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第一次工業革命必定發生在西歐,而不是中國的宋末或者明末?

2021-01-09 網易

  人類的每一步前進軌跡,必定有理論路線作為指導,而這種指導在古代,被叫做先哲的思想。

  筆者就「工業革命為何只出現在英國,而不是同時期的中國」這話題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思想體系傳承的不同

  公元前,人類在探索自然、宇宙、人與宇宙的過程中,東、西方均出現了一大批先哲,那個時代被稱為軸心時代。

  

  這個時代非常詭異,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間,北緯30度左右的地區,誕生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阿基米德、佛陀、孔子、老子等先哲,使人類文明精神獲得了重大突破,至今都無法超越,未來也不可能超越。

  至今人們還無法解釋那個時代出現原因,亦無法解釋那個時代的先哲們,劃分下的道路,令後人無法超越;更無法解釋南半球,如非洲、南美洲等地,為何無法產生偉大思想者。

  那個時代,東西方文明,均開出璀璨的花朵,其中東方文明以老子、孔子為首的中國諸子百家文明,與印度流域產生的佛陀文明,劃分在一起,被稱為「人本文明」,即向內探索,人身體內部肉體、思想、靈魂的文明。

  西方文明,西歐各國以繼承古希臘文明為基礎的「物本文明」,即向外探索,物、自然、及其原理的文明。

  東方文明以我國為主,秦漢到隋唐時期一直是亞洲霸主地位。起初,其思想體系在戰國時期時是多元化的,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再統一了文字文化後,多元化的思想便不再適應大一統的華夏,於是漢朝在董仲舒的建議下,是儒家為主,輔以道家,後期又融合有印度傳來的佛家。

  

  儒、道、佛,三教,均是「人本文明」的集大成理論者,儒家講究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講究順勢而為,我命由我不由天;佛家講究自我超脫。

  此三教在我國傳承到清末,跟著滿清的結束,又被西方自然科學的排擠,逐漸走向隱性,並不是消失了哦,只是成了隱性思想。國人們的主流思想則換成了西方自然科學思想。

  西方自然科學思想,這種繼承古希臘的「物本文明」思想,因結出了工業革命這個成果,而走向全世界。

  二,文藝復興的人性復甦與宋明理學的人性扼殺

  「物本文明」思想為何能結出工業革命之果實?答案是,他們更注重工具的運用,是思想理論工具。

  其中最重要的工具是數學,古希臘學者視其為哲學之起點,「學問的基礎」。

  中世紀的歐洲文化,在教廷神權的統治下,是愚昧的,黑暗的,落後的;一場大鼠疫(黑死病)過後,死亡了3000多萬人,這些死亡的人裡,有很多是神職人員以及信徒,上帝無所不能的形象便轟然倒塌。

  

  黑死病中帶鳥嘴面具的人

  這次鼠疫迅速摧毀了腐朽的神權統治,歐洲人開始思考更多的是人權、人性,於是文藝復興開始在義大利出現。

  文藝復興時,歐洲人又重拾起古希臘的文化,並將其發揚光大。

  文學方面

  :

  義大利誕生了

  彼特拉克、薄伽丘;

  法國則誕生了

  龍沙、杜貝萊、拉伯雷;

  英國有莎士比亞、託馬斯·莫爾,尤其是亞士比亞,他與

  荷馬、但丁、歌德一起,被譽為歐洲劃時代的四大作家;

  西班牙則有

  塞萬提斯和維加。這些大文豪,擔當起了文藝復興時期文學方面的最傑出成就。

  美術方面

  義大利畫家主要有喬託·迪·邦多納、馬薩喬、保羅·烏切洛、多米尼哥·基蘭達奧、桑德羅·波提切利、李奧納多·達文西、拉斐爾·桑齊奧、提香·維切利和米開朗琪羅。

  天文學方面

  波蘭誕生了哥白尼,義大利誕生了布魯諾,佛羅倫斯公國出現了伽利略,德國則有天文學家克卜勒;他們的研究成果奠定了近代天文學的開端。

  

