上肆虐,它來自自然界,但是為什麼直到20世紀初,電力才改變了世界?還是積量變而質變的道理。
從古至今,人類對電的探索從未停止,就是這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使大家對自然界裡這個變幻莫測的、看得見卻抓不著的東西越來越了解,隨著人類對電的了解日漸深刻,我們有了徵服電和利用電的能力,正是隨著人類對電的了解積量變而質變,電才顛覆了我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生活和生產方面,電力可以點亮電燈,可以驅動大機器,在通訊方面,電力可以驅動電話和電報,在交通方面,電力可以驅動電力機車和電力汽車,電力的廣泛應用既帶來了對能源的巨大解放、帶來了對人力的巨大解放,又顛覆了通訊業、製造業和交通運輸業等各行各業。
我們再講講實用這個話題。
實用性方面,正是因為人們有了駕馭電的能力,電力才能為電報、電燈、機器和汽車提供動力,它讓「以電力代替人工」成為一門合算的生意,所以電力才再一次改變了世界,成就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如果說前兩次工業革命是比較單純的生產力的解放,第三次科技革命,更像是一場「腦力」解放的革命。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阿塔納索夫-貝瑞計算機的誕生背景,是上世紀30年代,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物理系副教授阿塔納索夫嫌解線性偏微分方程組的過程太麻煩,所以他找了一位助手,和他合作,共同發明了這個能幫助他們完成計算的機器。
計算機的功能從單一到豐富,性能從羸弱到強勁,它所經歷的,也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計算機歷經了50多年的發展,從電子管時代、電晶體時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到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如今已經進化到第四代,這四個時代就是計算機發展的四個臺階,每個臺階都要腳踏實地走過而不能跨越,計算機每進化一次就累計一次量變,就在它進化到第四代的時候,質變實現了。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蘋果、IBM等廠商推出了面向個人的電子計算機,從此,計算機開始走入千家萬戶。
計算機不僅解放了腦力,還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獲取信息的方式,它顛覆了新聞出版業、製造業、交通運輸業、教育業等各行各業,電子計算機的革命是計算的革命,更是信息的革命。
實用性方面,電子計算機更是無孔不入,無所不在。
電子計算機集顛覆性和實用性於一身,所以它成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人工智慧革命
為什麼說人工智慧是一次革命?我們還是從顛覆性和實用性兩個角度來論述。
如果說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意味著對人類腦力的解放,那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則是對人類智慧的擴展和延伸。
人工智慧這一術語的提出是在1956年的夏天,因此,1956年可以視作是人工智慧的「元年」。50多年來,人工智慧這門學科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這50多年間,人工智慧的研究人員探索出了包括大腦模擬、符號處理、子符號法、統計學法、集成方法等眾多研究方法,也取得了令人振奮的研究結果,比如大家津津樂道的「深藍」和「AlphaGO「。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問,電子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到底有什麼關聯和區別?你可以這樣簡單地理解:電子計算機,本質上只是個機器,而人工智慧,本質上是由人類編寫的電腦程式所模擬的包括學習、推理、思考和規劃在內的思維過程和智能行為。
通過對人腦的模擬,人工智慧實現了對計算機技術的更高層次的應用,人工智慧出於計算機科學而高於計算機科學,這一學科的討論範疇囊括了包括思維科學、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計算機科學之內的諸多學科。以上學科是人工智慧的理論基礎,人工智慧則是對以上學科的一次技術實踐。
計算機學科,研究的是機器,而人工智慧學科,研究的人類的智慧本身,人工智慧既是對計算機技術的繼承,又是對計算機技術的顛覆。
對於製造業來講,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實現流水線上次品的自動識別和剔除,對於交通運輸業來講,人工智慧技術可以讓交通調度系統的自動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對於教育業來講,人工智慧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對於內容生產行業來講,人工智慧機器人可以自動寫稿……
至於對普通消費者而言人工智慧有多實用,可能有些讀者還沒有發現,但是如果你低頭看看你的手機,你可能會找到很多人工智慧的影子:人臉識別、視網膜識別、虹膜識別、指紋識別、智能搜索、語言和圖像理解——這些都是人工智慧技術在消費產品上的實際應用。
聯想此次發布的智慧聯想,即運用了人工智慧技術,以智能家庭為例,發布會上演示的智能門鎖,是對面部識別技術和指紋識別技術的應用,發布會上演示的智能音箱,是對語言理解技術和智能搜索技術的應用,通過智慧聯想應用集中控制你家裡的所有智能設備,則是對人工智慧、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技術的綜合應用。最重要的是,為了讓人工智慧更容易地飛入尋常百姓家,聯想牽頭建立了一個開放的智能物聯網生態圈合作平臺,有了這個平臺,可能將來你「隨手一買」,買到的智能設備就是智慧聯想生態圈內的產品。
人工智慧到底是一次怎樣的革命?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說,它是「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樣說可能有些誇張,因為在我們當下所處的時代,人工智慧的革命也許只能看做是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一個延伸,但是未來的人工智慧呢?或許10年之後,或許20年之後,它一定會造就一次顛覆程度不亞於前三次工業革命或科技革命的大革命。
網際網路,逐步在變成萬物網際網路,而這一切,不都是人工智慧革命前的量變積累嗎?
推薦閱讀:
4K屏幕+4096級手寫筆:聯想正式發售YOGA6 Pro筆記本,9999元起步
4299元起:聯想發布Miix 520二合一筆記本
IT之家現場實拍聯想新品筆記本
專訪聯想陳可:和微軟Surface比,聯想MIIX 520的鍵盤細節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