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為什麼誕生在西方?工業革命的未來將是終結

2021-01-09 騰訊網

過去的工業革命都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主導

歷史上,人類社會經歷了四次工業革命,每一次都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我們看到,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主導推動。

第一次以蒸汽技術為代表,英國主導推動,英國成為全球霸主;

第二次以電力技術為代表,美德日三國主導;

第三次以計算機、原子能為代表,美國獨領風騷,繼而構建全球霸權;

第四次以人工智慧數位技術為代表,中美德日爭雄,中國作為唯一非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擠進工業革命競爭中,可以說,第四次工業革命關乎國家大運。

全球工業革命歷史沿革

然而,在全球工業革命歷史長河中,工業革命為什麼誕生在西方?工業革命優先發生在西方,與科學革命有關,科學革命優先發生在西方與航海有關,而航海與地形地貌密切相關,從這個角度講,地理位置導致工業革命誕生在西方是歷史的必然。

工業革命率先發生在西方,與科學革命有關

工業革命的本質是新科技的大規模應用,科學革命先於工業革命,自然科學的發展引發新技術,新技術大規模應用推動形成工業革命。

正是因為西方在自然科學領域的領先,使得西方率先進入工業社會,並以工業打農業的侵略和殖民思路,順利把西方政治、經濟、文化送到全球中心。(詳細可參考《全球通史》第26章 歐洲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根源和進程)

全球通史第26章 歐洲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根源和進程

科學革命率先發生在西方,航海是關鍵原因

億萬年的地殼運動推動形成了東方以馬背、山川為伴,西方以海洋、輪船為伍的地形地貌格局。18世紀以前,與騎馬距離短不同,擅長航海的西方國家能夠達到不同的島嶼和世界更遠的地方,這使得西方率先掌握全球地理結構,推動了地理學的發展,進而延伸到達爾文進化論(不同島嶼不同生物之間差異)。

同時,航海讓西方人達到天邊,發現天際交界線,開始思考地球是圓的還是方的,進而有了地心說和日心說,而這是以山川為伴的東方人眼中難以想像的事情。地心說日心說間接推動了天文學和物理學(萬有引力)發展,逐步引爆西方科學浪潮以及後來的文藝復興。

另外,航海還推動了蒸汽應用,使得島國英國領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啟了西方全球侵略和殖民徵程。

(東西方科學技術的差距是環境造就,而非人種的差距)

歐洲、英國地理格局

工業革命發展史是一部勞動力解放史,工業革命將走向終結,服務業革命時代到來

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使得生產工具運動成為可能,機器部分取代勞動力的手和腳;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和內燃機使得生產工具高速運動成為可能,規模化生產成為現實,機器大量取代勞動力的手和腳;

第三次工業革命,計算機和信息技術使得生產工具自動、精準運動成為可能,機器人出現,機器取代人腦成為可能;

第四次工業革命,人工智慧使得生產工具自主、智能運動成為現實,機器擁有人腦功能,機器人取代人成為主要勞動力,而人成為輔助勞動力。

整個工業革命發展史,是一部解放人類手、腳和大腦,逐步釋放勞動力,最終實現設備取代人類的科學技術進化史,第四次工業革命下工人將被基本取代,未來的工業革命將不再革命人力,而是革命機器人,人類工業文明的終極形態將基本完成,以高智商機器人為核心的服務業革命將到來。

工業革命將終結。

延伸探索:

1)我們通常說三產:農業、工業、服務業,為什麼之後三產?除了這三產,未來的人類是否會有四產、五產?

2)人類社會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工業文明以後將是什麼?農業文明的開啟意味著原始文明的終結,工業文明開啟意味著農業文明的終結,誰來終結工業文明?是服務業文明嗎?還是會有其他文明,比如生態文明?