  布魯諾與日心說

  數學(極其重要)

  西方人把數學,由一門應用工具學,發展成了理論工具學,代數學得到了重大的發展,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被發現,並由數學家發明了韋達定理;三角學也得到長足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法國笛卡兒創立了解析幾何學;法國數學家費馬,則對解析幾何進行深究,他建立了求切線、求極大值和極小值以及定積分方法,奠定了16、17世紀最璀璨的數學明珠——微積分的誕生條件之一。同時,他對概率論、數論、光學等方面都有極大的貢獻。

  物理學方面

  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伽利略通過多次實驗發現了自由落體、拋物體和振擺三大定律,使人對宇宙有了新的認識。法國科學家帕斯卡發現液體和氣體中壓力的傳播定律;英國科學家波義耳發現氣體壓力定律。笛卡兒運用數學工具,推證了折射定律。

  其他生理學和醫學、地理學隨著大航海證實了地圓說、建築、心理學等各個學科,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其中,最重要的是數學的發展,因為一切自然科學理論,它的基本模型,都是基於數學模型,脫離數學,物理、化學等相關學科將寸步難行。

  

  數學皇冠與黎曼猜想

  數學是敲開現代科學的鑰匙!西方人則是牢牢抓緊了數學這個鑰匙,才打開了現代科學的寶庫,誕生出工業革命。

  本來我國數學發展並不差的,什麼時候出現的已不可考察,但是在秦漢時期,數學發展出多步乘除法和趨於完整的九九乘法中訣。在幾何方面,對於長方形面積的計算以及體積計算的知識也具備了。(秦漢時期的西方,大多數是茹毛飲血,那羅馬帝國也是被希臘人鄙視的野蠻存在)

  尤其是算籌的出現,帶來了偉大的十進位制系統,進一步刺激數學發展成熟,並出現了成熟的偉大數學著作《九章算術》!

  後期魏晉偉大的數學家劉徽,他撰寫有《海島算經》,與同時期的《孫子算經》(作者不詳)、《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和祖衝之的《綴術》等數學專著,構成了我國璀璨的文化明珠。

  

  偉大數學家劉徽與他的割圓術雕像

  數學這把文明大門的鑰匙,在隋唐時,乃至宋朝都是繁華的實用之學,但僅僅只是用來實用,且並未被主流大眾知識分子所接受,他們崇尚的是學聖人言,頌聖人歌,窮經皓首。

  在宋朝,最先進的那一批知識分子,鑽研儒家典籍,以人本位為方向,竟然發展出了宋明理學,這種學說是畸形的,試圖以儒學解釋宇宙萬象,他們把「理」說成是產生世界萬物的精神的東西。(與道家的「道」,是相同的意思)

  宋明理學(程朱理學),徹底扼殺人性,崇尚「存天理,滅人慾!」企圖以「理」成聖,達到儒家學說的最高境界——像孔孟一樣的聖人。

  理學,束縛了先進知識分子前進的道路,他們把當時的讀書人引進了以「理」證聖的歪路,殺人慧命,這種理論扼殺了後來者的智慧。

  

  因此,宋明時期的知識分子思想是古板僵硬,明朝時更是達到巔峰,知識分子埋首四書五經,為八股奉獻了一生精力,一朝科舉成功後當了個官,又人性反彈的大貪特貪。(王陸理學,打破了程朱理學的枷鎖,使明朝不至於思想太僵化,兩者不一樣)

  三,工業革命屬於西方思想催生出的技術爆炸

  既然宋明知識分子人人慾以「理」證聖,自然也就沒有好好認真鑽研經世濟民之學了,數理化也就沒有被重視。(注意,宋明理學提倡的文學並不能改變世界,推動社會進步的只有數理化)

  隨著理學的興盛,其他學科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凋零,數學在元代開始衰落,物理、化學也僅止於《夢溪筆談》與《天工開物》,並沒有形成完善的系統理論。(也沒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覺悟,以及深入細究)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工業革命出現的時間,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機開始的。

  這個時期,是我國的滿清時期。

  我國在十九世紀上葉,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大衰退,龔自珍首先發現此現象。他在嘉慶末(約1820年)就指出:「

  大抵富戶變貧戶,貧戶變餓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賤,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日月,奚暇問年歲

  !」。此衰退始於道光時期,著名經濟史學家吳承明稱之為「道光蕭條」。

  

  道光蕭條國畫

  經濟蕭條時期,能保住小命就很不錯了,還有精力搞科研?

