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西歐旅人面對大陸和海洋風險使用了怎樣的方法克服困境?

2020-11-29 騰訊網

海外旅行是中世紀西歐人主要的活動之一,分為海上旅行和陸地旅行,但不管是在海上還是陸地,他們的旅途都會遭遇到艱難的風險,但西歐人沒有被險阻擊退,他們採取各種方法來規避應對旅途中的困難,勇敢進行探索。

一、西歐旅行者們的陸地險阻,惡劣的自然條件以及人為的障礙給陸地路途增添風險

中世紀羅馬教廷的教皇總會命令教會使節前往西歐各地巡視的教區管理,王國的貴族與官員也會為了徵稅去往領土各地,商人要賣出商品獲得財富奔波於各個市場,遭受戰爭的人民四處流浪,種種因素成為了中世紀人們外出旅行的原因。

中世紀旅途艱難自然環境惡劣,遠途的異常艱險,有大自然帶來的困難也有人為的險阻。薄伽丘在《十日談》中記載了自然災害對旅人造成威脅的事件共3起,而歹人對旅人的危險事件共6起。

自然對旅人造成的威脅首先是氣候條件,寒冷的冬季讓本就路途艱險的旅行變得更加困難。西歐的冬季陰冷潮溼,低溫導致的道路結冰和暴風雪對旅人造成極大的威脅。

10世紀的古爾岡地區的商人們要去土耳其行商,他們裹上一件又一件的皮襖、長袍、棉褲、風雪帽、皮靴和棉靴,可見歐洲冬季的氣溫相當低,但仍然沒能阻擋他們外出。

夏季的炎熱也會讓旅途變得十分可怕,1467年在西歐旅行的德意志領主們在比卡斯地區遭遇酷暑,

「馬已經精疲力盡,我們當中很多人是徒步穿越森林,到處無法找到水源。」

複雜的地形同樣給旅人造成重重困難,中世紀的森林面積比現在的歐洲大得多,迷失方向與偶爾出沒的野獸都給想要穿越森林的旅人造成威脅。

亨利四世在戰爭中穿越森林沿著一條小路不吃不喝走了兩天才走出森林;法國傳教士前往夏爾特爾的途中記錄在森林的小路中迷失,在多個岔路口迷路多使他走了1天才穿越大森林。

中世紀的很多文學作品都描寫過森林的危險,雖然只是創作,但仍是對穿越森林危險的寫照。

沙漠與戈壁也是中世紀旅行者的障礙,極大的晝夜溫差、食物與水的缺乏、無邊無際的沙海給人造成的恐懼為穿越沙漠與戈壁帶來風險。

馬可波羅在遊記中記載沙漠大的令人恐懼,即使走上一年也無法到頭,從最近的地方穿越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朝聖者菲利克斯記錄午夜時進入了沙漠,極致的寒冷讓他希望太陽升起帶來溫暖,天亮後又想太陽早點下山帶來涼意。

中世紀的自然環境已經讓旅途變得十分惡劣,人為的障礙更是給旅行者帶來更多的困難,首先就體現在道路交通的損壞對旅人的影響。

百年前的羅馬公路已經破敗,曾經用石頭鋪設的路面也已經變成泥土,雨雪天道路泥濘,晴天塵土飛揚,橋梁道路更是損壞殆盡。交通工具也非常落後,旅行者主要步行,馬車很難在道路中發揮作用。

中世紀的旅行中旅館的缺少也給路途帶來不便,在中世紀最初的幾百年裡,旅行者們隨身攜帶糧食,經常需要露天睡覺。

中世紀後期旅館設施稍有改進,但即使住進旅館也不代表一定安全,酗酒鬧事、偷竊和傷風敗俗的事情在旅館中經常出現。

眾多關卡與稅收給旅人帶來經濟上的阻礙,道路破舊仍然沒有讓過境關卡取消,還增加了更多的稅務。中世紀各地領主到處設立關卡收取過境費用,但這些錢並沒有用作修路建橋,全部進入了領主的口袋。

