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工業革命都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主導
歷史上,人類社會經歷了四次工業革命,每一次都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我們看到,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主導推動。
第一次以蒸汽技術為代表,英國主導推動,英國成為全球霸主;
第二次以電力技術為代表,美德日三國主導;
第三次以計算機、原子能為代表,美國獨領風騷,繼而構建全球霸權;
第四次以人工智慧數位技術為代表,中美德日爭雄,中國作為唯一非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擠進工業革命競爭中,可以說,第四次工業革命關乎國家大運。
全球工業革命歷史沿革
然而,在全球工業革命歷史長河中,工業革命為什麼誕生在西方?工業革命優先發生在西方,與科學革命有關,科學革命優先發生在西方與航海有關,而航海與地形地貌密切相關,從這個角度講,地理位置導致工業革命誕生在西方是歷史的必然。
工業革命率先發生在西方,與科學革命有關
工業革命的本質是新科技的大規模應用,科學革命先於工業革命,自然科學的發展引發新技術,新技術大規模應用推動形成工業革命。
正是因為西方在自然科學領域的領先,使得西方率先進入工業社會,並以工業打農業的侵略和殖民思路,順利把西方政治、經濟、文化送到全球中心。(詳細可參考《全球通史》第26章 歐洲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根源和進程)
全球通史第26章 歐洲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根源和進程
科學革命率先發生在西方,航海是關鍵原因
億萬年的地殼運動推動形成了東方以馬背、山川為伴,西方以海洋、輪船為伍的地形地貌格局。18世紀以前,與騎馬距離短不同,擅長航海的西方國家能夠達到不同的島嶼和世界更遠的地方,這使得西方率先掌握全球地理結構,推動了地理學的發展,進而延伸到達爾文進化論(不同島嶼不同生物之間差異)。
同時,航海讓西方人達到天邊,發現天際交界線,開始思考地球是圓的還是方的,進而有了地心說和日心說,而這是以山川為伴的東方人眼中難以想像的事情。地心說日心說間接推動了天文學和物理學(萬有引力)發展,逐步引爆西方科學浪潮以及後來的文藝復興。
另外,航海還推動了蒸汽應用,使得島國英國領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啟了西方全球侵略和殖民徵程。
(東西方科學技術的差距是環境造就,而非人種的差距)
歐洲、英國地理格局
工業革命發展史是一部勞動力解放史,工業革命將走向終結,服務業革命時代到來
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使得生產工具運動成為可能,機器部分取代勞動力的手和腳;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和內燃機使得生產工具高速運動成為可能,規模化生產成為現實,機器大量取代勞動力的手和腳;
第三次工業革命,計算機和信息技術使得生產工具自動、精準運動成為可能,機器人出現,機器取代人腦成為可能;
第四次工業革命,人工智慧使得生產工具自主、智能運動成為現實,機器擁有人腦功能,機器人取代人成為主要勞動力,而人成為輔助勞動力。
整個工業革命發展史,是一部解放人類手、腳和大腦,逐步釋放勞動力,最終實現設備取代人類的科學技術進化史,第四次工業革命下工人將被基本取代,未來的工業革命將不再革命人力,而是革命機器人,人類工業文明的終極形態將基本完成,以高智商機器人為核心的服務業革命將到來。
工業革命將終結。
延伸探索:
1)我們通常說三產:農業、工業、服務業,為什麼之後三產?除了這三產,未來的人類是否會有四產、五產?
2)人類社會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工業文明以後將是什麼?農業文明的開啟意味著原始文明的終結,工業文明開啟意味著農業文明的終結,誰來終結工業文明?是服務業文明嗎?還是會有其他文明,比如生態文明?
3)有不少專家、學者提到:第四次工業革命代表性技術是石墨烯,基因,虛擬實境,量子信息技術,可控核聚變、清潔能源、生物技術等等,其中有哪些比蒸汽、電力、計算機帶來的影響更大更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