  同時期的西方,因為文藝復興,資本力量崛起,商業繁榮,社會各界生產力已達臨界點,急需新的力量推動社會進步,這是一種大勢,促使數理化和資本相互結合,物理學家發明東西可以給自己帶來巨額的財富,而資本則需要數理化的知識轉化為實物,為自己陷入瓶頸的企業生產謀求新的出路。(趨利行為,是人類的天性)

  於是,卡倫鋼鐵廠的擁有者約翰·羅巴克(JohnRoebuck),便率先用雄厚的資金支持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機,很可惜,約翰·羅巴克在8年時間裡,給瓦特燒了大量資金後,還沒出成果就破產了。

  約翰·羅巴克不得不把相關專利和瓦特的研究工作,轉給了伯明罕一間鑄造廠老闆馬修·博爾頓,這個老闆實力更加雄厚,他堅定地長期支持瓦特的研究,砸了無數的錢進去,終於改良蒸汽機成功。

  

  瓦特與他改良的蒸汽機

  1776年,第一批新型蒸汽機製造成功並應用於實際生產。

  那是個偉大的年代,用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第一次降臨人類社會,機器的力量是偉大的,它使英倫小島一躍成為了雄霸天下的日不落帝國。

  這就是「物本思想」+文藝復興人性復甦帶來的技術爆炸,與人類幾千年文明的緩慢進步相比,反差巨大!

  技術爆炸一直持續了幾百年,先是蒸汽時代。跟著,1800年,伏打發明了電堆,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原子時代、資訊時代也接囧而來。

  今時今日,就是資訊時代,目前,我們已經卡在這個時代有幾十年了,不知在筆者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下一個時代的到來。