繁雜的稅務給旅人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逃稅的行為頻頻出現。

盜竊和強盜是旅途中最大的人為阻礙,無法預測他們的出現也就難以進行防備,比關卡更加讓人憎惡。中世紀的歐洲每條道路上都用著大量強盜。

這些強盜不僅搶劫來往商人,還會搶劫王室。紐斯特裡亞國王派王子去往哥特學習時,還增添了大量寶物,王子出城後就遭遇了搶劫,國王不得不增添軍隊護送。

二、多變的海洋天氣以及行動難以預測的海盜集團成為旅行者們的海上威脅

對進行海航的人來說,海洋本身就已經是非常大的威脅,如果遇到暴風雨那將是更大的災難,暴風雨極有可能讓旅人們人財兩空。

1270年十字軍軍隊返回西歐的途中遭遇海上風暴,18條大船全部被風暴摧毀,損失約4千人和數不清的財物。

海航的另外一個風險就是海盜,而海盜是海航中永遠無法解決的風險。整個中世紀的海上商船和旅行者都是海盜們的掠奪目標,尤其在地中海西部地區,9世紀後隨著造船業的發展,海盜形成了組織。

他們在航船必會經過的航線上等待著因遠途而失去精力的航海旅人,在地中海各港口設立據點,自己造船,選出有能力的人到海上搶走商人的貨物。

除了已經形成規模的海盜集團,部分漁民還會進行海上掠奪,1450年,布里斯托區的漁船在外海打漁時就攔截了一艘西班牙商船並進行洗劫。

三、面對旅途中的危險旅人們想盡一切辦法克服困難到達嚮往的新世界,各地之間貿易交流增強了西歐經濟的發展

不管是在陸地還是海洋,危險總是出現在中世紀西歐旅人們的行程中。雖然困難重重,旅人們卻沒有被擊退而深藏家中,反而是運用各種方法來克服困難,勇敢的對未知地區進行探索。

於斯神父雖然年邁又身患重病,但仍然在旅途中克服一切困難:路途遙遠、風雪、道路積水泥濘、食物短缺、山地崎嶇等。

面對自然的威脅,非常需要做好充足的思想準備以及出行時間和物資。阿爾卑斯山是西歐人在旅途中的天塹,如果要翻越大山就不適合在冬天,因為積雪和結冰會讓路途變得十分艱難。

公元801年11月,阿拉伯使節帶著送給法王的大象到達阿爾卑斯山腳下,但他們決定等待春天后再翻越這裡。

穿越沙漠時極大的溫差和流沙都非常危險 ,中世紀末期西歐旅行指南記載9、10月是穿越沙漠最適合的時期,這期間氣候安全,溫差不大並且流沙情況較少。

面對旅途中的無法預測行徑的強盜與海盜,結伴出行是最安全的方式,尤其是商人團體。貿易是中世紀旅途中重要的部分,也是強盜最能夠強取利益的目標。

很多商人都會結伴同行,在旅途中互相照應,足以對抗單個強盜,如果遇到強盜團夥,商人還會花費大量金錢武裝自己。

在海上也會有許多商船組成船隊,8世紀弗裡斯商人就經常組成6至8條船的船隊,12世紀後船隊數量更多,1350年西班牙人組成40艘帆船構成的船隊,船上載有大量炮彈和傭兵。

商務旅行者使用多種商業手段來降低風險,自己裝備軍事無法讓經常從商的商人們長期支付巨額費用,所以中世紀商人會通過合夥經營公司、商業信貸、海上保險和匯票的方式來減少風險。

合夥公司由多位商人共同經營,利潤根據個人份額按比例分配,風險也就進行了分攤,這也成為了近代股份公司最原始的模型。

12世紀後義大利所有商業城市都很發達,商業貿易獲得進一步發展,共同經營的商人們不必親自運送貨物,運輸也從商業中分離為專業的行業。

這種商業模式在13世紀末的義大利繁榮發展,隨後流行於西歐各國家,分別成立起股份公司,匯票和股票的信用票據發展為最常用的交易方式。

中世紀西歐旅人在外出時,不管是陸地還是海洋都會遇到自然與人為的威脅,但他們仍會使用各種方法克服困難。旅行促使人們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和了解世界,也增加了各地區之間的交流。