3)有不少專家、學者提到:第四次工業革命代表性技術是石墨烯,基因,虛擬實境,量子信息技術,可控核聚變、清潔能源、生物技術等等,其中有哪些比蒸汽、電力、計算機帶來的影響更大更深遠?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誕生在中國呢?
    如果翻開歷史來看,中國有好幾次是擁有實力,發展出工業革命誕生現代化的,但是每一次都擦肩而過,以至於李約瑟發出了一個著名的問號,為什麼現在科學技術沒有最先誕生在中國,以當時的條件來看,我們是最有優勢的。西方歷史上有文藝復興,但是在中國同樣有,並且在500年前已經有了它,就是宋朝的沈括,沈括可以說是一個比肩達文西的人物,他在物理學,數學,地理,地質,天文,醫學,化學,農學氣象學等諸多領域都是當時領先世界的,而且它最重要的科學成就就是發現最先進的指南針,為後來的大航海時代提供了最精準的指南,他不僅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也是一個工程師,發明家實踐者,他還發明出了化肥
  • 為什麼說人工智慧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於十九世紀中期,以電力的廣泛應用和內燃機的發明為主要標誌。發電機的誕生使得人類歷史從「蒸汽時代」跨入了「電氣時代」,電燈、電車、電影放映機的相繼問世為人類社會打開了全新的大門。
  • 為什麼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的英國?
    為什麼工業革命會發生在18世紀的英國?從經濟史角度看,這是一個非常古老的題目,以前大家問的最多的是,工業革命為什麼發生在英國而不是荷蘭?因為荷蘭至少在英國之前是當時歐洲最發達的經濟體,英國工業革命前的很多制度都是從荷蘭借鑑而來。相比之下,英吉利海峽的阻隔,使很多先進的東西從歐州大陸傳到英國有時間差。還有,工業革命為什麼發生在英國而不是法國?法國的國家制度發展較早,一直想成為世界中心。
  • 人類工業革命史——工業革命與剝削失業,為何革命總與危機相伴?
    四次工業革命的特點以及生產力發展的社會容納量問題工業革命使人類的歷史前所未有地向前推進了一大塊,並且至今依然在加速。工業革命也孕育著巨大的社會變革。第1次工業革命是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主要的地點在英國,進而開啟了人類的蒸汽時代。第2次工業革命是電氣化,主要的發展者是歐洲各國和美國。其中領軍者是德國和美國,進而引領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 柳卸林:新工業革命,中國不會再錯過了
    他認為,電力的生產和供應方式將發生變革。未來社會將不再依靠火電、水電,而是依靠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很多學者預測,2040—2050年以後,風電、太陽能發電才能顯示出真正強大的威力。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價格只有降低到一定程度才能替代現有的能源,也才可能實現大規模商業應用。所以說,工業革命是一個逐漸的過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到來。
  • ICT技術將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
    人類已經經歷過三次工業革命,分別是蒸汽技術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力技術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因為誰能在工業革命中拔得頭籌領導全球,誰就能主導整個世界。
  • 將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
    同時,合成材料的發展、遺傳工程的誕生和資訊理論、系統論和控制論發展,也是這次技術革命的結晶。、石墨烯將帶來第四次工業革命。 那為什麼核聚變如此危險,還會被認為將帶來第四次工業革命呢?
  • 為什麼工業革命率先發生在英國,而不是中國、印度或日本?
    當收入於工業革命時期開始攀升,就已撒下美國農民和製造工人於近年來先後沒落的種子。如果我們別具慧眼,甚至可在1800年預見到步入式衣帽間、男女洗手間、焦糖瑪奇朵、意式甜醋汁、精品酒、文理學院、私人教練,以及價值50美元的主菜。未來幾個世紀,當然會有許多驚奇迎接我們,但未來的經濟大體上不是什麼奇境異域。
  • 文一:中國為何超越 因為中國找到了工業革命的「秘訣」
    另一方面,如果燦爛的古代文明能夠預測一個國家的工業化未來,那為什麼埃及、印度、希臘和奧斯曼帝國沒有重振昔日雄風,在今日工業強國林立的世界經濟和政治舞臺中心閃亮登場? 本文為中國崛起給出了一個不同的解釋。這個解釋根基於西方當年自地理大發現以來迅速崛起的歷史,根基於英國工業革命的內在政治經濟學邏輯,根基於對中國自洋務運動以來多次工業化失敗原因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 中國工程院院士:未來15年是新一輪工業革命技術發展關鍵期
    周濟表示,5G+工業網際網路對生產製造的賦能,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與製造技術的融合,將使裝備、產線、車間、工廠發生革命性大變革。但目前推進的只是數位化、網絡化階段的智能工廠,5G+工業網際網路、新一代智能製造更先進的技術升級還在後面。