  我們國家經歷了百年恥辱,如今重新傲立世界之巔,然處處被西方打擊欺負,筆者真心希望下一個時代由我們祖國來引領,重新恢復漢唐天威,萬邦俯首。

  PS:下一個時代,筆者猜測是聚變核能時代(或太空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的英國?
    事實上,英國的機制紡紗產品不但摧垮了印度的傳統手紡紗業,也解體了中國從黃道婆開始起源的手紡紗業,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其紡織品與機器出口到全世界。 為什麼工業革命會發生在18世紀的英國?從經濟史角度看,這是一個非常古老的題目,以前大家問的最多的是,工業革命為什麼發生在英國而不是荷蘭?因為荷蘭至少在英國之前是當時歐洲最發達的經濟體,英國工業革命前的很多制度都是從荷蘭借鑑而來。
  • 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誕生在中國呢?
    如果翻開歷史來看,中國有好幾次是擁有實力,發展出工業革命誕生現代化的,但是每一次都擦肩而過,以至於李約瑟發出了一個著名的問號,為什麼現在科學技術沒有最先誕生在中國,以當時的條件來看,我們是最有優勢的。,人類已經了解機載活塞運動,以至於李約瑟夫比較奇怪,為什麼沒有發生現代科學呢?
  • 為什麼工業革命率先發生在英國,而不是中國、印度或日本?
    為什麼工業革命率先發生在英國這個蕞爾小島,而不是中國、印度或者日本?它又為什麼開始於1800 年前後?為什麼生產力的極大解放沒有促成全世界普遍富裕?經濟史學家格裡高利·克拉克試圖在新作《告別施捨》中,用近年來流行的「大歷史」敘述方式,解答這三個彼此相關的命題。
  • 文一:中國為何超越 因為中國找到了工業革命的「秘訣」
    藉助於這一解釋,我們不但能更好地理解中國經濟奇蹟發生的根本原因並更好地預測中國未來國力的走勢,還可以藉以分析其他國家工業化成敗的深層次根源,包括第一次工業革命之所以在英國(而不是在其它歐洲國家或當年的中國和印度)發生的「秘密」本身。
  • 為何西歐、北歐多發達國家,而東歐、南歐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
    世界上發達國家最多的大洲就是歐洲,在世界上30個發達國家中,歐洲就佔了22個,而且歐洲的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西歐、中歐和北歐地區,而東歐和南歐地區多是發展中國家。那麼歐洲的發達國家為何會形成這樣的分布格局呢?
  • 近代的中國,為什麼沒有科學上的進展和工業革命發生
    從中國近代的發展來看,在近代,中國確實是沒有在科學方面的進展,也沒有過工業革命。中國,一個文化古國,一個擁有兩千年歷史的國家,為何到近代卻停止了科學的發展呢?我們可以舉例說明一下,以第一次工業革命為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出現極大的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地位。這樣看著,會覺得這是在幫資本主義,但它對資本主義的壞處更大,它進一步要求解除封建壓迫,還要求實現自由經營和貿易,它還是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分裂的開端,更為後來的工人運動奠定了基礎。
  • 沒有黑死病 中國就不能發生工業革命?
    有個學者叫黃宗智,一聽這名字就很有學問的樣子,他提出明清時期中國的內捲化現象。所謂內捲化,又稱過密化。黃宗智說,由於明清人口膨脹,邊際效率遞減,經濟增長的成果被人口攤薄,所以明清有增長無發展。與此相對應的,西方有學者說,歐洲黑死病使人口大幅減少,勞動力價格上升,於是人們儘可能通過工具來提升效率,這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生。  聽起來很有道理,對不對?
  • 中國引爆工業革命的關鍵步驟和「訣竅」
    以工業化的年曆表來看,中國早已在1978 年改革開放後最初的15至20 年的鄉鎮企業繁榮中,成功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並在20世紀90年代末引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目前已經處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高潮和開啟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門口——儘管一直充滿成長的「煩惱」。    為什麼工業革命在中國缺席和推遲了二百多年後,卻又在中國改革開放後突然被成功引爆?
  • 創造歐洲「神話」的,不是工業革命,而是美洲金銀
    [摘要]創造「神話」的似乎是18世紀出現在西歐的那場影響深遠的工業革命。但實際上,真正的關鍵點在於歐洲人發現了美洲的金銀。有數據顯示,從1500到1820年,西歐人均GDP從670美元增至1269美元,增長了89.4%;而西歐以外的世界則從532美元增至594美元,僅增加了11.7%。400年前,在西歐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故事?以至於這個亞歐大陸邊緣的地區爆發了人類歷史上經濟增長的一個奇蹟並由此影響了整個人類的生存和觀念。
  • 科學網—科學是工業革命的重要推手
