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媽一詞對中國人來講並不陌生,不論是自小讀過的書籍史料,還是現代的宮廷劇,經常都會見到皇室阿哥的奶媽。在一些影視劇的情節當中,奶媽甚至還扮演者關鍵的角色,對故事情節的發展起到了轉折作用。
因此對國人來講,奶媽哺育似是司空見慣的歷史現象,這種觀念自然而地在中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但提到歐洲社會曾經的奶媽哺育方式,必是十分陌生的。
在中世紀晚期,西歐的上層家庭也曾流行過奶媽哺育的方式,而這種哺育方式的形成,是各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從表層看——男尊女卑的社會地位
我們現在講男女平等,甚至出現女權主義,但在中世紀的西歐,男尊女卑是當時社會上被大眾所普遍接受的觀念。
首先最直接的,在生理構造上,女性天生的生育的生理功能使得她們自然而然地承擔起了哺乳的責任。而進入了自從步入了「父權社會」,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男尊女卑的現象逐漸形成,而女性作為孩子的哺育者,這種角色被愈加強化。
而對男性來說,為了樹立自己男人的威嚴,強化自己所想要的從屬地位,他們往往會設法用各種規則與所謂的道德來約束女性,以此來確保自己的地位,使女性從心底上承擔起為男人生兒育女的責任,或者說成為工具,自然地,哺乳也成為了當時女性的神聖的職責。
女性的權力一直是一個熱議的話題,從上世紀的為婦女發聲,到如今的女權運動,從遊行示威到在網絡上發起輿論的討伐,不論以哪種形式,我們所希望的,都是不要再重複歷史上可悲的錯誤而已。
而在中世紀晚期女性特別是下層的女性,淪為生育的工具是長年累月落後的觀念所造成的。
從古希臘、古羅馬時期起,女性在肉體和精神上總是飽受折磨,社交被當作不守婦道的表現,政治活動更是被禁止參與,即便是被當作民主公正典範的古希臘,也有一條規定,公民大會只能是由成年男性公民組成。
諸如此類,女性總是與社交場合、政治活動、受教育無緣,男尊女卑的社會地位也因此變得更加堅不可摧,因而在中世紀晚期西歐的家庭活動中,女性也往往只能,且往往是心甘情願的當作哺乳的工具。
從經濟層面看——資本主義的萌芽
在今天,人們習慣於將中世紀稱為「黑暗時代」,在社會科學、文學藝術方面,歐洲社會裹足不前,天主教與封建皇室的雙重作用下,整個歐洲像是一直在原地踏步。
但不可否認的是,封建領主與土地制度的壓制,墾荒運動的興起,這些都促進了西歐城鎮的出現,使得西歐社會從原先分散的城堡自給自足發展到城鎮間的互通有無。
而這些便是商品經濟的產生,在中世紀晚期,西歐仍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社會,但在當時已然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特別是在墾荒運動的推動下,新的生產方式與生產關係的興起,社會經濟也開始蓬勃發展。
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經濟的繁榮最直接地體現在了西歐地上層社會中,也正因此,世俗的享樂觀在上層社會興起,而原先承擔哺育任務的貴婦闊太太也得到解放,上層父女對享樂的追求為下層女性成為奶媽提供了條件。
同時很重要的一點是,雖然資本主義萌芽在西歐社會產生,社會經濟結構也開始發生變化,但必須要注意到的是,在當時的社會,貧富差距仍舊像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橫跨在上層社會與下層社會中間。
因而形成了這樣一種現象,上層家庭的婦女追求享樂分擔哺育責任,下層社會婦女為了生計而想要成為奶媽,通過哺育別人的孩子來賺取佣金。市場也就這樣形成,有需求,有供應,奶媽這一職業也便開始興起。
不得不說的是,這種哺育形式的出現再某種角度來說是當時中世紀殘酷社會的真實寫照。
據史料記載,為了成為上層家庭的奶媽,一些底層婦女甚至不惜出賣肉體生育孩子,而後不去哺育自己的孩子,去爭奪奶媽的職位。因此說,奶媽的興起卻也反映了中世紀晚期西歐社會貧富差距的殘酷。
從思想層面看——教會文化的解放
處於弱勢地位的女性,哺育成了他們神聖的責任,在基督教婚姻觀念和世俗想法的雙重製約下,女性為丈夫哺育孩子是天經地義的,因此僱傭奶媽在在當時來看是對這種文化思想的褻瀆,奶媽也很難在當時發展起來。
但到了中世紀晚期,奶媽哺育的現象在西歐上層家庭中漸漸流行起來。這一現象的產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教會文化的解放。文藝復興從來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中世紀晚期思想的解放,對傳統教會文化的衝擊為文藝復興提供了條件。
也正因為對傳統觀念的衝擊,使得奶媽在當時的上層家庭中能夠流行起來。早期即便是上層家庭也不敢挑戰教會的權威,宗教對於人們思想的控制是絕對專制且不容質疑的。從科學的角度便能看出。
對世界新的觀念的提出,但凡其中有與宗教教條不符的認知都將會被當作異教徒而殘酷鎮壓。因此,打破教會思想的束縛,為中世紀晚期新的哺育方式的出現掃清了思想上的障礙。使得奶媽這一職業的出現成為可能。
除了這三種可系統分析的原因,還有很多因素促成了這種新的哺育方式的興起,上層家庭子女的增多、奶媽待遇的誘人、傳統庇護機制的瓦解……可以說,奶媽這一哺育方式的興起,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
「奶媽」帶來了什麼
我認為我們後人研究當時的社會現象,在探究其成因背後,更應當反思的是這種現象帶來了什麼,或者說造成了什麼影響,這樣才能使我們在面對如今的複雜問題時有更深刻的思考。
要說中世紀晚期這種哺乳方式的變革帶來了什麼,必然是利弊同時存在的。首先來談利好之處。
奶媽這一職業的興起,在一方面解放了當時的貴族婦女,使之從只能為丈夫生育、撫養的「工具」走向了參與社交政治的獨立女性。雖然此處的獨立與我們現在所提倡的獨立仍有著天壤之別,但終歸是婦女的權力得到了解放,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其次,奶媽也為下層婦女提供了機會,使之有機會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這在婦女地位的解放上也是至關重要的。在上層社會的推動下,哺乳市場擴大,這種專門哺育孩子的服務逐漸在市場中成型。
利好是存在的,但這種方式興起所帶來的弊端也是不可忽視的。最直接的影響應當是對下層社會的衝擊。奶媽的興起間接使得當時西歐社會上棄嬰變得多起來,人倫道德在當時受到了嚴重的衝擊,為了當奶媽哺育上層社會的孩子,不惜拋棄自己的孩子。
於是便有了這樣的景象,子女長大成人,缺少親生母親的照顧與教育,在各色福利院中長大,各種性格缺陷在成年後凸顯出來,下層孩子的成長受到了壓制。
除此之外,由奶媽引起的各種倫理問題也在西歐社會上層屢見不鮮。因此說,這種新型哺育方式的興起,對當時的西歐社會,有利也有弊,不可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