  • 中國將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成功造出人造太陽
    圖為中國「人造太陽」裝置可控核聚變是近代全世界國家都在追求的命題,它為什麼受到所有國家狂熱追求?因為它俗稱人造太陽,是未來世界板上釘釘的新能源,一旦全面普及,將會對現有世界格局產生重大影響。什麼是工業革命?
  • 什麼才是真正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說到第四次工業革命,想必我們在這之前經歷了前三次工業革命,那這三次工業革命又是指哪些呢?下面小郎君簡單介紹一下前三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是以瓦特改良的蒸汽機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革命是以蒸汽機的誕生開始主導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誌的。
  • 新一輪建築再工業革命技術發展趨勢
    5G+工業網際網路對裝配式建築再工業化的賦能,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與製造技術的融合,將使恆兆基快牆高端裝備、產線、車間、工廠發生革命性大變革。但目前推進的只是數位化、網絡化階段的智能工廠,在綠色、無廢、新材料、新裝配、智建等5G+工業網際網路、新一代智能製造更先進的技術升級還在後面。
  • 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臨,未來企業是這樣的
    面對這樣的未來,一個企業如果對科技沒有足夠感知,就難以有更大的發展力量。第二個力量是資本的力量。風險投資到今天誕生不到一百年,真正興起只有四五十年,但就是這幾十年間,資本對創業、企業、市場的介入不斷加強,孵化機構的功能不斷延展。資本推動新的企業完全以新的模式迅速成長。
  • 世界科學、技術、工業革命趨勢分析
    科學革命的過程,是新的科學範式從某一學科誕生,並向其他所有學科領域傳播擴散並替代舊科學範式的過程。過去400 年,共發生兩次這樣的科學革命。第一次科學革命發生在16 ~ 18 世紀,以哥白尼天文學革命為開端,以牛頓和伽利略為代表的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為標誌。牛頓和伽利略的科學範式替代了託勒密和亞里斯多德的科學範式。
  •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給人類帶來什麼?
    (白色為未被大英帝國侵略的國家)二,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技術革命)讓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電極大的改善了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對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提速,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
  • 第一次工業革命 快要被遺忘的製造變革
    隨著現在製造業的高速發展,雲計算,物聯網,機器人,3D技術等一系列新型技術的出現,第三次工業革命到來。然而那些被我們快要遺忘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又給製造業帶來哪些製造變革呢?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誌  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 科學網—科學是工業革命的重要推手
    工業革命是英國人的傑作,這個時期創造的財富超過了英國歷史上的總和。工業革命為什麼發生在英國,而不是歐洲或者亞洲其他地方?牛津大學經濟史教授羅伯特·艾倫在學術專著《近代英國工業革命揭秘: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視》中,通過查閱大量文獻,以寬闊的學術視野,深入探討了這次工業革命發生的奧秘之所在。
  • 為何第一次工業革命必定發生在西歐,而不是中國的宋末或者明末?
    這個時代非常詭異,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間,北緯30度左右的地區,誕生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阿基米德、佛陀、孔子、老子等先哲,使人類文明精神獲得了重大突破,至今都無法超越,未來也不可能超越。
  • 高奇琦:人工智慧、四次工業革命與國際政治經濟格局
    然而,為什麼英國之前的技術優勢沒有促使英國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導者? 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第一,英國國內市場相對狹小,因此,英國通過貿易獲得的財富,被用於在其殖民地進行再投資。相比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工廠的規模更大,需要更多的資本,所以銀行業在其中就會發揮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