    ,毛立坤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 ■陳華文 李琳 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式表演中,一個個拔地而起的煙囪和產業工人操作生產機械的場景,把人們帶回19世紀中葉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空中間。 工業革命是英國人的傑作,這個時期創造的財富超過了英國歷史上的總和。工業革命為什麼發生在英國,而不是歐洲或者亞洲其他地方?牛津大學經濟史教授羅伯特·艾倫在學術專著《近代英國工業革命揭秘: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視》中,通過查閱大量文獻,以寬闊的學術視野,深入探討了這次工業革命發生的奧秘之所在。
  • 改變世界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工業革命,準確的說是第一次工業革命,起源於1759年,一般認為結束於1840年。在這場革命中,人類的生產方式開始出現重大轉變,出現了以機器來取代人或獸力的趨勢。由於機器逐漸開始廣泛使用,歷史上這個時代稱為「機器時代」。
  • 第一次工業革命 快要被遺忘的製造變革
    隨著現在製造業的高速發展,雲計算,物聯網,機器人,3D技術等一系列新型技術的出現,第三次工業革命到來。然而那些被我們快要遺忘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又給製造業帶來哪些製造變革呢?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誌  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 宋畫中的中國山水
    有上千幅宋畫保存至今,散布在中國、美國、日本等地的200多個所在,即便是終身研究宋畫的80歲耶魯學者班宗華,或者前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石守謙,都不曾見過現存宋畫的全部。 法國漢學家謝和耐有言,宋代是「中國的第一次文藝復興」(《中國社會史》)。歷史學家陳寅恪也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天水一朝」(《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證〉序》)。 2000年,美國《生活》雜誌評選「第二千年百大人物」,宋代有兩人入選:朱熹排第45位,範寬排第59位。
  • 人類工業革命史——工業革命與剝削失業,為何革命總與危機相伴?
    似乎人類的工業革命與社會的系統性失業問題從來都不是兩個問題,而是緊密相連的人類發展學問題。回顧傳統工業革命和引發的社會階級危機工業革命是英國最早開始的,影響了人類歷史的整個進程,它開始於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30~40年代基本完成。歐洲的生產能力正式超越了其他大洲。而第1次工業革命結束時,中國還處於清政府的統治末期,甚至鴉片戰爭還沒有爆發。
  • 探究西歐香料文化:為什麼香料在中世紀的西歐會成為奢侈品?
    中世紀西歐的貴族,富人家庭之中,地位越高的家庭通常使用的香料。上流社會的宴會上,最先上桌的不是主菜,而是用金銀碗碟盛著的香料。在富人家中還通常會有一個香料儲存櫃,用來展示歐洲各地的名貴香料,用來顯示自身擁有的財富和尊貴的地位,更有甚者,為了炫耀自己的財富,採用的方式不是收藏或者使用香料。
  • 中世紀晚期西歐上層家庭的哺育方式為何會發生改變?
    而對男性來說,為了樹立自己男人的威嚴,強化自己所想要的從屬地位,他們往往會設法用各種規則與所謂的道德來約束女性,以此來確保自己的地位,使女性從心底上承擔起為男人生兒育女的責任,或者說成為工具,自然地,哺乳也成為了當時女性的神聖的職責。
  • 三生三世:說起司命星君的好朋友,這個人必定是非連宋莫屬
    小編覺得司命和連宋這一對好朋友的組合在劇中絕對是一股清流,在這部劇中主要講述的就是白淺和夜華的情之一事,相信許多觀眾都已經被他們的愛情虐過好多遍了吧。不過當我們難過的時候總會有一對組合出現緩解我們的受傷的心靈,他們就是三殿下連宋和帝君身邊的司命星君。連宋作為皇帝的第三子,雖然情商智商都很高但是他不露鋒鋩。
  • 14世紀中國就已具備英國工業革命的條件,為何沒「破門而入」?
    1700年,中國GDP佔世界23.1%,歐洲佔23.3%;1820年中國佔32.4%,歐洲佔26.6%;1890年,中國13.2%,歐洲40.3%,美國13.8%。  中國用鐵犁時,歐洲用木犁,當歐洲用鋼犁時,中國還用鐵犁。
  • 柳卸林:新工業革命,中國不會再錯過了
    談到工業革命,我們無法迴避這樣一個事實:第一次工業革命締造「日不落帝國」,第二次工業革命確立了美國世界霸主的地位。這兩次工業革命,中國都錯過了。當一場新變革來臨,抓住機遇,跨越發展,實現強國之夢,則成為國人的一個心結。但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真得來了嗎?如果新的革命真的來臨,中國在這場競爭中是否佔有優勢,怎樣才能把握住這次機會?
  • 工業革命為什麼誕生在西方?工業革命的未來將是終結
    第一次以蒸汽技術為代表,英國主導推動,英國成為全球霸主; 第二次以電力技術為代表,美德日三國主導; 第三次以計算機、原子能為代表,美國獨領風騷,繼而構建全球霸權; 第四次以人工智慧數位技術為代表,中美德日爭雄,中國作為唯一非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擠進工業革命競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