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篇說了古埃及和古巴比倫文明早於中國的地理因素,又說了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弦歌不絕從未間斷的地理因素。今天說說為什麼地理氣候條件優越的美洲,人類早期文明遠遠落後於歐亞大陸。
從人類早期文明分布來看,氣候溫暖溼潤的平原地區適合人類生存和聚集,進而能產生文明。打開世界地圖,會發現符合這個條件最好的兩塊土地在美洲,一塊是北美大平原,另一塊是南美拉布拉塔平原和巴西高原的部分
這兩塊土地平坦遼闊,氣候溫暖溼潤,非常適合農業畜牧業生產,地理氣候環境不但遠勝於歐洲,而且要好於中國東部地區。今天的美國和阿根廷都是農產品出口的大國。而這兩片土地在古代都沒產生發達的農業文明,縱觀整個美洲,也只有在中美洲山地地區產生了瑪雅文明生產力還算發達,形成了大規模的建築。
可見除了地理氣候因素之外,還有很重要的因素左右了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那就是生物因素。北美原生動植物資源不支撐人類從原始狀態向文明轉變,這裡面動物資源更加主要一些。我們知道近代的工業革命主要原因是人類掌握的機器動力,使得生產力發展不再受人類自身體力的限制。而遠古時代,人類生產力第一次飛躍是對大型牲畜的馴化,牛和是人類文明的功臣。如果朋友間是互助的,那麼貓狗對人類的幫助微乎其微,地位遠不如驢,更不要說牛和馬了,所以在古代幾乎沒有禁止食用貓和狗的法令,倒是會禁止吃牛。牛馬不僅可以幫助人類從事農業生產,還可以遠途運輸,這也使得文明交流更加頻繁和方便,各地產生先進科學技術可以得以傳播,人類智慧可以發展更快。另外牛奶不僅產量大成本低而且營養均衡,加工容易,是人類能找到最優良的天然食品,沒有之一。
而美洲的原生動物中沒有能替代牛馬的,北美野牛個頭夠大,但它太彪悍了,無法馴化。
剩下再大一點的動物就剩羊駝了,幹活肯定不行,賣賣萌還對付。
可憐的美洲先民智能靠人力發展生產,自然無法積蓄更多人力物力發展文明,風調雨順人口增長時期還可以,一旦遇到災荒便會生產力快速萎縮。古代文明發展遠遠落後於歐雅大陸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