參考文獻

《中世紀的旅行》

《馬可波羅遊記》

《中世紀歐洲經濟社會史》

相關焦點

  • 西歐中世紀的羅馬式建築
    非常感謝大家可以從忙碌的工作和生活當中抽出時間來讀小編寫的文章。小編感到非常的榮幸,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對於西歐中世紀,很多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時期的建築。這些建築和我們國家的建築相比,是那麼的與眾不同,又有著別樣的魅力。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西歐中世紀時期的羅馬式建築。
  • 《八方旅人》中世紀英文晦澀難懂,連老外都看不下去了!
    《八方旅人》是由日本廠商SE開發推出,在2018年7月13日登陸任天堂NS平臺,故事發生在名為奧斯泰拉的大陸,主人公是8名旅行者,玩家扮演其中之一在世界各地自由旅行,劇情生動豐富。國外媒體IGN給了它9.3的評分,稱它為「夢寐以求的JRPG」。
  • 探究西歐香料文化:為什麼香料在中世紀的西歐會成為奢侈品?
    對於中世紀西歐文化香料問題的研究,一直都是世界歷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話題。香料貿易是中世紀西歐香料文化的研究重點,香料的英文是「spice」,來源於拉丁文「speccics」,意為「品質」。香料是中世紀西歐的重要生活消費品,廣泛應用於飲食、宗教活動、家居等方面。香料是中世紀消費者尊貴身份的象徵,有著非常豐富的歷史內涵。
  • 中世紀文藝復興的出現,終結了西歐文化的沙漠時期
    這種社會各方面的單一發展和單一特徵,使得整個西歐世界在中世紀時期展現出了文化枯竭的發展趨勢。 那時的西歐社會各階級,不論是生活在基層社會的普通民眾,還是當時西歐國家的統治集團、貴族、官員等等都處於基督教思想的深刻影響之下,這成為了中世紀西歐社會文化的主要特點。
  • 中世紀西歐以哪一天為歲首?
    中世紀西歐的紀年承襲自古代羅馬,並且在承襲的基礎之上加以規範和發展。一、紀元:年代的起點與標記 古代羅馬的執政官曾經一年一任,以執政官的名字作為紀年符號是簡便易行的辦法。共和國時代的某些文書必須標註當年執政官的名字,需要引用此前的文書或法律時亦需追溯前任執政官的名字。
  • 西歐中世紀的教育
    一 基督教教育1 基督教教育的形式、機構和教育內容2 形式:學校教育是歐洲中世紀教育的普遍形式3 教育內容:七藝 ,但神學是最高的王冠二 基督教的教育思想認識論——信仰高於理性目的論 ——為宗教與教會服務二 騎士教育騎士教育是這一時期西歐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產物 ,也是一種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
  • 中世紀西歐商法和海商法最為直接的法律淵源有( )。
    中世紀西歐商法和海商法最為直接的法律淵源有( )。A.城市立法 B.商事習慣 C.城市同盟法令 D.海事習慣 E.商事判例 查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城市立法和城市同盟法令是中世紀西歐商法和海商法最為直接的法律淵源。
  • 中世紀西歐的文化進程:一場壟斷神學向世俗文化低頭的變革運動
    前言隨著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分裂之後不斷向歐洲大陸地區擴展,尤其西歐逐漸成為了基督教會發展的新重鎮,充分表明了基督教會有著頑強的生命力。蠻族入侵下的基督教依然能夠存活下來甚至反過來去影響這些北方來的蠻族勢力,成為他們的精神信仰,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 中世紀晚期西歐上層家庭的哺育方式為何會發生改變?
    在中世紀晚期,西歐的上層家庭也曾流行過奶媽哺育的方式,而這種哺育方式的形成,是各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在中世紀晚期女性特別是下層的女性,淪為生育的工具是長年累月落後的觀念所造成的。從古希臘、古羅馬時期起,女性在肉體和精神上總是飽受折磨,社交被當作不守婦道的表現,政治活動更是被禁止參與,即便是被當作民主公正典範的古希臘,也有一條規定,公民大會只能是由成年男性公民組成。
  • 人口暴增導致經濟崩潰,驟降後依舊崩潰,中世紀末的西歐怎麼了?
    資產階級作為日後西歐社會的一個重要政治和經濟力量,對於西歐社會今後的走向,特別是衝出黑暗的中世紀,建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封建統一民族國家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逐漸走出中世紀天主教會勢力控制的局面之後,西歐社會開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封建社會,也可以說原來西歐的封建社會及其制度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在這個全新封建社會的形成和發展中,經濟發展的極端失衡以及人口數量的劇烈變化成為了這一時期的重要特點。
