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理環境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對歷史發展進程有非常大的影響,也正是地理上的隔絕將人類文明分割開來,使不同的地理區域形成不同的文明體系。
地球上的陸地分為亞洲(亞細亞洲)、歐洲(歐羅巴洲)、非洲(阿非利加洲)、北美洲(北亞美利加洲)、南美洲(南亞美利加洲)、大洋洲、南極洲這七大洲。 其中亞洲、歐洲和非洲聯成一體被稱為舊大陸,北美洲和南美洲聯成一體被稱為新大陸。
之所以稱亞歐非為舊大陸,南北美洲為新大陸,是因為是亞歐非大陸上的居民發現並徵服了美洲大陸,而非相反。與亞歐非大陸相比,美洲大陸不僅面積要小得多,而且其南北狹長的地形使其不能像亞歐非大陸那樣交流方便,因此在海洋時代到來之前,美洲大陸的文明要遠遠落後於亞歐非大陸的文明。至於世界的孤島大洋洲、荒無人煙的南極洲更是被排除在古代文明史之外。因此亞歐非大陸上的文明史將是大航海時代到來之前世界古代史的重點。
亞歐非大陸在地理上以撒哈拉沙漠為界,分為撒哈拉沙漠以北的亞歐大陸—北非地區,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之所以將北非與非洲其他地區分割開來,是因為在歷史上北非與亞歐大陸的聯繫,遠要比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聯繫要緊密得多。撒哈拉沙漠這一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南部非洲缺乏海灣及內海、過於平直的海岸線,以及熱帶疾病和複雜的非洲內陸地形,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與非洲北部地區分隔開來。北非地區自古以來與亞歐地區聯成一體,其地主要人種為白種人,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則是黑種人的世界,故而又被稱為「黑非洲」。因此,在本書中的「亞歐大陸」一詞,通常也包括北非地區。
亞歐大陸,是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塊大陸,其面積超過5000多萬平方公裡,佔陸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人口更是約為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九(1900年以前),而且比起南北走向的美洲大陸與非洲大陸,東西走向的亞歐大陸由於地理氣候等因素更有利於農作物、商品、技術和文化的傳播,這使得亞歐大陸上的民族彼此之間都能更快獲取鄰近民族的文明成果。因此自新石器時代以來,這裡一直是世界歷史的核心地區。
亞歐大陸的地勢四周低,中部高,全洲的中心是地處中亞東南部、中國的最西端,橫跨塔吉克斯坦、中國和阿富汗三國的帕米爾高原。帕米爾在塔吉克語是「世界屋脊」之意,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其平均海拔比青藏高原還高,中國古代稱之為蔥嶺,也有學者考證得出中國傳說中的天柱不周山就是帕米爾高原。
帕米爾高原是地球上兩條巨大山帶 (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帶和帕米爾-楚科奇山帶)的山結,也是亞洲主要山脈的匯集處。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向四周延伸出天山山脈、崑崙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喀喇崑崙山脈等一系列高大山脈,將亞洲分割成東亞、南亞、西亞、中亞等地區,使這些地區形成不同的文明體系。其中帕米爾高原以東是以中國文明為中心的東亞地區,以西是深受中東文明影響的西亞與中亞地區,從帕米爾高原衍生出的喜馬拉雅山脈與興都庫什山脈則將以印度文明為中心的南亞地區,分別與東亞和西亞分割開來。而中國、中東、印度也正是亞洲文明的三大發源地。
歐洲與亞洲同屬亞歐大陸,共處在亞歐板塊上,卻被分為兩個大洲,但無論是從地理還是歷史的角度,直接將亞歐大陸劃分為亞洲與歐洲兩大區域是不行的。在地圖上可以直接看出,歐洲其實是亞洲伸向海洋的一個半島,其面積不到亞洲的四分之一,歐洲東部和亞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其平均海拔與通常水深分別僅為500米—1200米和3—4米,其所能造成的地理隔絕遠不能與高聳入雲的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興都庫什山脈等西亞、東亞、南亞的分界線相提並論。
至於亞洲西部與歐洲的分界線博斯普魯斯海峽更是亞歐大陸上的交通要道,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兩岸不僅屬於同一個國家,也屬於同一個城市——伊斯坦堡,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跨越兩座大洲的都市。事實上歐洲與中西亞地區在歷史上的聯繫,也遠比中西亞與東亞地區的聯繫更緊密。
正如亞洲文明不能等同於東方文明一樣,西方文明也不能等同於歐洲文明,因為西方文明不僅其最初的源頭是在西亞北非地區,而且構成西方文明的諸多要素,比如基督教、自然哲學、歐式幾何等也都來自這裡。雖然如今西亞北非與歐洲分屬中東與西方兩大不同的文明體系,但在歷史上西亞北非的地中海沿岸與歐洲共同組成了古典時代的西方文明,至於西方文明退出西亞更是要等到中世紀末期。
在古代史中,同在地中海沿岸的西亞、北非、歐洲雖分屬三洲,但三者又構成統一的整體,而近代史中將歐洲文明與亞非文明劃分開來,則是建立在近代歐洲崛起,乃至西方人「歐洲中心論」的視角上。西方人最初按照距離西歐地理位置的遠近將東方劃分成:近東(東南歐巴爾幹與東地中海沿岸的亞非國家),中東(伊朗等西亞腹地國家),遠東(中國、日本等亞洲東部地區)。而所謂的近東最初還包括希臘在內的巴爾幹半島上的歐洲國家,希臘也曾被西歐人視為東方國家,但這並不意味著近東的希臘與遠東的中國能歸屬同一個東方文明體系。
如今近東一詞基本不再使用,原屬近東的希臘等巴爾幹半島國家已被歸入西方,而近東的地中海沿岸的西亞和北非國家則劃歸中東。但正如不能脫離曾經的「東方國家」希臘來談論西方文明一樣,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段裡,也不能脫離西亞北非的地中海沿岸地區來論述西方文明,更不能將歐洲文明視為可與亞洲文明並立的兩大文明區域,而是應當將亞歐大陸劃分為以中東文明為中心的西亞北非地區、以西方文明為中心的歐洲地區、以中國文明為中心的東亞地區、以印度文明為中心的南亞地區、以及深受中國文明、印度文明影響的東南亞地區,還有以遊牧文明為主的亞歐大陸中部草原區域這六大歷史文明區域,而人類的古代文明史大體上就是這六大文明區域的發展、演變、交流與碰撞的歷史。
至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雖然在人類文明史上並不佔有突出地位,但在採集、狩獵時代,非洲大草原擁有人類最理想的生活環境,那裡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很容易獲取足夠的動物和植物果實作為食物,即使缺衣少穿,也無生存之憂,直到今天非洲仍然是狩獵者的天堂,開闊平坦的大草原也便於生活在非洲草原上居民的交流。可以說在農業革命之前,非洲大草原在人類史上的地位,堪比亞歐大陸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上的地位。正如美洲大陸相對於亞歐大陸是所謂的「新大陸」,在人類史的初期,亞歐大陸也是相對於非洲大陸的「新大陸」,人類歷史將從最早的「舊大陸」非洲開始。