  • 中世紀西歐社會,查理曼帝國的解體,加洛林王朝衰落後的歷史進程
    當時的加洛林王朝已經儼然成為了歐洲的老大帝國,從廣袤的東歐大草原到比斯開灣和英吉利海峽,從波羅的海到庇里牛斯山脈和亞平寧山脈,整個西歐都已經是查理曼馳騁的疆土。但查理曼大帝死後,他的繼承者們在沒有父輩的才能,無法令這樣的帝國保持穩定不說,到了查理曼的孫子輩,三個孫子為了帝國的繼承權相互徵伐,戰亂不休。
  • 中世紀歐洲大陸歷經滄桑,西方文明如何被重新復甦的商業改變?
    中世紀自公元五世紀到公元十五世紀,歐洲大陸從未安靜的一千年。在中世紀最初的幾百年內,戰爭從未停止,蠻族入侵,國破家亡,所到之處血流成河,一片狼藉。處在西歐社會的黎明百姓,民不聊生,人口勞動力大幅度減少,農田也是遭到破壞,社會生產力停滯。直到10世紀的鐘聲敲響,西歐經濟覺醒了。
  • 中世紀後期西歐大學的誕生與發展,為何是城市的興起而促進的?
    一、城市的興起城市發展不但跟工商業有關,而且跟階級鬥爭和政治狀況有關。農奴和處在農奴地位的手工業者不斷進行逃亡鬥爭,為城市提供了人力資源;推動了中世紀城市的發展。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城市和封建領主的矛盾日益尖銳。
  • 「中世紀」的建構與解構——兼論中國世界中世紀史理論與實踐的困境
    19世紀末以來,隨著中國學習西方和日本,知識界逐漸熟悉了這種對西方歷史的分期法,並加以使用。 在現代歐洲史學範疇內,「中世紀」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歐洲的歷史,尤其是從西羅馬帝國滅亡到文藝復興期間的原羅馬帝國地區的歷史,在區域上則側重於古典文化曾經比較發達的地區。不過,隨著史學研究的深入和三分法的流傳,中世紀一詞的內涵發生了顯著變化。
  • 世界文明史,中世紀西歐的社會生活是什麼樣的
    中世紀是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時間跨度從羅馬帝國的衰落延至文藝復興早期。中世紀的生活首先體現在將政治、軍事、經歷權力結合為一體的封建等級制,以農奴制為典型的對勞動力的人身束縛羅馬教會的巨大影響,在其盛期開始出現了一些緩慢的社會變革。
  • 西歐中世紀的勞動日常
    勞動,作為日常生活的基本構成,可以成為觀察西歐中世紀的一個切入點。    中世紀對勞動的態度,源於聖經傳統。早期教父神學認為勞動是對人類墮落的原罪的懲罰,中世紀早期此類觀念相當盛行。從9世紀開始,勞動逐漸得到教會的肯定乃至讚美。使徒保羅說過:「若有人不肯工作,就不可吃飯。」保羅的箴言得到13世紀的布道士雅克·德·維特裡的迴響:「不勞動者不得食。」勞動的重要性不限於吃飯,還有靈魂拯救。
  • 蠻族滅亡西羅馬帝國後 羅馬法在中世紀歐洲是怎樣延續的
    西歐中世紀歷史的演進然而、日耳曼人在西歐地區陸續建立國家之後,羅馬帝國原有的法律架構及法律秩序受到了致命的打擊,正如羅素所言「公元6世紀及以後幾個世紀連綿不斷的戰爭導致了文明的普遍衰退,在這期間,古羅馬所殘留的一些文化主要借教會得以保留」,在羅馬帝國的社會文化氛圍中逐漸成型的基督教會的組織形式和法律更是深受羅馬因素的影響,一些拉丁文的詞語甚或羅馬法的詞語, 被基督教會經常使用,「在處理許多與世俗有關的具體事務時也必然會應用到羅馬法。」
  • 鬥羅大陸;小白的顏值愛了,面對海洋巨獸,唐三的第四考也不簡單
    導語;漫畫《鬥羅大陸》中共出現三位化形魂獸,分別是唐三的母親藍銀皇,柔骨魅兔小舞,以及在海神島的守護者,魔魂大白鯊小白,小白也是十萬年化形魂獸,在史萊克七怪的第三考中,面對的就是這位十萬年魂獸,看見她的出場,這顏值筆者愛了,面對深海巨獸,的第四考也不簡單。
  • 數千萬人死亡,教會自身難保,黑死病改變了中世紀歐洲的歷史走向
    在中世紀的西歐世界當中,將近七個世紀之前,就已經出現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疾病災難,在西歐大陸上肆虐不止。這場瘟疫災難依靠其致死率極高、波及範圍極廣、持續時間之長,對歐洲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甚至已經突破了人類在當時的健康防線。
  • 都在一個大洲,為何西歐遍地發達國家,東歐卻窮得一批?
    以英國、德國、奧地利、法國為首的西歐國家,個個都達到了發達水平,人均收入也比較高;而以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為代表的東歐國家,經濟實力就差了西歐國家一大截。實際上在幾百年前的中世紀,歐洲的情況並不是這樣的,當時東歐國家更強大富裕,而西歐普遍較窮。那麼這裡就產生了問題,東西歐之間的貧富差異是何時發生了逆轉?又是什麼原因促成這種逆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